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福滿門)》對民間祈福納福習俗、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以及納福的文化內涵及注意事項、福運和住宅的互為依存關係等諸多方面予以層層講析,內容通俗易懂易於實踐,非常適合所有對納福知識感興趣、渴望改善自身福運的讀者閱讀。 《福(福滿門)》由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所著。
基本介紹
- 書名:福/中華年俗文化叢書
- 出版社:藏文古籍出版社
- 頁數:115頁
- 開本:16
- 作者: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年貼“福”字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所著的《福(福滿門)》對民間祈福納福習慣,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納福的文化內涵及注意事項,福運和住宅的依存關係等諸多方面予以層層講析,內容詳盡,通俗易懂,以期為讀者提供一份較全面的傳統福文化生活參考,適合對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所著的《福(福滿門)》對民間祈福納福習慣,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納福的文化內涵及注意事項,福運和住宅的依存關係等諸多方面予以層層講析,內容詳盡,通俗易懂,以期為讀者提供一份較全面的傳統福文化生活參考,適合對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
作者簡介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是專業研究中國年俗文化的傳媒機構,團隊成員來自於國內各大中專院校,專業發掘譯介中國年俗文化的重要學術成果、思想文化評論,探討總結年俗文化的藝術實踐以及相關藝術門類的創作與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國福文化起源與釋義
福文化起源
豐衣足食是人生第一福
壽比南山是齊家之福
平安為福之根本
儉能讓福更長久
福義趣聞
“福”與“富”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福”與“禍”真的相依嗎
“福”在古代有哪些同義字
“福”與“蝠”是怎么聯繫起來的
與“福”字相關的俗語你知道多少
“福”字酒令,喝酒時也能祈福
祈福格言與福歌
與“福”相關的格言有哪些
怎樣才能做到知福享福
傳說中的種福心法真的存在嗎
傳世福歌為何經久不衰
第二章
民間祈福納福習俗
五福臨門
三星福、祿、壽指什麼
“福海壽山”說的是什麼海,又是哪裡的山
撞鐘祈福是怎么回事
壓歲錢是怎么一回事
春聯是怎么來的
臘月祭灶是為哪般
什麼東西,摸一下就能帶來福氣
祈福軼聞
木星怎么成了福神
能鎮宅的福神是哪個
貼“福”為什麼會被打
名字也能帶來福氣
何來“六福”之說
第三章
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
日常器物
紅蓋頭與福有什麼關係
“福”字倒貼是怎么回事
四喜娃娃,只有兩個為何叫“四喜”
吉祥福圖
“福”字真有100種寫法嗎
和家的蝙蝠是怎么回事
五隻蝙蝠為什麼能象徵福氣
五福齊全的楷模是誰
鐘馗畫與福有什麼關係
供養寶物
為何供養三足金蟾和貔貅來納福
風鈴塔有什麼作用
葫蘆代表什麼
“泰山石敢當”應該如何供養
獅子與福有什麼關係
福祿鴛鴦長什麼樣
第四章
納福注意事項與文化內涵
納福方法與注意事項
積“陰德”真能帶來福氣嗎
寬容也能帶來福氣
追求幸福就要節儉
去寺院祈福需要注意什麼
古代福理論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什麼意思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什麼意思
“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怎么講
“福莫長於無禍”什麼意思
“禍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吃虧為什麼是福
現代福文化
儒家德福思想帶給我們什麼影響
道家思想對福有什麼影響
一個“福”字怎么就成了一種
文化體系
生活中的福分有哪些
“風水”跟福氣有什麼關係
第五章
福運和住宅不得不說的事兒
擇家擇福
什麼樣的居住環境最理想
好樓盤應該有哪些必備條件
如何看待周邊環境對樓盤的影響
怎樣適當運用溫度和濕度
裝修積福
戶型選擇有哪些講究
戶型格局應選什麼樣的
戶型形狀對居住者有什麼影響
小戶型裝修布置應注意什麼
門窗迎福
大門應如何設定、裝修
