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謁張中丞廟有感》是詩人邵寶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秋日謁張中丞廟有感
- 出處:《容春堂集-明-邵寶》容春堂集 續集卷一
- 作者:邵寶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詩
《秋日謁張中丞廟有感》是詩人邵寶創作的一首詩。
《秋日謁張中丞廟有感》是詩人邵寶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睢陽令,錫陰廟,唐室功宗我明詔。公神如水行地中,掘井得泉本無竅,萬古丹心天日照。君不見毗陵在宋唐,睢陽巋然保障東海傍。至今遺恨國不弔,忠義祠前一瓣香。2作者簡介邵寶,...
謁張中丞廟 《謁張中丞廟》是近現代周雲閣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謁張中丞廟 志吞逆賊未曾吞,蓋世英名自久存。莫道臨淮不知悔,千秋叩跪向忠魂。
《送黃定父赴雲中謁張中丞》是詩人歐大任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漢家西北雲中郡,大漠蒼蒼鳥飛盡。代馬風沙遠斥邊,秦人榆柳因成鎮。紇乾迥隔雁門高,句注斜連稒陽近。何年三築受降城,單于射牧今誰問。烽火曾照甘泉宮,幽并亦在胡塵中。君王撫髀思頗牧,璽書夜冊將軍功。山東才人近開府,帷幄運籌似其祖...
區內有明代二泉書院、碧山吟社、點易台;有華孝子祠、錢王祠、顧憲成祠、李綱祠、張中丞廟;有惠山寺、龍光寺、忍草庵等佛教遺蹟;還有玉皇殿;頭茅峰等道教仙蹤,是中國傳統儒、釋、道三種文化的聚集地和沉澱區。詩書禮樂,晨鐘暮鼓。泉流淙淙,松濤陣陣。古柯喬木遍布區內,鳥蟲魚獸,出沒林泉。名山、名泉、古...
唐韓愈曾撰《張中丞傳後敘》,表彰張許二人功烈。韓愈貶潮州刺史,富有政績,後來潮陽人為紀念韓愈,建書院、廟祀,皆以韓名,又以韓愈為張許之知己,並為張許建立雙廟。文天祥很敬仰張許二人,特意去潮陽東郊之東山山麓拜謁張許雙廟,並賦此詞抒發其為國獻身的雄心壯志。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史來...
韓愈曾撰寫《張中丞傳後敘》,表彰張許功烈事。後來潮州人感念韓愈,建書院、廟祀,並為張許建立祠廟,選址縣東郊東山山麓。南宋時,文天祥駐兵潮陽,拜謁張許廟,因感而發,作此詞。詞作鑑賞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起筆突兀,如兩個擎天大柱。子死於孝,臣死於忠,此二句蘊含儒家思想本原。...
1995年4月,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2006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張中丞廟、點易台銘四面碑(2002年併入二泉書院)被公布為第四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市保單位 據2022年無錫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公布的《無錫文物保護單位名錄》顯示,惠山古鎮景區內共有13處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具體如下所示:1983年11月21日...
張中丞廟 074 憶遠曲 076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077 岳王墓 079 晚尋呂山人 080 秋 柳 081 宮女圖 082 蘇李泣別圖 083 田舍夜舂 084 林鴻 夕 陽 086 詠 草 087 枇杷山鳥 087 瞿佑 烏鎮酒舍歌 089 清 明 090 嶠嶼春潮 092 夏谷雲泉 092 王恭 經友人故宅 094 春...
唐中唐中丞應德詩稱名家,早居翰苑,便躋貞觀武德華躅。及還毘陵,直造開元大曆妙處,並足流響詞林。其古體如雲津躍籠,幻變莫狀;近體如風澗鳴琴,幽逸有致。五方如《陽羨送白尉金山寺》《清溪莊》《贈陳千戶》,七言如《寄周中丞張相公》、《趙州懷古》、《樊醫》、《水燈》、《吳山人》諸篇,格高...
予嘗聞之論者,以為公之於安慶,猶張中丞之於睢陽。睢陽之在唐,安慶之在元,皆江淮之蔽障,國家之要害也。故二公者,皆致死而必守之。二公才力節槩,蓋略相當,當時勛烈誠不相上下。今二廟相望於數百裡間,亦可以無愧也!或又以為張公死,唐中興之功實有賴焉!余公死,無救於元之亡者!嗚呼!此豈可...
