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秀山金銀花
- 產地名稱:重慶市秀山縣
- 品質特點:花蕾針狀,綠色清香,花蕾不開放
- 地理標誌 :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 :農業部公告第150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1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地貌土壤,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秀山金銀花分藥用和茶用兩類:
①藥用金銀花花針緊實,金五銀三。其乾製品顏色組成為金(黃色)五(成),銀(白色)三(成),玉(綠色)二(成)。花針長度組成為金(黃色)五(厘米長),銀(白色)三(厘米長),玉(綠色)二(厘米長)。花蕾開放度≤20%,整齊一致。
②茶用金銀花針狀花蕾、綠色清香,花針長2—4厘米,花蕾不開放。
內在品質
秀山金銀花乾制樣品綠原酸含量≥5.5%,安全水分範圍為≤13%。
藥用價值
金銀花全草均可入藥,素有“藥鋪小神仙”的美名,但以花蕾的清熱解毒功效較佳,故有“聖藥”之譽。夏季用其花蕾泡茶飲用,有清涼解暑的作用,是消夏解暑的良藥。
中醫學認為金銀花性甘寒氣芳香,甘寒清熱而不傷胃,芳香透達又可祛邪。它既能宣散風熱,又善清解血毒,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涼血止痢等作用,可用於各種熱性病,如身熱、發疹、發斑、熱毒瘡癰、咽喉腫痛等證,均有顯著效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強調金銀花長於治療“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本草綱目拾遺》說它“主熱毒、血痢”,《重慶堂隨筆》說它“解瘟疫”。以金銀花為主要藥物的銀翹散,更是治療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良方。金銀花亦是外科要藥。《外科精要》記有:“金銀花治癰疽發背,不問發生在何處……皆有奇效。”也可套用於闌尾炎、菌痢、肺炎等症。現代使用金銀花煎水內服,並配合局部洗滌,治療癤、癰、丹毒和膿庖瘡,都有良好療效。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秀山縣位於重慶市東南邊陲,地處武陵山用腹地的渝、黔、湘3省市結合部。東和東北與湖南省的花垣、保靖、龍山三縣毗鄰,東南及西南楔入貴州省的松桃苗族自治縣境,西和西北與重慶市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接壤。東北至西南長89千米,西北至東南寬49千米,面積2463.61平方千米。
地貌土壤
秀山縣地處川東南褶皺帶,系武陵山二級隆起帶南段。地跨北緯28°9′—28°53′,東經108°43′—109°18′之間。西鄰大婁山。北眺七曜山,屬巫山、大婁山中山區。境內平壩、丘陵、低山、中山互相交錯。西南高,東北低。中部是一個類似三角形的盆地。縣內多數地方海拔在500米至800米之間。西南部轎子頂海拔1631.4米,為縣內最高峰。海拔最低點是石堤鄉高橋村水壩的濫泥灣,海拔245.7米。境內地勢平垣,土質肥沃。秀山地貌大體可分為平壩區、低山丘陵區、低中山區3個類型,森林覆蓋率25.4%。西部和南部為低中山區,占總面積的30.24%;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區,占幅員總面積的38.81%,中部為盆地平壩區,占幅員總面積的30.94%。
秀山縣屬農業縣,全縣無工業污染。境內土壤主要有山地黃壤、紅黃壤、紫色土三個土類,由紅色、黃色砂岩、頁岩、白雲岩和碳酸鹽岩風化發育而成。山地黃壤、紅黃壤呈塊狀分布,紫色土則呈條帶狀鑲嵌於黃壤之中,三種土壤pH值為4.5—6.5,有機質含量1%以上,有效磷多低於5ppm,有較鉀75—160ppm,土層厚度40—80厘米,為金銀花的適宜生長區。西部和南部為低中山區,東部和北部為低山丘陵區,適合金銀花的生長。
水文情況
秀山縣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兩條,一條是梅江河,一條是平江河,匯集於湖南省的沅江,流入洞庭湖。梅江河平江河發源於本縣,全長137千米,集雨面積2890平方千米;平江河發源於本縣太陽山,全長47千米,集雨面積387平方千米。水質符合農田灌溉、養魚、和人畜飲用標準。
氣候情況
秀山縣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平均氣溫16.5℃,最冷月平均氣溫5.1℃,最熱月平均氣溫27.6℃,≥10℃的有效積溫5229.7℃,無霜期290天,相對濕度80%左右,垂直氣候變化明顯,具有典型山區立體生物生氣候。境內年日照時數為1213.7小時,占可照時數的28%,屬全國日照低值區之一。80%的年份日照時數少於1300h。常年降水量為1341.1毫米。80%以上年份降水量在1100—1700毫米之間。從四季降水分布看,以夏季降水最多,春季為次,秋季再次,冬季最少,分別占全年降水總量的37%、31%、24%和8%。熱量條件以溶溪、洪安、石堤河谷一帶最優,年平均氣溫均大於17℃。平壩、淺丘地帶平均氣溫在16℃至17℃之間。適宜的地理氣候條件,廣闊的山地面積,豐沛的優質水資源,為金銀花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自然環境。
