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機組狀況,處理措施,影響地區,救災人員,事故影響,事故情況,堵漏失敗,浸水面積,污染地圖,受災始末,現場調查,癌患增加,搶險重點,搶險措施,實施封堆,試驗冰牆,污水處理設備,歷史事件,
歷史沿革 1960年(昭和35年)11月29日:福島縣對東京電力,表明以提供雙葉郡建地為
核能發電廠 建廠作誘因。
1961年(昭和36年)9月19日:大熊町議會議決通過促使核能發電廠建廠之議案。
10月22日:雙葉町議會議決通過促使核能發電廠建廠之議案。
1964年(昭和39年)12月1日:東京電力設定大熊町福島調查所(65年成立“福島核能建設準備事務所”、67年成立“福島核能建設所”)。
1966年(昭和41年)1月5日:申請公有水面填埋執照許可。
7月1日:提出1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12月1日:取得1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
12月23日:與周邊10漁協締結“
漁業權 損失補償協定”。
1967年(昭和42年)9月18日:提出2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9月29日:1號機開工。
1968年(昭和43年)3月29日:國家許可2號機反應堆設定。
1969年(昭和44年)4月4日:
福島縣 與東京電力之間締結“核電廠安全確保相關協定”。
1970年(昭和45年)1月23日:國家許可3號機反應堆設定。
7月4日:1號機核燃料初始裝填。
11月17日:1號機開始試運轉。(1971年5月11日實施記念式典禮)
1971年(昭和46年)2月22日:提出5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3月26日:1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8月5日:提出4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9月23日:國家許可5號機反應堆設定。
12月21日:提出6號機反應堆設定許可申請。
1972年(昭和47年)1月13日:國家許可4號機反應堆設定。
12月12日:國家許可6號機反應堆設定。
1974年(昭和49年)7月18日:2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6年(昭和51年)3月22日:“核電廠周邊地域安全確保相關協定”改定為“加上在地4町三者協定”。
3月27日:3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8年(昭和53年)4月18日:5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0月12日:4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1979年(昭和54年)10月24日:6號機開始營業運轉。
2000年(平成12年)1月7日:向縣知事報告3號機實施預定
MOX燃料 裝載任務延期。
2001年(平成13年)2月26日:當時福島縣知事佐藤榮佐久對於3號機MOX燃料計畫、當面表明許可進行。
2002年(平成14年)8月29日:核能安全保全院檢查東京電力
核能發電廠 ・公布補修作業處理不適當。
10月25日:經濟產業省提出東京電力1號機反應堆圍阻體泄漏率試驗報告書造假。進一步、1號機接受為期1年運轉停止處分。
2003年(平成15年)4月15日:因有定期檢查時段重疊之因素,所以停止東京電力所有的運轉中之
核電廠 反應堆運轉。
7月10日:當時福島縣知事佐藤榮佐久允許6號機再開始運轉。
2005年(平成17年)7月30日:1號機再開始運轉。
2006年(平成18年)12月5日:發生1號機復水器海水出入口溫度測定資料報告書被篡改。
2007年(平成19年)7月24日:由於2007年新潟縣中越沖地震柏崎刈羽核電廠遭到一些事故,
日本共產黨 福島縣 委員會、同縣議會議員團、為確保核電廠安全性以福島縣連絡會之名義連名要求東京電力提出“
福島 核電廠10基耐震安全性總檢查報告書”。
2010年(平成22年)2月16日:福島縣知事2月開例行性縣議會,東京電力向福島縣議會申請“福島第1
核電廠 3號機
MOX燃料 實施計畫”,議會表明有條件的接受其計畫。同知事在2009年縣議會對這計畫也檢討再開“能源政策檢討會”,因推行核燃料再利用為國家方針。亦談及玄海核電廠使用MOX燃料開始發電等之議題,也談及接受其計畫。
9月18日:3號機以MOX燃料發電、開始試運轉。
10月26日:3號機MOX燃料發電、開始營業運轉。
2011年(平成23年)3月11日:因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影響造成1F所有的渦輪機及反應堆自動停止,之後亦發生緊急用的
柴油發電機 故障停止運轉。隨之發生
冷卻水循環系統 異常。為釋放圍阻體壓力也將蒸汽排放到大氣中,之後發生
氫氣爆炸 、接著建築物崩落等事故。
日本內閣 官方長官
枝野幸男 3月20日表示,在
