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私城記
- 作者:陳思呈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19年7月
- 字數:116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私城記》是一本關於潮州城市文化的散文作品。全書分三部分:“南門外”寫作者童年居住的大宅院,寫周圍環境及居民的故事;“在江邊”寫潮州古城外韓江上的風光、風土人情與生活;“大地上”寫潮州古城主街太平路上的風物及日常。潮州的建築、飲食、風俗、氣候、地理等,都被作者生動自然地融入在童年記憶之中。透過書中文字,讀者很容易感同身受,並引發無限遐思。每個人都有一個回不去的故鄉、一個已遠去的童年,然而通過書寫,人們能夠重建故鄉,同時重整內心的秩序。
作品目錄
自序:尚未完成的故鄉 | ||
南門外 我們去打醬油的那條路 甜蜜的慶典 花木掩映下的黑陶罐子 與水井有關的事 煤球之美 老厝的愛與哀 最快樂的時刻還沒到來 跟吃有關的浪漫 城北地帶 | 在江邊 江聲浩蕩,自屋後升起 臨時的生活 江上是全世界的童年 對遼闊的想像 江邊少年無厘頭 北堤 | 大地上 橄欖的悲劇 四月半的滷鵝和潮劇 粿 我的樹 聽過 桔的吉利,柑的魔力 帶雨的韭,承露的薤 |
作品鑑賞
《私城記》沒有陷入田園牧歌化故鄉的窠臼,不帶文藝腔,呈現了潮州的千姿百態、活色生香。提起潮州,必聯想到吃食。不負期待,作者果然細細地把許多接地氣的美食和情境描繪了出來:白地瓜在夏天裡蘸著蜜吃,最為相宜;蒸煮的芋頭,最相宜的吃法是蘸著魚露,拌著豬油,這樣吃起來有肉類的美感;潮州的牛肉丸子彈牙筋道,最正宗的牛肉丸,掉在地上後還會彈跳若干下;四月半的滷鵝必要搭配南姜,意義猶如花椒之於川菜;而食用潮州非常經典的食物“粿”,則是屬於春天才有的儀式感。餅乾廠的芬芳是“嬌憨”的,冰室的芬芳是“浪漫”的,站在餅乾廠前面時,大家還是兒童,坐在冰室里看著雪糕從小視窗里送出來,作者已長成了少女。
“舌尖上的潮州”在《私城記》中終究不是主角,它只不過貫穿在作者細密的敘述中,不喧賓奪主。《私城記》的主角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潮州,是作者童年記憶中的潮州,也是握不住的流沙般的時光。書中對舊時光和古舊事物的生動追溯,是獨屬於作者私藏的城市記憶,書名很明顯一語雙關,是“私城”,亦是“思呈”。南門、江邊、大地,陳思呈的筆在故鄉的地理空間中捕捉色彩、聲響和氣味,她的文字是俏皮的、誠實的、富有靈性的,仿佛很自然地就將日常事物中潛藏的質感擦亮,舊時光借了她的語氣聲調,開口述說出它們自己的故事。在這個小城裡,有這么些帶著耐心且無所謂的態度過日子的人,他們在歷史上並不起眼,但卻吟唱著人生中真正的詩意。
陳思呈寫出了故鄉在心理上的意義,故鄉在她的筆下,從不是無名目的依戀。她知道老厝大院落的生活比單家獨戶親近,但也由此會生出很多摩擦。她誠實地寫道:“我不知道我懷念的是什麼。是不是懷念人與人之間那些緊密的互相牽絆,那非合作不可的生活,像地心引力一樣,把你緊緊地留在這個地方?是不是懷念那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在我們尚無能力去戰勝那莫名孤獨感的時候,它以最簡單、機械、緊湊、不得不進行的勞作,讓我們停下哭泣、忘記驚慌,從輾轉反側中坐起身來?”這裡她寫的已經不是故鄉了,而是一種許多人仍在經歷的生活狀態,人究竟怎樣才能生活得更好,以及傳統的社會關係和生活方式的利弊,作者在返鄉中一併思索。
故鄉在她的筆下也不是對立般的逃離,儘管她曾經想要“拋棄那箇舊的自己”,想離自己的過去遠一點,“仿佛遠離一個事故發生現場”。老家往往隱喻著每個人的缺陷,陳思呈說,“一個人回到什麼樣的老家,就是回到什麼樣的缺陷里去”。但她突然發現童年少年生活過的屋子正在消失和傾頹,長輩相繼去世,帶走了老屋中的大部分。這讓陳思呈心中充滿了思念,卻無以言表。於是,有三四年的時間,陳思呈一有空就往老家的鄉下跑——回的並不是她的老家,而是還保留著她記憶中物件、諺語、習俗、作息、節慶,甚至食物做法的周邊鄉村,因為這裡的生活節奏更為沉滯,時間在這裡遲緩了很多年。她回的不是地理意義上的“故鄉”,記憶里的生活與傳統對作者來說更為重要。這一點,也使得《私城記》不會使用理想化和牧歌化故鄉的寫作方式。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19年11月18日,《私城記》入圍《深港書評》好書周榜(2019第23期)。
2020年11月8日,《私城記》入圍2020花地文學榜散文年度榜單。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私城記》 | 2019年7月 |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978-7-5594-3183-7 |
作者簡介
陳思呈,潮州人,現居廣州,從事專業寫作多年,已出版《我虛度的那部分世界》《每一眼風景都是愉快的邀請》《一走就是幾萬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