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銅金礦田構造研究

《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銅金礦田構造研究》是由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福建省地質礦產局閩西地質大隊、福建省地質礦產局第八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朱永余、吳習東、劉琦勝、陶建華、詹燦惠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銅金礦田構造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70017[08156]
  • 第一完成單位: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福建省地質礦產局閩西地質大隊、福建省地質礦產局第八地質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017[08156]
項目名稱
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銅金礦田構造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地質礦產部地質力學研究所、福建省地質礦產局閩西地質大隊、福建省地質礦產局第八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朱永余、吳習東、劉琦勝、陶建華、詹燦惠
研究起始日期
1991-10-15
研究終止日期
1994-05-31
主題詞
銅礦;金礦;礦田構造;構造控制;福建;上杭;紫金山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該項目為地礦部“八五”定向科研基金項目,編號:直科定91-17。對紫金山銅金礦要構造帶的構造形跡、力學性質、展布規律及演化過程進行了系統研究體系,指出本區主要受新華夏系構造應力場的控制,晚期華夏係為新華提供了重要的邊界條件;構造變形以脆性變形為主,控礦岩體普遍碎裂北西、北北東和近東西向兩組共軛裂隙切割,呈菱形或棋盤格狀,沿這育矽化、明礬石化、地開石化和絹雲母化等中低溫熱液蝕變,並伴有銅等礦化富集。根據實際地質調查獲得的各種信息,如構造帶的展布特徵特徵、結構面力學性質等,採用岩組分析、光彈模擬實驗、聲發射、地應力測量、有限單元法數學模擬等手段,模擬了該區構造應力場,建立型。運用構造地球化學方法,研究了礦田內金、銅、銀、鉛、鋁、錫等的分布規律及其與構造之間的關係,指出新華夏系構造應力場對銅、金聚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銅、金礦化帶主要受北東向構造帶的控制,而賦存在北西向次級張性或扭張性裂隙中,或充填在北東向斷裂旁側分支以及兩組棋盤格式構造中。重點剖析了已知礦床(或礦點)控礦特徵,在構造應力場中的空間分布規律,提出了龍江亭礦區南西段等六個應力有利部位,為進一步找礦的遠景區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