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麗兜蘭(學名:Paphiopedilum venustum)蘭科,兜蘭屬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葉基生;數枚至多枚,葉片帶形、革質。花葶從葉叢中長出,花苞片非葉狀;子房頂端常收狹成喙狀;花大而艷麗,有種種色澤;中萼直立,花粉粉質或帶粘性,退化雄蕊扁平;柱頭肥厚,下彎,柱頭面有乳突,果實為蒴果。1~3月開花。
兜蘭花比較雅致,色彩比較莊重,色及帶有不規則斑點或條紋。花瓣較厚,花朵開放期比較長。屬觀賞類花草。
(概述用圖為植物秀麗兜蘭,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地理分布,栽培技術,培養土,澆水,施肥,換盆移植,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葉基生,二列,4~5枚;葉片長圓形至橢圓形,長10~21.5厘米,寬2.5~5.7厘米,先端急尖並常有小裂口,上面通常有深淺綠色(或多少帶褐黃色)相間的格線斑,背面有較密集的紫色斑點,基部收狹成葉柄狀並對摺而互相套疊。
花葶直立,長20~27厘米,紫褐色,密被短硬毛,頂端生1花或罕有2花;花苞片近卵形,長1.7~2.5厘米,近兜狀,背面有龍骨狀突起並多少被毛,邊緣有緣毛;花梗和子房長4.2~5.3厘米,被短柔毛;花直徑6~7厘米;中萼片與合萼片白色而有綠色粗脈紋,花瓣黃白色而有綠色脈、暗紅色暈和黑色粗疣點,唇瓣淡黃色而有明顯的綠色脈紋和極輕微的暗紅色暈,退化雄蕊色澤與唇瓣相似;中萼片寬卵形或近心形,長2.7~3厘米,寬2.1~2.3厘米,先端漸尖,背面被短柔毛,尤以脈上為多,邊緣具緣毛;合萼片卵形,長2.3~2.6厘米,寬約1.6厘,長3.5~4厘米,寬1.2~1.4厘米,先端鈍或近急尖,上半部邊緣波狀,整個邊緣均有較長的緣毛;唇瓣倒盔狀,基部具寬闊的、長1.6~1.8厘米的柄;囊長2.2~2.4厘米,寬2~2.8厘米,向末端略變狹,囊口寬闊,兩側各具1個直立的耳,兩耳前方的邊緣不內折,囊底有毛,外表面具極細小的乳突狀毛;退化雄蕊腎狀倒心形,長6~7毫米,寬9~13毫米,先端有凹缺,凹缺中央有寬齒,上面有細小的乳突。花期1~3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1600米的林緣或灌叢中腐殖質豐富處。
兜蘭沒有貯藏養料的組織,需保證喜涼品種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數兜蘭都有要求比較乾燥、光線充足的生長環境。栽培兜蘭時花形大、著花多的植株比較喜溫,較適合把它們放在室內培植。用作插花的兜蘭花形宜大且圓,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數量而忽視其質量。
地理分布
產中國西藏東南部至南部(墨脫、定結)。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和孟加拉國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孟加拉國。
栽培技術
培養土
澆水
施肥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場上銷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機肥料,一部分兜蘭品種會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較大的品種比葉片少的品種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發育,植株才會開花,否則要等到第二年才會開花。通常所有的兜蘭品種應每半年施一次石灰肥,劑量為每10厘米盆徑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澆花中加入石灰,這樣肥料就可被植株長期汲取。
換盆移植
每隔兩年換盆一次,若能每年換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開花較多,除非必要,否則不要扯斷或扯裂根部。換盆時不可破壞植株組織,否則腐黴菌就會趁虛而入。可用木炭粉來預防腐黴菌。
病蟲防治
主要價值
兜蘭又名拖鞋蘭,夏秋或臨冬開花,花期最長達70餘天。西南地區的兜蘭葉片通常要厚實硬朗些,花色更為亮麗顯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機制,在抗逆性新品種選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價值。
兜蘭盆花生產需要3到5年,由於其花形奇特、花色豐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護,在12到30攝氏度範圍能生長,室溫23度環境下能正常開花,因此頗受家庭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潛力巨大,是值得開發生產的蘭花種類之一,也是發展小盆栽產業的新興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