東日本大地震 中受到破壞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最終將被廢棄。
2013年12月18日,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將對核電站5號和6號機組進行廢爐作業並依據日本《電氣事業法》第9條第1項向
經濟產業大臣 進行申報備案。
2014年1月31日,核電站5號和6號機組正式報廢。至此,福島第一核電站所有機組全部報廢,日本全國核電站機組運轉數量由50組減少至48組。
2014年12月22日,核電站4號機組乏燃料池內1533根燃料棒被全部取出並被移送至核電站共用燃料池內。
機組狀況 2011年3月,4,5,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機進入定期維修。
2011年3月17日,震後第6天,日本
福島 第一核電站多個機組接連出現險情。日本政府16日承認3號機組安全殼可能受損,並釋放出具有放射性的水蒸氣,而4號機組遭受兩次火災,這兩個機組的核燃料有暴露在空氣中並加劇放射性物質外泄的危險。搶救廠內3號機組是最高優先,其次是4號機組。
6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5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冷卻系統存在問題,核廢料池溫度“略微上升”
危險級別:●●○○○
4號機組(在地震之前已經停止工作,進入定期檢查)
核廢料池發生爆炸,15日和16日兩度出現火情
因核廢料池並沒有機組本身有的保護罩,泄漏輻射的機會會比其他機組更大。
危險級別:●●●●●
3號機組
機組15日清晨發生氫氣爆炸,懷疑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
危險級別:●●●●●
2號機組
機組燃料棒的受損範圍也從14%增至33%
危險級別:●●●○○
1號機組
14號發生氫氣爆炸,反應堆70%的燃料棒可能已受損
危險級別:●●●○○
註:根據當時形勢定義,把“危險級別”的程度最高定為5級
3號機組氫爆
現場人員緊急撤離
當天早上,3號機組附近有白煙升起。日本內閣官房長官
枝野幸男 在記者會上證實,3號機組在當地時間16日上午10時許發生了氫氣爆炸,由於無法靠近進行狀況確認,最大可能的推斷是核反應堆容器發生破損。枝野說,3號機組爆炸時,產生了很高濃度的核輻射量。因此,所有人員已經全部離開現場,實行暫時避難。東京電力公司16日表示,在3號機組附近檢測到該廠歷來最高的輻射量。東京電力公司說,3號機組出現的白煙是由於乏燃料池無法冷卻,導致水分變為蒸氣,照此下去,這些燃料將露出水面,增加輻射風險。
4號機組起火
輻射太強無法靠近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16日說,當地時間5時45分,該公司員工發現4號機組建築四層西北起火。日本廣播協會報導,6時15分,從距離火災位置數十米處觀察,未看見火焰。東京電力公司說,由於現場輻射強,無法靠近,眼下只能從外部觀察,研究滅火方法。
4號機組15日發生火災前傳出爆炸聲。爆炸和火災發生後,水溫及水位高度不明。據《
朝日新聞 》報導,4號機組因爆炸和池中起火,有可能引起再次爆炸,將直接摧毀4號機組所在建築物,造成更多放射性物質的泄漏。
2號機組
反應堆外殼恐破損
有訊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2號機組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
5號6號機組
採取降溫措施
地震發生時停止運作的5號機組和6號機組核廢料池內溫度也開始升高。枝野幸男16日表示,已對5號、6號機組採取措施。東京電力公司當日也表示,正將水灌入這2座機組中,以期冷卻降溫。
核電站附近 輻射超標6600倍
日本文部科學省16日公布的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輻射量監測結果顯示,雖然核電站附近區域輻射量高於日常值,但並未達到立即影響人體健康的水平。
據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使用專門的監測車,於15日晚上在距離福島第一核電站西北20多公里的區域進行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22毫西弗(1毫西弗等於1000微西弗)至0.33毫西弗之間,這相當於是正常情況下的約6600倍;16日上午在距離第一核電站30公里至60公里的區域監測,輻射量在每小時0.0125毫西弗至0.0253毫西弗之間。
來自天然輻射的個人年輻射量全球平均約為2.4毫西弗。日本放射線影響研究所前理事長長龍重信說,監測到的輻射量不會立即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但如果持續監測到上述輻射量,則需考慮讓核電站附近居民採取其他避難方式。
至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六座反應堆中的1-4號機組將就此報廢,根據東京電力公司計畫,會在原址附近興建7號和8號兩座反應堆。