不良大門格局如何化解
開窗有什麼講究
怎樣設計門套、窗套的造型 格局納福
玄關是如何引氣入屋的
客廳怎樣藏風聚氣
餐廳能招財納福嗎
廚房為什麼是健康之源
書房跟事業有什麼關係
臥室為何是福氣的根本
陽台如何納氣招財
中國福文化起源與釋義
福文化起源
豐衣足食是人生第一福
壽比南山是齊家之福
平安為福之根本
儉能讓福更長久
福義趣聞
“福”與“富”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福”與“禍”真的相依嗎
“福”在古代有哪些同義字
“福”與“蝠”是怎么聯繫起來的
與“福”字相關的俗語你知道多少
“福”字酒令,喝酒時也能祈福
祈福格言與福歌
與“福”相關的格言有哪些
怎樣才能做到知福享福
傳說中的種福心法真的存在嗎
傳世福歌為何經久不衰
第二章
民間祈福納福習俗
五福臨門
三星福、祿、壽指什麼
“福海壽山”說的是什麼海,又是哪裡的山
撞鐘祈福是怎么回事
壓歲錢是怎么一回事
春聯是怎么來的
臘月祭灶是為哪般
什麼東西,摸一下就能帶來福氣
祈福軼聞
木星怎么成了福神
能鎮宅的福神是哪個
貼“福”為什麼會被打
名字也能帶來福氣
何來“六福”之說
第三章
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
日常器物
紅蓋頭與福有什麼關係
“福”字倒貼是怎么回事
四喜娃娃,只有兩個為何叫“四喜”
吉祥福圖
“福”字真有100種寫法嗎
和家的蝙蝠是怎么回事
五隻蝙蝠為什麼能象徵福氣
五福齊全的楷模是誰
鐘馗畫與福有什麼關係
供養寶物
為何供養三足金蟾和貔貅來納福
風鈴塔有什麼作用
葫蘆代表什麼
“泰山石敢當”應該如何供養
獅子與福有什麼關係
福祿鴛鴦長什麼樣
第四章
納福注意事項與文化內涵
納福方法與注意事項
積“陰德”真能帶來福氣嗎
寬容也能帶來福氣
追求幸福就要節儉
去寺院祈福需要注意什麼
古代福理論
“福不擇家,禍不索人”什麼意思
“福生有基,禍生有胎”什麼意思
“利莫長於簡,福莫久於安”怎么講
“福莫長於無禍”什麼意思
“禍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什麼意思
如何理解“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吃虧為什麼是福
現代福文化
儒家德福思想帶給我們什麼影響
道家思想對福有什麼影響
一個“福”字怎么就成了一種
文化體系
生活中的福分有哪些
“風水”跟福氣有什麼關係
第五章
福運和住宅不得不說的事兒
擇家擇福
什麼樣的居住環境最理想
好樓盤應該有哪些必備條件
如何看待周邊環境對樓盤的影響
怎樣適當運用溫度和濕度
裝修積福
戶型選擇有哪些講究
戶型格局應選什麼樣的
戶型形狀對居住者有什麼影響
小戶型裝修布置應注意什麼
門窗迎福
大門應如何設定、裝修
不良大門格局如何化解
開窗有什麼講究
怎樣設計門套、窗套的造型 格局納福
玄關是如何引氣入屋的
客廳怎樣藏風聚氣
餐廳能招財納福嗎
廚房為什麼是健康之源
書房跟事業有什麼關係
臥室為何是福氣的根本
陽台如何納氣招財
文摘
“福”與“富”是如何相互轉化的
漢字中最初並沒有“富”字而只有“福”,“福”左部為“示”,古義為祈禱、祭祀,右部為“”,表示容器,因而“福”最初即是與祭祀相關的物品,祭祀、祈禱,即是為了求好運,而豐厚的物品又是財富的象徵,這便是“福”最初的涵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字逐漸抽象起來,其表義也精確,“福”的兩重含義逐漸演化成為兩個漢字——“福”和“富”,其中“福”代表好運,“富”代表財物豐厚。雖說是兄弟分家了,但血脈猶在,“福”“富”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點從古人對它們的解釋中便可窺見端倪。
“福”和“富”一個表抽象,一個表具象,在解釋抽象的“福”時,古人經常用具象“富”作比。漢代的劉熙在其著作《釋名》中說:“福,富也。”《禮記》中也說:“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什麼東西都有了,當然就是富。而《禮記》的另一篇《郊特牲》中卻說:“富也者,福也。”可見,“福”與“富”在多數情況下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福中有富,富是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和富在生活中充當著重要角色。“福”是萬事吉順的統稱,每逢年節,或是重大的慶典活動,與“福”有關的各種事物便都出現了,而其中最受大家喜歡,也為文人墨客所青睞的便非對聯莫屬。