歷史淵源
據《酉陽直隸州總志》載:“忍冬,一名鴛鴦藤,一名老翁頭,俗謂之金銀花。”秀山早在清鹹豐年間就有金銀花記載。
據《秀山縣誌》記載,清朝末期至民國中年,縣內經營藥材收購的經營鋪發展到35家。
1972年,秀山縣就成為四川省銀花生產扶持的基地縣,全縣金銀花面積1.5萬畝。
2001年起,秀山縣政府在打造特色農業的當頭,將眼光投向了當地盛產的金銀花。考慮到種植金銀花的勞動強度不大,技術含量也不高,老人小孩都可以參與。再加上金銀花的移栽、鋤草、上肥和採花期,又恰好與傳統的農忙時間錯開。於是,在政府的帶領下,當地農戶開始廣泛種植金銀花,並逐漸形成了產業種植基地。
2003年開始,秀山縣充分利用自然、地理和區位優勢,出台土地流轉政策,整合土地資源,最佳化布局,推進金銀花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2005年,秀山金銀花的優良品種“灰氈毛忍冬”,首次列入《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
2008年,秀山縣成為武陵山區和重慶市最大的金銀花基地縣。
2008年4月1日,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到秀山考察時指出,秀山金銀花品質好,又有發展金銀花優越的有利條件,要加快步伐大力發展。
2010年,秀山與西南大學進行縣校合作成立了“重慶市秀山金銀花研究開發中心”,進行成分分析和藥理、安全性等基礎性研究。同時結合科技富民強縣項目,以重慶市中藥研究院為依託,開展金銀花品種選育和栽培管理研究,制定了規範化生產管理標準,進行質量標準研究和專用肥配方等研究。通過與企業、科研單位的合作,秀山金銀花已形成金銀花原產品—飲品(金銀花茶、金銀花露、金銀花水、金銀花糖漿、金銀花酒等)—中成藥(金銀花膠囊、金銀花含片、金銀花口服液、口腔噴霧劑、金銀花花露水等)—提取物(金銀花浸膏等)—終端產品(針劑、複方藥品等)的產業鏈。
生產情況
2008年,秀山縣已發展金銀花基地10.4萬畝。
2010年,秀山縣有6萬農戶種植了23萬畝金銀花,共收穫鮮花2.06萬噸,企業加工乾花4800噸,實現花農總收入2.56億元,戶均收入4266元。輻射全縣25個鄉鎮,惠及近6萬農戶,形成了以太陽山、平陽蓋、川河蓋、牛角山為中心的“兩山兩蓋”四大優勢產區。成為重慶市金銀花第一生產大縣,中國第三的金銀花基地縣。
2011年,秀山金銀花基地已達30.1萬畝,分布在全縣25個鄉鎮,涉及6萬農戶。鮮花產量3萬噸,以每千克10元計算,花農收入近3億元。
2012年,秀山金銀花乾花總產達9000噸,實現收入3億元。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秀山金銀花”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秀山金銀花地域保護範圍包括中和鎮、平凱鎮、清溪場鎮、隘口鎮、溶溪鎮、官莊鎮、龍池鎮、石堤鎮、峨溶鎮、洪安鎮、雅江鎮、石耶鎮、梅江鎮、蘭橋鎮;官舟鄉、孝溪鄉、塘坳鄉、膏田鄉、溪口鄉、妙泉鄉、宋農鄉、海洋鄉、大溪鄉、保全鄉、里仁鄉、涌洞鄉、乾川鄉、平馬鄉、中平鄉、岑溪鄉、鐘靈鄉、巴家鄉等32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3′06″—109°18′58″,北緯28°09′43″—28°53′05″。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秀山金銀花生產選擇地面開闊、土層疏鬆、排灌方便、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土壤的向陽的坡地、梯田邊、河溪旁種植,土層厚度不小於40厘米。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根據秀山縣地域生態條件和秀山金銀花產品特性的要求,選擇優質、高產、抗病、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灰氈毛忍冬”和“渝蕾一號”。
(3)生產過程管理:秀山金銀花育苗種子於秋季成熟時採下,去皮,陰乾,貯藏。次年春季用35℃-40℃溫水浸種1晝夜,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開溝條播,覆土1厘米,然後在畦面上蓋一層薄稻草並澆水潤土。播後半個月出苗,當年春天選陰天定植。幼苗需帶土移栽,以保證成活率,每穴2株。如採取扦插種植,春季宜在新芽末萌發前,秋季在8月底至10月中旬。選擇1-2年生健壯的枝條作插穗,插穗長25-30厘米,分扦插育苗和直插定苗兩種。扦插育苗,苗床要起成高畦,畦寬1-1.5米,按行距20厘米開溝,將插穗按株距5厘米斜插於溝里,覆土後踩緊,插穗露出土面2/5,遇大旱要及時澆水。插後半個月開始髮根,次年春季或秋季帶土定植。待植株生長至第五年時,樹勢長成,隔行隔株掏去一株,異地定植,以保持速生豐產,又快速擴大1倍採收面積。
