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漢語拼音:hédiànchǎng
核電廠使用的是鈾或者鈽的
裂變反應,這種裂變反應的實際
質能轉換比例非常低,但是由於物質轉化後的能量很大,也算是很高效的一種方式。
對於
核廢料的回收來說,由於回收成本較大而且也比較危險,從經濟角度來說並不划算。
核電利用
將
原子核裂變釋放的核能轉變為電能的系統和設備,通常稱為核電站也稱
原子能發電站。
核燃料裂變過程釋放出來的能量,經過
反應堆內循環的
冷卻劑,把能量帶出並傳輸到鍋爐產生蒸汽用以驅動
渦輪機並帶動發電機發電。核電站是一種高能量、少耗料的電站。以一座發電量為100萬千瓦的電站為例,如果燒煤,每天需耗煤 7000~8000噸左右,一年要消耗200多萬噸。若改用核電站,每年只消耗1.5噸裂變鈾或鈽,一次換料可以滿
功率連續運行一年。可以大大減少電站燃料的運輸和儲存問題。此外,核燃料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程中,同時還能產生出新的核燃料。核電站基建投資高,但燃料費用較低,發電成本也較低,並可減少污染。
核電廠發電原理
簡介
核電站是怎樣發電的呢?簡而言之,它是以
核反應堆來代替火電站的鍋爐,以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發生特殊形式的“燃燒”產生熱量,來加熱水使之變成蒸汽。蒸汽通過
管路進入
汽輪機,推動
汽輪發電機發電。一般說來,核電站的汽輪發電機及電器設備與普通火電站大同小異,其奧妙主要在於核反應堆。
主泵
如果把反應堆中的冷卻劑比做人體血液的話,那主泵則是
心臟。它的功用是把冷卻劑送進堆內,然後流過蒸汽發生器,以保證
裂變反應產生的熱量及時傳遞出來。
穩壓器
又稱壓力
平衡器,是用來控制反應堆系統壓力變化的設備。在正常運行時,起保持壓力的作用;在發生事故時,提供超壓保護。穩壓器里設有加熱器和噴淋系統,當反應堆里壓力過高時,噴灑冷水降壓;當堆內壓力太低時,加熱器自動通電加熱使水蒸發以增加壓力。
蒸汽發生器
安全殼
用來控制和限制
放射性物質從反應堆擴散出去,以保護公眾免遭放射性物質的傷害。萬一發生罕見的反應堆
一迴路水外逸的失水事故時,
安全殼是防止
裂變產物釋放到周圍的最後一道屏障。安全殼一般是內襯鋼板的
預應力混凝土厚壁容器。
汽輪機
核電站用的
汽輪發電機在構造上與常規火電站用的大同小異,所不同的是由於蒸汽壓力和溫度都較低,所以同等功率機組的
汽輪機體積比常規火電站的大。
註:
核裂變是一個原子核分裂成幾個
原子核的變化。只有一些質量非常大的原子核像鈾(yóu)、釷(tǔ)等才能發生核裂變。這些原子的原子核在吸收一個
中子以後會分裂成兩個或更多個質量較小的原子核,同時放出二個到三個中子和很大的能量,又能使別的原子核接著發生核裂變……,使過程持續進行下去,這種過程稱作
鏈式反應。原子核在發生核裂變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稱為
原子核能,俗稱
原子能。1克鈾-235完全發生核裂變後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5噸煤所產生的能量。
核電廠堆型分類
自1942年,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負責設計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座核反應堆(Chicago Pile-1核反應堆)以來,世界上已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核電廠堆型。由於反應堆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並且隨著發展人們已經開發出了許多種不同結構、不同用途的反應堆,因此對反應堆的分類也無法簡單的採用單一的一種方法進行。一般來說,反應堆會按照冷卻劑、慢化劑、用途、中子能量等標準進行分類,如下表。
反應堆分類示意表
中子能量分布 | 快中子堆 | 中子能量大於1MeV |
中能中子堆 | 中子能量大於0.1 eV小於0.1 MeV |
熱中子堆 | 中子能量大於0.025 eV小於0.1 eV |
按冷卻劑和慢化劑分類 | 輕水堆 | 壓水堆(PWR)、沸水堆 |
重水堆 | 壓力管式、壓力容器式、重水慢化輕水冷卻堆 |
有機堆 | 重水慢化有機冷卻堆 |