處理措施 人員緊急疏散
日本芮氏9.0級強震造成該國兩座核電站的5個機組停轉,日本政府為此已宣布“核能緊急事態”,並於12日首次確認福島核電站出現泄漏,大批居民被疏散。
人們通過報紙瀏覽日本地震情況
據共同社報導,
日本經濟產業省 原子能安全保全院12日表示,因地震而自動停止運行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正門附近的輻射量升至正常值8倍以上,1號反應堆的中央控制室輻射量是正常值的1000倍。為防止核反應堆容納器內的氣壓上升導致破損,保全院下令東京電力公司釋放反應堆容納器的蒸氣。日本首相菅直人12日上午也對福島第二核電站發布了“核能緊急事態宣言”。菅直人下令,12日凌晨5時44分起,建議居民疏散避難的範圍從第一核電站半徑3公里以內擴至10公里。福島縣政府12日也要求以第二核電站為中心半徑3公里之內的居民疏散。最新訊息稱,該縣疏散避難者已達10萬人。
截至到15號晚上,撤離的範圍已經由原來的10公里擴大到30公里。核輻射可能直接影響到東京。保全院方面表示,從避難區域擴大的情況和風向等因素來看,能夠保障居民安全。同時據悉,美國空軍已緊急派遣飛機向日本運送用於核電站的冷卻劑。國際原子能機構此前表示,核電站關閉後,核燃料需要持續冷卻。
影響地區 美航母遠離災區 :
美國軍方15日說,駐日美軍
橫須賀 與厚木兩處軍事基地都檢測到核泄漏輻射。有報導稱兩處基地監測到的放射量相當於X光胸透成像的放射量。美軍方稱,將盡全力保證美國軍方救援人員的安全,也會保障美軍在日家屬的安全。
另據日本新聞網報導,原計畫趕往日本東北地震災區參加救災活動的
美國第七艦隊 的3艘艦船,15日改變航向,駛往遠離災區的
日本海 。同時,“
里根 ”號航空母艦也已經遠離
福島縣 附近海域,駛往外海。
尚未影響台灣
台灣原子能事務
日本東北部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冒出白煙
主管部門負責人謝得志13日表示,日本福島核電站12日發生放射性物質泄漏,台灣未受到影響。
謝得志表示,由於
福島 境內風向是由西向東吹往太平洋方向,而不是吹往台灣方向,因此台灣不會受到放射性物質影響。全台30個輻射監測中心的數據都正常。 據悉,台灣當局將繼續加強環境輻射偵測,嚴密監控環境輻射變化情形,確保民眾安全。
當天,台灣當局召開“重大災害因應作為研討會”,研究如何應對日本地震海嘯事件。台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會上表示,面臨日本地震帶來的複合式災難,台當局必須重新檢視重大災害防救機制,做好準備。
馬英九 說,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帶來海嘯、火災與核電廠意外事故,形成複合式的災害,造成的衝擊與影響非常重大。台灣也處於
環太平洋地震帶 ,必須提高警覺。
他表示,面對這種複合式的災難,必須重新檢討台灣在防災救災方面的準備是否足夠,並密切關注大地震對日本經濟的影響以及是否會對台灣產生連鎖影響。
黑龍江發現放射物
3月26日,中國環境保護部(
國家核安全局 )有關負責人介紹,環保部門設在黑龍江省
饒河縣 、
撫遠縣 、
虎林縣 的三個監測點的氣溶膠樣品中檢測到了極微量的
人工放射性核素 碘-131,濃度分別為0.83-4.5×10
貝克 /立方米、0.68-6.8×10貝克/立方米、0.69-6.9×10貝克/立方米,相應的國家標準(GB18871-2002)規定限值為24.3貝克/立方米。所檢測出的放射性劑量值小於
天然本底輻射 劑量的十萬分之一,仍在當地本底輻射水平漲落範圍之內,不需要採取任何防護行動。
中國疾控中心 研究員
蘇旭 表示,污染物在擴散過程中會逐漸稀釋,濃度降得很低。即使能檢測到,也是極其微量。其實這些微量的
放射性物質 ,不會影響公眾健康。不需要採取隱蔽在家中或戴口罩等措施,也不需要服用碘片。
綜合
世界氣象組織 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北京區域環境緊急回響中心、
國家海洋局 、
環境保護部 (
國家核安全局 )監測分析認為,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未對我國環境及境內公眾健康產生影響。 中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發布:中國25個省區市監測到極微量放射性物質。
在3月發生的海嘯襲擊日本沿海部分地區、將大大小小的物品帶到海里之後,太平洋上一直漂浮著來自日本的木頭、船隻和屋頂等殘骸。
救災人員 福島50死士
福島第一核電站嚴重泄漏輻射,800多名工作人員大部分已撤離,但廣受媒體褒揚的“福島50人”仍然留守。據報,當地電視台收到其中一名“福島50人”的家屬來信,指其留守福島核電站的父親還健康、平安,不過,核電站缺水缺糧,生活環境非常惡劣,信中還提到父親抱著必死的決心。核防護專家表示,他們連日在超高的輻射環境中工作,有7成人可能在兩周內死去,而據英國某媒體的報導,已有五人殉職。
據報導,“福島50人”正爭分奪秒,試圖用自己的身體,築起保護福島核電站的最後一道屏障。報導稱,核電站運營商東京電力公司已將團隊重新增至181人。這批勇士無懼死亡、不求留名,只以全國上下的安危為念。