說到有關“福”的對聯,必須提到山東曲阜孔廟大門上的楹聯: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該對聯是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崇敬孔子而題的,其中的“章”字豎劃加長,意為“文章通天”;“富”字頭上沒點,意為“富貴無頭”,其高度評價和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福”與“富”都有“”部,古人常說,福與富都有“一口田”,人有了田便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衣食自得,福氣當然也就來了,因而有“一口田,福祿全”的說法。現在我們知道,所謂的“一口田”並非是先賢造字時埋下的伏筆,而是隨著文字的演變而產生的;至於兩字所共有的“”部,既然知道了“富”是由“福”變化而來,那有相同的部分也就很正常了。但無論如何,古人總是在用自己的才智向我們說明“福”與“富”之間的必然聯繫,不僅在字型和文化傳承上關係密切,真正的福氣又哪能離得了財富的支撐呢?“福”與“禍”真的相依嗎
“福”與“禍”是一對反義詞,二者都從“示”部,表這兩個都是通過占卜而來的,是古人對於命運的兩種理解,“福”是理想命運的表現,而“禍”則是不祥命運的表現。
《荀子·勸學》中說:“福莫長於無禍。”沒有災禍,平平安安即是莫大的福分了,這是早期人們對“福”“禍”關係的一種理解。而老子對此二者的關係做出的評價更加深刻,《道德經》中說:“知足者富”“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此二句不僅告訴眾人如何獲得“福”,還將“福”與“禍”的辯證關係分析得極為透徹。
既然“福”與“禍”有關係,那就一定有辦法趨福避禍,那么,古人在這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
漢代的劉向告訴我們:“禍因貪婪而產生,福通過自我節制而來。”(《說苑》:禍生於欲得,福生於自禁。)
班固說:“福禍都有根源,只要保護好福的根據,斬斷禍的源頭,便可長久地享福了。”(《漢書·枚乘傳》: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絕其胎,禍自何來?)想法非常好,但不太具體。
晉代葛洪在煉丹之餘告訴我們:“清正廉潔,可以使福聚集,奢侈無度將招致禍害。”(《抱朴子》: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禍之所赴也。)這也算是為我們趨福避禍提出了具體的辦法。
以直諫著稱於世的魏徵說:“福禍並無定數,都是人們自作自受,你不做壞事,就不會招來災禍。”(《十漸不克終疏》:福禍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這為人們點明“福”與“禍”的本質,即人自身所想、所為。福氣和災禍都不會憑空產生,無論善果還是惡果,都是之前所作所為產生的。說到底,還是取決於當事人本身。
最後,我們還要說一說“福”與“禍”的量的關係,古人常講“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給人的感覺好像這世間壞事總要比好事多,事實當真如此嗎?其實未必。
人們通常在遇到一件“福”事之後,便不自覺地在心理上將“福”的標準提高一些,因而,即使是“雙至”的福,也未必都能產生強烈的幸福感,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相應地,人們在遇到一件“禍”事後,便會惶恐不安,情緒激動,一陣手忙腳亂過後,該來的、不該來的“禍”全來了。因而,還是應多聽先賢所言,多行善,少作惡,從源頭(自身)入手,這樣才能真正將相依的“福禍”拆開來,達到“趨福避禍”的效果。
P8-10
漢字中最初並沒有“富”字而只有“福”,“福”左部為“示”,古義為祈禱、祭祀,右部為“”,表示容器,因而“福”最初即是與祭祀相關的物品,祭祀、祈禱,即是為了求好運,而豐厚的物品又是財富的象徵,這便是“福”最初的涵義。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字逐漸抽象起來,其表義也精確,“福”的兩重含義逐漸演化成為兩個漢字——“福”和“富”,其中“福”代表好運,“富”代表財物豐厚。雖說是兄弟分家了,但血脈猶在,“福”“富”仍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點從古人對它們的解釋中便可窺見端倪。
“福”和“富”一個表抽象,一個表具象,在解釋抽象的“福”時,古人經常用具象“富”作比。漢代的劉熙在其著作《釋名》中說:“福,富也。”《禮記》中也說:“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什麼東西都有了,當然就是富。而《禮記》的另一篇《郊特牲》中卻說:“富也者,福也。”可見,“福”與“富”在多數情況下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福中有富,富是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福和富在生活中充當著重要角色。“福”是萬事吉順的統稱,每逢年節,或是重大的慶典活動,與“福”有關的各種事物便都出現了,而其中最受大家喜歡,也為文人墨客所青睞的便非對聯莫屬。說到有關“福”的對聯,必須提到山東曲阜孔廟大門上的楹聯:
