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漳州市西部的南靖縣境內(東距漳州38公里)。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博平嶺山脈的東南面,九龍江西溪貫穿全境,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候區。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孕育了南靖縣境內遐爾聞名的南亞熱帶雨林群落,被喻為“南方的小西雙版納”。總面積3001公頃。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地理位置:漳州市西部的南靖縣
  • 氣候:南亞熱帶海洋性季候
  • 區域面積:3001公頃
  • 類型:南亞熱帶雨林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 保護對象:華南虎、雲豹、黑麂
  • 管理單位: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生物資源,管理措施,管理機構,管理方法,管理內容,開發利用,旅遊信息,科學研究,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89年正式列為漳州市遊覽區。
1999年2月9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虎伯寮南亞熱帶雨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2001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受燕山晚期新華夏系構造的影響,形成以北、北東向壓性及壓扭性斷裂皺褶帶,東部受福安上坪褶斷帶所控制,東北部受漳平梅林斷裂帶所制約,構成複雜的地貌輪廓。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呈明顯傾斜,海拔最高處達874.5m,最低處僅137m,相對高差達737.5m,高差較懸殊。500m以上的低山14座,地形變化複雜。坡度一般為25~35°,最陡為45°,根據地貌成因類型和形態特徵,地貌依次可劃分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河谷平原等四個類型。

氣候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熱、水條件優越。根據南靖縣氣象資料記錄,年平均氣溫21.1℃,最冷月(1月)氣溫為8.7~13℃,最熱月(7月)氣溫為24.4~28.9℃。極端高溫40.5℃,極端低溫-2℃;≥10℃的活動積溫5323.1~7512.7℃,持續天數273~341d;年均日照時數1973.9h,日照百分率44.7%,年平均太陽輻射量502385.4j/c㎡。年均無霜期322.4d。
年均降雨量為1587.5mm~1879.6mm,3-4月為春雨季節,降水量225.4mm~289.8mm;5-6月為梅雨季節,降水量522.1mm~618.1mm;7-9月為颱風季節,降水量586.0mm~703.5mm;10-12月為乾季,降水量254mm~295.7mm。年平均相對濕度79~87%。

水文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九龍江流域。區內水系發達,溪流較多,一般呈樹枝狀分布。主要河流有船場溪、龍山溪、永豐溪。
船場溪流經山城雙溪口與花山溪匯合,流入西溪店凳樂遷荊江,龍山溪與永豐溪匯合流入薌江,薌江于靖城雙溪口與荊江匯合為西溪幹流。各溪流上游地區大多處於深山峽谷之中,森林茂密,濕度較高。據測試水質達到二級水源標準。

土壤

成土母岩按岩性分,有酸性岩、中性岩、砂質岩、泥質岩、基性岩、石灰岩、變質岩等。酸性岩分布面積最大,以花崗岩、黑雲母花崗岩為主。土壤以紅壤為主,部分磚紅壤性紅壤。土壤土體結構為ABC型,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較高為2.5%~2.8%,土壤呈酸性,PH值4.3~4.8,鹽基不飽和,缺P、K元素,但枯枝落葉層厚,彌補了此項不足。

區域範圍

南靖縣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博平嶺山脈的東南坡,九龍江西溪上游,南靖縣境內南部和北部,東與漳州市、西與永定縣、南與平和縣接壤,北與漳平市毗鄰。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2′42″~117°22′45″,北緯24°30′05″~24°56′20″,總面積3001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410.62公頃,緩衝區面積819.2公頃,實驗區面積771.2公頃。由4個小區組成,涉及南靖縣山城鎮、南坑鎮、和溪鎮和金山鎮4個鄉鎮13個自治村。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東南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具雨林特徵的原始森林群落,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基因庫,也譽驗驗是各種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主。

