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下屬分類,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型碩大的黑白色鸛。嘴特形大。兩翼、背及尾黑色,下體及領環白色,裸出的頭部及喉部粉紅,頸裸露部分黃色或灰褐色,頸下部的膨脹肉垂(喉囊)用於求偶炫耀,頭頂具白色絨羽。虹膜-藍灰;嘴-灰色;腳-深褐。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澤的森林地帶。常在湖邊、水塘、水淹平原、沼澤、乾旱河床,林中水塘與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動。有時也出現在海岸紅樹林、草地和退潮後的泥濘平坦地上活動和覓食。飛行時不像其他鸛類那樣頸向前伸直,而是頭縮至肩上。主要通過兩翅煽動的鼓翼飛行。飛行時兩翅煽動緩慢,平均每分種153次。它既能鼓翼飛行.也能利用熱氣流在空中像鷹一樣翱翔。站立時也常縮著頸,頭縮於肩上,嘴斜向下方。
禿鸛主要以魚、蛙、爬行類、軟休動物、蟹、甲殼類、蝗蟲、蚱蜢、蜥蜴、嚙齒類、雛鳥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偶爾吃動物屍體。常單獨或成小群活動和覓食。當它們捕獵食物時相當活躍。捕食時主要通過視覺觀察和探測食物。常在乾的地上或淺水處慢慢的行走,發現食物,立即用嘴尖啄食。
生長繁殖
通常營巢於多沼澤的森林中高大的樹上或海邊紅樹林中的紅樹上。營巢時間因地而異。巢主要用枯樹枝構成,內放一些小枝和綠葉,結構甚為粗糙。巢呈盤狀,大小為直徑60-150cm。高1.0-120cm。通常成小群繁殖,有時在一棵大樹上巢多達12-20個,也有報告營巢於岩石峭壁上的。每窩產卵2-4枚,卵白色,平均大小為76.4mm×55.3mm。孵化期28-30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全身被有白色絨羽,頭和臉裸露,雛鳥由雌雄親鳥共同撫育。
下屬分類
禿鸛屬包括:
大禿鸛(Leptoptilos dubius)瀕危物種(EN)
非洲禿鸛(Leptoptilos crumeniferus)無危物種(LC)
禿鸛(Leptoptilos javanicus)易危物種(VU)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及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大部份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