石墨堆 | 石墨水冷堆、石墨氣冷堆 |
氣冷堆 | 天然鈾石墨堆、改進型氣冷堆(AGR)、高溫氣冷堆、重水慢化氣冷堆 |
液態金屬冷卻堆 | 熔鹽堆、鈉冷快堆 |
按堆芯結構分類 | 均勻堆 | 堆芯燃料與慢化劑、冷卻劑均勻混合 |
非均勻堆 | 堆芯核燃料與慢化劑、冷卻劑呈非均勻分布,按要求排列成一定形狀 |
按用途分 | 生產堆 | 生產Pu、氚及放射性同位素 |
發電堆 | 生產電力 |
動力堆 | 為船舶、軍艦、潛艇作動力 |
實驗堆 | 做燃料、材料的科學研究 |
增殖堆 | 新生產的核燃料大於消耗的核燃料 |
目前,最常見的分類方法是按冷卻劑和慢化劑分類,大家比較熟悉的有壓水堆、重水堆、高溫氣冷堆、鈉冷快堆等。
(1)壓水堆核電廠:以壓水堆為熱源的核電廠。它主要由核島和常規島組成。壓水堆核電廠核島中的四大部件是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主泵和堆芯。在核島中的系統設備主要有壓水堆本體,一迴路系統,以及為支持一迴路系統正常運行和保證反應堆安全而設定的輔助系統。常規島主要包括汽輪機組及二迴路等系統,其形式與常規火電廠類似。
(2)沸水堆核電廠:以沸水堆為熱源的核電廠。沸水堆是以沸騰輕水為慢化劑和冷卻劑並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內直接產生飽和蒸汽的動力堆。沸水堆與壓水堆同屬輕水堆,都具有結構緊湊、安全可靠、建造費用低和負荷跟隨能力強等優點。它們都需使用低富集鈾作燃料。沸水堆核電廠系統有:主系統(包括反應堆)、蒸汽-給水系統、反應堆輔助系統等。
(3)重水堆核電廠:以重水堆為熱源的核電廠。重水堆是以重水作慢化劑的反應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鈾作為核燃料。重水堆可用輕水或重水作冷卻劑,重水堆分壓力容器式和壓力管式兩類。重水堆核電廠是發展較早的核電廠,有各種類別,但已實現工業規模推廣的只有加拿大發展起來的坎杜型壓力管式重水堆核電廠。
(4)鈉冷快堆核電廠:由快中子引起鏈式裂變反應所釋放出來的熱能轉換為電能的核電廠。快堆在運行中既消耗裂變材料,又生產新裂變材料,而且所產可多於所耗,能實現核裂變材料的增殖。
目前,世界上已商業運行的核電廠堆型,如壓水堆、沸水堆、重水堆、石墨氣冷堆等都是非增殖堆型,主要利用核裂變燃料,即使再利用轉換出來的鈽-239等易裂變材料,它對鈾資源的利用率也只有1%~2%,但在快堆中,鈾-238原則上都能轉換成鈽-239而得以使用,但考慮到各種損耗,可以認為,快堆可將鈾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60%~70%。
發展歷史
1954年,前蘇聯奧布寧斯克核電廠併網發電,揭開核能用於發電的序幕。半個世紀以來,核電經歷了20世紀60年代的起步階段,20世紀70—80年代的快速發展階段和20世紀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的緩慢發展階段以及21世紀以來的復甦階段。
起步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在此期間,世界共有38個機組投入運行,屬於早期原型反應堆,即“第一代”核電廠。除1954年蘇聯建成的第一座核電廠外,還包括1956年英國建成的45兆瓦原型天然鈾石墨氣冷堆核電廠、1957年美國建成的60兆瓦原型壓水堆核電廠、1962年法國建成的600兆瓦天然鈾石墨氣冷堆和1962年加拿大建成的25兆瓦天然鈾重水堆核電廠。
高速發展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其間,世界共有242個核電機組投入運行,屬於“第二代”核電廠。由於受石油危機的影響,核電經歷了一個大規模高速發展階段,鼎盛時期平均每17天就會有一座新核電廠投入運行。美國成批建造了500〜1 100兆瓦的壓水堆、沸水堆,並出口其他國家;蘇聯建造了1 000兆瓦石墨堆和440兆瓦、1 000兆瓦的VVER型壓水堆;日本、法國引進、消化了美國的壓水堆、沸水堆技術,其核電發電量均增加了20多倍。
減緩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至21世紀初。由於1979年的美國三哩島核電廠事故以及1986年的蘇聯車諾比核泄漏事故,全球核電發展迅速降溫。在此階段,人們開始重新評估核電的安全性和經濟性。為確保核電廠的安全,世界各國加強了安全設施,制定了更嚴格的審批制度。據國際能源機構統計,在1990—2004年間,全球核電總裝機容量年增長率由此前的17%降至2%。