生物資源

植物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植被類型有6個,群系25個,群叢34個;維管束植物1759種,其中蕨類植物170種,裸子植物12種,被子植物1577種,包括雙子葉植物1261種,單子葉植物316種。蘭花資源豐富,有建蘭、寒蘭春蘭墨蘭等47種,許多蘭花種類和變種、變型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還有藥用植物如拒獄兆虎伯寮金線蓮鐵皮石斛葛根等680種。
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的栲屬植物,在保護區南亞熱帶雨林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高大喬木如紅栲、烏來栲是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亞熱帶雨林的建群種,閩粵栲、羅浮栲、甜櫧、米櫧則成為次邀巴協乃生南亞熱帶雨林的建群種。
珍稀植物13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銀杏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刺桫欏粗齒桫欏、福建桫欏、針毛桫欏黑桫欏、金毛狗、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樟天竺桂閩楠、旋婆格木野大豆花櫚木紅豆樹、半楓荷、香果樹等18種,福建省旬棵己級保護植物有穗花杉華南桂黃樟沉水樟厚殼桂、密花豆藤等34種,地方保護植物75種。
真菌
大型真菌種類達3綱16目43科187種,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較大,天然分布著淡黃長裙竹蓀、靈芝等;土壤微生愉龍潤物9目15科28屬54種。
動物
珍稀動物有26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雲豹黑麂黃腹角雉黿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水獺、水鹿、鬣羚、斑羚、黃嘴白鷺、鴛鴦、雀鷹、赤腹鷹、松雀鷹、林雕、鳶、蛇雕、游隼、小隼、白鷳、花田雞、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短耳鴞、長耳鴞、領鵂鶹、斑頭鵂鶹、褐林鴞、三線閉殼龜、大鯢、虎紋蛙31種;福建省重點保護動物有毛冠鹿等31種;福建省一般保護動物有196種。陸生脊椎動物屬於中國的特有種有9種;屬於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候鳥46種,其中中與日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38種,中與澳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8種。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動物資源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性。在陸生脊椎動物地理分區中,東洋界210種,古北界29種,廣布種58種。典型的亞熱帶動物種類,尤其是樹棲和林棲動物種類豐富。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達725種。其中獸類55種,鳥類155種,爬行動物67種,兩棲動物25種,魚類61種,昆蟲(含蛛形綱)362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03年2月經福建省編委批准成立,按照閩委編辦【2003】6號、漳編【2003】039號、靖委編【2003】6號等檔案核定,保護區管理局行政規格為副處級單位,行政上隸屬於南靖縣人民政府,業務上受林業廳指導。內設4個副科級科室,即辦公室、資源保護科、科研監測科、計畫財務科。下設虎伯寮、鵝仙洞、紫荊山、樂土等4個基層管理站,另設立象溪、紫荊山、鵝仙洞、大嶺、北坑等5個檢查哨卡。全局核定編制為32人,設局長1名(副處級)、副局長2名(正科級)、紀檢組長1名(正科級)、副科級領導4名。實際在編的幹部職工有27人,2009年10月全局幹部職工均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

管理方法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強化機關幹部多下基層檢查指導工作,全面掌握資源保護工作落實情況,及早發現存在的問題並給予及時解決”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督查小組進入各責任片區開展資源保護巡護管理專項督查活動。
在各責任片區,督查小組成員一是認真檢查了管理站(卡)工作人員和護林員、協管員的日常工作落實情況;二是登上責任片區的山頭詳細查看是否存在侵占林地、盜砍濫伐、偷獵濫捕等違法違規現象;三是通過巡查巡護路和防火路檢查巡護路是否完好、防火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四是認真檢查保護區界樁、界牌、界碑及固定樣地科研設施是否遭到破壞;五是深入責任片區社區村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村情民意。