報導稱,日本網路上目前有兩篇文章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一則是疑似“福島50人”中一名人員女兒的留言,另一則是第二核電廠員工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前者在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上寫道:“我的父親還有半年便退休,他說要去那裡時,我拚命忍住眼淚……他說:‘核電的未來,就在於我們怎樣處理這件事。我會帶著使命感前去’……我從來沒有這樣以他為驕傲過。”
另一篇署名為“福島第二核電廠電氣設備部門大槻路子”的網路日誌,則為核輻射的外泄道歉,該名人士更表示,雖然他們造成輻射危機,但還是盡力搶救,“以生命保護每一個人”,希望大家可以相信他們。“大槻路子”透露,她是自願留在核電廠內繼續工作的,希望家人也不要責怪東京電力公司,她持續工作,祈禱在核電廠外的每一個人都能平安。
一名59歲的老員工也在網誌上表示,他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安全。 此外,還有一位妻子收到丈夫的道別短訊,只簡短的向太太表示“我不回來了”。
據悉,東京電力最初留下的50人中,20人是自願留下的員工,另30人由公司指派,他們的年齡大部分都在50歲以上。他們以10到15分鐘為單位,分批進出受損廠房,展開替過熱的反應爐灌注海水、監控狀況、清理爆炸、起火後留下的殘骸等工作。
地震發生後的數日內,福島一號核電站多個機組先後爆炸,早前一度錄得每小時400毫西弗的輻射量,相當於人體一年可承受輻射上限的數倍。前日,核電站輻射再度急升,“福島50人”一度被迫疏散。不過隨著輻射強度下降,50人再度進入核電站,冒死進行注水工作。
哥倫比亞大學 放射研究中心主任
布倫納 說:“他們的情況不是很好,顯然他們將遭到高濃度核輻射污染,並為此喪命。他們知道這一點,因此這些人是真正的英雄。”
事故影響 荷蘭
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後,多國政府表示,雖然日本核電站事故教訓值得吸取,但此次事故不會影響本國發展核電的計畫。
荷蘭政府15日說,沒有理由重新討論有關建核電站的決定。 荷蘭議員熱內·勒赫特表示,荷蘭的能源狀況要求本國必須擺脫石油和天然氣的束縛,才不會受制於人。另外一名議員格達爾·弗爾博赫也認為,“日本的經驗教訓我們必須吸取,但不需要作出激烈反應,而應該結合荷蘭自身的條件和問題對荷蘭核電站的建設進行審批。”
此前,針對是否建設核電站,荷蘭國會經過長時間討論後最終達成共識,認為核電可以幫助
應對氣候變化 以及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電能。荷蘭政府上月宣布,將於2015年在澤蘭省建設核電站。
法國
法國總理菲永15日說,法國政府不會逃避任何有關核安全的問題,法國核設施的安全性、可靠性與透明度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不應該因為一次事故就將該行業全部否定。法國總統薩科齊日前也說,法國不會因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放棄對核能的開發。法國是核能利用大國,全國超過80%的電力供應依靠核能。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能源、綠色工藝和水務部部長
陳華貴 日前表示,日本核電站事故不會影響馬來西亞興建首座核電站的計畫。陳華貴強調,建造核電站的技術是安全成熟的,而且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越,地震海嘯並不多發,不會發生類似日本的事故。
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 總理
博伊科·鮑里索夫 15日說,儘管所有國家都會仔細檢查核電站的安全狀況,但沒有哪個國家會關閉核電站,即便日本也是如此。保加利亞
科茲洛杜伊 核電站 執行長康斯坦丁·迪米特羅夫當天也表示,保加利亞不能放棄利用核能,而且,“這次事故並不意味著世界各國必須重新審視核能發展政策”。
挪威
挪威 外交大臣斯特勒14日說,不要把日本核電站事故看得過分嚴重,這不是“一個新的
車諾比 ”。他說,雖然核反應堆受損,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這次不會面臨另一個車諾比式核事故。
波蘭
波蘭政府負責核能事務的高級官員漢娜·特羅婭諾夫斯卡15日表示,波蘭將在聽取其他已擁有核電站歐洲國家意見的基礎上繼續發展本國核能,並將於今年下半年啟動波蘭第一座核電站的供應商招標工作。按計畫,波蘭第一座核電站將於2020年投入使用。到2030年,波蘭還將建設兩座核電站。
其他國家
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也表示不會減少對核能的依賴,強調不能“因噎廢食”。
事故情況 堵漏失敗 2011年4月3日電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反應堆建築外殼出現的“裂縫”是造成含有大量放射性污水泄漏的主要原因。不過,當搶險人員用水泥將這條20多厘米長的裂縫封死後,放射性污水依然汩汩流出。技術人員懷疑,堵漏水泥可能被源源不斷的污水“沖走”了。
