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學與佛教文化研究(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論文集)》內容包括人本與理性——作為人類宗教最高形態的禪宗;宗門與教下的定位;“禪”的基本見地與方法;禪修體驗:一個現象學的研究報告;理性化背景下的中國禪宗之直觀——基於不同理性傳統的考察;《文殊說般若經》義理與四祖禪法;略論曹洞宗的恩孝思想及意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禪學與佛教文化研究
- 作者:黃夏年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1月1日
- 頁數:325 頁
- 開本:32 開
- ISBN:9787534761812
- 語種:簡體中文
《禪學與佛教文化研究(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論文集)》內容包括人本與理性——作為人類宗教最高形態的禪宗;宗門與教下的定位;“禪”的基本見地與方法;禪修體驗:一個現象學的研究報告;理性化背景下的中國禪宗之直觀——基於不同理性傳統的考察;《文殊說般若經》義理與四祖禪法;略論曹洞宗的恩孝思想及意義等。
《禪學與佛教文化研究(第二屆河北禪宗文化論壇論文集)》內容包括人本與理性——作為人類宗教最高形態的禪宗;宗門與教下的定位;“禪”的基本見地與方法;禪修體驗:一個現象學的研究報告;理性化背景下的中國禪宗之直觀——基於不同理...
禪學,就是研究“禪”的學術門類。定義 禪是天竺之語。具雲禪那。中華翻為“思惟修”。亦名”靜慮“。“戒、定、慧”之通稱也。源者是一切眾生本覺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稱為”禪那“。此...
《佛學思想與佛教文化研究》是2017年8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學愚。內容簡介 2015年7月,“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與中國佛教學會合作,舉辦“第十屆青年佛教學者學術研討會”,並與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澳門大學人文...
武漢大學黃梅禪文化與荊楚佛學研究中心,2012年3月9日揭牌成立,將致力挖掘我省獨特豐富的禪文化資源。省政協副主席塗勇出席。武漢大學黃梅禪文化與荊楚佛學研究中心,由武大國學院與黃梅四祖寺共同發起,將開展黃梅禪文化與湖北佛教文化的...
《禪學研究(第10輯)》以繁榮佛學研究、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為宗旨,舉凡佛學研究的論述——佛教義理剖析、禪宗典籍研究、佛界名人思想研究、重要史料考證及探討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關係等文稿,均歡迎惠賜。內容簡介 《禪學研究(第10輯)》...
錢穆的禪學研究探析 印順的僧教育與禪的傳統 聖嚴法師對禪修法門的貢獻 曉雲法師的般若禪教育 湖北在禪宗文化發展中的地位研究 隨州大洪山曹洞宗復興與中日佛教文化交流 論五代時期江南佛教的發展——以法眼禪係為中心 禪宗在北京地區傳...
《禪學研究(第六輯)》是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賴永海 內容簡介 《禪學研究(第6輯)(繁體豎排版)》講述了:人間佛教與惠能南宗,宋代宏智正覺及其默照禪,禪的語言,宋代士大夫禪學,羅祖的虛空觀及其佛禪特點,印度大乘...
《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惟正、楊曾文。內容簡介 本書是“南嶽佛教論壇——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研討會論文彙編,匯集了國內外學者圍繞“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這一中心議題,對自唐代以來在南嶽居住和...
第四章 佛教禪學與東方文化 佛教禪學與印度瑜伽 古婆羅門教瑜伽與早期佛教禪學 大乘禪學與印度教瑜伽之交涉 密乘瑜伽與晚期印度教瑜伽 近現代印度瑜伽的啟示 佛教禪學與道教仙學 初期禪學對仙學的依附 禪學與仙學的雙向影響 禪與內丹的...
生活禪與人間佛教 “生活禪”相攝的幾個理論問題 略論南宗生活禪的主要特徵 生活禪芻議 生活禪的研究方法 生命的禪境:認識“嗔”——生活禪的認識原理淺識 生活禪的重要禪學淵源之一:溈仰宗禪學 如何在生活中感受禪意——略論生活...