管理內容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內容: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調查保護區內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管護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決定幹部任免、職工的表彰、獎勵和處分;嚴格審核監督各項財政經費的開支;負責保護區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有南亞熱帶雨林特色的老莖生花、巨型草本、發達的層間植物以及雷打石、臥獅、樂水溪、天水瀑布、九曲渠等景點構成獨特的自然景觀。
紫荊山景區
紫荊山管護片位於山城鎮,由大小五座山峰組成。山麓有一座寺廟朦朧隱現其中,名勝古蹟歷史悠久,文物遺蹟、自然景觀頗多,堪稱奇勝,是南靖縣八景之一。
興牌廟位於紫荊山山峰的重點旅遊風景區之間和周圍的天然景點融為一體,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薈萃之地。廟宇建築保持著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地址因山制宜用大石塊壘砌而成,堂宇造形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天門前明代二尊石雕像文官、武官儀容肅穆,屬國家三級保護文物。牆上立著清乾隆年間記載當時宗教活動的歷史碑記,為研究地方風俗、宗教信仰活動提供了歷史文化的佐證。廟觀還有紫雲寺、登雲寺。宋代開採鐵礦的遺址有兵防寨、雨仙洞、鳳凰洞、一線天,還有生活用水的龍井、斗泉。
自然景點有五峰疊翠、懸崖峭壁、奇山怪石、磨劍石、神龜背印、龍門崖、仙台、石屏天開的天門等。
歷代名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有元朝年間妙應禪師題刻的玄武聽禪,清乾隆年間南靖知縣姚循義和名人學士的鵝仙洞景點題詞碑刻。這些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鵝仙洞景區
鵝仙洞位於國道“319”線漳州住龍巖路段的金山鎮,距漳州市區55km。山腰有一座千年古寺,名為九鯉飛真寺,海拔600m。古寺後有兩座山峰,左峰海拔874.5m,右峰海拔854m,兩峰相距不到50m,均系巨石構成,遠眺如鵝髻,故也稱鵝髻山。相傳宋仁慶曆元年(即公元1041年),仙遊縣九位仙人,化身為九鶴游此靈山,並託夢給時人鄭光在此建九鯉飛真寺。“鵝髻仙蹤”、“仙亭”,古為南靖八景之一,1983年列為南靖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鵝髻山系由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岩組成。自然景觀有“靈龜神遊”、“飛來石”、“九鶴池”、“大石佛”等;人文景觀有“九鯉飛真寺”、“羅倫古道”、“定心處”、“朱熹講學處”等。
鵝仙洞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原始森林,系南亞熱帶雨林,面積比和溪樂土雨林大12.53倍。由於保護較好,植被的原生性強。其基本特徵及品種與樂土雨林一樣,為板狀根、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多木質藤本等。鵝仙洞是福建省面積最大,原生性最強的南亞熱帶雨林。南亞熱帶雨林以其獨特的外貌和生態結構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如,“樹上蘭花”、“恩愛藤”、“仙桃”等。
鵝仙洞有5個功能區:
宗教旅遊區:海拔400~600米之間,以“九鯉飛真”寺為中心,包括“九鶴池”、定心處、“祈夢洞”等景點是鵝仙洞風景區的精華所在。
登高瞭望旅遊區:海拔600米以上直至峰頂。沿途經過“滴水岩”、“尼拜石”、“凌雲”“清涼世界”等景點,坡度均在30°以上,登高遠眺,群山盡收眼底。
訪古旅遊區:即羅倫古道全程。此道建於明成化年間,相傳羅倫(江西永豐人)到九鯉飛真寺祈夢,預卜應試前程,果中狀元。為謝仙祖指點,興建此道,後人故稱羅倫古道。全程3800個台階。均用河中大鵝卵石砌築而成。道路曲折迴轉,沿途鳥語花香,古柏參天,使人如在“山陰道上行”。
植物觀賞旅遊區:寺廟右側原始森林,已有一些觀賞景點,如:“樹上蘭花”、“恩愛藤”等。
樂土景區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樂土雨林面積僅0.22k㎡,是中國東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為中國現存最小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區內植物結構層次複雜、藤本植物繁多、板狀根奇特、絞殺植物神奇,老莖生花和滴水葉尖異彩紛呈,構成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板狀根栲類構成整個雨林植物群落,還有“亞洲第一藤”之稱的密花豆藤。

科學研究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層次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在15個分布區類型及其變型中,僅中亞分布類型及其變型未見,其它各種區系成分都有。以泛熱帶分布類型及其變型為最多,如:厚殼桂屬、榕屬、樹參屬、鵝掌柴屬、嘉賜樹屬、烏桕屬常為熱帶亞熱帶森林中上層的優勢或亞優勢植物。冬青屬、榕屬、算盤子屬、紫金牛屬、密花樹屬、山礬屬、衛矛屬植物在灌木層中最為常見,買麻藤屬、油麻藤屬植物是林內或林緣常見的藤本植物。特別是榕屬植物,絕大多數都是常綠的,有些種是中國熱帶雨林或山地雨林的上層植物,具有突出的支柱根或氣生根,及老莖生花現象,代表著熱帶樹種的典型特徵。眾多的藤本、寄生、附生植物,滴水葉尖、植物板狀根、植物絞殺現象等典型、獨特的雨林景觀是中國亞熱帶雨林自然保護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南亞熱帶雨林的一座天然基因庫,更是一個研究亞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實驗室。