而有些詩文本身就在講故事,史傳文學本身就與後世小說特別是傳奇小說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唐宋散文中的一些紀傳體散文名篇諸如《張中丞傳後敘》、《段太尉逸事狀》、《楊烈婦傳》、《唐河店嫗傳》、《姚平仲小傳》等頗具小說筆法。即如范仲淹之《岳陽樓記》,王庭震《古文集成》中也記述說:《後山詩話》云:“...
[6]睢陽:郡名,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改宋州置,故城在今河南商丘縣南,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安慶緒(祿山子)遣尹子奇攻睢陽,張巡與許遠死守十個月,江淮賴以保全。遏:遏止,阻擋。韓愈《張中丞傳後序》:“蔽遮江淮,阻遏其勢。”[7]陣云:戰地煙雲。這句是說時勢危險,戰鬥艱難而激烈。張巡...
戴叔倫 題三閭大夫廟 韋應物 睢陽感懷 顧 況 登樓 李 益 隋宮怨 塞下曲 孟 郊 古興 薛 濤 謁巫山廟 王 建 羽林行 韓 愈 題楚昭王廟 劉禹錫 蜀先主廟 金陵懷古 西塞山懷古 詠史二首(選一)金陵五題(選一)自居易 王昭君(二首)八駿圖 隋堤柳 元 稹 行宮 夫遠征 徐 凝 題伍員廟 李 賀 金銅...
張中丞傳後敘 燕喜亭記 新修滕王閣記 答張籍書 與李翱書 平淮西碑 毛穎傳 祭十二郎文 祭鱷魚文 柳子厚墓志銘 雉帶箭 猛虎行 嗟哉董生行 山石 湘中 題木居士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湘中酬張十一功曹 贈唐衢 石鼓歌 春雪 調張籍 聽穎師彈琴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華山女 左...
張中丞傳後敘 送董邵南序 送窮文 答劉正夫書 進學解 貞曜先生墓志銘 論佛骨表 柳子厚墓志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作者簡介 卞孝萱,1924年出生於江蘇揚州,曾協助范文瀾著《中國通史簡編》、章士釗校《柳文指要》、匡亞明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現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代文學學會韓愈研究會...
張中丞傳後敘 諱辯 毛穎傳 送石處士序 送窮文 送幽州李端公序 進學解一 石鼎聯句詩序 貞曜先生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藍田縣丞廳壁記 祭河南張員外文 平淮西碑並序 論佛骨表 潮州刺史謝上表 鱷魚文 南海神廟碑 柳子厚墓志銘 祭柳子厚文 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 答呂監山人書 故幽州節度判官贈給事中...
和嚴長官秋日登太原龍興寺閣野望/98 陪太原鄭行軍中丞登汾上閣/99 送潭州陸戶曹之任(戶曹自處州司倉除)/100 送少微上人歸德峰/100 荊南夏夜水樓懷昭丘直上人云夢李莘/101 送高士安下第回岷南寧親/101 酬裴十二秀才孩子詠(裴拜曰待看成器後折取桂林余)/102 旅次舟中對月寄姜公(此公丁泉州門客)...
然集中《琴操》《秋懷》《醉贈張秘書》《山石》《雉帶箭》《謁衡岳》《縣齋有懷》數篇,居然大家規範。其“露泫秋樹高,蟲吊寒夜永”,“春風吹園雜花開,朝日照屋百鳥語”,“青天白日花草麗”,此等句亦是不凡。清代詞人、學者朱彝尊《批韓詩》:朱彝尊曰:兩語工(“春風吹園”二句下)。清代學者程...
從賈島《攜新文途中成詩》推知,其自幽州攜所作詩文來京城謁韓愈未見,見張籍後赴洛。元和六年(811)春遂從韓愈游,故有“始見洛陽春,桃花綴紅糝”句。是年秋韓愈遷職方,賈島隨韓愈入京。十一月告歸范陽,韓愈作詩送行,在長安。韓、賈交遊期間,賈向韓學習詩文,切磋琢磨,韓愈不但對賈島的詩有深刻了解...