從裂縫中排出的污水1小時的放射量就相當於福島核電站工人年度可允許輻射量的四倍。日本考慮用能快速凝固的“聚合體”材料來堵住裂縫。與此同時,日本還開始向核電站地面噴射這種類似“超級膠”的物質,希望能將擴散出來的放射性物質“粘”在原地。
據悉,這條裂縫位於在2號機組取水口附近
電纜豎井 側面的混凝土牆壁上。井內積水表面輻射水平超過每小時1000
毫西弗 ,並正在通過裂縫連續流入太平洋。不過,負責核電站運營的東京電力公司稱,福島第一核電站其他5個反應堆附近建築尚未發現類似的泄露現象。
調查人員推測,上述裂縫可能是在“311”特大地震中產生的。由於地震引起的海嘯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冷卻系統全部摧毀,因此造成四座反應堆中燃料棒溫度過高。搶險人員只能通過注入海水這一既原始又破壞性強的方式來為其降溫,結果產生了大量輻射超標的廢水。
此前,日本政府已經暗示,原本就“超期服役”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在險情排除後徹底報廢。受核泄漏污染影響,該電站周邊的蔬菜牛奶中都發現了放射性污染物。因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都面臨著來自民眾的強大壓力。
東京電力公司副社長鼓紀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東電將會對此次核泄漏事件負全責”。不過,日本政府認為,泄露到太平洋中的放射性污水將“很快被海水稀釋到無害程度”。靠近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的海水放射性輻射超標4000倍以上。
過去三周來,救援人員為了幫助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反應堆降溫,向其噴射了數千噸海水和淡水。因電站內用來儲藏冷卻水的罐子都處於接近飽和狀態,這些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的“冷卻水”無處排放。救援人員只能將其暫時排放到漂在海上的臨時儲藏罐中。
為了減少“水量”,搶險人員還開始考慮用別的方法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六座反應堆降溫。其中包括“低溫空氣”等“霧化水”策略。因反應堆核心燃料棒溫度依然較高,因此福島第一核電站危機遠遠沒有緩解,而且泄露的冷卻水“源頭”何在也是個謎。
由15人組成的美軍防輻射部隊先遣隊抵達駐日美軍橫田基地,並就在日任務和活動準備與日本自衛隊進行協調。
五角大樓 計畫派遣由約155人組成的防輻射部隊幫助日本處理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這些特種部隊隊員來自美軍海軍陸戰隊,但具體任務待定。
美國能源部長
朱棣文 表示,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70%的核燃料棒、2號機組33%的燃料棒可能已經損壞,這讓外界非常擔心這座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朱棣文也表示,從該核電站上空測得的溫度來看,1至4號機組的核廢料池水位正常,溫度處於可控狀態。
核電站安全殼構造
福島核電站的安全級別比車諾比高一級的核電站,它主要由塑膠外殼與混凝土外殼構成,造成的輻射面積與危害會比車諾比小得多。
韓聯社2011年3月15日援引日本媒體的報導稱,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關東地區,已檢測到比通常更高的放射性物質。在茨城縣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比平常高出100倍,神奈川縣的放射性物質含量比平時高出近10倍。此外,在千葉縣的市原市等地也檢測到了較高的放射性物質。
浸水面積 日本氣象廳 2011年4月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至少有20座火山在大地震後曾出現活躍跡象。另外,日本將通過新設地震儀調查海底斷層。
日本氣象廳8日公布了3月份全國地震和火山活動概況,指出3月11日發生日本大地震後,全國至少有20座火山曾出現了活躍跡象。不過這些火山“目前還沒有立即要噴發的徵兆”,而且大部分已經恢復了平常狀態。
日本氣象廳8日還宣布,為了詳細調查引起地震的斷層位置和形狀,將於4月下旬至6月中旬新設
海底地震儀 ,對從
福島縣 到千葉縣的近海海底進行觀測。為此次觀測準備的40台海底地震儀具有“自動上浮”功能。它們到達海底後,自動開始觀測,在收到母船信號後,會浮出水面,以供回收。
日本國土地理院8日宣布,日本大地震導致的海嘯浸水面積,在東北地區的
青森 、岩手、宮城和
福島 四縣合計達到了507平方公里。國土地理院的研究方法是通過
航空照片 調查農田、市區的浸水情況,然後再對照
衛星照片 進行計算。
另據《