生態價值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南亞熱帶東段較低緯度、低海拔分布較完整、大面積的南亞熱帶雨林森林生態系統。其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是地質變遷和特殊氣候條件而形成的。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使保護區區域物質流與能量流十分活躍,結構與功能協調,時空關係適宜,從而形成一個相當龐大、相對穩定、處於主導地位的自然生態系統。這一較完善的生態系統,不僅可以調節氣候,淨化大氣和水體,保土蓄水,保護和美化自然環境,促進微生物活動,而且有利於大量野生動物的庇護、活動、繁殖,它不僅是一個蘊藏大量生物及其物種資源的基因庫,也是生物物種遺傳的優良的“天然繁育場”。茂密的森林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生物繁衍、物種基因保存等生態功能效益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系中國東南沿海現僅存的原始森林。多年來該保護區一直受到各級政府和許多專家學者的重視,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在這具有熱帶、亞熱帶雨林顯著特徵的原始森林中,展示了大自然豐富多彩的原始生態面貌及獨特的自然景觀,具有科研、教學及生態旅遊開發的重要價值。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東南部唯一保存完整的具雨林特徵的原始森林群落,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基因庫,也是各種生物繁衍棲息的理想場所,以保護野生動植物為主。

生物資源

植物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植被類型有6個,群系25個,群叢34個;維管束植物1759種,其中蕨類植物170種,裸子植物12種,被子植物1577種,包括雙子葉植物1261種,單子葉植物316種。蘭花資源豐富,有建蘭、寒蘭春蘭墨蘭等47種,許多蘭花種類和變種、變型已被引種到世界各地。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還有藥用植物如虎伯寮金線蓮鐵皮石斛葛根等680種。
東亞和北美洲間斷分布的栲屬植物,在保護區南亞熱帶雨林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高大喬木如紅栲、烏來栲是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亞熱帶雨林的建群種,閩粵栲、羅浮栲、甜櫧、米櫧則成為次生南亞熱帶雨林的建群種。
珍稀植物13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銀杏3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福建柏刺桫欏粗齒桫欏、福建桫欏、針毛桫欏黑桫欏、金毛狗、鵝掌楸凹葉厚朴香樟天竺桂閩楠格木野大豆花櫚木紅豆樹、半楓荷、香果樹等18種,福建省級保護植物有穗花杉華南桂黃樟沉水樟厚殼桂、密花豆藤等34種,地方保護植物75種。
真菌
大型真菌種類達3綱16目43科187種,其中食用真菌所占比例較大,天然分布著淡黃長裙竹蓀、靈芝等;土壤微生物9目15科28屬54種。
動物
珍稀動物有26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雲豹黑麂黃腹角雉黿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大靈貓、小靈貓、穿山甲、水獺、水鹿、鬣羚、斑羚、黃嘴白鷺、鴛鴦、雀鷹、赤腹鷹、松雀鷹、林雕、鳶、蛇雕、游隼、小隼、白鷳、花田雞、褐翅鴉鵑、小鴉鵑、草鴞、短耳鴞、長耳鴞、領鵂鶹、斑頭鵂鶹、褐林鴞、三線閉殼龜、大鯢、虎紋蛙31種;福建省重點保護動物有毛冠鹿等31種;福建省一般保護動物有196種。陸生脊椎動物屬於中國的特有種有9種;屬於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候鳥46種,其中中與日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38種,中與澳兩國政府協定保護候鳥8種。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動物資源具有典型的亞熱帶特性。在陸生脊椎動物地理分區中,東洋界210種,古北界29種,廣布種58種。典型的亞熱帶動物種類,尤其是樹棲和林棲動物種類豐富。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達725種。其中獸類55種,鳥類155種,爬行動物67種,兩棲動物25種,魚類61種,昆蟲(含蛛形綱)362種。

