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法政雜誌》1908年6月創刊出版於福州,月刊,福建法政學堂發行。停刊於1909年。《福建法政雜誌》屬於法政學術類刊物,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法律的重要資料。該刊主要由何琇先擔任編輯,陳祖烈、陳耀媯、陳與年等人曾在該刊物上發表許多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建法政雜誌
- 類別:法政學術類刊物
- 創刊時間:1908年
- 出版周期:月刊
《福建法政雜誌》1908年6月創刊出版於福州,月刊,福建法政學堂發行。停刊於1909年。《福建法政雜誌》屬於法政學術類刊物,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法律的重要資料。該刊主要由何琇先擔任編輯,陳祖烈、陳耀媯、陳與年等人曾在該刊物上發表許多文章。
《福建法政雜誌》1908年6月創刊出版於福州,月刊,福建法政學堂發行。停刊於1909年。《福建法政雜誌》屬於法政學術類刊物,是研究中國近現代政治、法律的重要資料。該刊主要由何琇先擔任編輯,陳祖烈、陳耀媯、陳與年等人曾在該...
早期語法學家。字慎侯,福建省閩侯縣人。曾中鄉舉,後遊學日本,習研法政及哲學。畢業歸國後任商務印書館編譯員及《民主報》《時事新報》《獨立周報》《法政》雜誌、《甲寅》雜誌、《東方》雜誌和《學藝》雜誌編輯。他畢生致力於國文法的研究和字典的編纂工作。重要著作 國文法草創 其最重要的著作是《國文法草創》...
1906年3月14日,《法政雜誌》月刊在日本東京創刊。該刊為留日法政學生張一鵬等創辦,《法政雜誌》月刊主旨在於編纂法典,為統治當局參考,並向民眾普及法政知識。該刊內容設論叢、譯匯、講演、法令一斑、法政界瑣聞、時事錄要等欄目,主要譯介日本法政論著,宣傳君主立憲國家的法治政制。曾譯載有《法》、《國》、...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科舉廢止,書院改為“校士館”,後又改為福建法政學堂。辛亥光復時學堂毀於火,書院原有設定,除一座假山外,蕩然無存。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於福州市鰲峰坊東口南側,背靠于山,為明代遲清亭舊址。始建於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風火牆,前後五進,面積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號花廳原有...
其間創辦《晉乘》、《夏聲》等雜誌。1909年獲法學士學位。同年回國,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民呼日報》編輯。同年參與發起南社。1912年,景耀月任教育部次長,代理總長,同時兼任南京法政大學校長,並參與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次年當選為國會眾議院議員。後任北洋總統府高等顧問。1917年反對張勛復辟,在晉、豫...
1897年12月20日凌晨3時,林幾齣生於福建省福州市鳥石山下三坊七巷懷德坊(今鼓樓區道山路52號)的一個書香家庭,幼年在祖居地“竹柏山房”度過。1902年,在外祖父座下讀私塾。1907年,隨父母到北京,進新學堂,讀完高小、國中、高中。1915年2月—1917年,到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政科學習法律,因參加抗議“二十...
第三編,法政刊物的時文,主要收錄了江庸校長發表於《法律評論》《法學會雜誌》《法學叢刊》《中華法學雜誌月刊》等刊物上的二十餘篇時文。作者簡介 江 庸 (1878—1960),字翊雲,號澹翁,祖籍福建省長汀縣,生於四川省璧山縣。朝陽大學校長,北京法律評論社社長,著名的法學家、詩人、愛國民主人士。1901年赴...
(五)創辦《海峽兩岸法學交流》雜誌及其它法學交流媒體。(六)為兩岸民間往來和經貿合作提供法律諮詢及法律允許的其他法律服務。(七)贊助和獎勵符合本會宗旨的大陸團體或個人的法律研究及優秀的法律界人士。(八)本會一切活動均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第三章 第七條 本會會員分為團體會員和個人...
