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
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福建將樂龍棲山獸類鳥類及昆蟲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位置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
福建省西北部,三明市
將樂縣西南部,東南接白蓮鎮,北靠
黃潭鎮,西連萬全鄉,西南與
明溪縣交界。該保護區地處中國南北亞熱帶交替區域,屬
武夷山脈東南延伸的支脈,按世界動物地理分布位於東洋區北部;按植物分布處於泛北極植物區與熱帶植物區過渡帶。
地貌
龍棲山脈呈北東走向,屬
武夷山脈東南延伸的支脈,基本與西鄰的武夷山脈和東鄰的戴雲山脈平行。區內群峰林立,最高主峰海拔1620.4米,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40餘座。保護區位於上揚子古陸東南濱淺海與浙閩古陸的邊緣,區內地層發育較全,計有前震旦系、寒武系、
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
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
白堊系、第三系等11個系的地層出露。分布面積以侏羅繫上統的兜嶺群地層最廣,在保護區西南部,為上第三系的佛曇群。
按岩性分,地層中包括沉積岩、
變質岩和火山岩,以紫、紅、灰、黃色厚層砂礫岩和熔岩為主;下段以深灰色玄武岩為主,新鮮緻密、堅硬,強烈球形風化;上段以黃褐色砂礫岩為主,礫石多為玄武岩,宜風化而疏鬆。礦產主要有煤、鐵、
雲母、銀等。
氣候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大陸氣候特徵,又兼有海洋性氣候特色,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於境內多山,海拔較高,因此雲霧多,濕度大,風力小,季節明顯。夏日涼爽無酷暑,冬有霜雪無嚴寒。年平均氣溫在16℃,1月平均氣溫 6.2℃,7月平均氣溫 25.3℃,絕對最低氣溫-8.3℃,絕對最高氣溫 32℃,年平均降水雨量1797mm,雨季主要在春夏,秋冬降雨量較少。年平均相對濕度84%,年平均氣壓996.7mp,年日照時數1701.5h。
無霜期長297d,霜期約68d。主導風向為
東北風,其次為
西南風。
水文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系發育,溪流眾多,多呈樹枝狀分布,主要有餘家溪、里山溪尾溪二條溪流,均系
閩江水系。一條源於主峰,經上地、余家坪、石排場,在黃潭鎮將溪村匯入閩江上游金溪河,全長25km,流域面積115km2,總落差約1000m。另一條源於十字坳、楊梅凹,流經嶺乾、溪尾,在
萬全鄉常口村附近匯入金溪河,全長30km,流域面積近100km2,總落差約800m。各溪流上游地區大都處於深山峽谷之中,流速較快,水源充足。
土壤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主要以黃壤為主,在高海拔區域
土壤呈現出土層較薄的特點。土壤母質主要由
花崗岩、變質岩、砂礫岩、
石英岩、雲母片岩等組成。山地土壤分布具有垂直地帶性,表現為,從丘陵到中山(從低到高)土壤類型分布依次是:
紅壤—
黃紅壤—
黃壤—
山地草甸土。
區域範圍
區域面積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5693公頃。該保護區南北長18千米,東西寬14千米,總面積15693hm。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成三個區域,包括核心區面積5826.9hm,占總面積的37%;緩衝區面積4724.4hm,占總面積的30%;
實驗區面積5141.7hm,占總面積的33.3%。
經緯度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3′~117°21′、北緯26°28′~26°37′
保護目標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中亞熱帶森林植被生態系統和自然景觀;華南虎、
金錢豹、雲豹、黃腹角雉、
白頸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它具有巨大經濟價值的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以及南方紅豆杉等珍稀植物資源及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
植物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森林覆蓋率達98%,有近9000h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蘊含著多種生態系統及其景觀。植物資源豐富。已初步查明高等植物有252科868屬1763種(含亞種、變種和變型)。其中
苔蘚植物68科143屬248種;蕨類植物37科77屬157種;種子植物137科538屬120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的有南方紅豆杉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的有
齒葉黑桫欏、金毛狗、金錢松、
香榧、樟樹、
閩楠、浙江楠、野大豆等8種;此外,蘭科植物有21種。經濟資源植物1821種,其中主要有材用植物120種,纖維植物104種,芳香植物43種,食用植物98種,密源植物176種,藥用植物750種。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名木古樹繁多,已知胸徑為世界之最的檵木王(胸徑63cm)、胸徑為福建省之最的南方紅豆杉王(胸徑223cm)、深山含笑(胸徑140cm)、青錢柳(胸徑104cm)、香榧(胸徑180cm),還有柳杉王(胸徑230cm)、紅楠(胸徑68cm)等;特殊保護群落有大胸徑南方紅豆杉群落、
柳杉群落、面積達200hm2的黃山松純林、成片的
閩楠林等。
動物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按世界動物地理分布位於
東洋區北部,動物區系屬於東洋界中印亞界的華中區東部丘陵亞區。現已初步查明,
野生動物總計13綱、58目、289科、1452屬、2129種,有1新屬、73新種。其中獸綱46種、鳥綱82種、爬行綱22種、兩棲綱11種、魚綱31種、昆蟲綱1821種、其它無脊椎動物116種。境內已定名的昆蟲有21目187科1821種,其它
無脊椎動物116種。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的有2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
華南虎、金錢豹、雲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
黑麂、蟒等7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獼猴、
藏酋猴、穿山甲、黑熊、小靈貓、蘇門羚、
鳳頭鵑隼、赤腹鷹、林雕、白鷳、
領鵂鶹、褐林鴞、
拉步甲、
虎紋蛙、
大鯢等15種,昆蟲種類約占福建省昆蟲種類數的1/3,面積僅占全省面積的1/2000。被譽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庫”,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107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2000年9月,經
