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規模
福建佛學院,經國家宗教局與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於1983年創立,已逾3000位學僧從此畢業或在讀。福建佛學院由已故當代高僧圓拙老法師偕普雨、妙湛法師發起,報經福建省人民政府與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批准,創辦於1983年春季,屬於省級佛教院校。分男眾,女眾二部。男眾部院址設在全國三大模範叢林之——莆田廣化寺內,環境優美,寧靜宜人。女眾部院址設在福州市北郊崇福寺。
十五年來,本院先後開辦過預科班、師資進修班(專科班)和基礎班等多種不同層次的班級,共畢業、結業學員600多人。畢業學員考入中國佛學院繼續深造的共有30多人,去外省各佛學院講學有20多人,選派前往斯里蘭卡、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家留學、講經、住持寺院的學員共有30人。
福建佛學院,在國內外佛教界中有廣泛的影響和聲譽。本院始終以“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的辦學方式,培養德才兼備,修學並重,具有正見、正信的出家青年僧眾為目標;十五年來,為佛教界各工作崗位輸送了一批合格的佛教人才。
福建佛學院首任院長由釋普雨法師(福州鼓山湧泉寺第一百三十三代住持)擔任,第二任院長由釋妙湛法師(原廈門南普陀寺方丈)擔任,現任院長是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莆田市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釋學誠法師。福建佛學院現有年輕法師29位(男眾18名,女眾11名),他(她)們淡泊名利、不隨俗流,信仰堅定、勤奮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佛教教育事業上。目前,在院學生208人,其中男眾128人,女眾部80人。
女眾部
——法身慧命之搖籃
今日的僧教育,就是明日佛教的生命線。延續佛教的命脈,振興中國佛教,根本之道在於培養弘揚和住持佛法的人才。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傳常法師、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落實時就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恢復寺院的同時,也致力於辦學。在福建省宗教局的大力支持下,1982年,首先在崇福寺舉辦了女眾佛學培訓班,此為建立女眾學府之雛形。1983年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省佛教協會正式創辦了福建佛學院。佛學院分男、女二部,男眾設在莆田廣化寺,女設在
福州崇福寺。女部的創辦,成為撥亂反正以來全國最早辦起的一所佛教女眾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僧才,為當時青黃不接的佛教界注入了生機。整肅的道風、良好的環境、如法如律的修持,使得佛學院蜚聲中外。以下略作幾點介紹:
崇福寺位於福州北郊象峰之麓,為福州市五大叢林之一,又是日本長崎聖壽崇福寺的祖庭。此處群山環峙,溪流淙淙,遠離塵囂,清新雅靜。寺周有茂密的古松、古榕環繞,清翠如染。寺始建於唐代,續修於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8年)。千餘年來,高僧輩出,明末以來有跬存、清安、古月、必定、圓瑛諸禪師,先後振錫於此,興盛一時。明
崇禎二年(1629年)寺僧超然和尚東渡日本,在長崎聖壽山創建了崇福寺,其後至第七代住持皆為福建人。
1957年,福州市佛教協會設佛教安養院於此,後寺改為尼眾道場,由傳常法師住持。法師率領全體僧眾,歷經幾年辛勤努力,整修擴建,規模日益宏大,使寺貌煥然一新,門庭重輝。現寺院建築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山門、
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方丈室、大悲閣、念佛堂、五觀堂、僧寮、廚房、庫房、祖師塔等。
寺內住眾180多人,全寺上下僧眾依六和敬,共住同修,成為四方尼眾嚮往之修學勝地,曾被譽為“江南第一女眾叢林”。可以說,以這座歷史悠久、道風淳厚、清幽靜謐的千年寶剎作為校園,使學僧自然處於一個良好的道場氛圍中。
辦學宗旨
佛學院從創辦之日起,辦學宗旨十分明確,即:培養愛國愛教、學修並重、具足正信、具有較高的佛教學識,能從事佛學教學及研究、會管理寺院的僧才。
教育的目標在於培養具有正知正見、能切實住持佛法、服務社會的人才。招生條件為:具有國中畢業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的沙彌尼和比丘尼;年齡在18-30周歲之間,身體健康,必須經當地佛協及主管部門同意推薦。通過考試,擇優錄取,然後按成績及文化程度編入預科班或培訓班,以便教學。
課程設定
