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民間傳說1

中國的民間傳說1

《中國的民間傳說1》對散落在全國各地、瀕臨失傳的民間傳說進行了深入挖掘和細緻整理,選取了各種生動感人、富有啟迪和教育意義的民間傳說150餘篇。這些傳說故事,既有對名勝古蹟、民間習俗、民間工藝等地方風土人情的解釋和介紹,又有對勞動人民、歷代先賢、文化名人等古代傳說故事的記錄和整理,既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又充滿著曲折的故事情節,表現了人民民眾的勤勞勇敢和偉大智慧,反映了他們熱愛鄉土的純真感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

基本介紹

  • 外文名:Chinese folklore
  • 書名:中國的民間傳說1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327頁
  • 開本:16
  • 作者:張泰城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江西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的民間傳說1》介紹了傳說是人們口頭創作的一種文學樣式。這種文學樣式以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山川風物、社會習俗等為主要內容,經過群體的口耳相傳和加工創作,逐漸演繹出與這些內容相關的生動情節,表達人民民眾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中國的民間傳說1》為中國民間傳說故事集,選取了各種生動感人、富有啟迪和教育意義的民間傳說150餘篇。

圖書目錄

韓信分井
井陘拉花
王朗趕劉秀
“奶奶廟”的傳說
“襄垣公主”的傳說
“馬鈴石”的傳說
雙龍湖的傳說
禿尾巴老李
豐生沛養
慈谿的由來
義學名家蔣伯康
五更村的石頭
活佛濟公
將軍戀美人
石夫人
劉伶醉酒
兩兄弟傳奇
“金頭”縣令與他的“龍”子們
二郎神的傳說
馱婆咀與泊湖的由來
石臼湖的傳說
望夫山
麒麟狀元救奇石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童恢馴虎
雨中生郭琇
寇準背靴
孟津梨
麥仁湯的傳說
臥牛城
千年洛陽橋
小蒼娃
娘子湖傳說
飄香之山
望娘灘
姐妹山的傳說
鹿回頭的傳說
符蚺蛇的冒險之旅
夢先生
龍巖洞傳說
警示碑的來歷
苗家端午節奇談
為愛而生
古老的殉情
過橋米線
玉美人的傳說
稷王出世
老黃牛的故事
椿樹的傳說
鳳尾魚的傳說
鴛鴦柳
美麗的“錯誤”
朱元璋的傳說
好人有好報
奇才周融
鄧子龍斗獅
金雞嵊的傳說
寺尼庵的傳說
朱元璋脫險
老實人分家
三小姐招親
秀才羅隱
曾牛牯
孽龍的孝心
梅州村的由來
真命天子
百棺護靈
天下第一家
堆花酒的傳說
武夷山傳說
梭陽鞭
紫雲峰奇談
金牛寺的傳說
神龜傳說
“醪橋”的由來
火燒橋
英雄叔侄
周忱入贅
周忱識奸佞
李邦華立志
江西喊船
石人山的傳說
馬跡山的傳說
白鳳仙子
仙人井
知恩圖報
釣源的由來
夜半陀聲與和尚地
楚凡公軼事
此地葬歐陽
定安觀與“生漆鎏”真身菩薩
積華山上掛燈籠
元化壇烏龍顯聖
八老爺軼事
寧國知府傳奇
“狗牯腦”的傳說
峰山奇石
上青天(一)
上青天(二)
太平興國寺的傳說
養菩山
油果的由來
珠蝕紅塔
香山石猴
觀音點石出米記
“龍片酥"的由來
“燙皮”的由來
李宏圖發財記
命運與時機
天降玉石岩
忠義之士李大綸
南豐蜜橘的由來
助虎產子
黃石岩的傳說
寧都“三杯雞”
天葬墳
稻草新娘
方竹子傳說
破碗拐杖傳家
天馬夜行
塔映江心
古陂八橋
龍荒洞
“新人坪”的傳說
湯溪溫泉
後記

後記

“中國的民間傳說”採風實踐活動,是井岡山大學“井岡山的紅色傳說”和“江西的民間傳說”採風實踐活動的延伸和拓展。自2007年以來,井岡山大學連續六年組織學生開展傳說系列採風實踐活動,先後出版了《井岡山及周邊地區的紅色傳說》《江西的民間傳說》等七部傳說文集。此項活動深受師生們的歡迎,並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受此啟發和激勵,我們決定將採風範圍擴展到全國。
2013年,學校成立“中國的民間傳說”採風實踐團。很多師生積極報名參加,學校組織集中培訓,由專家講解傳說的文體特點,明確採風主題及調研方案。之後,來自不同省市的師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回家的機會,就地就近蒐集和整理各自家鄉的民間傳說。他們深入社會,深入民眾,傾聽各種傳說故事,將其記錄下來,並詳細標明採風地點以及講述者、採訪者和整理人的姓名。回校後,我們再採取集中的方式,做好分類、編號和登記工作,組織師生們討論分析,將採風底稿整理修改為具有原生態風味的傳說文本。
此次採風活動,足跡遍布全國各地,采寫了數百篇傳說,我們最終遴選出涉及二十餘省、市、自治區的125篇傳說,編入《中國的民間傳說》(一)。我們相信,這些充滿鄉土氣息的民間傳說,在反映各地民眾獨特的生產生活和發展歷程,表現他們的文化心理、語言特色、審美趣味以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等各方面,都會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鑑意義。
在採集、整理、編輯、出版過程中,我們得到了採風當地領導和民眾的熱情幫助,得到了有關專家學者和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編輯、作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編者
2013年10月