開始復甦階段:21世紀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的復甦以及越來越嚴重的能源危機,核能作為清潔能源的優勢重新受到青睞。同時,經過多年的技術發展,核電的安全可靠性進一步提高,世界核電的發展開始進入復甦期,世界各國制定了積極的核電發展規劃。美國、歐洲、日本開發的先進的輕水堆核電廠,即“第三代”核電廠取得重大進展。
第三代核能系統派生於目前運行中的第二代核能系統,並吸取了這些反應堆幾十年的運行經驗,進一步採用經過開發驗證且可行的新技術,旨在提高現有反應堆的安全性。首次建成的採用第三代技術的核電機組是日本1997年投入運行的柏崎刈羽核電廠的兩台先進型沸水堆機組(ABWR)。
2010年5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在討論《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會議上指出,核能作為一種清潔、穩定且有助減緩氣候變化影響的能源正為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
儘管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為世界核電工業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但是核電作為安全、清潔、高效的能源依然被國際認可。在能源緊缺、全球變暖的時代背景下,考慮到各國的國情和經濟發展需要,大多數國家仍選擇繼續審慎發展核電工業。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預測,全球有60多個國家計畫發展核能,包括30個無核國家,全球核能發電量在今後20年將會提高一倍。
在此過程中,核電系統設計也進入了第四代,第四代核能系統的發展目標是增強能源的可持續性,提高核電廠的經濟競爭性、安全和可靠性以及防擴散和防止外部侵犯能力。目前提出的第四代的反應堆概念有6種:氣體冷卻快堆(GFR)、鉛冷卻快堆(LFR)、鈉冷卻快堆(SFR)、熔鹽堆(MSR)、超臨界水冷堆(SCWR)和超高溫氣冷堆(VHTR)。
第四代核能系統與前幾代完全不同,必須以大量的技術進步為前提。目前這些系統正處在研究之中。
2012年2月和3月,美國率先在全球內批准了四台AP1000核電機組的建造和運行聯合許可證(COL)。這也是在自三哩島事故之後,美國34年來首次啟動核電建設項目。此外,美國核管會(NRC)於2011年3月至12月底,先後批准10台核電機組延壽至60年。
雖然全球核電復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福島核事故的影響,但是中國堅持安全高效發展核電的決心並未改變,近年來發布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 800萬千瓦,在建核電裝機容量接近3 000萬千瓦。截至2015年6月,全球在建核電機組67台,裝機容量約為6 548萬千瓦,其中超過70%的在建核電機組集中在亞洲的中國、印度和歐洲的俄羅斯等國家。總之,世界核電的發展是在“棄核”與“啟核”的交疊中進行,但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
世界核電現狀
全球首座商用核動力電站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目前31個國家擁有445台商業核動力反應堆,總裝機容量達387GW,這一發電量超過法國或德國所有電力來源的3倍不止。另外還有64座商用核動力反應堆在建,相當於目前核電裝機容量的18%。同時,已有150多座商用核動力反應堆具有明確的建設計畫,相當於目前核電裝機容量的一半
全球16個國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核電,其核電占比超過本國電力供給的1/4。法國電力來源中,核電貢獻3/4左右;比利時、捷克、芬蘭、匈牙利、斯洛伐克、瑞典、瑞士,斯洛維尼亞,烏克蘭等國的核電占比達1/3或更多;南韓、保加利亞核電提供30%以上的電能;美國、英國、西班牙、羅馬尼亞核電占各國電能的20%;日本過去很大成分上依賴核電,占比超過1/4,目前期望返回當時水平。在那些不持有核電廠的國家中,義大利和丹麥,能源供給中,有10%來自於核電。
