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尾巴老李傳說

禿尾巴老李傳說

禿尾巴老李傳說是山東省青島市的民間傳說故事。沒尾巴老李是個傳說中的神,但他也是即墨英雄好漢的代表和象徵。沒有尾巴的黑龍,實際就是經日曬雨淋皮膚黝黑的莊稼漢形象。他那勤勞樸實,剛強率直,懲惡揚善,不畏強暴的脾氣,不正是代表即墨人的性格和品質嗎!“孔孟之邦”的厚重仁義,加上瀕海地域的開闊恢弘 ,陶冶了即墨人獨特的性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禿尾巴老李傳說
  • 來源:民間傳說
  • 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日期::2006
  • 申報單位即墨市
  • 遺產級別:市
  • 其他申遺地區:莒縣、文登、諸城
  • 遺產編號:山東 · 青島 · 即墨市
故事傳說,源於即墨,

故事傳說

沒尾巴老李的傳說,在山東各地流傳甚廣,後有山東人移民東北各地,故東北三省也有了沒尾巴老李的故事,且傳承的故事情節大同小異。不過其他地區叫禿尾巴老李,唯有諸城叫沒尾巴老李。這個傳說是這樣講的:
有個莊稼漢子姓李名憨,人稱李憨。別看人叫李憨,其實是個能人,聰明著哪!李憨力大如牛,莊戶地里的活那可是行家裡手,什麼時候耕種,哪種物品賺錢,八九不離十。同時,他還有一手精湛的木匠活。由於算計周到,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媳婦叫桃紅,聰明伶俐,俊俏賢慧,人見人夸。兩口子本應幸福美滿,歡天喜地,但怎么也看不出心滿意足的樣子,整天眉頭緊皺,少言寡語,吃飯不香,睡覺不甜,打不起半點精神。啥事牽心?原來兩口子有塊心病,都四十掛零了,一個炕上睡了二十多年,身邊仍沒個一男半女,日子再殷實有個啥用?兩口子整天是睜眼盼兒,閉眼想女,求醫問藥,拜佛叩天,都無濟於事。左鄰右舍都說兩口子邪門了。
這年春天,桃紅直想嘔吐,身子越來越笨重,肚子一天天鼓起來,真的懷孕了。李憨一聽媳婦懷上了,那個高興勁就甭提了,就像做了個飛天夢。
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可桃紅已過月多日仍不見動靜,兩口子焦急萬分。說也怪,第十一個月上,這年正是龍年,嬰兒出世了。聽說桃紅生了,李憨急忙進屋,近前一看,這哪是個嬰兒,分明是個肉球,肉球圓溜溜,滿地亂滾。李憨想這肯定是個怪物、災星,留著是個禍害,便順手拿起準備剪臍帶的剪子,照準肉球,一狠心剪了下去。突然,一條小青長蟲蹦出肉球,嗖的飛到屋脊。李憨一心想壯年得子,沒想到生了條小青長蟲,氣不打一處來,順手拿起把鐵杴,一蹦尺把高,朝著屋脊上的小長蟲鏟了下去,把小長蟲的尾巴鏟了下來。小長蟲從屋脊上掉了下來,正好掉到他娘懷裡,眼淚還叭嗒叭嗒往下滴。
桃紅先是一驚,接著又後怕,同時又氣丈夫不問自己死活去打小長蟲,驚、怕、氣襲身,又是月子裡,接著就得了重病,下身大流血。她回頭一看,半截小長蟲血淋淋地趴在自己身邊,一曲一伸痛疼難忍。桃紅想:不管是妖是怪,畢竟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如是,她順手攬過傷殘的小長蟲摸了又摸,親了又親,在他的傷處擦乾了血。小長蟲在他娘懷裡一動不動,一直讓娘抱著過了三個時辰。小長蟲不吃不喝,見風就長,只三個時辰已經長到四尺有餘。這時候,他對娘桃紅說:“娘啊!您兒我已經能自立了,謝娘的生育之恩,今天就要離開娘,到自己能生存的地方去。”說完,朝著他娘點了三下頭,一道電光,眨眼間飛的無蹤無影。桃紅一看小長蟲飛走了,丈夫李憨又氣呼呼地下了地,頭一歪沒氣了,這天正好是古歷的五月十三。
小長蟲因姓李,又沒了尾巴,後來人們便叫他“沒尾巴老李”。沒尾巴老李一道電光飛起,首先入了黃河,從黃河入了渤海,又從渤海飛到黑龍江。當時,黑龍江里有一條白龍占居,這條白龍自從來到黑龍江後無惡不作,整天翻江倒海,刮陰風,下邪雨,淹沒莊稼,衝倒房屋,欺男霸女,民不安寧,當地百姓恨透了白龍,就是沒有辦法把它趕走。沒尾巴老李是條神龍,他早就知道黑龍江里有一條惡白龍,他要為當地百姓除害。沒尾巴老李聽說當地很多山東人,尤其居住著二十多戶諸城人。他來到黑龍江後,託夢給諸城人,並告知山東人,他和白龍打鬥時,如看到江面上翻出白浪就是白龍在上面,請往江里投入石灰,翻出黑浪那就是我,請往江里投放餑餑。因沒尾巴老李是條青龍,在水裡邊青和黑難已辨清,所以後人就說沒尾巴老李是條黑龍。第二天一早,兩岸上的人們早早地把石灰和餑餑運到了岸上。一會兒,沒尾巴老李和白龍打鬥開始,岸上的人一看見白浪就往江里投入大量石灰,嗆的白龍睜不開眼,喘不動氣。一看見黑浪,就往江里投放大個白面餑餑,沒尾巴老李吃了山東人特別是諸城人蒸得餑餑後,勁頭越來越大,精神越斗越旺。打鬥整整持續了三天三夜,白龍因沒吃上一頓飯,飢餓力乏,被沒尾巴老李打敗,劃一道亮光,飛走了,到什麼地方誰也說不清。從那時起,沒尾巴老李成了黑龍江的主人,當地再沒有泛濫過洪水,黑龍江也由此得名。從那之後直至今日,只要誰過黑龍江,首先問問有沒有山東人,諸城人更好。只要有山東人,風颳的再大,船也平穩過江。這就是山東人和東北各地都流傳沒尾巴老李的故事原由。

