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法·社會》是201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仁善。
基本介紹
- 書名:禮·法·社會
- 作者:張仁善
- ISBN:9787100096287
- 頁數:368
- 定價:35.00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出版時間:2013-4
- 副標題: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
- 叢書:中國法律史學文叢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傳統中國,崇尚禮法治國,禮法合一,失禮入刑。不同時期,禮法與社會的關係張馳態勢各不相同。清末社會劇變,禮法趨於分離,法律向近代轉型,法制近代化由此起步。本書以清代禮法與社會結構、社會生活、社會階層以及社會心態等之間的關係為切入點,依據官方典籍、正史記載、方誌文獻、野史筆記等資料,對清朝前期、中後期及清末禮法與社會的互動情景做立體描繪,清晰的禮、法與社會互動的軌跡在此延伸。
當下中國法律現代化建設中,如何實現外來法律移植與本土特色社會的有機融合,儘可能地消弭“禮法之爭”,把握法律發展走向,閱讀本書,啟迪良多。
目錄
緒言 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理論視野
一、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研究對象
二、歷史的“長時段”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三、社會結構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四、社會階層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五、社會生活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六、關於“禮·法·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的研究意圖及學術動態梳理
上 編
第一章 清朝禮法思想體系的形成
一、禮法合一——傳統中國特有的法律現象
二、明清之際禮法的衰微
三、民族文化的征服與法律文化的同化
四、清朝禮法思想體系
第二章 禮法與清朝前期的社會生活
一、禮法與物質生活
二、禮法與精神生活
第三章 禮法與清朝前期的倫理結構
一、刑罰標準
二、服制關係
三、父權的擴大
四、夫權的提高
第四章 清朝前期禮法的社會功能
一、政治功能
二、教化功能
三、影響禮法功能的諸因素
下 編
第五章 清朝中期禮法的鬆弛
一、禮法鬆弛的表現
二、禮法鬆弛的社會背景
三、禮法鬆弛反映出的時代特點
第六章 清末禮法分離的基本軌跡
一、,清末修律動議
二、清末修律實踐
三、恢復禮制的失敗
四、同途殊歸的修律宗旨
第七章 清末禮法之爭(上)——禮法分離的準備
一、傳統禮法的繼承與改良
二、新型程式法藍本的夭折
三、近代刑法體系框架的搭建及其引發的法律討論熱潮·
第八章 清末禮法之爭(下)——禮法分離的實現
一、新刑律體例之爭
二、立法指導思想之爭
三、最後的爭辯與禮法分離的實現
第九章 禮法分離與清末社會心態
一、民眾心態——導致禮法規範失控
二、司法主體心態——造成禮法實施渠道阻塞
三、知識精英心態——決定法律樣式的更新
第十章 傳統禮法反思與法制現代化前瞻
一、物質層次近代化的起步與民眾道德觀念的轉變
二、社會結構的轉型與禮法基礎的動搖
三、先進法律文明的移植及其本土化途徑的思考
四、傳統禮法反思與法制現代化前瞻
主要參考文獻
原版後記
一、中國法律社會史的研究對象
二、歷史的“長時段”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三、社會結構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四、社會階層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五、社會生活與中國法律社會史研究
六、關於“禮·法·社會——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的研究意圖及學術動態梳理
上 編
第一章 清朝禮法思想體系的形成
一、禮法合一——傳統中國特有的法律現象
二、明清之際禮法的衰微
三、民族文化的征服與法律文化的同化
四、清朝禮法思想體系
第二章 禮法與清朝前期的社會生活
一、禮法與物質生活
二、禮法與精神生活
第三章 禮法與清朝前期的倫理結構
一、刑罰標準
二、服制關係
三、父權的擴大
四、夫權的提高
第四章 清朝前期禮法的社會功能
一、政治功能
二、教化功能
三、影響禮法功能的諸因素
下 編
第五章 清朝中期禮法的鬆弛
一、禮法鬆弛的表現
二、禮法鬆弛的社會背景
三、禮法鬆弛反映出的時代特點
第六章 清末禮法分離的基本軌跡
一、,清末修律動議
二、清末修律實踐
三、恢復禮制的失敗
四、同途殊歸的修律宗旨
第七章 清末禮法之爭(上)——禮法分離的準備
一、傳統禮法的繼承與改良
二、新型程式法藍本的夭折
三、近代刑法體系框架的搭建及其引發的法律討論熱潮·
第八章 清末禮法之爭(下)——禮法分離的實現
一、新刑律體例之爭
二、立法指導思想之爭
三、最後的爭辯與禮法分離的實現
第九章 禮法分離與清末社會心態
一、民眾心態——導致禮法規範失控
二、司法主體心態——造成禮法實施渠道阻塞
三、知識精英心態——決定法律樣式的更新
第十章 傳統禮法反思與法制現代化前瞻
一、物質層次近代化的起步與民眾道德觀念的轉變
二、社會結構的轉型與禮法基礎的動搖
三、先進法律文明的移植及其本土化途徑的思考
四、傳統禮法反思與法制現代化前瞻
主要參考文獻
原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