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史2:肖像

私人生活史2:肖像

《私人生活史2:肖像》由世界著名歷史學家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主編,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的最終成果,共有包括法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72位著名史學家參與,被稱為二十世紀下葉史學界一項“革命性的成果”,革新了歷史的觀念,豐富了歷史研究的方法與內容。譯書具有很高的學術性,且文字富有激情,頗具震撼力,加上富有史學價值的三千餘幅珍貴插圖,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其影響已遠遠超越史學界,被廣大歷史研究愛好者所推崇。該書出版後,已譯成20餘種語言,在國際上廣為傳播。

基本介紹

  • 書名:私人生活史2:肖像
  • 出版社:北方文藝出版社
  • 頁數:536頁
  • ISBN:7531721813, 9787531721819
  • 作者:菲利浦·阿利埃斯 喬治·杜比
  • 出版日期:2007年7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光明書架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私人生活史2:肖像》在中世紀,歐洲從封建時代的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不分(即“公私混淆”)逐步過渡到“公私分明”的世界,私人生活得以形成,個人心靈得以彰顯。正是這種自由的社會空間,個人心靈的內省功能的形成,才為近代西方市民社會的生成提供了基礎。現代西方民主社會正是植根於那久遠過去的肖像演化中。

作者簡介

譯者:洪慶明 等 編者:(法)菲利浦·阿利埃斯 (法)喬治·杜比

本書由世界著名歷史學家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主編,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的最終成果,共有包括法國、美國、英國、德國等國的72位著名史學家參與,被稱為20世紀下葉史學界一項“革命性的成果”,它革新了歷史的觀念,豐富了歷史研究的方法與內容。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法文版編輯評論
這是一部介紹中世紀私人生活史的優秀著作。本書作者喬治·杜比通過艱辛的研究與探索,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個有關中世紀生活的有趣故事,勾勒出一幅幅鮮為人知的私人生活畫卷。作者淵博的學識及對歷史事件入木三分的剖析,對我們清楚了解那段社會歷史大有裨益。從城堡的宏大建築,到農民普通的服飾,本書都一一提及。我極力為對中世紀感興趣的讀者們推薦這部著作。
★美國《圖書館會刊》評論
該書以學者和普通人的眼光,描述了從古代到現代人們的行為與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思想、情感、身體、態度與看法、習慣與居所、原則、標誌和印象等”。
★鮑韋爾圖書公司評論
作為一部為世人推崇的著作,本書極其詳盡地展示了古代人們的生活狀況。通過這本書,讀者可以了解到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公民與奴隸們詳細的生活狀況:從成人的定義和性慾,到婚姻和家庭、女人的作用、貞節與避孕、分娩的技巧、同性戀、宗教、美德的含義、私人與公共場所的劃分。除此之外,讀者還可以了解到基督教在西方國家的出現、基督教奉行的以節慾、獨身與節儉為核心的道德標準、這種道德標準與拜占庭帝國對神的不敬和放任的私人生活方式的鮮明對比與鬥爭、並最終在這場鬥爭中取得的勝利。通過圖解,作者織就了一幅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私人生活畫卷和藝術長廊。通過這本書,作者展示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並發表了他們獨到而深刻的見解,而這些都是常人無法預見得到的。
★其它評論
人們擁有的最為珍貴的東西,被置放在最貼身的私人生活領地,它只屬於自己,與他人毫無關係,禁止泄露、炫耀,因為這與榮耀所要求的在公眾場合的所謂面子格格不入。
——喬治·杜比
一到夏天,便見眾多的旅遊者手執導遊冊,紛紛去觀看考古發掘現場。但是,導遊手冊並不是全部,它不會教你如何去看,如何去想像當時居民的模樣,去想像他們的日常生活、他們的室內活動以及他們親密相處或相互保持距離等情形。
——保羅·維納
本書所述,事實上是很少有歷史學家嘗試過的、類似於考古學家挖掘出來的日常生活。
——《出版家周刊》
7年前,有機會讀到由著名史學家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主編的法文版五卷本《私人生活史》......以往書寫的歷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權的統治史。帝王的光環下,透見的往往是刀光血影;偉大輝煌的年代,記載的常常是戰爭。而人類個體所賴以生存的“私人”空間,卻因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蓋、被抹殺了。
——南京大學許鈞
我還受到菲利浦·阿利埃斯和喬治·杜比主編的《私人生活史》一書的啟發,因此希望能夠為研究中國家庭找出新的理論模式。
——《私人生活的變革》,閻雲翔著,本書獲得2005年度列文森獎
這一部《私人生活史》的目標就在於探討在各時代中那些影響私人生活的性質和觀念的歷史因素。在中國史的範疇內,台灣學者此類的作品,尤其是圍繞著私情與公義之間的文化現象的討論,正逐漸展開。
——蒲慕州,現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台灣大學歷史系兼職 教授
以從容的立場對待大歷史,讓私人的生活領地登上大雅之堂。這是史學寫作中的一次偉大曆練。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過這樣的閱讀快感了
―――――凌志軍