(1)美國核電狀況
美國以最多的運行核電廠數量奠定了其核電領域的霸主地位。美國的費米反應堆也使人類首次實現了自持核反應,率領人類進入了核能時代。西屋公司設計了第一座商業化反應堆,通用公司設計了首座沸水堆、率先設計出非能動三代壓水堆。可以看到,美國的核電一直走在世界最前列。
目前,美國的新能源戰略是均衡的、全面的能源戰略,它考慮了三大要素:支持經濟成長和創造就業機會、提高能源安全、發展低碳能源技術並為清潔能源的未來奠定基礎。核能作為美國最重要的低碳能源之一,對美國能源低碳化有著積極的歷史貢獻,也是未來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
美國在運核電廠中內陸地區核電廠占據多數(不考慮河口廠址達到61.5%)。美國在人口眾多的大城市周邊建設運營了核電廠,如紐約的印第安角核電廠周邊50英里範圍內人口多達1 800萬。
美國在運核電廠多在三哩島核事故前建成投產,部分機組陸續達到設計壽命,但美國政府和業主並沒直接讓這些“老舊落後”的機組停運,而是針對這些機組進行安全評估,決策是否繼續使用(延壽)。全美累計有100台申請延壽運行,截至2013年10月,其中78台獲得批准,部分機組已經開始延壽運行。不僅是延壽,美國還積極開展核電機組的功率提升改造,至1977年9月19日Calvert Cliffs1號機組擴容改造以來,已有154台次機組進行了擴容改造,合計提升堆功率21 104.8兆瓦、電功率7 034.9兆瓦。
美國在建的3座核電廠5台機組分別為VCSummer核電廠2、3號機組、Vogtle核電廠3、4號機組和Watts Bar2號機組,全部坐落於美國的內陸地區。
(2)法國核電狀況
法國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不多。水力資源利用率高達95%以上。因此隨著能源消耗的增加,能源自給率在核能未大規模開發前不斷下降。為滿足經濟發展對電力的需求,法國政府堅持“能源獨立”的政策,決定優先發展核電,早在1974年就宣布新建電站都是核電廠,不再建火電站。目前法國核電廠提供全國77%左右的電力供應。在世界上,法國的核電裝機總量僅次於美國,是世界上核電對核電依賴程度最高的國家。
核電給法國人帶來的好處一目了然。因為運營成本低,核電電價僅是傳統煤電電價的60%,所以法國人一直享受著歐洲最廉價的電力。因為大量使用核電,法國早就實現了能源獨立,並且每年約有20%的電力輸送到義大利、荷蘭、德國和比利時“賣電賺錢”,創造了大量的利潤。同時,因為核電廠遍布法國各地,所以它會給當地人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由於大規模採用核電,法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相對較低。有統計數字表明,發展核電使法國每年少排放3.45億噸二氧化碳,而其每千瓦小時的碳排放量僅是英國或者德國的1/10。法國的核電技術還經常推銷到海外,賺取大量的外匯。
法國核電的統一性非常強。把19座現役核電廠列出來,可以明顯看到這種統一:1985年以前投產運行的9座現役核電廠,全部使用900兆瓦壓水反應堆;此後再投產的核電廠,清一色的1 300兆瓦壓水反應堆(2000年和2002年投產的舒茲、西沃兩座核電廠除外,分別使用了1 450兆瓦和1 495兆瓦壓水堆)。所有現役核電廠,都屬於二代核電技術,再加上發電機組高度統一,這樣的好處就是大大節省了管理和運營成本,提高了安全係數。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法國才能在油價不斷上漲的今天,長期保持穩定而低廉的民用和工業電價。
因為從一開始就下決心發展核電,法國核電的布局也非常合理,瀕海的西部,還有內陸靠近河流的地區,都有核電廠分布。精心布設的核電網路避免了遠距離、大功率傳輸的成本和損耗,這也是法國保持低廉電價的重要原因。
(3)日本核電狀況
