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尾巴老李(承德傳說)

禿尾巴老李是一個承德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禿尾巴老李
  • 流行地區:山東
  • 節日起源:祭祀
  • 節日活動:上香祈福
在我國北部因擁有皇家寺廟而著名的承德北部的一個山坳里有一座神奇古老的寺廟,被稱為我國北部山區第一寺。這座寺廟就是坐落在承德縣頭溝鎮興隆山村的敖龍寺。這座寺廟之所以被稱為第一,首屈一指的是那盛況空前的三月三廟會。在我國中北部省份盛行一句話,那就是:“每年三月三,必來興隆山。”因此,每到廟會之日數十萬的民眾蜂擁而至,香灰如山,場面之大,令人嘆為觀止。
興隆山敖龍寺興隆山敖龍寺
敖龍寺又稱“李老爺廟”,坐落於承德縣頭溝鎮興隆山村北山腰的一片開闊地,寺院占地4800平方米,遊覽區占地25000平方米。相傳該寺始建於唐朝,在宋朝徽宗年間,北國金兀朮侵犯中原,遭遇戰事,被兵損壞。金、宋交兵一直到宋朝遷都到臨安,後為南宋,戰亂不休。元朝忽必烈又出兵侵犯中原,吞金滅宋,國勢動盪,民不聊生。幾經戰亂後,此廟年久失修,坍塌滲漏,到清朝又遭火災後重修。到民國十一年維修前殿,民國二十一年修戲樓和其它殿堂。到解放前後,因無人管理,文革期間被損壞。公元一九九四年開始民間自發籌資修復,這已是第五次修建。寺院整體建築分為三層殿,門殿、前殿、後殿,東西配殿和護法殿。前為門殿,中為顯應宮,後為慈母殿,東西為閻君殿。前殿供奉李龍君(指李老爺),及閃電娘娘、量天尺、風神娘娘和雷公爺;後殿供奉龍母娘娘(李老爺的母親)及子孫、眼公、百花、疹公四大娘娘;東、西二配殿供奉閻羅王和十殿閻君等;護法殿供奉狐仙、長仙、黃仙。寺院前建有金碧輝煌的戲樓。
關於寺廟的由來,通過現有殘碑得到考證:碑刻文字中有“當年造下旱蒸天,行走游龍顯聖年,甘雨霖淋萬物晴,值去慶念三月三”。還有“初建唐,歷於宋”、“宋金交兵,人民凋凌遭塗炭被兵而後已”等等字句,其字句分為漢、蒙兩種民族文字刻制。從另外一座碑的碑文上可見,尚有“雍正末年計畫,乾隆元年修建”、“民國21年曾復修”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鰲龍寺始建於唐代末期,而後經過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以至民國年間,進行過不斷的增修完善,有著悠久的歷史,推算起來至今已有1300多年。
李老爺俗稱禿尾巴老李、李龍爺、李龍王,是由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一個神話人物。李龍王是正義的象徵,是仁孝的化身,是古代勞動人民戰勝自然、戰勝邪惡、祈求風調雨順的精神寄託,在我國民間有著深刻廣泛的文化影響。相傳,李老爺就出生在興隆山村。當時村裡有戶姓李的人家,夫妻兩口,過著平常安靜的日子。一年李妻十月懷胎,農曆三月初三臨盆分娩,卻生下一個肉蛋,夫妻倆大吃一驚,十分懊惱,扒開後發現裡面竟是一條小蛇。李某認為此乃不祥之物,就背著妻子砍小蛇一斧頭,僅砍掉一段尾巴卻沒砍死。那條小蛇忍痛跑到山溝里。正值那年大旱,河水乾涸,村裡的小牛倌到山上水泉子飲水,見到這條小蛇。這條小蛇見小牛倌垂頭喪氣便主動上前攀談,面對乾枯的禾苗,望天興嘆。了解這一情況後,他便對小牛倌說,回去告訴村里百姓不要著急,我會幫你們的。第二天,喜從天降,果然下了一場及時雨,解除了民憂,人們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此後,李老爺為本地村民做過很多善事,尤其在乾旱的年頭,會在人民企雨的三日之內,降下甘霖。於是,人們紛紛出資出力共同修建了敖龍寺供奉他。相傳,後來李老爺搬到了別的地方,有說法去了黑龍江,也有的說去了山東。但不管去了哪裡,相傳他都經常不忘回到老家看看,尤其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生日那天,李老爺都要回來為老百姓排憂解難,且有求必應。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舉辦廟會,紛紛到敖龍寺上香祈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