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1年長樂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鱔魚灘自然保護小區。
2003年進行擴區,經長樂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長樂閩江河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
2006年長樂市和馬尾區人民政府作出決定,以長樂閩江河口濕地縣級自然保護區為基礎進行重新規劃,共同申報。
2007年,經福建省政府閩政文 [2007]426號批准正式建立福建長樂閩江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129公頃。
2014年6月經國務院審定,公布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260.0公頃。
地理環境
位置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境內。
地質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河口淺灘為主,由
鱔魚灘和周邊潮間帶、河口水域組成,是閩江河流自上游搬運來的泥沙在梅花水道中淤積而形成的河口淺灘。
氣候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南亞
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溫暖濕潤,幾乎無冬。鱔魚灘及附近淺灘分布區是福建省“十大浪區”之一,終年多為大風,大部分時間刮“向岸風”(北東向風和北北東向風)。鱔魚灘所在地區的閩江河口呈喇叭狀,具備了風暴潮增水的良好條件。潮汐基本上為正規半日潮,漲落潮歷時基本相等,比值為1:1.15。
土壤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類型豐富,包括河口水域、潮間帶沙灘、潮間帶泥灘、潮間帶鹽沼、紅樹林沼澤、島嶼、河口三角洲等類型,其中潮間帶泥灘面積最大。保護區土壤主要分布有
潮土、
風沙土、鹽土等土類。
區域範圍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在東經119°36′27.8″-119°41′15.1″、北緯26°01′07.8″-26°03′39.3″之間。地跨長樂市的潭頭鎮、文嶺鎮、梅花鎮和馬尾區的琅岐鎮計4個鎮12個行政村。總面積226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877.2公頃,緩衝區面積348.1公頃,實驗區面積874.7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重點
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眾多瀕危動物物種和豐富的水鳥資源。屬海洋與海岸生態系統類型(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
植物資源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植物資源較豐富。現已初步查明維管束植物種類共53科116屬141種,其中蕨類植物7科7屬8種;被子植物45科109屬133種(雙子葉植物39科77屬91種,單子葉植物7科32屬42種)。紅樹植物1科1屬1種;鹽沼植物14科22屬23種。濕地上生長的維管束植物主要有秋茄、蘆葦、短葉茳芏、藨草和互花米草等。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植物地理上屬於冷北極植物區系與古熱帶植物區系的過渡帶,處於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華南地區。依據植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外貌結構和生態生理分布,在植被類型上,參照《中國植被》及《中國濕地植被》的劃分方法,自然保護區主要植被類型可以分為濱海鹽沼、濱海沙生植被和紅樹林3個植被型;有互花米草群落、蘆葦群落、短葉茳芏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中華結縷草群落、苦郎樹群落、狗牙根群落、鋪地黍群落、木麻黃群落、厚藤群落、老鼠簕、甜根子草群落、矮生苔草群落、秋茄群落等14個群系。
動物資源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動物地理區系屬於東洋界華南區閩廣沿海亞區閩沿海地帶海濱亞帶。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現已初步查明,脊椎野生動物共41目111科395種。其中哺乳綱3目5科7種、鳥綱19目53科266種(其中水鳥9目24科152種)、爬行綱2目4科8種、兩棲綱1目2科3種、魚類16目47科111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5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5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49種。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生生物資源豐富。在553種水生生物中(不含脊椎動物),底棲動物和潮間帶生物268種;浮游植物147種,其中硅藻118種;浮遊動物116種,其中水母類37種;游泳動物22種(不含魚類111種),其中甲殼類20種,頭足類2種。保護區水生生物以暖水性種類為主,形成常見種和優勢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2008年經福州市編辦批准,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了正科級事業單位的管理機構,編制5人。
保護措施
2010年為加強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與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和濕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閩江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開發利用
旅遊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觀光園位於保護區西北部,其標誌性植被為大片
蘆葦,這是公園生態旅遊的精華所在。觀光園將設定一條2550米長的觀光棧道,遊人可經棧道進入濕地深處探秘。
觀鳥是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旅遊最主要的內容,也是目前國際最熱門的濕地旅遊活動之一。根據濕地鳥類活動規律,規劃於棧道沿線設2個觀鳥屋,在此不僅可探尋潮水位變化對濕地鳥類種類、數量分布的影響,還可觀看
小天鵝、鴻雁、綠翅鴨群聚嬉戲等濕地鳥類景觀。
位於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南部的
水產養殖場,水域面積占景區總面積的90%,規劃以
水產養殖生產為主,充分發揮“陽光、沙灘、海水、空氣、綠色、海鮮”等要素,建成集養殖、垂釣、遊樂、觀賞、餐飲、度假於一體的專業
休閒漁業示範場。
科學研究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後接待前來考察、研究、教學實習的專家、學者、大中專學生及青少年夏令營師生近2000多人次,並受到包括港、澳、台等地越來越多的社會各界人士關注,較好地發揮了自然保護區作為科研、教學培訓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生態價值
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以河口淺灘為主,由鱔魚灘和周邊潮間帶、河口水域組成,是閩江流域多年沉積形成的大片潮間沙灘和泥灘。是福建省最優良的河口三角洲濕地,最具典型性的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是亞熱帶地區典型的河口濕地,在東洋界
華南區具有重要的代表性。閩江河口濕地自然環境優越、生物多樣性豐富、稀有物種眾多,有5項指標達到國際重要濕地的標準,自然綜合體具有很高的保護和科學研究價值,同時也具有巨大的生態旅遊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