學院開設本科(本科只辦二屆,由預科畢業生報考,後因經費及師資等問題停辦)、預科、培訓班學制均為二年。課程開設,旨在通過有次第有系統地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佛學知識和文化知識,並培養她們對佛學課的研究能力。歷年來學院課程大致不變,以經、律、論所詮之戒定慧為中心,貫徹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原則,同時輔開語文、歷史、政治等世學課程。以預科為例,所開課有法華經、無量壽經、彌陀要解、華嚴經進淨行品、佛經選讀、梵網經菩薩戒本、沙彌尼律儀、四分律戒相表記、天台四教儀、教觀綱宗、俱舍論、百法明門論、八識規矩頌、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護法論、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以及語文、書法、演講、梵唄等。
本院以健全的行政組織管理學校。院總部設在福州法海寺省佛教協會內,設院長一人,負責總指導工作,副院長二人,協調院長工作,分管男、女二部。其下再設男女二部教務長、付教務長、辦公室主任等,負責具體教務和日常工作。
師資來源,既聘請教內有學識、重修持的法師,又聘請教外學有專長的老師。可喜的是,本部歷屆優秀畢業生也陸續充實到師資隊伍中來。開辦的第一年比較艱難,師資、教材、參考資料均極缺乏,主講佛學的僅有一位法師,配合邀請來的老居士和外聘的語文老師,因陋就簡,苦撐了一年多,而後才逐漸改觀,形成了一個師資隊伍比較穩定的局面。現有教職員工12人其中任課教師9人,每班班主任1人,教師皆能以身作則,默默耕耘,為教好書育好人作出無私的奉獻。
規約管理
1、規約與管理
應該說,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是辦好宗教院校的首要問題。崇福寺的尼眾佛學院自1983年開辦以來,一向重視校紀校規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至1991年已制訂出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制度,如學生守則,課堂、上殿、齋堂、宿舍、衛生規則,作息、會客、請假制度,值日生職責,獎懲辦法。成績考核分為操行、學業、出勤三方面評分,達到規定標準方能授予畢業證書(不合格者只給予結業證書)。每屆開學,學院為新生安排入學教育周,學習教育方針及學院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其明了叢林的集體生活規矩及學修並重的內容和目的。
學院規定每學期成績優異者及出滿勤者給予紅榜表揚,每學年(二學期)學業成績在前五名和出滿勤者發給獎品,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勵她們精進向上、努力不懈的修學精神。若學生有過失而不干擾大眾者,只予私下規勸;若其思想行為違反團體紀律或影響大眾者,給予點名批評或相應處罰。請假及曠課超過規定時間者按自動退學論處。
每學期末,要求學員對照學院規定的各項規章制度,進行自我鑑定。經班委及教務處評定後,再由班主任寫成評語,與學期各科考試成績同時寄發給學生師長,並存入學生檔案。
2、學生生活
學員依學院所安排的作息時間生活,既緊湊又充實。每天清晨四點,學僧們隨著一陣催醒迷夢的板聲,立即起床洗漱,當鼓聲響時,她們已列隊整齊,威儀庠序地進入大殿與常住僧眾共誦早課。課誦結束,稍事休息,又排隊過堂用齋,搭衣持缽,依臘而坐,整齊有序,鴉雀無聲。早齋畢,開始整理環境衛生。八時,清脆的上課鈴聲標誌著一天的學習開始,學員們全神貫注地吮吸著法雨甘露,享受著法的喜悅。
一晃間幾個小時過去了,午齋時到,依然列隊進五觀堂。為保證莘莘學子精力充沛,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然後又上課、晚殿、晚自修。伴著止靜的鐘聲,結束了一天的學習生活。每星期有半天的勞動。周日下午參加會靜老法師為大眾所開的《
涅盤經》講座。周末晚上觀看佛教錄相或新聞聯播。如是日日月月、點點滴滴地熏修佛法,積累資糧。
3、課外活動
學生除了上課共修外,學院還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第二課堂活動。如多次組織學僧前往泉州參謁弘一大師紀念館、瞻禮大師靈塔;參觀民族英雄林則徐紀念館;參加省宗教局舉辦的“愛國愛教知識”演講競賽、“愛我中華”書法展覽,宗教界聯歡晚會以及各種會議和活動。這樣就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也豐富了學員的生活、擴大了知識面。1984年以來,福建省佛教協會幾乎每年都在崇福寺舉辦二部僧傳戒,法會期間,學院停課三至四周,部分學生參加受戒,沒受戒的學員參與行堂、侍者等護戒工作,使學僧們深受教益。
學院還設立圖書館和閱覽室,備有《大藏經》等典籍和有關學習資料、報刊雜誌等供師生課外閱讀、參考。學習園地——牆報,還是學僧們進行互相交流切磋的視窗。
4、解行並進