序言

傳說是人們口頭創作的一種文學樣式。這種文學樣式以一定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山川風物、社會習俗等為主要內容,經過群體的口耳相傳和加工創作,逐漸演繹出與這些內容相關的生動情節,表達人民民眾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
傳說的產生和發展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在農耕社會,農作物的自然生長周期賦予農業生產以春種、夏忙、秋收、冬閒的生產節律,這種生產節律使得人們有大量的閒暇時間。農業生產土地耕作的特點還導致農戶以村落的方式聚居,村落往往以姓氏或血緣為紐帶,由數代同堂的家庭組成;村落間有一段距離,且交通不便,村里識字的人不多,也沒有什麼文化生活,信息傳播的渠道和方式主要是口頭語言。閒暇時間,人們很自然地聚集在一起,交流生產經驗,講述生活經歷,述說歷史事件,傳播各自見聞等等;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說,就是在這樣的生產生活環境中,經過人們乾錘百鍊的口頭加工而代代流傳。
傳說作為民間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獨特的體例。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傳說圍繞某一主題或事件,以生動曲折的情節、質樸平實的語言,敘述地方風物的來龍去脈或人物事件的發展變局;描述特定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詮釋地方的風物和習俗,具有歷史記憶的功能,但和史料不同。史料是史實的客觀記載,傳說則是以幻想、附會、誇張等藝術方式反映歷史;傳說熱烈而奔放,深沉而豪邁,充滿著豐富的想像、大膽的誇張和奇異的渲染。傳說和神話不一樣,神話描述的多是現實生活中未曾有過的人和事,傳說則紮根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和相關事件,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反映;它情節跌宕起伏,形象鮮明生動。傳說與小說不一樣,小說是作家個人的文學創作,詞句謹嚴,邏輯縝密,傳說則是大眾的口頭創作,言語生動,敘述跳越,在口耳相傳中變異,在世代累積中成型;它藉助人物和事件來表現主題。傳說與故事不一樣,故事的人名和地點可以假設,在時空上有變通性,傳說則是特定人物事件或山川風物的寫照,在時空上有獨特性。當然,當故事落腳在具體的歷史地理背景上,可以演化為傳說;當傳說脫離具體的歷史地理環境,可以演化為故事。
傳說作為民間文學的特殊體裁,有其獨特的藝術特點。其一是傳奇性。它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超越現實的巧合、誇張、渲染、虛構、想像等手段,構造曲折離奇、峰迴路轉的情節,充滿著濃郁的傳奇色彩。其二是合理性。傳說根植於真實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巧妙結合。它將真實與虛幻、實際與想像編織在一起。無論情節的描述如何跌宕起伏,超乎現實,然而細細思量,卻是現實生活的邏輯展開,它既超乎尋常卻又合乎情理。其三是鄉土性。傳說與特定的歷史風土人情緊密結合,它是一個地區特定的歷史進程、社會生活及自然風物的寫照,它將各地的民情性格、社會風貌、風土人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極具地方語言特徵,極富地方鄉土氣息,傳說中的精品往往成為民族品格的標誌。其四是變異性。傳說沒有最終的定本,它在記憶中儲存,在口耳間流傳,難得使用文字固定,因而在傳播中必然發生變異,其語言、風格、情節、細節、形象諸方面都會發生變化,流傳的地域越廣、歷史越長、次數越多,傳說的變異也就越大。
傳說的獨特藝術特點,使其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傳說是歷史的記憶、傳統的承續,是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更是寓教於樂的優質教育資源。傳說或直述歷史,或隱含歷史,但都凝聚著歷史人物的成功與失敗、光榮或屈辱、喜怒和哀樂,譜寫著勞動人民乃至整個民族的勞動與創造、奮鬥與進取的進程。各種傳說的綜合,就構成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口述歷史。傳說代代綿延,以口頭的方式傳承和規範著民間的各種信念信仰、鄉規民約,蘊含著民間習俗的由來、內涵和特點,維繫著民間的傳統道德。傳說又是民間知識的載體,承載著勞動人民生產、生活、家庭乃至飲食健康等各方面的習俗和經驗,是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傳說在娛樂中傳承人類的知識和經驗時,還具有寓教於樂的強大功能。傳說通過對歷史人物的形象描繪,對社會生活的藝術抒寫,深入道德情感、價值觀念等各個層面,在美學意義上顯示激動人心的思想情感,給人賞心悅目的審美感受,使人們得到心靈的淨化和思想的升華。傳說以懲惡揚善為導向,通過對英雄事跡的弘揚和對醜惡人物的鞭笞,寄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幫助人們識別真善美和假惡醜,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和教育,進而形成高尚的人格,樹立遠大的理想。