讀賣新聞 》8日報導,受大地震影響,東京等11個地區的上千棟建築受到地下水上涌的損害,一些道路和公園等公共設施也因此無法使用。
排放核廢水, 日本不能獨斷專行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向海洋排放低濃度核廢液後,韓國一度提出此舉可能違反國際法。日本外相則表示,排放不會立刻帶來問題,是否就此事先向有關國家通報,由日本自主判斷。筆者認為,日本在福島核事故處理中負有一系列國際法義務。雖然排放核廢液是否必要與合理,取決於許多事實因素,在日本未向國際社會作出充分、全面、準確通報前尚難斷定是否違反國際法,但日本最起碼應確保各相關國家的充分知情權。
根據一般國際法和《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等國際條約,日本有義務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減少和控制海洋環境污染。對於可能對海洋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活動,應事先評價其可能影響,並觀察、測算、估計和分析其影響。在獲知海洋環境有受到污染損害的迫切危險或已經受到污染損害時,應立即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及各主管國際組織。相較受自然災害造成污染而言,日本主動排放核污水,理應更積極履行上述義務。
日本官員震災後首度進入福島核電站內視察
中新網2011年4月10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導,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9日前往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停留約45分鐘。這是福島第一核電站3月11日發生事故後,首度有日本政府官員進入該廠廠區。
海江田萬里負責監督日本全國50多座核能發電反應堆,他在9日上午抵達福島縣後,先與福島縣知事佐藤雄平會談,隨後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視察。
污染地圖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1年4月24日首次公布了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高放射性污染地點的“污染地圖”。從地圖上可以看出,1號和3號機組周邊區域的輻射量較高,嚴重阻礙有關人員的作業。東京電力公司說,從3月下旬就開始制定“污染地圖”,共記載核電站院內約230個地點的輻射量,所有工作人員都要了解其中的內容。
受災始末 2011年5月17日,日本各大媒體集中披露了福島第一核電站受災始末。這是東京電力公司首次向公眾詳細介紹福島核電站的受災情況。
東京電力向公眾展示了福島第一核電站中央控制室記錄災情進程的白板。白板上顯示,3月11日下午3時50分,也就是地震後約一個小時,計算水位的電源斷了,爐內水位不明。當天晚上9時51分,東電開始禁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
福島第一核電站救災情況非常複雜,5月初向1號反應堆注入的10000噸海水,被發現只剩下不到5000噸,燃料棒出現了熔化的跡象。據東電方面推測,可能是燃料棒的溫度燒穿了爐底,導致多達5000噸的高濃度廢水外漏,進入了地下室和機房等空間內。但這樣的環境無法讓人進入作業如何搶修尚不得而知。
最新的訊息稱,2號、3號反應堆內的壓力也非常不穩定。2號反應堆底部的壓力抑制室損傷,而3號反應堆的頂部建築物損壞。據推測,2號、3號反應堆內的燃料棒也有熔化的可能,這無疑是一場更大的災難。
兩天前,東電對福島第一核電站3號機組的取水口海水進行了取樣,檢測結果顯示,海水中銫-134的濃度是每毫升200貝克勒爾,是日本國家規定的安全標準值的3300倍,意味著3號反應堆內的高濃度污水同樣有泄漏的跡象。據估計,3號機組內部約有2200噸污水,福島第一核電站正在將其以12噸/小時的速度轉移到附近的廢物集中處理廠。同時,為了儲存核廢水,日本政府從
靜岡縣 調用了一艘大船,用於臨時存放高濃度污水,內部中空的水箱能夠容納10000噸污水。
現場調查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2011年5月17日宣布,日本政府決定接受IAEA調查團到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現場調查。IAEA近20名核專家將於5月24日至6月2日,實地調查並“初步評估”核電站泄漏事故。
這是日本政府首次同意IAEA專家直接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調查。
IAEA調查團將由英國首席核查員懷特曼帶領。日方將派出一個小組,由首相特別助理細野豪志負責,與調查團討論事故處理方案。
IAEA發表聲明說,調查團將了解日方從核事故汲取了哪些教訓,根據原子能機構設定的安全標準,確認哪些領域需要進一步評估。
IAEA召開核能安全部長級會議,調查團屆時將提交核事故評估報告。日方也將提交報告。