培植僧才,不單是知識的傳授,作為出家人,為人師表,道德行持比學問更重要。而戒律是生活行持的準則。因此,學院學僧必須嚴守戒律。經云:“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持戒與否關係到個人修持的成敗,及整個佛教的興衰。學院在貫徹“解行並進,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方面比較突出。其主要原因與崇福寺有密切的關係。該寺自恢復以來,律綱重振,道風嚴謹,體現了叢林傳統的良好風範,並於1992年開辦了律學研習班,經過五年已培養出一批講戒弘法的律學人才,既為律學班提供師資又為學院戒律科輸送教師,同時也有利於布薩誦戒、自恣、安居、傳戒法會等法務的開展。在崇福寺這一特定的環境下,學院師生與常住僧眾,皆以戒為師,行住坐臥,生活行事,如法如律。
每逢月半(黑月廿三日、廿九或三十日,白月初八、十五日)則與常住僧眾一道進行傳統的布薩、誦戒法事,以使日常行持如佛所教、如法懺悔。每年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為期三月,謹遵佛制結夏安居。幾年來,寺院還接收了來自各省市的客僧安居。大眾聚集一堂,精進辦道。做到趙朴老所倡導的“學僧生活管理叢林化,叢林學院化”。
學院師生與常住僧眾,皆以規範、威儀、學修統一為特色,得到四眾弟子普遍的認可。1990年10月29日,中國佛教協會
趙朴初會長親臨崇福寺,為學院師生和全寺大眾作了一堂開示指導,給予讚揚和鼓勵。趙會長說:“這是個比丘尼的模範叢林,道風良好,女眾佛學院也辦得很好,學員宿舍整潔,教室寬敞明亮。制度嚴謹,學風濃厚,能堅固學員的道心”。參觀完畢,不勝歡喜,並與大眾僧一起過堂用齋。1989年,台灣圓光佛學院院長如悟法師與教務長惠空法師也率領師生前來參觀。此外,還有新加坡宏船法師、廣洽法師、隆根法師、美國妙因法師、法國一行法師、香港聖一法師、宏勛法師、心一法師、意超法師、何澤霖居士等諸大德先後蒞院,或作佛學講座,或捐款助學,對學院及常住的學風與道風都給予高度讚譽。
學院教學見地上以佛陀無上教理為意趣,行持上以世尊所制戒律為準繩,功夫上以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為指歸,成為全體僧眾修學生活的中心內容。近幾年來,由學院幾位法師帶領下,組織周日共修會,讀誦大乘經典,修清淨心,助長定慧,使學僧達到佛教知識與信仰、修持同步增長。
總之,佛學院對學生從思想、生活、修持及勞動等方面,層層啟迪,使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合格的僧才,真正能荷擔如來家業,續佛慧命。
辦學歷程
回顧辦學歷程,學院走過了十六個年頭。在這十六年中,先後招收本科學生二屆、預科班八屆、培訓班九屆,總計五百四十名學僧,畢業了四百八十七名學僧,遍布全國各地,可稱碩果纍纍。畢業學僧部分從事各地佛學院教育工作,部分充實到福建省及各地方佛協工作,部分繼續深造。其餘回到原寺院擔任職事。她們當中大部分已成為各地佛教事業的骨幹力量。學院的畢業生有的還遠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與香港地區,為住持佛教、弘揚佛法、淨化人心、造福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十幾年的艱難創業中,福建佛學院女眾部雖取得一定的經驗和成績,但展望前程,一些問題尚有待解決,我們堅信:只要大眾齊心協力,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感,福建佛學院女眾部這座僧格的鑄造地、法身慧命的養成所,一定能在21世紀的征程中,繼續發展、壯大,為佛教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跨世紀僧才。
男眾部
學習概況
十五年來,本院先後開辦過預科班、師資進修班(專科班)和基礎班等多種不同層次的班級,共畢業、結業學員600多人。畢業學員考入
中國佛學院繼續深造的共有30多人,去外省各佛學院講學有20多人,選派前往斯里蘭卡、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國家留學、講經、住持寺院的學員共有30人。
福建佛學院,在國內外佛教界中有廣泛的影響和聲譽。本院始終以“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的辦學方式,培養德才兼備,修學並重,具有正見、正信的出家青年僧眾為目標;十五年來,為佛教界各工作崗位輸送了一批合格的佛教人才。
福建佛學院首任院長由釋普雨法師擔任,第二任院長由釋妙湛法師(原廈門南普陀寺方丈)擔任,現任院長是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市佛教協會會長、莆田廣化寺方丈——釋
學誠法師。福建佛學院現有年輕法師29位(男眾18名,女眾11名),他(她)們淡泊名利、不隨俗流,信仰堅定、勤奮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佛教教育事業上。在院學生208人,其中男眾128人,女眾部80人。
辦學特色
福建佛學院是改革開放以來創辦比較早(83年)、規模也比較大的中級佛學院之一,從以下八個方面上來了解福建佛學院的辦學特色:
