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

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

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福建省福州市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后街花燈主要分布在福州市,以南后街為中心,向福州全市擴展。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為全國盛行花燈活動的十大城市之一。宋代,福州花燈工藝達到較高水平。花燈是以竹條編織成的竹架為框架,以紙、布或玻璃等包裝裝飾而成的彩燈。福州南后街花燈種類繁多,每年正月元宵節鬧花燈,家家戶戶懸掛著各式花燈,以示吉祥。

2007年8月28日,“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
  • 批准時間:2007年8月28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福州市
  • 保護單位:福州市鼓樓區文化館
  • 項目編號:Ⅷ-48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唐代,福州就成為全國盛行花燈活動的十大城市之一,每到元宵之際,民間制燈、買燈、賞燈、送燈尤為活躍。南宋時,在杭州舉行的全國燈賽中,福州、蘇州花燈被評為上品,蜚聲海內外。
福州的南后街是福州花燈的發源地,至今仍是福州市花燈手工製作的中心,福州流傳的一句俗語:“前街買買蚶,后街買買燈。”福州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前後20天,在南后街舉辦燈會,結合民俗舉辦點燈、放燈,耍燈、游燈等節目表演,南后街就成為花燈的海洋,家家戶戶張燈懸門,十里燈街紅光輝映,人來人往呈現熱鬧的景象。女作家冰心這樣回憶:“我們老家在福州南后街,那條街從來就是燈市,燈節之前,就已是‘花市燈如晝’了,燈月交輝,街上的人流徹夜不絕。”
明清時期南后街有20多家花燈製作店,有加元、鄭記、安工、水悌、桂英,依朋、福福等,其中鄭祥霖師傅的玉華花燈店歷史較長,在南后街花燈藝人中較為突出。

工藝特徵

福州花燈種類很多,挑的有八角燈、球燈、西瓜燈;扛的有關刀燈、龍搶珠燈,後來還有飛機燈、戰艦燈等;地上走的有猴騎綿羊燈、牧童騎牛燈、狀元騎馬燈;堂上掛的有宮燈、走馬燈等。清代陳微文詩云:“華燈成市將元夕, 色色精工費剪裁。幾種寄供新歲玩,清光四壁照銜杯。”描述出了福州燈市的盛況。

工藝流程

南后街花燈製作是用竹子劈成竹條,經過編織成各種形狀的花燈架子後,用紙或布、或玻璃包裝,裝飾成各種花燈,內點蠟燭,晶瑩透亮,鮮艷光彩。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韻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閩都文化的組成部分。

傳承狀況

南后街以前有很多家專制花燈的店鋪,大多是家傳手藝。由於改建後南后街鋪面升值,不少燈籠店主無力負擔租金,紛紛退出花燈行業,留下來的幾家也只有正月元宵前後才能短租鋪面來賣燈。並且,現代願意繼承家業的年輕人少之又少,傳統技藝面臨斷代危險。

傳承人物

鄭祥霖,漢族,福州市鼓樓區人,1947年9月生,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第一批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鄭祥霖作為福州南后街鄭氏花燈製作工藝的第三代傳人,七八歲開始就跟隨父親鄭安安學習花燈的傳統製作工藝。其製作的花燈尺寸比例搭配準確,造形美觀大方,款式繁多,品種兼具簡單及複雜,工藝精細考究,成品堅固防雨。鄭祥霖從事花燈製作工藝,在注重傳承傳統製作技藝的基礎上,還積極根據大眾需求更新花燈的品種與表現形式,如以宮燈為基礎推出走馬宮燈和結合木畫製作新款式。鄭祥霖製作的花燈作品曾多次參加省市區的花燈展和文化藝術展,皆獲專家好評。
福州南后街花燈製作工藝
鄭祥霖

保護措施

鄭祥霖帶著花燈這項非遺技藝走進校園,在福州鼓樓區第五中心國小擔任花燈老師,每個星期給孩子們上一節花燈課。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7年春節,傳承人鄭祥霖製作的“三花走馬燈”在南后街元宵花燈燈會中獲“燈王”獎。
2008年年底,南后街(花燈)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展覽活動
玉華燈店的花燈曾參加福州市第二屆文化藝術作品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