源於即墨

龍山位於即墨城東龍山街道辦事處,系嶗山余脈,海拔81米。龍山山容端莊,山勢舒緩,林木蔥蘢,不但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龍山山頂有被稱為“天井”的天然深井,井的正北面建有龍王殿,殿中供奉就是在齊魯大地、河北、東北等地區被廣為尊崇的黑龍王--沒尾巴老李。殿前的楹聯為:墨水河養育甘霖灑故土,黑龍江稱雄神威震邊疆。當地在明清年間就盛行“取龍牌”祈雨風俗,現存明清以來地方官員所刻的金(銅鍍金)、銀、銅質求雨龍牌63枚。
龍山北麓有一村莊名“大村”,村南有一條小河(即留村河,為墨水河支流,建議更名“育龍河”)靜靜流過,這裡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據說黑龍王--沒尾巴老李就誕生在這個地方。小河上有當年龍母王氏“浣衣處”;村中有一高埠名“抱子頂”是黑龍王降生的地方;現村中70%的村民都姓李。為什麼大村成了沒尾巴老李的故鄉?經分析,大村臨近龍山,村南有小河的地理風貌,村中又多李姓,這些因素都符合傳說中的條件。故而人們又演義出“浣衣處”、“抱子頂”等遺蹟,使傳說更加逼真。
“沒尾巴老李的傳說”現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即墨都把沒尾巴老李作為行雲布雨、佑護百姓的“龍王神”,家喻戶曉,廣為流傳。關於沒尾巴老李這一民間傳說,各地說法雖然很多,但其梗概都大同小異:據傳很早以前,龍山下的大村有一李姓人家其妻王氏在河邊浣衣而懷孕,生下一小黑龍,因父親的閃失而被削去尾巴,小黑龍痛極,一爪抓出山頂的“天井”,後又遠飛黑龍江(據傳,原名為“白龍江”)戰勝行災作惡的大白龍,為民除害興利,人們親切地把這條黑龍稱為“沒尾巴老李”,為了紀念他,人們就把這條江的名字改成了“黑龍江”。思念家鄉,緬懷父母是即墨人的傳統。老李因鎮守黑龍江公事在身,平常無暇回家探望,卻定會在每年六月十三回家給母親上墳。由於時間緊迫,來回都是電閃雷鳴、急風疾雨……直到今天,每逢這一天下大雨颳大風,人們還會說:“禿尾巴老李回家給老娘上墳來了!”
在黑龍江大戰白龍,實際就是沒尾巴老李帶領鄉親們,抵抗外侮,戰勝沙俄的英雄壯舉。即墨人是按自己的心目中的形象塑造了塑造了一位能代表勞動人民利益的、敢為老百姓說話辦事的、自己理想中的沒尾巴老李的英雄形象。正因為如此,沒尾巴老李的傳說才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也被在東北的山東人奉為“保護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