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四)》是李明哲創作的社會學類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記(四)
- 作者:李明哲
- 出版時間:2007年12月01日
-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類別:社會學
- 定價:12.4 元
- 著作權方: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禮記(四)》是李明哲創作的社會學類書籍。
《禮記》是2021年團結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禮記》是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共49篇。後被列為儒家十三經之一。書中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中庸》《...
《禮記集說(4冊)》是2005年5月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衛湜。內容簡介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詔開設四庫全書館,委派紀昀等著名學者160餘人,開始編纂《四庫全書》。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開館征書,...
《禮記·喪服四制》為《禮記》中的最後一篇,由西漢時期的戴勝編入《禮記》,全文主要講述了禮有關服喪的規定。作品原文 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夫禮,吉凶異道,...
《禮記》是2017年12月中華書局出版的書籍,是“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中的一部。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之一。 《禮記》,通行本是《小戴禮記》,為西漢戴聖對秦漢以前漢族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
《春秋左傳禮記尚書-國學啟蒙經典4》,張為才 編,青島出版社2006-6出版。《國學啟蒙經典4:春秋·左傳·禮記·尚書》講述了: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歷史進程中,積澱了燦若星河的國學經典。這些經典承載著民族之魂,維繫著文化之根,具體體現...
《宋淳熙四年撫州公使庫刻本《禮記》 》是1177年中國南宋出版的一部作品,類型為庫刻初印本。正文內容 中國南宋淳熙四年(1177)撫州公使庫刻初印本。紙墨瑩潔,刻印精湛,刻工俱江西地區良工。半葉10行,行16字,注文小字雙行,行24...
漢景帝時魯恭王初好治宮室而壞孔子宅,得古《禮》五十七篇於壞壁之中,其中十七篇與《儀禮》相同,《奔喪》、《投壺》見於另外四十篇中,禮家將其錄於《禮記》之中,得以流傳,而其餘篇章,因為藏之秘府,世人難得一見,後來散逸不傳,稱...
洪範 金朦 大誥 康誥 酒誥 梓材 召誥 洛誥 多士 無逸 君奭 多方 立政 顧命 康王之誥 呂刑 文侯之命 費誓 秦誓 禮記 曲禮上 曲禮下 月令 禮運 禮器 明堂位 學記 哀公問 仲尼燕居 中庸 儒行 大學 冠義 昏義 聘義 喪服四制 ...
記(拼音:j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古字形從言、己聲。“記”字的基本義為記錄,就是把口頭的話、口傳的事寫下來。後引申為寫下來的書或文章,由此又引申為一種文體。“記”由本義又引申為...
道前定,則不窮。——《禮記·中庸》。1.預:事先有準備,預先。2.凡事:無論什麼事情。3.跲:音夾,本意是絆倒。這裡是理屈詞窮的意思。4.困:困難,阻礙。5.疚:後悔的意思。6.窮:這裡指窮途末路。7.選自 《禮記.中庸》
三禮包括《周禮》(原稱《周官》)、《儀禮》(原稱《士禮》)和《禮記》(專指《小戴禮記》)。雖說叫三禮,但三者關係並不大,進入經書的時間也不一致。《儀禮》進入經書最早,應在先秦;《周禮》幾進幾出經書之列,最早當在...
這四點就是教育教學成功的要訣.作者簡介 樂正克(約公元前300—前200年),姓樂正,名克,戰國時魯國人,思孟學派的重要人物,孟軻的學生。據《禮記·王制》載:“樂正崇四術,立四教”。他是以職業為姓,他的祖先是學官。樂正克...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分別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合刊。四書之名...
’ 又《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孔穎達疏:“玄武,龜也。”《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李賢註:“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按玄武即道家所奉之真武帝,宋時避諱,改玄為真,後世道家祀真武,則以龜...
禮記 第三卷 禮記 春秋左傳 第四卷 春秋左傳 內容簡介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而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考,任職八年。考,查核、審察,隔年一考。《禮記.學記》:比年入學(學者每歲來入也),中年考校 (中,猶間也。鄉遂大夫間歲,則考學者之德行道藝。周禮:三歲大比,乃考焉)。四考,任職八年。考,查核、審察,隔年一...
四書五經六藝,四書是指《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五經是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春秋”,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樂經》,合稱“詩、書、禮、樂、易、春秋”,...
四暢,拼音sì chàng,漢語詞語,指理髮、搔背、剔耳、刺鼻四項使人體舒適的事,或陰、陽、剛、柔四氣協調通暢。解釋 (1).陰、陽、剛、柔四氣協調通暢。(2).指理髮、搔背、剔耳、刺鼻四項使人體舒適的事。出處 《禮記·樂記》...
履也。見《禮記·祭義》、《周易·序卦》傳。履,足所依也。引伸之,凡所依皆曰履,此假借之法。履,履也。禮,履也。履同而義不同。所㠯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故禮字從示,豐者,行禮之器。
四祭,讀音是sì jì。意思是四時之祭。解釋 四時之祭。出處 《禮記·王制》:“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鄭玄 註:“此蓋 夏 、 殷 之祭名, 周 則改之,春曰祠,夏曰礿。”漢 董仲舒 《...
四術,讀音sì shù,漢語詞語,意思為詩﹑書﹑禮﹑樂四種經術;治國的四種方法。解釋 1.詩、書、禮、樂四種經術。2.治國的四種方法。3.指四方的通道。4.中國古代四術是指:農術、算術、卜術和房術。出處 《禮記·王制》:“...
《論語·述而》:“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舊唐書·楊綰傳》:“文、行、忠、信,弘於四教。”《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唐·王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