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
- 作者:彭志強
- 文學體裁:詩集
- 首版時間:2017年10月
- 字數:8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是首部根據詩聖杜甫從生到死的蹤跡創作的當代詩歌傳記,用81首新詩梳理杜甫遺蹟的前世今生。作者彭志強於2015年春從成都杜甫草堂出發,歷時兩年,橫跨十省,萬里追蹤,行走考察杜甫一生散落全國的遺蹟(博物館、紀念館、杜公祠、杜甫墓)。作者所到之處以當代文化記者(詩人)的身份與唐朝首席記者(詩人)隔空對話,化為詩句,借古撫今,給杜甫立傳,向詩聖致敬。
作品目錄
在鞏義:掐鄉愁 在筆架山:育新詩 在郾城:河扭彎腰 在奉先寺:手敲信仰 在龍門:倒立行走 在泰山:詞築山峰 在偃師:魂脫竅 在石門:嘴邊驢馬 在歷下亭:讀破書卷 在鹹陽橋:紙上鋤草 在南山:臉貼寒風 在長安:腳底長安 在大雁塔:秋風令 在曲江:麗人帖 在長安:畫杜甫 在驪山:向日葵 | 在鄜州:天乳 在杜公祠:爬坡水 在長安:詠嘆調 在鳳翔:雲逃竄 在鳳翔:杯盞間 在邠州:尋虎嘯 在彭衙:逃難月 在唐城牆遺址:鐵發芽 在洛陽:尋刀記 在新安:挖煤的人 在石壕:磨刀的人 在潼關:築城的人 在河陽:陽光騙子 在河陽橋:落葉返鄉 在鄴城:患病幻象 在秦州:出塞的雲 | 在東柯谷:望穿秋水 在秦州:夢杜甫 在秦州:想家書 在柳家河:亂陣腳 在同谷:霧未散 在栗亭:聽雨 在少陵釣台:雙河口 在飛仙嶺:遇見 在青泥嶺:發獃 在劍門關:國畫 在青城山:丈量悲喜 在浣花溪:空房子 在綿竹:夢睡穿 在唐代遺址:燒痛的土 在茅屋:字蒼老 在柴門:學拐彎 | 在武侯祠:智慧樹 在浣花溪:念經的草 在江村:和流水下棋 在草堂:拔草 在成都:新春夜喜雨 在石筍街:筍子胎記 在九眼橋:河憔悴 在草堂:喝酒記 在草堂:雲唱歌 在茅屋:秋風破 在百花潭:生病的魚 在太白祠:風都是雨 在玄武觀:想春風 在金華山:回到身體裡的故鄉 在梓州:押運眼淚 在牛頭山:春風辭 | 在滕王閣:送秋風 在閬州:嗆死鳥鳴 在玉壘山:春風掃 在紅星路:一日三省 在西嶺雪山:雪藏的詩 在錦江:頭頂泛濫的河 在忠州:一夜 在白帝城:慶幸你的名字沒被淹沒 在草堂中學:倖存者 在夔州:號角里的銀河 在杜甫果園遺址:摘橘的人 在洞庭湖:紙上船隻 在杜甫江閣:耳里落花 在懷甫亭:知音 在平江:無跡之舟 在平江:守墓的人 在邙山嶺:祭杜甫 |
作品鑑賞
《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是一部向杜甫致敬的詩稿,一部以新詩為詩聖別立的心傳,也是一部關於輝煌、苦難和希望的交響詩:其規制開闔而跌宕,其結構變化而整飭,其匠心良苦而靈性,其氣韻貫通而頓挫。詩集名字雖然脫胎於杜甫名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但這個“破”字在於此卻是別有深意。東漢許慎《說文》解釋說:“破,石碎也,從石,皮聲。”自然或人工的原因,均可能導致石頭的破裂或破碎,彭志強甚至覺得“一滴水都可能洞穿石頭內心的秘密”(《在石筍街:筍子胎記》)。許慎釋“破”為形聲字,但現代學者認為,此處表音的“皮”也兼有部分表意的作用,強調其撕裂或撕碎的本意——石頭破碎會發出聲音,皮肉破裂也會發出聲音,而且可能是更為驚心動魄的聲音。這兒隱含著漢語的某種神秘屬性,是別的任何語言都不具備的。
破與聲音相關,而且,破本來就是一種壯麗的音樂和曲調。入破,就意味著進入音樂舞蹈的高潮,潮水總是來來又去去。上元二年(761)春天,地處西南腹地的成都也開始漲潮了:浣花溪的春潮帶雨,在杜甫眼裡,那氣勢如同大海,杜甫為作《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潮水很快退去,詩人卻為世間留下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佳句。正如彭志強在《在九眼橋:河憔悴》中所說:“戰馬失蹤以後。這裡的水就開始潰敗/敗給那些難以消化的佳句。”大曲入破的樂舞源頭,來自於遙遠的西域。詩集開篇第四首《在郾城:河扭彎腰》寫的正是這樣的異域場景:“同樣走神的你,還有舞劍的公孫大娘/都在我虛設的場景里,一一闖入……/最後你相信了那曲《劍器渾脫》/有殺氣,因為方圓十里的河都扭彎了腰”。的確,《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具有強烈的聽覺色彩,總讓人想起同樣來自西域的琵琶一類的急弦繁響。