1、福建佛學院所依的寺院是模範叢林。福建佛學院完全是“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的辦學方式,始終以培養德才兼備,修學並重、具有正見、正信的僧青年為目標。常住積極配合佛學院各方面的工作,學僧通過四至六年的薰陶,對叢林的各項規矩都很熟悉,也能適應大叢林的生活。
2、不同的班級,課程設定的重點不同。基礎班以經學、律學為主,為升預科班打基礎;預科班以各宗派為重點,讓學員對各宗各派都有了解;專科班以論學為重點,以培養講課法師為目標。建院初期,宗教政策落實不久,學院師資不足,為此本院確定了以培養預科班優秀畢業生擔任教師,86年舉辦了首屆師資進修班。教學內容分佛學和教育兩大類,加強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後來中國佛學院畢業生來本院工作的人數有所增加,師資進修班暫停。
3、以培養弘法人才、寺院管理人才和為國內工作崗位輸送合格的僧青年為主要任務,自93年專科班(師資進修班)復辦以來,共培養了18名畢業生,分別在廣化寺、福建佛學院、閩南佛學院、雲門佛學院、嶺東佛學院、
普陀山佛學院講學或管理工作。福建佛學院先後為中國佛學院輸送了30多位優秀學員,選派前往斯里蘭卡、英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講經、住持寺院的學院共有30多人,從福建佛學院走出去的學僧都有吃苦和奉獻的精神,受到教內外的好評。
4、福建佛學院師資隊伍和管理隊伍這兩支骨幹都是中國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本院專科班的畢業生,辦好一所學院離不開師資和管理兩支隊伍。辦學初期,師資不足,基本上是釋圓拙老法師為主。經過十多年的培養和努力,這兩支隊伍逐步成長。學院在硬體和軟體的建設方面都有較大的改善,並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和管理人員隊伍不僅是學院性質和特色的客觀要求,也是學校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今後在進行兩支隊伍建設時,不僅要強調年輕化,也要注意提高隊伍的整體數值和集體觀念。
5、福建佛學院以俱舍、唯識、淨土學科為優勢。一所學校的特色、水平和優勢是統一的。這主要體現在學科建設和研究上面。在福建佛學院所開的課程中,俱舍、唯識、淨土備受大家歡迎。淨土、唯識是中國佛教的主要宗派,俱舍是佛學基礎慧學最佳論著。
6、以適合師生員工不同民族、年齡、文化程度、性格、愛好等特點,採取科學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為保障,福建佛學院的師生員工來自大江南北,由於各自的年齡、文化傳統、性格、愛好、親職教育、學佛時間、覺悟的高低、出家寺院大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差異,因而學院的管理有著不小的難度,為了適應這種情況,為了建立“六和精神”,培養合格的僧才,經過多年實踐,學院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如在師資及教育管理上採取“自由式”,對法師的講學方式沒有死板教條性的規定,各位法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不斷總結摸索自己的教學方法;甚至由法師自己挑選講哪門課。在學籍管理上根據學生不同年齡、興趣和心理特點,對學僧守則做了補充;在宗教生活方面,統一管理,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仰,上殿、過堂是每天不可缺少課程之一,主要由糾察師管理。學院不允許師生、同學與同學之間請客送禮、過生日等散亂道心的事。每周都有勞動課,有時要乾很贓的活,還有些同學每天為常住義務勞動一小時。福建佛學院為學院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休息環境,一般兩個人住一個房間。這既是學院特色的反映,又是辦好學院的保障。
7、有一套獨特的培養僧才的方式。福建佛學院的培養對象主要是剛出家的小沙彌,大部分來自全國有名氣的寺院,有些學僧是自己慕名而來,有的是師父或師兄指定來學院。有些小沙彌只有國小三、四年級文化。面對這種實際情況,學院採取了各種措施,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培養方法。
一是在招生方面有特殊的做法,保證多數考生的分數達到上預課錄取分數線的同時,對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考生實行降分不一的錄取線。每屆都保證邊遠落後地區或僧才稀少的地區能有定量的考生被錄取。
二是,建立了多層次的辦學體系和基礎班允許插班的辦法。既辦專科,又辦預科和基礎班(培訓班),適應了各種不同文化程度,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僧的學習要求。其中舉辦專科和基礎班是福建佛學院的突出特色。通過基礎班補習基礎課,一、二年後再升入預科學習。基礎班根據學生年齡小、文化低、好奇心強等特點,採取措施,著重提高他們的文化基礎知識,是學僧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與提高,為進入預科班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專科班也是福建佛學院獨特的培養方式之一。學院根據佛教界急需高素質的僧青年的這一形勢,釋學誠院長親自帶了三屆學員,培養對象都是預科班優秀畢業生。在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養目標、管理方式等方面還要不斷總結經驗,逐步走向正規化,為將來辦大專院校而努力。
