科學中心

科學中心指在一定歷史時期,其科學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科學成果最多,作為科學活動中心的國家或地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中心
  • 時間:1974年
  • 典型:“湯淺現象
  • 發現:趙紅洲
在 某一個時期,一個國家的科技成果及科學家人數超過全世界科學家總數的25%,該國就是當時的“科技活動中心”,其持續時間叫做科學興隆周期。
科學中心轉移現象在科學史上稱為“湯淺現象”,它是日本學者湯淺光朝1962年運用統計方法發現的,1974年我國學者趙紅洲也獨立發現了這一現象。
科學發展的中心轉移現象說明,哪個國家的社會、文化環境適宜科學的發展,科學就能迅速發展起來,在地球上形成一個中心。相反,科學就會停滯不前。社會的和文化的因素表面上看是科學發展的外因,但這些外因在對科學的作用中逐漸轉化為內在因素,成為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也就是說,科學的外因和內因是互動的,它們共同構成了科學發展的社會和文化語境。科學的社會文化語境用集合可表示為:C={L,P,E,R,S,T,J},其中C=社會文化語境,L=文藝,P=哲學,E=教育,R=社會革命,S=科學,T=技術,J=經濟。用邏輯的合取表示為:C=L∩P∩W∩E∩S∩T∩J。
【“湯淺”現象】科學活動中心轉移的平均周期為80年,科學興隆的平均周期也約為80年。(教育中心在科學中心之前,平均90年)
近代科學中心是不斷轉移的:義大利à英國à法國à德國à美國
①義大利
70年
達文西、伽利略
②英國
70年
牛頓、胡克、波義耳、哈雷
③法國
60多年
伽利略、拉普拉斯
④德國
80年
愛因斯坦、普克、倫琴
⑤美國
80多年
愛因斯坦、霍金
科學活動中心的形成條件:①教育: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出現在12世紀的義大利;哲學思想à社會思潮à科學家的信念,如義大利出現但丁(人文主義學者),但直到14世紀末至15世紀初才出現了另一批著名人文主義教育家之後,才出現伽利略②經濟政治;③學術傳統、哲學思想;④科技研究規模
德國成為科學中心的分析:a,尊重知識、尊重科學的傳統;b,開放、吸收人才的傳統(愛因斯坦、波恩為猶太人,馮諾曼、朗道、魏格勒曾留學美國);c,哲學的突破和指導作用(康德、黑格爾);d,積極培養和選拔青年(海森堡:慕尼黑大學—哥廷根大學(波恩,數學)---哥本哈根(物理,波爾),24歲發現量子力學);e,數學領先(著名的希爾伯特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