癌患增加 福島縣18日公布稱,2015年1月至3月期間,以事故發生時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為對象的核輻射對甲狀腺影響的檢查中,確診患癌的人數新增16人。現如今福島縣38.5萬名青少年當中已有103人被確診患有甲狀腺癌。
2015年10月20日,日本政府首次承認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現場工作過的一名工作人員所患的白血病,是由於遭受核輻射引起。為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已正式向這名男子發出了“工傷認定書”。
據報導,這名男子是東京電力公司一家合作企業的員工,在核事故發生後,他在現場參與了撲救作業,因而遭受了核輻射。
在此人被查出白血病後,日本厚生勞動省根據其申請組織相關專家成立調查會對白血病和核輻射的因果關係進行了調查,最後認定該男子的白血病是因其在福島第一核電站現場作業後遭受核輻射而引起的。
據悉,這也是福島第一核電站因遭遇大地震和海嘯襲擊、發生核事故之後,日本政府首次認定的與事故相關的工傷申請。
搶險重點 整個世界都在緊張地留意,看有沒有跡象表明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修復取得了進展。在此之際,修復工作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反應堆建築內外放射性積水的清除上面,因為這些有毒積水使工作人員無法從事其他工作。然而,離問題的首次發現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被清除的積水卻少之又少。 之所以出現拖延,有三個方面的因素:管道和其他對於水體流動至關重要的反應堆零部件遭到結構性損壞;輻射風險使工作人員無法採取關鍵措施;缺少用於存放放射性水的安全地點。另外,這個階段政府官員和公司高管似乎都是在有條理地行動,認為把事情做對比速度更重要。他們看起來還有時間,因為反應堆似乎已經穩定下來,向大氣中釋放的輻射劑量也已經在過去兩個星期下降。
但正如周末的情況顯示,放射性水的積累是會帶來麻煩的。官員們在周末證實,這些水正在滲入鄰近的地下水和海洋之中。
三名工作人員因涉水被灼傷,放射性水的問題首次被發現,當時官員們給出的解決辦法聽起來迅速而又簡單:他們將著手把這些水從積水建築內抽出來。
實際上並不是那么容易。他們需要有一個地方來存放這些水,但合理的存放地已經盛滿。
過去一周的工作主要是構建一條由三個環節組成的儲水鏈條,從而能夠為反應堆排水。成功與否,不是看放射性水實際上有沒有清除,而是看有沒有為這些水騰出位置。
鏈條中的關鍵環節,首先是將電動冷卻系統接上一、二、三號反應堆,使內部冷卻能夠開始運行。這是最重要的任務。在沒有啟動內部冷卻的情況下,操作人員依靠注水來防止反應堆過熱。這種辦法穩定了燃料棒,但似乎不太可能使它們如願實現冷停堆。這樣做還有一個危險的副作用,也就是在附近地下水和海水中積累大量放射性水。
搶險措施 實施封堆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3年11月20日宣布,將對福島第一核電站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實施封堆作業。至此,該核電站6座核反應堆將全部被廢除,這意味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將完全退出歷史舞台。
報導稱,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時正在接受定期檢查,沒有出現堆芯熔化等嚴重狀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向東電提出報廢第五和第六座核反應堆要求。東電預計福島第一核電站報廢工作須花費2萬億日元。
試驗冰牆 2014年7月10日,自從2011年特大地震和海嘯後,日本福島核電站內的放射性污水一直在源源不斷地流入太平洋。其結果是,既污染了環境,也導致報廢拆除四座核反應堆的工作無法及時展開,甚至可能要持續數十年時間。
為解決上述問題,日本決定在福島核電站周圍修建長約1.5公里的地下冰牆(厚度約30米),從而阻止放射性污水繼續外泄。施工人員通過管道向福島核電站反應堆下面注入零下40攝氏度的冷卻液,以便形成一個人造凍土層,從而隔斷電站內外水體交換的渠道。既防止污染物不斷增加,也不會讓其繼續泄露進入太平洋。
美國核技術委員會前主席認為,日本的做法“不大會取得全面成功”。他建議日本研究其他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針對美方顧慮,日本方面表示,已經對“冰牆”進行了測試,就現在看效果不錯。
污水處理設備 2014年9月30日,日本原子能規制委員會已經批准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污水的“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高性能型的運轉。東京電力公司力爭在經過使用前檢查等之後於10月中旬開始試運轉。