禪學,是佛教的一種思想,其大意是放棄用已有的知識、邏輯來解決問題。認為真正最為容易且最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於自我內心的感悟來解決問題,尋回並證入自性。其理論認為這種方法不受任何知識、任何邏輯、任何常理所束縛,是真正...
《宋代禪宗美學與禪畫藝術研究》是2020年1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桂榮。內容簡介 中國佛教禪宗產生於唐中期,至宋代已盛行,其思想對宋代繪畫藝術有很大影響,形成了宋代禪畫藝術;就美學而言,禪宗美學在中國美學上源遠流長...
現為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後,滁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國佛學研究,研究方向為北宗禪。自2006年以來,先後在《宗教哲學》(台灣)、《中國佛學》、《禪學研究》、《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學術論壇》等專業期刊發表相關學術研究論文20餘篇,...
不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就無法寫出真正的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文化史,再細分起來,更無法寫中國繪畫史、中國語言史、中國音韻學史、中國建築史、中國音樂史、中國舞蹈史,等等。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有程度不同的模糊性,而...
書中全面展現了梵淨山佛教的緣起、發展、鼎盛、流變的歷史面貌,系統考察了梵淨山彌勒道場興起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特徵,深入梳理了梵淨山禪宗的傳燈系統和禪學特點,具體展示了梵淨山佛教的寺廟文化景觀,深刻分析了梵淨山佛道儒巫混雜的現象、...
馬祖“即心即佛”說的思想淵源及禪法特色 明本的看話禪與工夫論 明本的禪淨融合與禪教會通思想 少林寺禪學的源流發展與展望 玄鑒與元代雲南禪宗 永覺元賢《鼓山志》及其文獻價值 三論宗吉藏的二諦思想 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一節 晚明的思潮變遷與佛教思想的多元取向 第二節 改革叢林的現實圓融與回歸傳統的歷史還源 第三節 晚明佛教的思想特質與佛教復興 第四節 晚明佛教思想研究的現狀及其啟示 第二章 佛教綱宗與晚明的禪學中興 第一節 禪學流弊與佛教...
第一節 牛頭禪的禪學思想觀念 第二節 牛頭禪的般若思想核心 第三節 牛頭禪思想的老莊玄學特質 第四節 結論 第四章 修持理論與具體實踐:牛頭禪的“絕觀”觀法研究 第一節 佛教“觀”與“觀心”的基本義 第二節 牛頭禪的“絕觀...
明本禪師的禪學思想 破山海明與峨眉地區禪學 圓瑛大師的禪學 宋元明清佛教史論綱 《寶慶講寺叢書》已出書目 作者簡介 魏道儒,1955年生。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畢業。現為中國社科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
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統地探討了禪與老莊在本體論、思維方法、民族心理及審美情趣等方面的異同,具體考察了老莊與禪宗淵源、互補及互用諸重關係,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佛教禪學的思想特質及其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
第一節 “即心即佛”的禪學思想 一 “即心即佛”的思想淵源 二 “即心即佛”思想的表述 第二節 “即心即佛”與“非心非佛”思想 第三節 “平常心是道”的禪學思想 一 “平常心是道”的真實含義 二 “平常心是道”...
禪本無言,何生三書——兼論吳言生《禪學三書》與當代禪學研究 古佛道場 唐以前的玉泉高僧 賀柏林禪寺萬佛樓落成佛像開光盛典 學術會議 “文化對話:可能性與界限”國際學術研討會述評 “佛教與基督教對話”國際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 “玄奘...
第一節 早期禪學概觀 第二節 般若與禪觀 第三節 人心、佛性與解脫 第二章 心境與心性:達摩禪之展開 第一節 藉教悟宗與安心符道 第二節 身佛不二與息妄顯真、任性逍遙 第三節 隨心自在、無礙縱橫 第四節 東山法門與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