由破與音樂之關係入手,可以觸及詩人以“秋風破”命名的內在律動。杜甫當年以“歌”名篇,可能並不僅僅是因為詩歌形式(歌行體)所致。杜甫是很喜歡使用“破”字的,廣為人知者還有“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此“破”與彼“破”同為動詞,旨趣卻不盡相同:在破壞、衰敗與解析之間,似乎尚有難以言傳之意蘊存焉。或許是受到了杜甫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意無意間,彭志強在詩作中多次使用“破”字。有時是一雙踏破的草鞋:“老翁翻牆而過的咳嗽聲/老婦洗涮鍋碗瓢盆的嘆息聲/都不及一個人用草鞋磨破風的呼嘯聲”(《在石壕:磨刀的人》)。有時是蟲兒咬破紙張的聲音:“同樣能屈能伸的紙,也怕蟲/鑽進梓州那個夜晚/咬破你的睡眠。”(《在梓州:押運眼淚》)。但是,在所有的破中,國家的破才是最傷痛的破。至德二年(757)春天,杜甫身陷混亂的長安城中,寫下那首至為沉痛的《春望》。彭志強在《在長安:詠嘆調》中不無動容地寫道:“國家蛋打一樣破裂”,並由杜詩而引發的曠古家國之思,超越了一時一地一朝一代之限制。
同年夏天,杜甫因思念家人而作《述懷》。彭志強為此寫下《在鳳翔:杯盞間》。在這首詩里,詩人三次寫到“破”:先寫妻子所在地潼關之破,“潼關,破在風波里/妻兒揉皺在紙上,望不到盡頭”。潼關有多破?在《在潼關:築城的人》詩中,詩人想要“給破敗的潼關補洞/人填補著人,山填補著山,逼近了雲天”。次寫奔波麻鞋之破,“只為逃離秋風/一雙麻鞋在信仰里磨破腳趾/聖人還在闊談/詩人已經寡語”。再寫死亡滄桑之破:“在鳳翔,半山鳥鳴被雨水撕破以後/山骨鬆動/河骨癱軟/人骨破碎/也就是一些人貪圖的杯盞之間”。越來越破,越來越痛,越來越頹敗。但是,破也是一種勇氣,一種絕處逢生的希望。所以詩人才會在《在鳳翔:雲逃竄》中這樣寫道:“我因此更嚮往你的故國/蹄聲里粉身碎骨的草/噩夢中走投無路的人/在雨水裡,是怎樣打破絕境”。
想說“破”,卻難以說破。由破而起興,這組汪洋恣肆的《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堪稱是一部獻給詩聖杜甫的大曲,或者說是獻給光輝內心的法曲:由八十一個章節、八十一聲穿透古今的詠嘆、八十一片夢幻的舞影蹤跡構成,由石破到入破到秋風破,由慢到快,由隱到顯,由過去到現在,由杜甫到詩人自己,由大唐到當下,由詩歌到內心迴響,由黑暗到明亮,由歡樂到悲傷,由破碎到夢想。秋風破,並不僅僅是秋風的悲歌。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8年5月16日,《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入選第七屆魯迅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
2018年9月3日,《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獲得第三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新銳獎。
作品評價
第三屆“中國天水·李杜詩歌獎”授獎辭:彭志強是有明確的創作方向感的詩人,他的詩歌總是傾情於對歷史文物的凝視、對名勝古蹟的考釋、對文化名人的沉吟,往往體現著詩與思的深層對話、詩與史的相互詮釋。在詩人心儀的眾多歷史文化名人中,杜甫的地位尤顯突出,詩人創作的《草堂物語》《秋風破》等作品,都與詩聖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某種意義上,杜甫成為了詩人彭志強的心靈鏡像,成為他審視歷史、領悟時代的重要參照物,也成為他抒寫胸中激情、表達生命體驗的關鍵性精神出處。借歷史陳跡的吟喔將當代人的情感底色全息曝光,通過與古代聖賢對話來彰顯當代人的精神世界,彭志強為當代詩歌的持續前行探究出具有廣闊前景和巨大潛力的有效路徑,他的詩歌也因此獲得了不可替代的藝術獨特性和極為顯在的審美辨識度。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秋風破:杜甫蹤跡史詩歌傳記》 | 2017年10月 | 人民日報出版社 | 978-7-5115-4832-0 |
作者簡介
彭志強,男,成都文學院簽約作家。1977年出生於四川南充,現定居於成都。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文學院,供職於《成都商報》,擔任成都商報社文化新聞部主任。大學期間曾創辦《大學生報》、主編《太平洋》,兼任《四川文學》特邀責任編輯、《青年作家》特約編輯。曾在《星星》詩刊、《四川文學》《青年作家》等文學期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千餘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