日本是一個陸地面積僅有37.8萬平方千米的島國,人口為1.26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千米337人,由於受到自然條件的限制,其常規能源資源十分缺乏。在常規能源的供應中,海外依存度達到80%,石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多年的實踐,尤其是1973年和1978年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使日本嚴重地意識到,依靠進口能源,對於保障能源供應是十分脆弱的。為了提供安全穩定的能源供應,日本一方面採取厲行節能的政策,另一方面實行能源供應多元化,尤其強調大力發展核能。1973年石油危機後,加速了核電的發展;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發生後,日本國內的反核情緒上升,使核電發展的阻力加大;近年來,尤其是京都會議以後,日本政府認為核電是解決生態環境、減少二氧化碳排出量和保障能源穩定供應的有效途徑。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三大核能發電大國,次於美、法兩國。
2011年福島核事故給全球滾熱的核電市場狠狠地潑了盆冷水,全球的核電格局也受到了影響。由於事故後民間對發展核電極力反對,日本政府嘗試關閉國內全部的核電廠。但是由於核電在其能源結構中作用重大,日本目前已經放棄“無核化”。
(4)韓國核電狀況
韓國自然資源十分貧乏,除擁有少量煤炭、木材和水力資源外,它所消耗的絕大部分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氣)依靠進口,兩次石油危機的衝擊,大大地損害了韓國的經濟,因此韓國製定了推行多渠道發展各種不同能源的政策,逐步減少對國外進口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依賴程度,其中特彆強調了核能的發展。重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努力實現核電的國產化。
韓國發展核電只有30餘年的歷史,但是韓國卻成為國際核電市場新的有力競爭者,2009年韓國與阿聯簽訂200億美元的核電建設協定。韓國的迅速崛起也打破了由美、法、日三國主導的核電市場格局。目前韓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個具備自行研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
(5)俄羅斯核電狀況
1954年,前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機組。儘管1986年的車諾比核事故給俄羅斯造成了很大的災難,但是在政府支持下,俄羅斯核電產業朝著重視技術研發、大力推動核電出口發展。核能出口成為俄羅斯實現經濟成長目標的一項重要措施。
在停滯十多年後,電力需求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其次,俄羅斯在歐洲的大約50吉瓦的發電廠在2010年達到設計使用壽期;再次,Gazprom公司考慮到向西方國家出口天然氣將獲利5倍,因此,在近兩年中將發電用的天然氣供應量削減了12%,並且,到2020年,西西伯利亞油田將被開採殆盡,屆時,他們只能提供俄羅斯目前發電量1/10的燃料(目前是3/4)。考慮到這些緊縮以及20世紀90年代核電廠的改進,俄羅斯政府於2000年底決定延長最早的12個核電廠的運行壽期,共5.76吉瓦,占核電總裝機容量的29%。僅僅由於核電廠的性能改進從而大大提高了核發電量。2001年的核發電量達到125太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5%。出於成本效益考慮,即完成已部分建造的9吉瓦核電廠的平均成本為680美元/千瓦,而新建的燃氣電廠成本(包括必要的基礎設施)為950美元/千瓦(新建核電廠的成本預計為900美元/千瓦),因此俄羅斯原子能部建議迅速增加核電容量。
同時,俄羅斯還將核電技術出口到中國等其他國家,在國外有3個反應堆建造項目,全部都是VVER-1000機組。
(6)加拿大核電狀況
加拿大在核能領域的科研和開發方面有著與英國和美國同樣悠久的歷史。加拿大自主研發的坎杜(CANDU)堆型是加拿大的核電支柱,技術成熟、無需濃縮、不用燃料後處理、無任何鈽積存,成為許多國家的追求的堆型。
(7)德國核電狀況
由於對核電存在環保和安全方面的顧慮,德國計畫不再建設新的核電廠,並在福島事故後關閉了8台核電機組。儘管德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但是遠不能彌補關閉所有核電廠造成的電力短缺。德國目前還有9台核電機組,並從法國大量引進核電,可以說也在間接的享受著核電。德國想跟核電說再見,不太容易!