他們組織了名目繁多的學術團體(如勵志會﹑編譯社)﹑地方團體(如各省同鄉會)﹑愛國團體(如廣東獨立協會﹑拒俄義勇隊)﹑政治團體(如青年會﹑軍國民教育會),出版了介紹西方學術文化﹑宣傳君主立憲或反清革命的幾十種不同宗旨的雜誌,發起過拒法﹑拒俄﹑反對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規則等多次愛國運動。使大批愛祖國...
《從大理院判例到案例指導制度:法律傳統的制度性轉化》,《法學雜誌》2015年第5期;《與的作者考釋》,《農業考古》2021年第5期;《郁嶷與中國法律史教科書的書寫》,《嶺南師範學院學報》2023年6月第44卷第3期;《朱熹茶詩篇目輯考》,《福建茶葉》2024年第2期。文學作品 《天涯一車書》,《湛江文學》2021...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7月入東京早稻田大學主修法政,兼修新聞,有人說他是“中國留學外國學新聞學的第一人”。他先後與宋教仁、孫中山結識,開始宣揚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孫中山曾書“博愛”二字相贈。後入光復會。辛亥(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萬里回國,任福建都督府政務院法制局局長和共和黨福建支部長。民國...
20. 動產之附合與混合,2003.12,月旦民商法雜誌第二期 21. 大陸物權法草案關於所有權規定之評析,2003.12,大陸福建廈門大學「物權法學與海峽兩岸經貿環境研討會」論文 22. 物權行為之代理,2003.12,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五十三期 23. 東吳大學與亞洲之法學國際交流,2004.02,日本文部科學省科學研究案「亞洲法...
在《屏南月刊》發表《馬克思主義學說的診斷》一文,竟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否定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和階級鬥爭學說,把中國共產黨人與殺人放火的土匪混同起來。徐徐式圭為國民黨黨務盡職的同時,也為地方教育事業竭力盡能。經他等人的努力,民國22年,福建省教育廳核准“屏南縣私立戊辰初級中學”更名為“屏南縣縣立初級...
出版著作(含合著)3部,主編、參編教材4部,在《比較法研究》、《法商研究》、《法學家》等雜誌上發表論文60餘篇,有多篇文章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法學文摘》等刊物全文轉載或觀點摘登。曾獲教育部優秀成果(人文社科)獎三等獎1項,江蘇省高校和揚州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各類科研成果...
但他親眼看見貧苦農民飽受欺凌的生活和地方官吏貪贓枉法之惡行,對此深惡痛絕的他,於1913年考入福建法政專門學校, 希望自己能學有所成,為民辦事。在校長林長民等革命先輩的影響和啟迪下,林可彝漸漸對民主革命有了認識,並樹立了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面對帝國主義破壞辛亥革命、袁世凱竊取政權、軍閥連年混戰、...
42. 《引入投資銀行機制,推動證券公司發展》,載福建省政府辦公廳主管,對外開放辦及特區辦主辦《開放潮》雜誌,1998年第3期(總第27期)第36~37頁。43. 《關於完善我國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法律思考》,載《上海投資》雜誌,1998年第九期(總第123期)“法苑”專欄,第59~62頁。44. 《資產重組:上市...
《申報》改由中國人所有 中國地學會成立 馮如製成飛機 汪精衛謀刺攝政王 清廷另立達賴 廣州起義 羅振玉開拓甲骨金文研究 第一屆全運會舉行 章黃學派總結傳統國小 文華公書林向社會開放 黃花崗起義 《東方雜誌》大改良 楊文會振興佛教 保路運動興起 親貴內閣成立 沈心工配製學堂歌曲《革命軍》武昌起義·各省光復 ...
2013年1月至現在 《世界民族》雜誌編委會委員 2012年12月至現在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民族學與文化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 2012年11月至現在 《社會學評論》雜誌編委會委員 2012年6月至現在 《中國環境社會學》編委會委員、第一、第五輯主編 2012年4月至現在 北京鄭杭生社會發展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2...
