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遠岫圖(元代倪瓚創作紙本水墨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秋林遠岫圖》是元代畫家倪瓚的創作紙本水墨淺設色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林遠岫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者:倪瓚
  • 材質:紙本
  • 畫作類型:水墨淺設色畫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幅式:立軸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秋林遠岫圖
此畫構景為“一河兩岸”式,從北宋人雙松平遠圖式構圖蛻化出來,更綜合南宋人避實就虛之法。畫面下部分畫坡石和河岸,坡岸上畫有幾棵雜樹,樹幹有的挺拔直上,有的樹幹向左彎斜與其他樹木相交錯,枝疏葉落,呈現出一派仲秋的特色。在坡岸上和叢樹下,座落著一間房舍,屋內空無一人,亦無任何擺設,顯得十分淒涼寂寞。房舍兩側植有樹木。中部為一片寬闊河水,水面微波起伏,隔岸為沙渚平邱,遠在樹梢之上。沙渚橫人河面,遠望只見雲霧茫茫,沙渚在水面上或隱或現,餘白占去大半,形成空闊寂寥之景境。

創作背景

元末社會動盪,倪瓚賣去田廬,散其家資,遊覽名山大川,寄居村舍、寺觀,交遊甚廣。至洪武初年,江南文人或應詔為明朝之官,或因涉嫌輔助張士誠而遭發配邊疆,或被處死,其友人因此星散。晚歲寓居吳江,多與僧寺接鄰。此畫於洪武五年為吳人用大機所作,並贈以詩。

藝術鑑賞

此畫構圖簡潔,筆觸融欽至簡,多屬枯筆淡墨,樹木清瘦,著葉無多。畫坡石多為中鋒起筆,收筆則以側鋒取勢,平夷而過,繼使斜擦而下,因而產生如“折帶”般之皺紋。畫幅上下尚附有李東陽、吳寬、沈周、祝允明、文徵明、楊循吉、彭叻等明之名家題詩。此畫1985年5月由黃君壁先生捐贈給台北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倪瓚(1301—1374年),字元鎮,號雲林,江蘇無錫人。倪家為江南豪富。家築“清閟閣”“雲林堂”等亭堂館閣,收藏書畫極多。倪瓚自幼飽覽經史,工詩文,善書畫,諳熟音律。性情孤高,一生不做官。40歲前,過著富裕而風雅的名士生活。元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他賣田產,疏家財,棄家隱遁於太湖。後半生的20多年,他浪跡宜興、常州、吳江、湖州、嘉興、松江一帶,寄居田舍、佛寺,或以舟為家,隨水漂泊;但仍勤於書畫,以寄情懷。正是這種跌宕起伏、放浪江湖的生活和他那抑鬱悲涼的心境,使他能突破前人成法,別開生面,在中國繪畫史上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倪瓚的作品,保存下來的較多,如《六君子圖》、《松林亭子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松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