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銅金礦床蝕變分類和礦化分帶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銅金礦床蝕變分類和礦化分帶》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閩西地質大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德金、李大新、趙一鳴、陳景河、李子林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銅金礦床蝕變分類和礦化分帶
  • 成果登記號:19910568[04878]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閩西地質大隊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10568[04878]
項目名稱
福建省上杭紫金山銅金礦床蝕變分類和礦化分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閩西地質大隊
主要完成人
張德金、李大新、趙一鳴、陳景河、李子林
主題詞
銅礦;金礦;蝕變;福建;上杭;紫金山

成果摘要

區域成礦地質條件研究認為紫金山礦床產於多次構造岩漿事件疊加演化的複雜區域強調燕山晚期火山斷陷盆地受NW向深斷裂構造控制,拉張、中酸性火山是最主要的區域控制因素。 基本查明礦區圍岩蝕變類型、時空分布組合特徵。 根據多種方法所估算的蝕變-成礦流體的熱力學參數與金屬礦物相平衡實驗較吻合,闡明了成礦流體是中-低溫狀態下的酸性度水熱流體,水熱流體的介質水主要為中生代大氣降水(這是新提法)是-英安質岩漿活動從深部循環而來。將礦區隱爆角礫岩劃分為熱液角礫漿、角礫岩兩類。礦化帶中的大量熱液角礫岩繫上升水熱液體在淺部隱與銅礦體關係密切,可作為找礦標誌。 在岩石流體包裹體的大量測鹽度的基礎上,對包裹體分類,確認礦區存在大量沸騰包裹體,且在石最為發育,特別是熱液角礫岩及其旁側。認為流體沸是導致銅礦富集-要途徑。 獲得蝕變和成礦的K-Ar同位素年齡為94.10-111.78Ma,岩成礦模式,認為紫金山礦床主要產於燕山晚期火山斷陷盆地,盆地具,中酸性潛火山斑岩初露端倪的地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