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印象(高仁斌創作的散文)

福善印象(高仁斌創作的散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善印象》是高仁斌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善印象
  • 作者:高仁斌
  • 類型:散文
  • 發布平台:自貢日報
在四川盆地的版圖上,如果不是刻意地尋找,我們很難發現,在川南這片紫色丘陵中掩映著一個名叫福善的地方。這片方圓63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好處於由淺丘向深丘緩慢過渡的區域,呈現出三面環山的地理結構。正是有了這些海拔不超過500米的山體的日夜吸納,在整個福善範圍內形成了六條宛若絲絛的大小河流,她們是這片土地綿延生長的血脈,一邊滿足著傳統農耕灌溉的需要,一邊追逐著自己藏在心中的夢想。鎮溪河是這六條河流的頭領,在經過了蜿蜒跋涉之後,鎮溪河把她們紛紛帶入了沱江,然後一路前行,在50公里外的瀘州匯入滾滾長江。
翻開福善塵封的歷史,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地處宜賓、南溪、富順三縣邊緣的小鎮,歷代都是盜賊不息之地,猖獗的匪患,成為小鎮人們生活的憂患。同治九年,清朝政府還專門在此設外委把總1員,守兵30人,負責聯絡民團協同緝捕盜賊。此後,敘州知府改場名“墳山咀”為“從善場”,希望從此之後,這裡的社會太平安定,民風淳樸和諧,民眾從善如流。處於富順縣城最西端的福善鎮,交通並不發達,境內的主幹道只有一條通往富順、連線宜賓的二級公路,直到本世紀初,才有渝昆高速穿境而過,但並無高速出口。如今福善的正街上,雕刻有“政教合一”的磚拱衙門依然完好地矗立在風雨中,仿佛追憶著遠去的歷史煙雲。清代紅花場民居,銅礦開採遺址,以及眾多散落在民間的不可移動文物,都在訴說著這座偏遠小鎮曾經的繁華。福善不僅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她還具有十分豐富的生態資源,是一塊尚待開發的旅遊處女地。不論是與李橋鎮交接的五條溝,寬闊平坦的鳳凰壩,還是溪流潺潺的巴爾坨,都是令人流連忘返的水墨鄉村。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同樣,福善獨特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一種語言的特殊體系。在環繞福善的三面岩區村落,富順地區的“客家話”以“方言島”的形式散布於這裡,當地村民多是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由閩南遷入富順定居的居民後裔。由於當地地形地貌十分複雜,加之交通十分不便,村民很少與外界接觸和交流,以至於這裡的風貌一直不為外人所知,當地村民使用的方言也一直沒有融入四川話的川南入聲獨立片和川南入歸去聲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語言“孤島”,當地人把她稱為“岩上土話”。如今,這種“岩上土話”已經作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
除了“岩上土話”,福善還擁有四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自貢乃至四川的所有鄉鎮中,有如此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著實罕見。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在當地廣為流傳,在各種婚喪嫁娶宴會上伴奏助興,成為一種當地廣為流傳的音樂文化。福善藤編也是川南獨有的一種工藝。福善岩上有專門從事藤編的藤藤匠,在山中採集一種土藤也叫古耳藤,去其葉和皮部之後,晾乾呈灰白色,具有很好的韌性。工匠們就是用這種晾乾後的藤,在用水竹打好的骨架上精心編制,做成各種各樣美觀、實用、環保的椅子、沙發、茶几等生活用品。
眾所周知,北緯30°線貫穿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處於這條緯線的地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盛產白酒和美食。而福善的緯度正處於北緯29度02,不知是上天的賜予,還是時光的巧合,福善同樣也出產白酒和美食。比如:座落在福善鎮溪河畔的觀樂酒廠,就是一家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酒廠。在福善,還有一味遠近聞名的美食——觀音橋綠豆粑。此外,福善岩區獨有的紅土花生、鄉村泡菜、野生蜂蜜……等,都遠近聞名。如今,福善那些曾經不為人知的自然山水成為了寶貴的旅遊資源,那些曾經不被人看好的農產品成為了熱銷的地方特產,勤勞淳樸的福善人也早已經融入了改革開放的大潮。隨著繞場鎮公路的開工,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福善人已經看到了發展的機遇,也看到了希望和未來。因為他們堅信,只有創造才是最現實的福,只有發展才是最生動的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