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
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該對聯是清代文學家紀曉嵐崇敬孔子而題的,其中的“章”字豎劃加長,意為“文章通天”;“富”字頭上沒點,意為“富貴無頭”,其高度評價和美好寓意不言而喻。
“福”與“富”都有“”部,古人常說,福與富都有“一口田”,人有了田便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無憂,衣食自得,福氣當然也就來了,因而有“一口田,福祿全”的說法。現在我們知道,所謂的“一口田”並非是先賢造字時埋下的伏筆,而是隨著文字的演變而產生的;至於兩字所共有的“”部,既然知道了“富”是由“福”變化而來,那有相同的部分也就很正常了。但無論如何,古人總是在用自己的才智向我們說明“福”與“富”之間的必然聯繫,不僅在字型和文化傳承上關係密切,真正的福氣又哪能離得了財富的支撐呢?“福”與“禍”真的相依嗎
“福”與“禍”是一對反義詞,二者都從“示”部,表這兩個都是通過占卜而來的,是古人對於命運的兩種理解,“福”是理想命運的表現,而“禍”則是不祥命運的表現。
《荀子·勸學》中說:“福莫長於無禍。”沒有災禍,平平安安即是莫大的福分了,這是早期人們對“福”“禍”關係的一種理解。而老子對此二者的關係做出的評價更加深刻,《道德經》中說:“知足者富”“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此二句不僅告訴眾人如何獲得“福”,還將“福”與“禍”的辯證關係分析得極為透徹。
既然“福”與“禍”有關係,那就一定有辦法趨福避禍,那么,古人在這方面又是怎么做的呢?
漢代的劉向告訴我們:“禍因貪婪而產生,福通過自我節制而來。”(《說苑》:禍生於欲得,福生於自禁。)
班固說:“福禍都有根源,只要保護好福的根據,斬斷禍的源頭,便可長久地享福了。”(《漢書·枚乘傳》:福生有基,禍生有胎,納其基,絕其胎,禍自何來?)想法非常好,但不太具體。
晉代葛洪在煉丹之餘告訴我們:“清正廉潔,可以使福聚集,奢侈無度將招致禍害。”(《抱朴子》:清者,福之所集也;奢者,禍之所赴也。)這也算是為我們趨福避禍提出了具體的辦法。
以直諫著稱於世的魏徵說:“福禍並無定數,都是人們自作自受,你不做壞事,就不會招來災禍。”(《十漸不克終疏》:福禍無門,唯人所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這為人們點明“福”與“禍”的本質,即人自身所想、所為。福氣和災禍都不會憑空產生,無論善果還是惡果,都是之前所作所為產生的。說到底,還是取決於當事人本身。
最後,我們還要說一說“福”與“禍”的量的關係,古人常講“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給人的感覺好像這世間壞事總要比好事多,事實當真如此嗎?其實未必。
人們通常在遇到一件“福”事之後,便不自覺地在心理上將“福”的標準提高一些,因而,即使是“雙至”的福,也未必都能產生強烈的幸福感,更何況這本來就是小機率事件;相應地,人們在遇到一件“禍”事後,便會惶恐不安,情緒激動,一陣手忙腳亂過後,該來的、不該來的“禍”全來了。因而,還是應多聽先賢所言,多行善,少作惡,從源頭(自身)入手,這樣才能真正將相依的“福禍”拆開來,達到“趨福避禍”的效果。
P8-10
序言
“福”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過年貼“福”字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宋代《夢梁錄》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鬥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間,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鐘旭,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所謂“春牌”說的就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
貼“福”字只是形式,表達祝福和祈福才是“福”文化的。表達祝福是對別人的一種美好祝願,祈福則是對自己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雖然對象和受者不同,但祝與祈的內容卻高度一致,我們的先輩們以高度精練的語言為其做出了完美的概括——“福、祿、壽、喜、財”。
為何是這五個字代表祈福的核心內容?“福”字為何處於第一位?
