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歷史背景,今日禮賢台,地理位置,禮賢台賦,
名稱由來
魏文侯求賢若渴,築台招賢納士,故名禮賢台。戰國呂不韋著《呂氏春秋》記載:段乾木(約前475-前396)姓李,名克,封於段,為乾木大夫,故稱段乾木。其數名好友先後為將,唯段乾木清高隱居。魏文侯弟魏成子,極力推薦段乾木,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請段乾木。他尊從“不為臣不見諸侯”的古訓,越牆逃避。文侯求賢若渴,每過段乾木家門,扶軾致敬,以示其誠,終於感動了段乾木,得以相見。期間,車夫問其故,文侯曰:“我富於勢,乾木富於義”。成語“乾木富義”即源於此。周安王六年(前401),秦國欲伐魏國,出兵至陽狐。有人勸秦王說:“魏君禮賢下士,有段乾木輔佐朝政,國人上下團結一致,萬萬不可輕舉妄動”。秦王遂停止對魏國用兵。
魏文侯在位50年,首霸中原,開創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這與段乾木雄才大略輔政安邦密不可分。禮賢台是魏文侯訪賢、禮賢、敬賢之歷史見證。
歷史背景
明代隆慶年間,魏縣進士郭思極撰《重建魏台記》,詳細記載了魏台的歷史淵源:吾邑古有魏台,父老相傳以為其地即鄉者段乾木所廬,而文侯所式焉者也。其時因台焉,迨歲久遠,台榭遂以蕪沒不存,僅僅遺一土基耳。梅侯來侯,以公暇登眺其上,四顧踟躕,悵然曰:勝覽哉!夫台何以魏名也,客進曰:“是鄉者魏文侯式廬處也,故名。”侯洒然異之。夫(段)乾木古之守清道而抱雄節者也,可令其高蹤湮沒不傳,與荒原斷隴無異。遂令鄉之人不知鄉之先有賢人君子如彼也者。可為尸祝,則我亦淺乎,為丈夫矣矣。且今日聖天子在上,求賢若渴,魏之人文復籍是以興,則我又何難。於是捐俸倡眾,飭材鳩工,丞舉厥事。始於萬曆辛卯(十九年)之二月,越六月而事竣。台之中為堂,堂之後為塔,塔之稍次而東西各為小室。巍如煥如,昔何頹落之甚,而今乃壯麗也,蓋雄於觀哉!……
明御史郭思極所言“父老相傳其地為段乾木住處,因魏文侯於此訪段乾木而稱魏台”,則更是謬也。文獻記載,段乾木隱居河東(今山西西南),魏文侯都安邑(今山西夏縣),皆在山西境內。唐貞觀元年,盧士牟撰《段乾木廟記》載:陝之芮東有祠署於道,曰魏文侯師段乾木廟。魏文侯禮段乾木在今山西,典籍多有記載,稽考有據,言之鑿鑿。然魏文侯禮段乾木魏縣之說多見於明清魏縣方誌,多為傳說,無有說服力。
清代,魏縣魏台已逐漸改稱禮賢台。
康熙《魏縣誌》縣城圖已明確標出魏台位於城東南角外城。
雍正《魏縣誌》卷一古蹟記載:禮賢台,魏文侯禮段乾木處,久被漳水沖沒,明嘉靖間知縣陸柬補築治東南外城上,建亭為禮賢館,萬曆間知縣梅守相以堪輿家言於亭北建奎塔,高聳摩空,作文筆峰。都御史郭思極記。以後科第聯綿,似為有驗。國朝順治九年知縣孫鴻儒重修。康熙十二年知縣王清彥重修。康熙五十八年知縣馬襄重修。魏縣古“洹陽八景”“回隆古廟”改為“高館禮賢”,禮賢台遂成為魏縣名勝。
清乾隆魏縣舉人崔述,歷任上杭羅源知縣,清朝著名的考古辨偽學家。崔述常居魏縣禮賢台下,專心寫作,著述頗豐。所著《考信錄》一書,具有較強的疑古思想。《考信錄》卷一《禮賢台新居記》記載:禮賢台者,魏之故老相傳以為文侯館段乾木之故墟也。南倚郭,北望城。其前則漳水環郭而東折,岸狹流駛,林木蓊蔚。其上則敞亭三楹,矗塔數丈,左右房序庖湢之處悉具。後則湖水迴環,周十餘里,城處其中若島嶼然。湖中植荷數頃,夏秋花發,香滿亭內。雨後啟軒,則太行諸峰蜿蜒起伏,畢列檻外,柴門煙井,歷落於蘆洲蓼渚間。亦可謂魏城之巨觀矣!乾隆丁丑,城沒於漳,官舍民廬椽薪壁礫,而台亦就荒。又八年,予始卜居來此,亭榭軒檻已無復有存者,惟孤塔巋然插雲及柏下斷碑數片而已。
清乾隆時期,崔述目睹禮賢台由盛轉衰,並詳加記載。可是,對於禮賢台之來由,直言“魏之故老相傳以為文侯館段乾木之故墟也”。堂堂考古辨偽學家,對於禮賢台的出處也是莫衷一是,不置可否,未加詳盡考證。