三是,接納藏族喇嘛來該院學習。有的已經獲得藏傳佛教院校的大專文憑,為了學習漢語、了解漢傳佛教,或是為了給藏民教漢語,雖目的不同,共同的目標是來福建佛學院學習,先後有3人來該院學習,通過幾年的學習,漢語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有些剛來的時候,漢字都寫不好,通過自身的努力,後來不僅漢字寫得好,而且還可以用漢語寫文章乃至翻譯經典。
8、福建佛學院師生員工人數多,用錢少。辦學第一要素是教師,第二要素就是經費。硬體和軟體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經費做後盾,福建佛學院師生員工130多人,每年只有15萬元固定經費。佛學院的師生員工和廣化寺僧眾一樣,常常講“發心”二字,不計報酬,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上述辦學特色和優勢是多年逐漸形成的,它既是辦學實踐的總結,也是在今後的辦學過程中應該加以堅持和發展的。
當前,我國有幾所佛教院校,作為中級佛學院之一的福建佛學院,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審時度勢,重新確定自己的任務和目標,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願福建佛學院的明天更加美好。
招生簡章
福建佛學院是經國家宗教局批准,在福建省政府領導下,由福建省佛教協會主辦的高級佛教本科院校。本院辦學宗旨,以培養愛國愛教、學修並重、具足正信、弘揚正法的現代僧才。終始堅持以戒為師,從嚴治校,以院長學誠大和尚提出的“學院叢林化、叢林學院化、修學一體化、管理科學化”辦學方針為準繩,走學院與叢林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將傳統叢林生活制度與現代教育體制相結合、佛教傳統精神與現代教學相融合,為培養合格的佛教人才營造完備的修學體制和嚴肅而又活潑的學習生活環境。加強學院學僧在傳統叢林中的薰修,將叢林中千百年來的優秀做法融入學院的日常教學及生活中,使學僧既能體驗現代學院的修學生活,又能保持純樸的佛教優良傳統。
福建佛學院分男、女二部。男眾部院址設在莆田市南山廣化寺,女眾部院址設在福州北郊象峰崇福寺。學院分設預科班、本科班、研究生班三個層次。其中,預科學制兩年,本科學制四年、研究生學制三年。在此歡迎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無婚姻或戀愛關係,身體健康、六根具足,有志於體驗十方叢林生活,研究佛法、傳播佛法的出家青年前來報考。
學制及課程設定
(一)、學院男眾部分設預科班、本科班、研究生班三個層次。學制為:預科二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
(二)、學院女眾部分設預備班、預科班、本科班、研究生班四個層次。學制為:預備班、預科班二年,本科班四年,律學研究班四年。
招生名額
男眾部:研究生班10人,本科班40人,預科班40人。
女眾部:預備班80人,預科班50人,本科班50人,律學研究班36人。
報考條件
1、愛國愛教、遵紀守法、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信仰虔誠。
2、出家一年以上,嚴持律儀並能念誦五堂功課的青年比丘、比丘尼或沙彌、沙彌尼。年齡在18至30歲之間,無婚姻或戀愛關係。報考本科班要求應具備高中畢業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中級佛學院畢業)。
3、報考女眾部預備班/預科班要求應具備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在18至30歲之間的沙彌尼或女居士;皆無婚姻或戀愛關係。
4、報考女眾部律學研究班應具備大專以上的文化程度或同等學歷,受過具足戒的比丘尼,年齡在23至35歲之間,皆無婚姻或戀愛關係。
5、身體健康,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等。
報名手續及報名時間
1、符合報考條件的學生,見到招生簡章後,請來電諮詢索取報考登記表。
2、報名時間從即日起至6月25日止,女眾部律學研究班可至8月1日為止。
3、符合報考條件的學生,可提前來廣化寺或崇福寺參加考前準備。
考試及錄取資格
1、考試地點:男眾部在廣化寺內;女眾部在崇福寺內。
2、考試時間:7月上旬(詳見准考證);女眾部律學研究班在解夏之後;女眾部預備班不需筆試,面試時間見面試通知書。
3、考試科目:佛學、語文、史地、英語、時事政治。律學研究班:律學基本知識,古文。面試內容:二時課誦、日常威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