其實只需稍加思考,便會發現“福”與其他四字的不同,“祿、壽、喜、財”都是比較具象的,即使沒有具體的形狀,我們也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包含的意思。但“福”不同,從來沒有人給“福”下一個嚴格的定義。它是抽象的,或者說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福”可以說是包含著“祿、壽、喜、財”的,因而它被放在第一位。
“福”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人生觀不同、價值現不同,對“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們只能從一些相同的方面來闡釋“福”:所有人都要吃飯,因而“豐衣足食”是福;大多數人都渴求長壽,因而“長壽”是福;人們都生活在物質社會中,因而“富貴”是福;人們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因而“康寧”是福;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興旺,因而“多子”是福……
從學術方面來看,“福”文化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分支;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福”文化更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精華。先賢們留給我們的“福”文化,包含了他們對世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縱觀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一個“福”字蘊涵了許多人的生活理想,先人們持之以恆地為之拼搏努力和奮鬥。
本書對民間祈福納福習慣,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納福的文化內涵及注意事項,福運和住宅的依存關係等諸多方面予以層層講析,內容詳盡,通俗易懂,以期為讀者提供一份較全面的傳統福文化生活參考,適合對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由於中華民俗文化綿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貼“福”字只是形式,表達祝福和祈福才是“福”文化的。表達祝福是對別人的一種美好祝願,祈福則是對自己未來美好生活的祝願。雖然對象和受者不同,但祝與祈的內容卻高度一致,我們的先輩們以高度精練的語言為其做出了完美的概括——“福、祿、壽、喜、財”。
為何是這五個字代表祈福的核心內容?“福”字為何處於第一位?
其實只需稍加思考,便會發現“福”與其他四字的不同,“祿、壽、喜、財”都是比較具象的,即使沒有具體的形狀,我們也能非常容易地理解其包含的意思。但“福”不同,從來沒有人給“福”下一個嚴格的定義。它是抽象的,或者說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福”可以說是包含著“祿、壽、喜、財”的,因而它被放在第一位。
“福”沒有一個嚴格的定義,這是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人生觀不同、價值現不同,對“福”的理解也就不同。我們只能從一些相同的方面來闡釋“福”:所有人都要吃飯,因而“豐衣足食”是福;大多數人都渴求長壽,因而“長壽”是福;人們都生活在物質社會中,因而“富貴”是福;人們都希望擁有健康的身體,因而“康寧”是福;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人丁興旺,因而“多子”是福……
從學術方面來看,“福”文化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個分支;從民族文化發展的角度來看,“福”文化更是中華傳統民俗文化的精華。先賢們留給我們的“福”文化,包含了他們對世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縱觀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和發展歷程,一個“福”字蘊涵了許多人的生活理想,先人們持之以恆地為之拼搏努力和奮鬥。
本書對民間祈福納福習慣,民間認為可以帶來福氣的寶物,納福的文化內涵及注意事項,福運和住宅的依存關係等諸多方面予以層層講析,內容詳盡,通俗易懂,以期為讀者提供一份較全面的傳統福文化生活參考,適合對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閱讀。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由於中華民俗文化綿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