禘祫

禘祫

禘祫,是一個漢語詞語,

是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或禘祫分稱而別義,或禘祫合稱而義同,歷代經傳,說解不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禘祫
  • 拼音:dì xiá 
  • 釋義: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
  • 出處:《國語·周語上》
詞語讀音,出處與詳解,

詞語讀音

拼音:dì xiá
注音:ㄉㄧˋ ㄒㄧㄚˊ

出處與詳解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種隆重儀禮。或禘祫分稱而別義,或禘祫合稱而義同,歷代經傳,說解不一。 章炳麟 以為,“禘祫之言,詾詾爭論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雲?故知 周 之廟祭有大嘗、大烝,有秋嘗、冬烝。禘祫者大嘗、大烝之異語。”詳《國故論衡·明解故下》。
《國語·周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 三國 吳韋昭註:“ 不窋 , 棄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不窋,故通謂之王。”
《後漢書·章帝紀》:“其四時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賢 注引《續漢書》:“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
晉 葛洪 《抱朴子·省煩》:“郊祀禘祫之法,社稷山川之禮,皆可減省。”
《舊唐書·褚亮傳》:“至於禘祫,俱合食於 太祖 。”
《新唐書·蔣乂傳》:“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廟。 中宗 廟雖毀,而禘祫並陳太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魏書三·禮志二》:“而天子諸侯享廟之祭、禘祫之禮盡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