《張中丞傳》後敘 答李翊書 應科目時與人書 毛穎傳 圬者王承福傳 新修滕王閣記 藍田縣丞廳壁記 題李生壁 祭十二郎文 祭河南張員外文 祭柳子厚文 祭田橫墓文 殿中少監馬君墓誌 柳子厚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柳州羅池廟碑 鱷魚文 詩 山石 雉帶箭 八月十五日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
張中丞傳後敘 ...(306)諱辯 ...(314)送石處士序...(318)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323)送幽州李端公序...(327)唐朝散大夫贈司勛員外郎孔君墓志銘 ...(330)毛穎傳 ...(336)送窮文 ...(344)進學解 ...(350)送王秀才序...(359)貞曜先生墓志銘...(361)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王 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檄 李 華:弔古戰場文 韓 愈:師說 進學解 祭十二郎文 張中丞傳後序 送董邵南遊河北序 雜說 劉禹錫:陋室銘 柳宗元:捕蛇者說 始得西山宴遊記 三戒 小石潭記 段太尉逸事狀 種樹郭橐駝傳 杜 牧:阿房宮賦 陸龜蒙:野廟碑 唐傳奇 李朝威:柳毅傳 宋...
師說 圬者王承福傳 答李翊書 歐陽生哀辭 祭十二郎文 贈崔復州序 雜說四首(選二)送孟東野序 燕喜亭記 送區冊序 原道 張中丞傳後敘 送董邵南序 為河南令上留守鄭相公啟 送窮文 答劉正夫書 進學解 貞曜先生墓志銘 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 論佛骨表 柳子厚墓志銘 南陽樊紹述墓志銘 送楊少尹序 ...
韓愈曾作《張中丞後傳》,表彰“雙忠”精神。由於潮陽民眾特別敬仰韓愈,故在崇祀韓公時並祀“雙忠”,這是一個極富意義的解釋。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邑潮陽需要“雙忠公”。因潮陽地處海濱,自古歷遭山賊、海盜、倭寇之患,張、許二公生前保國衛民,竭盡貞烈,神之蒞潮,正合民心所盼,是故理所當然...
060 張中丞廟 The Zhang Zhongcheng Temple 064 泰伯殿 The Taibo Palace 066 蘇州園林走向歐美 Suzhou Gardens Go to Europe and America 068 周莊故事 Story of Zhouzhuang Town 070 船行崑山錦溪鎮 Boating in Jinxi Town of Kunshan City 072 奧灶面 Aozao Noodles 074 拜謁歸有光墓 Pay a Respective Visit ...
張中丞傳後敘 韓愈 唐狄梁公碑 范仲淹 與高司諫書 歐陽修 待漏院記 王禹偁 《近思錄》選錄 《近思錄》指南錄後序 文天祥 遐觀堂記 姚燧 胡浩軒正聲集 徐明善 忠義篇序 宋濂 永嘉袁君芳洲記 唐順之 陶庵記 歸有光 報劉一丈書 宗臣 五人墓碑記 張溥 獄中上母書 夏完淳 原臣 黃宗羲 讀通鑑論·敘論一 ...
韓醇《全解》:“公貶陽山,過郴州,謁李使君。明年以黃柑遺李,李寄以紙筆,公作此詩以謝。其後《祭郴州李使君文》云:苞黃柑而至貽,獲紙筆之雙貿。謂此也。②此句用東漢末張芝臨池而書事。《後漢書·張奐傳》:“長之芝字伯英,最知名。芝及弟昶,字文舒,並善草書。”注引王愔《文志》曰:“芝...
勸參留守謁大尹 (14) ,言語才及輒掩耳 (15) 。水北山人得名聲 (16) ,去年去作幕下士 (17) 。水南山人又繼往 (18) ,鞍馬僕從塞閭里 (19) 。少室山人索價高 (20) ,兩以諫官征不起 (21) 。彼皆刺口論世事 (22) ,有力未免遭驅使 (23) 。先生事業不可量 (24) ,惟用法律自繩己 (25...
朝行:《唐會要》卷二十五《文武百官朝謁班序·儀制令》:“諸在京文武官職事九品以上朔望日朝。其文武官五品以上及監察御史、員外郎、太常博士,每日朝參。文武官五品以上,仍每月五日、十一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參。三品以上,九日、十九日、二十九日又參。其弘文館、崇文館、國子監學生,每季參。若雨露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