福建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同意,成立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機構規格為相當於
副處級事業單位,隸屬將樂縣人民政府。同時參照保護區機構設定情況,本著“精簡、統一、效能”原則,為方便社區民眾,結合保護區實際,還增掛“將樂縣人民政府龍棲山辦事處”,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實施保護區與當地社區(“
三農”)共同管理,即“區社”合一的管理模式,行使鄉(鎮)人民政府職能,有地方行政
管轄權。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是保護區的最高決策機構,內設辦公室、科技科、資源保護科、計財和項目基建科、旅遊產業科等5個職能科室,下設余家坪、里山、外山、白蓮等4個資源管護站和龍棲山森林
派出所,資源管護站又下設5個護林哨卡。核定人員編制為60名(含領導職數11名)。實際在編制人員30人,雇用臨時人員85人(含護林員)。
管理內容
自管理局成立以來,積極會同縣人大、周邊鄉鎮,根據保護區及周邊社區的特點與具體情況,制定並實施《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使保護區的保護與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以村規民約、保護公約的形式,組成群護群防,基本形成共同保護、相互監督、齊抓共管的局面,積極為保護區野生動植物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當地農民也為此作了不少貢獻,區內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得到大幅增長。
2003~2005年,本著從實際出發,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
原則,用3年的時間,建立起較為完備的管護體系,建成森林生態系統完整穩定、環境優美、保護、科研、宣教和附屬設施較為完善、服務一流的自然保護區雛形。具體包括建立
健全資源管護體系,最大限度地保護森林
生態系統,使之免遭人為干擾和破壞。採取多種措施,保護和拯救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物種,逐步擴大珍稀瀕危植物群落和動物種群,保持生物物種的多樣性。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科學試驗,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科技水平和公眾的環保意識。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景觀資源,建立以生態環境旅遊和種植業為主的社區經營體系。完善保護區機構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思想素質好、政策水平高、業務能力強、
愛崗敬業的保護管理隊伍和科研技術隊伍。搞好保護區附屬設施建設,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解決保護區
幹部和職工工作的後顧之憂,充分調動職工積極性,為保護區的建設和發展做貢獻。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龍棲山以古傳龍潛於此而得名,將樂縣境內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玉華洞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棲山,與毗鄰的武夷山風景區和金湖風景區形成閩西北旅遊“金三角”。區內群峰列屏,山巒疊翠,林木葳蕤,秀麗峻美,孤峰陡壁,深潭瀑布。區內主要景點有:仙人堂、植物園、十字坳、石牛欄、龍潭飛瀑、山前雲海、手工造紙作坊等8處。同時還有古厝橋、百龍壁等,這些都成為當地重要的人文景觀,是開發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之一。
在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初步建成以保護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主的管護體系,以基礎科研監測和宣傳教育培訓為主的科研監測體系以及以生態環境旅遊和種植業為主的經營體系。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建成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管理高效、經濟繁榮的自然保護區和閩西北的生態環境旅遊勝地。
科學研究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在福建省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自然保護區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保護區堅持貫徹國家關於發展自然保護事業的方針、政策,把
資源保護工作放在首位,森林生態系統得到完好的保護。保護區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活動,先後投資100萬多元與中科院、福建林學院等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合作,對本區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出版了《龍棲山植物》、《龍棲山動物》、《龍棲山自然保護區科學綜合考察報告》等8本
學術專著,初步查清區內動植物本底資源,為今後保護區的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綜合利用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保存著較完整的森林植被及森林生態系統,森林覆蓋率達97%,區系成份複雜。被譽為“天然植物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庫”。1995年加入中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1999年12月被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每年都要與省、市、縣共同舉辦數期科普夏令活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生態價值
福建龍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東部亞熱帶森林植被保存比較完好、植物種類較為複雜的地區之一,被譽為“天然植物園”。植物區系成份屬於北極植物區、中國—
日本森林植物亞區、亞熱帶植物區系。區系組成複雜,植被類型較多,地帶性植被為典型的常綠闊葉林,依據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
外貌結構和生態生理分布,按照《中國植被》的分類系統,將龍棲山森林植被類型分成6個植被類型,21個群系。植被類型主要有:常綠針葉林(暖性針葉林)、落葉闊葉林、
常綠闊葉林、竹林、
灌叢以及草叢與草坡。據初步調查,龍棲山有大型真菌資源60多種,據估計有200多種,其中有珍稀的莘克萊
蟲草、灰樹花、
螞蟻草等,還有較大經濟價值的大型真菌資源如紅菇、泥菇、
竹蓀等。龍棲山保護區素有“天然植物園”、“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基因庫”之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