管理措施

管理機構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為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於2003年2月經福建省編委批准成立,按照閩委編辦【2003】6號、漳編【2003】039號、靖委編【2003】6號等檔案核定,保護區管理局行政規格為副處級單位,行政上隸屬於南靖縣人民政府,業務上受林業廳指導。內設4個副科級科室,即辦公室、資源保護科、科研監測科、計畫財務科。下設虎伯寮、鵝仙洞、紫荊山、樂土等4個基層管理站,另設立象溪、紫荊山、鵝仙洞、大嶺、北坑等5個檢查哨卡。全局核定編制為32人,設局長1名(副處級)、副局長2名(正科級)、紀檢組長1名(正科級)、副科級領導4名。實際在編的幹部職工有27人,2009年10月全局幹部職工均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

管理方法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進一步改進機關作風,強化機關幹部多下基層檢查指導工作,全面掌握資源保護工作落實情況,及早發現存在的問題並給予及時解決”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組織督查小組進入各責任片區開展資源保護巡護管理專項督查活動。
在各責任片區,督查小組成員一是認真檢查了管理站(卡)工作人員和護林員、協管員的日常工作落實情況;二是登上責任片區的山頭詳細查看是否存在侵占林地、盜砍濫伐、偷獵濫捕等違法違規現象;三是通過巡查巡護路和防火路檢查巡護路是否完好、防火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四是認真檢查保護區界樁、界牌、界碑及固定樣地科研設施是否遭到破壞;五是深入責任片區社區村了解村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村情民意。

管理內容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管理內容:貫徹執行國家有關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制定自然保護區的各項管理制度;調查保護區內自然資源並建立檔案,管護保護區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組織或者協助有關部門開展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工作;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決定幹部任免、職工的表彰、獎勵和處分;嚴格審核監督各項財政經費的開支;負責保護區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既有南亞熱帶雨林特色的老莖生花、巨型草本、發達的層間植物以及雷打石、臥獅、樂水溪、天水瀑布、九曲渠等景點構成獨特的自然景觀。
紫荊山景區
紫荊山管護片位於山城鎮,由大小五座山峰組成。山麓有一座寺廟朦朧隱現其中,名勝古蹟歷史悠久,文物遺蹟、自然景觀頗多,堪稱奇勝,是南靖縣八景之一。
興牌廟位於紫荊山山峰的重點旅遊風景區之間和周圍的天然景點融為一體,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薈萃之地。廟宇建築保持著明清時代的建築風格,地址因山制宜用大石塊壘砌而成,堂宇造形古樸典雅、雄偉壯觀。天門前明代二尊石雕像文官、武官儀容肅穆,屬國家三級保護文物。牆上立著清乾隆年間記載當時宗教活動的歷史碑記,為研究地方風俗、宗教信仰活動提供了歷史文化的佐證。廟觀還有紫雲寺、登雲寺。宋代開採鐵礦的遺址有兵防寨、雨仙洞、鳳凰洞、一線天,還有生活用水的龍井、斗泉。
自然景點有五峰疊翠、懸崖峭壁、奇山怪石、磨劍石、神龜背印、龍門崖、仙台、石屏天開的天門等。
歷代名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有元朝年間妙應禪師題刻的玄武聽禪,清乾隆年間南靖知縣姚循義和名人學士的鵝仙洞景點題詞碑刻。這些都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鵝仙洞景區
鵝仙洞位於國道“319”線漳州住龍巖路段的金山鎮,距漳州市區55km。山腰有一座千年古寺,名為九鯉飛真寺,海拔600m。古寺後有兩座山峰,左峰海拔874.5m,右峰海拔854m,兩峰相距不到50m,均系巨石構成,遠眺如鵝髻,故也稱鵝髻山。相傳宋仁慶曆元年(即公元1041年),仙遊縣九位仙人,化身為九鶴游此靈山,並託夢給時人鄭光在此建九鯉飛真寺。“鵝髻仙蹤”、“仙亭”,古為南靖八景之一,1983年列為南靖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鵝髻山系由燕山早期黑雲母花崗岩組成。自然景觀有“靈龜神遊”、“飛來石”、“九鶴池”、“大石佛”等;人文景觀有“九鯉飛真寺”、“羅倫古道”、“定心處”、“朱熹講學處”等。
鵝仙洞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是原始森林,系南亞熱帶雨林,面積比和溪樂土雨林大12.53倍。由於保護較好,植被的原生性強。其基本特徵及品種與樂土雨林一樣,為板狀根、老莖生花、滴水葉尖、多木質藤本等。鵝仙洞是福建省面積最大,原生性最強的南亞熱帶雨林。南亞熱帶雨林以其獨特的外貌和生態結構造就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如,“樹上蘭花”、“恩愛藤”、“仙桃”等。
鵝仙洞有5個功能區:
宗教旅遊區:海拔400~600米之間,以“九鯉飛真”寺為中心,包括“九鶴池”、定心處、“祈夢洞”等景點是鵝仙洞風景區的精華所在。
登高瞭望旅遊區:海拔600米以上直至峰頂。沿途經過“滴水岩”、“尼拜石”、“凌雲”“清涼世界”等景點,坡度均在30°以上,登高遠眺,群山盡收眼底。
訪古旅遊區:即羅倫古道全程。此道建於明成化年間,相傳羅倫(江西永豐人)到九鯉飛真寺祈夢,預卜應試前程,果中狀元。為謝仙祖指點,興建此道,後人故稱羅倫古道。全程3800個台階。均用河中大鵝卵石砌築而成。道路曲折迴轉,沿途鳥語花香,古柏參天,使人如在“山陰道上行”。
植物觀賞旅遊區:寺廟右側原始森林,已有一些觀賞景點,如:“樹上蘭花”、“恩愛藤”等。
樂土景區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樂土雨林面積僅0.22k㎡,是中國東南沿海唯一的原始植物群落,為中國現存最小的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區內植物結構層次複雜、藤本植物繁多、板狀根奇特、絞殺植物神奇,老莖生花和滴水葉尖異彩紛呈,構成一座美麗的空中花園。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板狀根栲類構成整個雨林植物群落,還有“亞洲第一藤”之稱的密花豆藤。