(8)英國核電狀況
英國曾是世界上核電發展領先的國家,但自20世紀70年代起,北海油田的開發使其能源狀況得到改善,加上對核電安全的顧慮,英國的核電發展步入冬天。30年後的21世紀初,英國重新開啟核電的大門。
(9)歐洲核電狀況
在歐洲,除了英、法、德外還有很多國家國內建有核電廠,這些國家建造的核電廠具有規模小、年代久的特點。由於建造年代久遠,近年來的安全測試不是很樂觀,但是為了解決能源問題,它們還是堅持發展核電。
(10)拉美核電狀況
拉丁美洲目前有6核電機組,其中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各2台。另有2個在建核電廠,其中巴西的安哥拉3號機組將於2015年完工,阿根廷的阿圖查2號機組在2012年試運行。委內瑞拉政府在福島核事故之後凍結了國內的核電計畫。
我國核電現狀
根據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7月16日,我國已投運核電機組37座,運行裝機容量為3474萬千瓦,其中壓水堆34座,重水堆2座,快中子反應堆1座,壓水堆數量占比高達91.89%;我國在建核電機組20座,其中壓水堆19座,高溫氣冷堆1座,壓水堆數量占比達95%。
根據中國工程院在2011年的研究預測,我國在2020年發電裝機將達到171420萬千瓦,2030年達到234916萬千瓦。
根據對我國中長期發電裝機總量和除核電外各類電源裝機情況的預測,可推算出核電的裝機容量,即核電在2020年、2030年的裝機容量將分別達到8 030萬千瓦和16 055萬千瓦,分別占當年裝機總量的4.7%和6.8%。
相應地,中國工程院又對我國各類電源中長期發電量情況進行了預測。我國在2020年、2030年的總發電量將分別達到70 660億千瓦時、104 520億千瓦時,核電在2020年、2030年的發電量將分別達到6 000億千瓦時、12 000億千瓦時,分別占當年總發電量的8.5%、11.5%。
我國核電發展已從起步階段進入安全高效發展階段,從建設第二代核電廠發展到建設第三代核電廠,從建設沿海核電廠發展到考慮建設內陸核電廠。
我國目前採用的核電技術路線都是第二代改進技術和第三代技術。第二代核電的設計沒有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必須要求有的措施,世界上核電廠運行50多年以來發生的三次嚴重事故表明:第二代核電的設計低估了發生嚴重事故的可能性。因此,第三代核電把預防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上必須要滿足的要求。這是第三代與第二代在安全要求上的根本差別。
中國現在主要有3套第三代核電設計方案,分別是華龍一號、AP1000/CAP1400、EPR
華龍一號:由中國兩大核電企業中國核工業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聯合研發,該技術實現了先進性和成熟性的統一、安全性和經濟性的平衡、能動與非能動的結合,主要技術指標和安全指標滿足我國和全球最新安全要求,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具備國際競爭比較優勢和參與國際競標條件。華龍一號已在福建福清核電廠開始建設。
AP1000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在傳統反應堆基礎上研發的一種新堆型。其設計理念是:在傳統成熟的壓水堆核電技術的基礎上,引入安全系統非能動化理念。採用非能動的簡化型設計和模組化設計建造技術,在大量減少設備數量(特別是能動設備)的同時提高系統的可靠性,並縮短建造周期,從而在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的同時提高其經濟性。2007年,AP1000技術進入中國,確定AP1000依託項目,西屋電氣公司向中國有關單位轉讓AP1000相關技術。(CAP1400型壓水堆核電機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國引進的第三代先進核電AP1000非能動技術的基礎上,通過再創新開發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功率更大的非能動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機組。目前我國所建的示範電站位於山東威海市榮成石島灣廠址,擬建設2台CAP1400型壓水堆核電機組,設計壽命60年,單機容量140萬千瓦。)
EPR(歐洲先進壓水堆)是法國法瑪通公司和德國西門子公司在法國N4和德國的Konvoi反應堆的基礎上聯合改進開發的反應堆。EPR吸取了法德核電廠運行三十多年的經驗,保持了技術的連續性,沒有技術斷代的問題。EPR採取了“增加專設安全系統”的思路,即在第二代的基礎上再增加和強化專設安全系統。重要的專設安全系統都由二系列增加為四系列,同時增設緩解嚴重事故後果的設備。這樣,提高了安全性,相應核電廠系統比第二代更複雜。同時通過提高機組容量,與二代堆相比具有更高的經濟和技術性能。廣東台山核電一期工程建設兩台EPR 核電機組,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