名人推薦

揭開“公共舞台”後的真實世界
許鈞
七年前,有機會讀到由著名史學家菲利浦·阿利埃斯與喬治·杜比主編的法文版五卷本《私人生活史》,閒暇時翻看翻看,也用不著特別認真地去讀。隔了歲月的灰塵,過往日常生活的瑣碎和點滴像一顆顆泛黃的珠子,擦拭一下,還能映照出昔日真實的光澤。
以往書寫的歷史,常常是一部“公共舞台”史,一部男權的統治史。帝王的光環下,透見的往往是刀光血影;偉大輝煌的年代,記載的常常是戰爭。而人類個體所賴以生存的“私人”空間,卻因為“不登大雅”而被忽略,被掩蓋,被抹殺了。
就我們所知,“私人生活”這一概念形成於19世紀的歐洲。“私人”相對於“公共”,趨於日常,富於偶然。這是一個免除干擾,自省、隱蔽的領地: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扔掉他在社交場合必備的面具和防衛,可以放鬆警惕,可以隨心所欲,可以身著“寬鬆的便袍”,脫去在外面闖蕩時穿戴的堅硬鎧甲。拿米蘭·昆德拉的話說,私人的空間,雖然是日常的,不完美的、不定的,有時甚至是虛無和邪惡的,但這是一個有可能導向“歡樂之完滿,自由之完滿,存在之完滿”的世界。然而,因為私人生活總發生在深牆內院,關著門,上著鎖,自然也就有其封閉性。喬治·杜比指出,19世紀的資產階級竭盡全力想捍衛這堵“牆”的完整性,遮蔽牆裡的一切。但這堵牆內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生活,最真實的自我,有不見刀光的爭鬥,有不可言說的離合,個人與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因為各種利益和需要交錯成一張複雜的社會關係網。
但如何穿透這堵有形無形的高牆,真正進入私人生活的空間,並勾勒出其歷史的真實面貌?如何在其變化中確定歲月所覆蓋的現實?如何既準確無誤地抓住主題,同時又不迷失方向,避免陷入純粹個人的私密生活迷宮,而失去對歷史精神和文化內涵的把握呢?面對這一個個疑問和難題,歷史學家和文化學家通過對日常生活的忠實描述,致力於還歷史一個原樣。我們給讀者推薦的這套《日常生活文化譯叢》,便是這一領域最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葛兆光在談文史研究學術規範的一篇文章(《文匯報》2003年3月9日)中談到:現在編的各種歷史書,至少經過了“意識形態”、“精英意識”、“道德倫理”、“歷史編纂原則”等四道篩子的篩選過濾,諸如“日常生活、業餘娛樂、私人空間”等等重要內容在書寫的歷史中被省卻;經過層層染過的修飾,歷史的底色隱而不見了。他認為,要透過“這一層被層層染過的修飾”,看到歷史的底色,找回那些被省略的、被刪減的東西,儘可能接近歷史原來的面貌。這不僅需要史學嚴謹的考據,還需要對生活必要的體驗和想像。葛兆光的這一觀點與我們推出的這套《日常生活文化譯叢》的主旨不謀而合。在我們看來,以往我們所閱讀的西方歷史,確實如喬治·杜比所說,大都是“公共舞台”的歷史,也如葛兆光所說,是經過層層裝飾過的難見歷史原貌底色的歷史。而深入“私人生活空間”,著眼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想像和感覺的史料和文獻非常少見。通過對這套叢書的譯介,我們至少多了一分可能性,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被“大寫的歷史”或遮蔽、或過濾、或忽略、或排斥的“小寫的歷史”的某些真實側面。
法國阿歇特出版社出版的“日常生活”叢書,是一套開放性的大型叢書,可謂內容豐富,色彩繽紛,加之作者們近乎散文化的筆調,在為廣大讀者剝去“大寫的歷史”的裝飾、還原歷史原貌的同時,常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欣喜和發現的愉悅。在阿歇特出版社已經推出的這一系列百餘種圖書中,我們有目的地選擇了其中的三十種以饗中國讀者。神遊歷史,穿越時空,我們一起去結識古希臘的婦女、最早的基督教徒、烏托邦的追求者;去看一看國王的臥房、藝術家的斗室、士兵的營帳、百姓的平常日子;去體驗一下宮牆內的沉重,美麗下的醜陋,炮火後的悲愴,輝煌中的黑暗。
從盧瓦河的城堡到蒙馬特爾高地的廣場,從帝國鼎盛時期的羅馬到希特勒統治下的柏林,從古希臘諸神的遊戲到爵士樂手叛逆的鼓點……走進文字書寫的歷史,市井街巷,深閨內幃,宮廷豪宅,尋常人家,只要你用心去看,去發現,就會有別樣的感受,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圖書目錄

前言 喬治·杜比
1. 引言
私人權力與公眾權力
2. 肖像
封建時代法國的貴族家庭
公共生活
血親關係
文藝復興前夕托斯卡納的顯貴們
私人世界的內涵

共同生活
個人隱私
私人團結
團結受到考驗
私人單元
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當局與私人生活
3. 想像自我
對文學的探索
空間和想像
社交
身體
個人
4. 私人空間的使用
城堡的文明化進程:11-13世紀
農民壁爐到教皇宮殿:14-16世紀
5. 個人的出現
孤獨:11-13世紀
走向親密:14和15世紀
主體性的出現
單數第一人稱
個人影像
穿著衣服的身體
裸體
知覺與情感
孤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