科學研究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層次複雜多樣的植物群落,在15個分布區類型及其變型中,僅中亞分布類型及其變型未見,其它各種區系成分都有。以泛熱帶分布類型及其變型為最多,如:厚殼桂屬、榕屬、樹參屬、鵝掌柴屬、嘉賜樹屬、烏桕屬常為熱帶亞熱帶森林中上層的優勢或亞優勢植物。冬青屬、榕屬、算盤子屬、紫金牛屬、密花樹屬、山礬屬、衛矛屬植物在灌木層中最為常見,買麻藤屬、油麻藤屬植物是林內或林緣常見的藤本植物。特別是榕屬植物,絕大多數都是常綠的,有些種是中國熱帶雨林或山地雨林的上層植物,具有突出的支柱根或氣生根,及老莖生花現象,代表著熱帶樹種的典型特徵。眾多的藤本、寄生、附生植物,滴水葉尖、植物板狀根、植物絞殺現象等典型、獨特的雨林景觀是中國亞熱帶雨林自然保護的一顆璀璨明珠,是南亞熱帶雨林的一座天然基因庫,更是一個研究亞熱帶雨林動植物資源的天然實驗室。

生態價值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南亞熱帶東段較低緯度、低海拔分布較完整、大面積的南亞熱帶雨林森林生態系統。其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是地質變遷和特殊氣候條件而形成的。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生物資源,使保護區區域物質流與能量流十分活躍,結構與功能協調,時空關係適宜,從而形成一個相當龐大、相對穩定、處於主導地位的自然生態系統。這一較完善的生態系統,不僅可以調節氣候,淨化大氣和水體,保土蓄水,保護和美化自然環境,促進微生物活動,而且有利於大量野生動物的庇護、活動、繁殖,它不僅是一個蘊藏大量生物及其物種資源的基因庫,也是生物物種遺傳的優良的“天然繁育場”。茂密的森林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淨化環境、生物繁衍、物種基因保存等生態功能效益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福建虎伯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系中國東南沿海現僅存的原始森林。多年來該保護區一直受到各級政府和許多專家學者的重視,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在這具有熱帶、亞熱帶雨林顯著特徵的原始森林中,展示了大自然豐富多彩的原始生態面貌及獨特的自然景觀,具有科研、教學及生態旅遊開發的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