人們在講述各種富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同時,往往賦予他們更加濃重的傳奇色彩;人們在褒獎和讚美主人公的超人智慧和高尚品格的同時,往往賦予他們更加超人的智慧和更加寶貴的品格;人們在鞭笞和譴責人世間的殘暴醜惡勢力的同時,往往賦予他們更加殘暴醜惡的嘴臉,從而使之更加渺小和猥瑣。傳說在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描繪和敘述中,表達人們的愛憎和褒貶;傳說在對新生事物和美好現象的讚美和頌揚中,表達人們的情感和願望;傳說在對人物命運的把握和對事物未來的預想中,寄託人們的憧憬和嚮往。傳說中的傑出人物和獨特事件,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傾情描繪和精心錘鍊,無不打上民族氣質和民族風格的烙印,凝聚成民族特性和民族品格,綻放出絢麗奪目的人文光芒。傳說對民族精神的傳播和弘揚,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正因為如此,傳說成為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成為功能強大的優質教育資源。
傳說的本質是口傳文學,很多作品是過去人們在不掌握文字或傳媒不發達的情況下進行口頭創作和傳播的,這種非固化的流動傳播方式使傳說很容易失傳。同時,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農村青年進城務工經商並常住城市,鄉村辦企業和鄉村生活城鎮化,使得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生活節奏加快,文化生活也因電視的普及和網路進入農家而異彩紛呈,過去農村常見的樹下乘涼、圍爐烤火等農閒聚會的場景現在已經很少見了。傳說得以流布傳承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也使傳說瀕臨失傳的危險。
井岡山大學一直注重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充分挖掘和運用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學校的學科學術優勢,進而轉化為辦學育人的優勢。自2007年以來,我們每年都組織師生到井岡山及周邊地區進行紅色傳說採風社會實踐教學活動,對散落在井岡山及周邊地區的紅色傳說進行了深入挖掘和細緻整理。2012年,我們將採風活動拓展到以民間傳說為重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六年來,我們先後出版了《井岡山及周邊地區的紅色傳說》《江西的民間傳說》等七部傳說文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紅色傳說和民間傳說的採風活動,鍛鍊和提高了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長了他們的才幹,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的一種有效方式,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和大力支持;同時,採風活動將散落在各地的民間傳說有效地收集起來,並以文字的形式整理出版,使傳說這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傳承。
採風活動的師生們深入田野鄉村,走訪各地的文化博物場館,傾聽人們講述當地的傳說,並以文字或錄音錄像的方式記錄下來。在採訪中,師生們進村入戶,白天同勞動,夜晚聽傳說,與採訪對象傾心交談,與人民民眾融成一片,既增強了師生們對農村生活的認知和體驗,又增長了他們的閱歷和才幹。在編寫中,師生們認真把握傳說的文體特點和藝術手法,努力將採集的口頭傳說整理為書面文字,進行必要的修改和潤色,最終編輯成書。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錘鍊和提高。匯集成冊後,師生們又對傳說進行再加工和再創作,將其繪成連環畫,並運用聲光電手段和三維動畫技術,製作成動漫,以網際網路為平台,在新的創意空間展示各種民間傳說。這種教學實踐活動,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新較好地結合在一起,既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保護,更是對文化傳承創新路徑與方法的有益探索,體現了高校的使命和責任。
在整理和編輯過程中,我們充分注意到傳說作為口頭文學與書面文本的差別。傳說每講述一次,就是一次再創作。同一個母本的傳說,在不同的講述人那裡,有著不同的情節內容和敘述模式,有著各自獨特的風格和感染力。即使同一個講述者,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場合,也會有差異和不同。因此,我們在整理和編輯傳說時,注意到傳說在情節轉承、氛圍烘托和語言風格等方面的獨特性,儘量保持傳說的原生態韻味;同時,我們還詳細標明採風地點以及講述者、採訪者和整理人的姓名,以求更加客觀準確地做好記錄和編輯。
傳說連線我們的久遠歷史,它們既熟悉而又陌生,似在眼前而又漸行漸遠。我們將傳說從口頭流動的文學轉化為書面表達的文本,就是希望這些民間傳說能夠獲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從而更加深刻地刻印在我們的記憶中。
張泰城
2013年9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