接受中央政府補貼引進的高性能ALPS為一套系統,日均可處理500噸污水。與持續試運轉的現有及增設ALPS相比,高性能型產生的廢棄物將抑制到二十分之一。
2014年春季,“ALPS”其中一個系統的過濾設備發生故障,除導致處理性能大幅下降外,此後還發現“ALPS”設備周邊的儲水罐存在污水泄漏現象。東電運行“ALPS”污染水處理設備的日期一再被迫推遲。
機組設備
1號機、2號機和6號機反應堆都是由通用電氣供應,3號機和5號機反應堆改由東芝供應,4號機的反應堆又換為日立製作所供應。通用電氣的機組的建築設計是由電氣聯結分享公司主導,其它機組的建築設計則是由供應商自行負責。鹿島建設承包完成所有相關建造工程。從2010年9月開始,3號機核燃料開始部分使用混合氧化物核燃料(總計32盒MOX燃料組件)。
1號機的沸水反應堆是於1967年7月建造完工。於1971年3月26日開始正式進行工業發電。原本計畫於2011年3月26日終止運轉。但是,在2011年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事件中,遭受嚴重損壞。1號機設計能夠抵擋尖峰地表加速度為0.18g(1.74m/s2)的地震,其回響譜建立於像1952年克恩縣地震一類的地震。在尖峰地表加速度為0.125g(1.22m/s2)長達30秒時間的1978年宮城縣地震之後,所有機組又重新經過嚴格檢驗,但並沒發現反應堆的關鍵零組件遭受任何損壞。
徹底報廢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2013年12月18日決定,福島第一核電站永久關閉福島第一核電站最後兩座核反應堆。
日本共同通訊社報導,東電決定報廢5號與6號核反應堆,但不拆除,留作研究拆除其他4座核反應堆的途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9月前往福島視察,指示東電管理人員報廢5號和6號反應堆,要求東電明年3月底前解決污水泄漏問題。東電先前決定報廢1號至4號反應堆。
福島民眾呼籲東電公司完全拆除當地兩座核電站,不過這家電力企業還沒有決定是否拆除另一座建有4座核反應堆的電站。
日本東北海域2011年3月11日發生9.0級地震並觸發海嘯,福島第一核電站輻射泄漏,1號至4號反應堆嚴重受損,5號和6號反應堆處於檢修狀態,成功冷卻沒有受損。
歷史事件 1976年4月2日,區域內發生火災,但沒有對外公開。然而內部有人向田原總一朗告發,才讓外界得知。被舉報後一個月,東京電力公司承認了這一事故。
1978年11月2日三號機發生日本首
福島第一核電站 次的臨界事故,不過該事故直到2007年3月22日才被披露。
1990年9月9日,3號機發生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的第二級事故。因主蒸汽隔離閥停止針損壞,反應堆壓力上升,引發“中子束過量”訊號,導致自動停止。
1998年2月22日,4號機於定期檢查中,137根控制棒中的34根在50分鐘間、全部被拔出25分之1(缺口約15cm)。
2011年3月11日,因受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影響,核電站當天起停止運作,並多次發生爆炸,並定義為4級核災變(1號機:3月12日、3號機:14日,2號機及4號機亦於15日傳出爆炸聲,其中4號機更於15日和16日兩次發生火災),此次事故稱為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
2011年3月14日法國原子能安全委員會(ASN)根據1至7的國際分級制,日本發生的核能事故可認定為第5級或第6級,與美國1979年的三哩島核泄漏事故相當。
2011年3月16日根據日本朝日新聞社報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已經將此次日本福島核災定義為6級核災變,僅次於當年俄國的車諾比事件,當時是被列為7級,不過若狀況繼續惡化,IAEA不排除將福島核災級數往上調。目前福島6座反應堆已岌岌可危。東京電力表示、搶救3
福島第一核電站 號反應堆為最高優先,次為4號反應堆。4號機15日上午爆炸,外牆裂出2個8m
2 破洞,造成置放廢燃料棒的儲水池曝露於大氣中。1號反應堆12日爆炸,堆心有熔毀情況,估計燃料棒70%受損。2號反應堆15日爆炸,堆心亦有熔毀情況,燃料棒30%受損。不過,東京電力表示,2號反應堆溫度已趨穩定,堆內壓力也已下降。5號及6號反應堆15日出現溫度微升,目前正灌水進入這2座反應堆中,以冷卻降溫。
2011年3月19日根據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5號機,19日上午恢復冷卻功能,且5、6號機的廢燃料池水,亦開始循環。東京電力表示,1、2號機的供電功能還在努力恢復。原子力安全保全院表示,1、2、5、6號機,19日可望連結外部電源。3、4號機,在20日也可望恢復外部供電。
2011年3月31日東京電力宣布1至4號機組報廢。
2013年12月18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決定,永久關閉福島第一核電站最後兩座核反應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