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大山寺

福清市大山寺

大山寺原始是後洋、霞湖洞、塘邊等鄉村村民敬仰之勝地。大山寺原有觀音殿天仙府觀海寺三座,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毀於民國末年,變成廢墟。現有遺址基石,並有多次維修記載和獻資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清市大山寺
  • 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
  • 毀於民國末年
  • 位於:福清市三山鎮後洋村
大山寺概述,地理位置,重建,占地面積及供奉神靈,大山寺游神及清醮,游神,保全大清醮,

大山寺概述

地理位置

大山寺,位於福清市三山鎮後洋村(郭柏蔭的故鄉),原坐落在後洋村北山西南向山仔邊處。歷史悠久,名山勝寺。
大山寺位置

重建

如今,適逢盛世,百業俱興,村中有識之士者便倡議重建大山寺。於1992年,組建了籌資理事會。後因資金不足,大山寺的重建計畫無法如期進行, 只能先暫時告一段落。在海外僑胞迫切要求重建大山寺和信仰人士的高度重視之下,於2006年再次組織重建理事會,移址擴建。大家出謀劃策,積極回響,慷慨解囊,踴躍獻資。根據天時、地利、人和、機會、條件等,大山寺周圍風水寶地的全面發展,讓村貌更加輝煌,百業更加昌盛,就選擇在後洋村北面海邊。於2006年農曆八月廿四日,破土動工。歷經多月,於2007年農曆一月竣工,總耗資30多萬元。
新的大山寺,坐東朝西,風景獨特,後枕觀音山雄峰峻岭,巍峨壯麗,前朝金雞山四海匯財,銀光燦爛,具有歷史傳說和風景故事。如雙獅戲球、北大山、南大山。正如人們所歌頌的:“觀音山周金燦爛,才華涌不斷;大山寺邊一派新,萬物春常在”。

占地面積及供奉神靈

新的大山寺為一進式磚木結構,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00多平方米。寺內主奉五福清顯侯恩主帝君、福德正神、觀海寺文武太平王,兩旁配有六曹八將、七爺八爺、紅白寶馬。大山寺左右兩旁各建有附屬建築。左邊為羅堂宮,供奉羅堂公。右邊為娘媽公,供奉中興境娘媽夫人、陳君主。諸神有求必應,威靈顯赫,庇佑眾信士。

大山寺游神及清醮

游神

經眾多信徒一致決定,於癸巳年五月廿四(2013年7月1日)舉行第一次中興境天仙府清顯候恩主帝君巡遊,其中還有七爺、八爺;六曹八將;天兵天將等,場面非常壯觀。癸巳年五月廿七(2013年7月4日)恩主帝君回鄉。
甲午年正月初十(2014年2月9日)舉行第二次游神。甲午年正月十二(2014年2月11日)恩主帝君回鄉。
乙未年五月廿四(2015年7月9日)舉行第三次游神。五月廿七(2015年7月12日)恩主帝君回鄉。
丙申年五月廿四(2016年7月28日)舉行第四次游神。五月廿七(2015年7月1日)恩主帝君回鄉。

保全大清醮

自2004年以來,村民集資並決定每年舉行一次保全大清醮,為期為三天。
04-06年,保全大清醮均在郭氏宗祠舉行。從07年六月起,大山寺竣工後,每年保全大清醮在大山寺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