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溝,是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谷。它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關城南約二公里處之石門關(即今王家園附近),長達15公里。《綱目集覽》里說:“潼關右有谷,平日禁人往來,以榷徵稅,名日‘禁坑',或稱之為‘禁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禁溝
- 釋義: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谷
- 長達:15公里
- 南起:秦嶺蒿岔峪口
人文歷史,旅遊景點,
人文歷史
禁溝谷勢壁立,古時“谷中灌木叢藤,茂密如織”(《資治通鑑》)。“細路險與猿猱爭”(清張元宏《潼關行》詩 ),溝下建有關卡數處,是潼關軍事上的重要防線。黃巢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西攻潼關,都是先奪取禁溝,然後才攻克潼關的。他們都認識到了禁溝對潼關的重要作用。
十二連城拱衛著禁溝天險,禁溝 也因十二連城而更加險要。有禁溝和十二連城的蟬聯才使得潼關固若金湯。假若禁溝成了通途,潼關將有孤立的危險。《潼關衛志》載“右設十二連城于禁溝之西,由南郊以抵山計三十里,而十二連城是三里一城也。每城設兵百人,而於中城益其兵,多設火器石,連絡呼應,疾若風雨,即有百人之眾,豈能超越而飛渡耶。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守也,守禁溝而不建十二連城者,守猶未善也。是尤一室之內,杜門塞竇(dou豆,洞),以防鳥雀之入,而忘閉其牖(you友,窗)也。”說明潼關、禁溝、十二連城三者相互依存的唇齒關係。
旅遊景點
禁溝西岸原有的十二座連城,其城池雖無一存者,然而城中的十個烽火台作為歷史的見證還挺然而立。現在保存比較完整的方形烽火台高約7.6米,底寬10米多。禁溝現在已開闢為綠化區,林深草茂,綠樹成蔭,供慕名而遊覽禁溝的遊客,憩息其間,似有昔日古戰場,今朝變樂園之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