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流行於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福善鎮地區的製作技藝,自貢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是傳統技藝, 保護單位為富順縣福善鎮便民服務中心, 代表性傳承人是劉衍青。
2021年12月,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早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在當地廣為流傳。當地民間匠人受傳統工藝的啟發,利用本地山地多養水牛的資源,加上傳統皮鼓製作手藝,通過摸索鑽研,成功製作出特色鮮明的福善牛皮鼓,並一直保存下來。牛皮鼓在古代用於鼓舞士兵,後來,在各種婚喪嫁娶宴會上伴奏助興,成為一種當地廣為流傳的音樂文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
- 非遺級別:市級
- 非遺類型:製作技藝
- 流行地區:四川富順福善鎮
歷史淵源,製作技藝,製作流程,
歷史淵源
福善牛皮鼓製作技藝早在清朝時期就已在當地廣為流傳。在古代,敲擊牛皮鼓常用於鼓舞士兵作戰,也更多地在宴會上伴奏助興,成為音樂文化的一支代表。後來,在各種婚喪嫁娶的場合,牛皮鼓被廣泛套用,成為地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製作技藝
所謂牛皮鼓,關鍵部分在牛皮,因此,皮料的選擇十分講究。
製作流程
首先要從選好的牛皮上,取下一定大小的圓形皮,然後在溫開水裡蘸一蘸,去烏屑留毛。這個環節需要一定的觀察性和技術性,否則就會直接影響去屑留毛的效果,牛皮表層如果產生皺痕,就喪失了原有的價值。
去屑留毛處理好的牛皮,需要使用專用工具修削均勻,有目的地把中央部分留厚,這個環節最考功力。因為牛皮很硬,用刀時全身都得使勁,而且要極為小心,講究手上功夫,用力過猛可能刮穿牛皮,用力不足贅肉刮不乾淨,影響鼓的音質。
削好的皮還要放在太陽底下曬乾,用冷水泡大概12個小時後,再用專門的工具整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