19.《論國際民事訴訟中的協定管轄制度》,載《武漢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獲福建省法學會2002年度優秀法學論文二等獎。20.《論仲裁庭管轄權自決原則》,載《中國國際私法與比較法年刊》(第五卷)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21.《完善中國仲裁中的財產保全制度》,載《法學雜誌》2003年第1期。22.《論域名爭議...
1979級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本科。現任香港李偉斌律師行首席合伙人,是全球首位同時擁有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英國、美國(紐約州)律師資格的四科律師,也是首位在香港創辦律師行的內地律師。1997年被《香港法律界名人錄》評選為香港法律界傑出人物。2013年被《亞洲法律雜誌》評選為綜合企業融資領域頂尖律師。
3、《公法介入私域:平台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學術月刊》(CSSCI)2023年第5期,獨著。4、《行政書面調查強度糾紛的合理處理方式》,《法學》(CSSCI)2021年第4期,獨著。5、《行政協定判斷標準的體系化》,《行政法論叢》(CSSCI)2021年6月,總第27卷,獨著。6、《行政調查中行政相對人的舉證責任》,《...
張百麟,近代民主革命者。一名景福,字石麒。貴州貴陽人。祖籍湖南長沙。1902年肆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法政速成科,次年回國。1907年在貴陽發起組織“自治學社”,任同盟會貴州分會會長。後創辦公立法政學堂,發行《自治學社雜誌》和《西南日報》。辛亥革命時,在貴陽發動起義,任貴州軍政府樞密院院長。旋被逼離黔,轉...
創辦華僑中學、仰光中學、華海中學,兼為上海各大學教職員聯合會主編大學雜誌。l939年秋.出任福建省政府省銀總經理。1945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財政廳廳長,後任國民政府交通部直轄驛運管理處處長,創辦省立福建大學,併兼校長。1947年夏,辭本兼各職,8月返滬,重操律師業務。1948年行憲後,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
2018年登上《@曼谷》雜誌STAR刊封面。2019年8月1日,泰國頭條新聞在曼谷CW Tower舉辦“泰國華文媒體的角色與重要性”主題論壇暨微博冬粉破百萬新聞發布會。鐘慕岳對媒體宣布,一檔新的新聞視頻節目——《泰國頭條新聞播報》即將與各位觀眾見面。該檔視頻節目將是泰國第一檔線上中文新聞節目,每期節目時長在10-15分鐘...
民國元年(1912),任浙江法政學校校長。2年,參加討袁鬥爭。後赴日學習法政,獲學士學位。6年,回國,曾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憲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從事立法工作,此後一直在司法界工作。歷任最高法院民庭庭長、福建高等法院院長。抗戰勝利後,在重慶參與重組光復會,為副會長。童濟時(1886~1943),又名德淼,...
雜誌出版一個多月後,國民黨上海市黨部常務委員、調查統計室負責人陳寶驊(陳果夫、陳立夫的遠房侄兒),在一次社交聚會上結識了正就讀上海法政學院的鄭苹如。陳寶驊想盡辦法吸收鄭女為國民黨中統(另一特工系統為軍統)特務,鄭女終於答應,成為中統在敵偽地區最有價值的女特務。鄭苹如當時還不滿二十歲(一九一八年生),...
抗戰期間,他避難到上海,與丁福保、張綗伯等人發起創辦了《泉幣》雜誌,任總編,不僅為組稿、發行等事務奔走,而且幾乎在每期上都有論文發表,連載《五銖研究》、《半兩研究》等。抗戰勝利至解放前夕,利用自己高超的拓印技術和廣泛的社會交往,四處尋覓古泉並拓影,編選了《泉拓》6冊16卷,包括周秦至清代及外國...
民國初年,承襲邸報傳統、慣登“宮門抄”一類刻板文字的報紙和雜誌仍占據主流。偏偏是進士出身的黃遠生,第一個站出來革新,把原先的官樣文章變成通俗易懂、為人所喜見的純粹的新聞文體。 一時間,這種白描式刻畫、極具現場感的文字,廣受讀者追捧。在黃遠生三四年短暫的記者生涯中,他以通訊文體,對同期幾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