每年鬆土除草4-5次。第一次在春季發出新葉時,最後一次在秋末冬初。除草應從花墩外圍開始,先遠後近,先深後淺,注意不要損壞根系。每年早春萌芽後和第一批花收完時,開環溝施有機肥或化肥等。在入冬前最後一次除草後,施經過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或堆肥(餅肥)於花墩基部,然後培土。栽種後第1—2年的冬季,剪去嫩枝的上部,促進下部莖的生長,形成傘形的花墩。以後每年秋冬修剪老枝弱枝及徒長枝,使內外分出層次,以利通風透光,提高產量。可在花墩邊上搭1.5-2米高的支架,讓莖蔓纏繞,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採取秋季集中燒毀病殘體,增加有機肥,加強水分管理的方式消除流行病蟲害。在生產季節中發現病蟲害儘量採取物理、生物的方法防除,必要時也可使用用化學農藥。農藥使用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農藥合理使用準則》和《農藥安全使用標準》執行;不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國家明文規定不得使用的農藥;儘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積極使用生物農藥;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或有關技術部門的病蟲情報,指導用藥,做到適期防治,對病下藥,並注意農藥的交替使用,以利於提高藥效;嚴格掌握農藥使用的安全間隔期及採收前的休藥期。針對對金銀花葉片危害較大的白粉病,應修技整形,改善通風條件,必要時可用粉銹寧1500倍液進行葉片噴霧。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的要求:秀山金銀花從現蕾到開放、凋謝,可分為以下幾個時期:米蕾期、幼蕾期、青蕾期、白蕾前期(上白下青)、白蕾期(上下全白)、銀花期(初開放)、金花期(開放1、2天到凋謝前)、凋萎期。茶用金銀花在白蕾前期開始採摘,藥用金銀花在10%由白變黃時開始採摘。金銀花採收最佳時間是:清晨和上午,此時採收花蕾不易開放,養分足、氣味濃、顏色好。下午採收應在太陽落山以前結束。採收時要只採成熟花蕾和接近成熟的花蕾,不帶幼蕾,不帶葉子,采後放入條編或竹編的籃子內,集中的時候不可堆成大堆,應攤開放置,放置時間不可太長,最長不要超過4小時。
採收回的金銀花採用“烤房四段變溫烘乾技術”烘製,具體要求如下:
①烤房建造。根據種植面積大小確定烤房建造規模,一般每667平米金銀花約需烤房4—5平米。烤房一般為平房,其建造方式有2種:
(1)單排烤架式:烤房長度根據金銀花面積大小而定,寬度2—2.2米,高2—2.5米,設一門一窗,頂部設2個排氣孔,烘乾架順房的長邊一側建造,寬0.8米,高2—2.5米,0.8—1米高處為最低層,向上每隔15—20厘米為1層,共6—10層。
(2)雙排烤架式:烤房長度隨金銀花面積大小而定,寬2.5—3.2米,高2—2.5米,設一門一窗或兩窗,房頂部或近房沿處設2—3個排氣孔。無論單排式或雙排式,都要求烤房的內壁光潔,不透氣。
②烤爐布置。為保證金銀花快速乾燥和烘烤質量,烤房內應有足夠的火力,一般每2—3平米應有1個火爐,火爐放置位置應在走道內,火爐上安裝排氣筒,以避免或減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對金銀花的污染。
③溫度控制。開始烘乾時溫度控制在30—35℃;2小時後將溫度提高到40℃左右;再經5—10小時,溫度提高到45—50℃,維持10小時;最後溫度提升到55—58℃,最高不得超過60℃,烘乾總時間為24小時。溫度過高烘乾過急,則花蕾發黑,質量下降;溫度太低,烘乾時間過長,則花色不鮮,呈黃白色,也影響質量。
④操作方法。烘乾時先將採回的花蕾撒在竹、葦等材料製成的方形烤盤內,置最下層,2—4小時向上移動1次,移至上層後要注意檢查是否乾燥,達到乾燥標準後及時收下貯藏。乾燥的標準為:捏之有聲,碾之即碎。在花蕾乾燥前不能用手觸摸或翻動,否則花蕾變黑,降低品質。烘乾後要剔出枝葉,除去雜葉,保證質量。
(5)生產記錄要求:建立《秀山金銀花生產經營管理記錄》檔案,包括《栽培管理記錄》、《肥料使用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採收及加工記錄》、《銷售記錄》等,如實記錄秀山金銀花生產及經營管理情況。《肥料使用記錄》內容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時間等;《農藥使用記錄》要記錄使用農藥的名稱、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記錄檔案保存2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