至民國年間,已有學者對禮賢台質疑。民國《大名縣誌》卷三十載:禮賢台,在舊魏治東南隅,《府志》謂魏文侯禮段乾木處,前人題詠或詩或文,直作逾垣之地。考段乾木隱處曰虞原,在山西蒲州南三十里麻谷山下【見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與直隸魏縣無涉,此台乃強相附會。
建國初期魏縣禮賢台和魁光塔尚在,後台塔俱毀。
2010年,禮賢台移於魏縣城東北五公里重建。鑲嵌於禮賢台南側《重修禮賢台銘記》敘述:“昔禮賢台者,魏之故老相傳,乃九州禮賢下士之標誌,開華夏尊禮崇儒之先河。肇建之史,先邯鄲叢台二百餘載;眾口之譽,與銅雀、冰井、金鳳三台齊名。”一介傳說故事,於今坐實魏縣,成為當地文化精品名牌而大力傳播。
今日禮賢台
魏縣古禮賢台歷史悠久,是春秋時期魏文侯招賢納士、訪賢、禮賢、敬賢之傑作。現禮賢台位於漳河灣入興源河口處,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梨鄉水城”建設重點工程。為挖掘深厚的魏文化,規劃建設高度為26米的禮賢台仿古建築,並順勢開挖125畝的墨池湖,形成西有漳河灣、東有興源河、南北有墨池湖的景觀。
工程於2009年11月3日正式動工建設,由河北天厚建築安裝公司承建,投資1.096億元。禮賢台面南背北,占地面積20畝,總高度26米,基礎平台高14.19米,東西長96米,南北寬69米;拾階而上,即可在基礎平台廣場遊覽;再向上是高12米的主峰台,東西長39米,寬29米,四周板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用仿古磚裝裱,主峰台上建仿古房屋9間,涼亭2個,立石碑4塊,禮賢台東南角跨興源河處建鐵索吊橋1座,西南角建一石拱園林橋,墨池湖中間建梨花仙子漢白玉雕像1座。
位於禮賢台西南側,開挖總面積145畝,總投資 萬元,該工程由河北天厚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於2009年10月開工,2010年8月底竣工蓄水工程由魏縣水利局工程站承建。投資1980萬元。
工程於2009年11月3日正式動工建設,由河北天厚建築安裝公司承建,投資1.096億元。禮賢台面南背北,占地面積20畝,總高度26米,基礎平台高14.19米,東西長96米,南北寬69米;拾階而上,即可在基礎平台廣場遊覽;再向上是高12米的主峰台,東西長39米,寬29米,四周板牆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用仿古磚裝裱,主峰台上建仿古房屋9間,涼亭2個,立石碑4塊,禮賢台東南角跨興源河處建鐵索吊橋1座,西南角建一石拱園林橋,墨池湖中間建梨花仙子漢白玉雕像1座。
位於禮賢台西南側,開挖總面積145畝,總投資 萬元,該工程由河北天厚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於2009年10月開工,2010年8月底竣工蓄水工程由魏縣水利局工程站承建。投資1980萬元。
地理位置
禮賢台
河北省邯鄲市魏縣禮賢台景區
在河北省邯鄲市魏縣境內,北環城路與新定魏線交叉口(交叉口是一個轉盤),順東風渠(今改興源河)西岸北行。
禮賢台賦
洹水湯湯,九鼎聲響。
天賜沃土,建國封疆。
君侯聖明,奮發圖強。
尊儒變法,刑德相彰。
巍巍高台,禮士拜將。
群賢畢至,國富兵強。
任能治鄴,變患為利。
平糴惠農,民心所向。
赳赳武卒,西河破秦。
兵鋒北指,中山滅亡。
領袖三晉,東敗田齊。
南下擊楚,七國雄長。
昭昭文治,奠基霸業。
赫赫武功,匹世無雙。
天界仙子,凝脂如玉。
人世杜郎,俠肝義腸。
幻嫗假疾,以試壯士。
舍肉為引,撼動心房。
人仙有別,天條當廢。
梨花飄馨,共剪西窗。
——丙申年庚寅月癸酉日 張鉞竑作於魏縣九州賓館,戊寅日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