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陂橋
- 地理位置:撫州市禮陂縣
- 港仔:小河:禮陂小河
歷史由來,相關知識,
歷史由來
江西撫州禮陂井山橋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橋。跨港水(禮陂小河)兩岸,位於禮陂中心,是通往省會南昌、溝通贛閩要道重要交通橋樑之一。該橋始建於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為大橋,“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欄,其翼舒舒”,後來該橋被洪水沖毀,改為浮橋,東西百丈串連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橋沖開,兩岸交通便完全隔絕,至嘉泰年間(公元1201——1204)合六縣人的力量,建成石橋,橋面上鋪有木板,建築房屋。由於狂風暴雨,大橋幾度被破壞復修,直至明嘉靖年間,採石大修,前後一共花了六年,耗費白銀十七萬兩,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堅固橋樑。清嘉慶8年至18年重建時,修有專志——《撫郡文昌橋志》,開創了我國編寫橋樑建築專著的先河,曾被清代各地作為建橋藍本。修建禮陂橋時工匠們創造的“乾修法”施工,在我國建橋史上留下了輝煌一筆。[1]
相關知識
[1]橋樑,指架設在江,禮陂橋使車輛行人等能順利通行的建築物,稱為橋。 橋樑一般由上部構造、下部結構和附屬構造物組成,上部結構主要指橋跨結構和支座系統;下部結構包括橋台、橋墩和基礎;附屬構造物則指橋頭搭板、錐形護坡、護岸、導流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