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中華年俗文化叢書

祿/中華年俗文化叢書

《祿(祿路通)》博採中國祿文化之精華,對祿神的起源傳說、演變歷史以及民間的寓祿吉物和敬奉祿神的禮儀與禁忌、民間年畫和建築等都進行了詳細解析,全書內容豐富,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讀者閱讀此書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並從中受益。 《祿(祿路通)》由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編著。

基本介紹

  • 書名:祿/中華年俗文化叢書
  • 出版社:藏文古籍出版社
  • 頁數:115頁
  • 開本:16
  • 作者: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編著的《祿(祿路通)》對有關祿文化的起源、傳說、演變歷史、習俗與禁忌,以及民間年畫和建築都進行了解讀,在內容上力求全面豐富,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以期讀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深地了解中國祿文化,也願更多讀者由此喜歡上祿文化,並與我們一起,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傳承、弘揚中國祿文化。

作者簡介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是專業研究中國年俗文化的傳媒機構,團隊成員來自於國內各大中專院校,專業發掘譯介中國年俗文化的重要學術成果、思想文化評論,探討總結年俗文化的藝術實踐以及相關藝術門類的創作與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間祿神起源概說
祿神崇拜的起源
民間為什麼崇拜祿神
讀書人為什麼信奉文昌宮
南斗六星中的祿星是什麼
北斗七星中的魁星有幾個
天干中有什麼祿文化
年畫對祿神崇拜有什麼作用
魁星的本領有多大
為什麼盼望“魁星點斗”
民間信奉的祿神有哪些
五文昌包括哪些人
魁星有什麼傳說
為什麼比干被封為文曲星
員外郎與財神有什麼關係
祿神為什麼有“送子”的職能
祿神張天師有什麼傳說
梓潼神張亞子有什麼傳說
梓潼神演變成祿神過程中有什麼
有趣的傳聞
梓潼神張亞子為什麼會成為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有什麼靈驗的故事
包拯是文曲星轉世嗎
文昌帝君的坐騎有什麼來頭
為什麼要讓天聾地啞守護祿籍
“貫索犯文昌”是怎么回事
“彗星掃文昌”是指什麼 7
“五星聚”有什麼說法
“文魁”為什麼少一撇
許士林是文曲星轉世嗎
文天祥是文曲星轉世嗎
范仲淹是文曲星轉世嗎
第二章 古今祈祿的習俗
重大節日祈祿的習俗
你知道七月七拜魁星的習俗嗎
買蛙放生的習俗是怎樣的
貼對子是為了迎祿嗎
“跳加官”有什麼來歷
洞經音樂是怎么來的
文昌會上有什麼文娛活動
“瘟祖會”是怎么來的
福建重九登“登科山”的習俗有什麼來歷
為什麼要祭孔
祭孔中的“搶廟”習俗是怎么回事
民間為什麼朝聖“杏壇”
元宵節上的鰲山燈景是怎么回事
什麼叫“鬧五魁”
家常俗務祈祿的習俗
送“狀元餅”的風俗是怎么來的
酒令“五魁首”有什麼來歷
為什麼要“敬惜字紙”
“狀元及第粥”有什麼來歷
“脫白掛綠”表現了父母什麼樣的願望
起名是為了祈祿嗎 054
瓶子之中插孔雀翎的習俗寓意是什麼
供神龕的習俗是為了祈祿嗎
放風箏的習俗也是為了祈祿嗎
拜“狀元樹”的習俗有什麼傳說
玩“升官圖”的習俗有什麼說法
“冰糖甲魚”這道菜為什麼被稱為
“獨占鰲頭”
第三章 中國民俗中的祿文化
民間年畫裡的祿文化
“鯉魚躍龍門”講述了什麼故事
“五子登科”有什麼吉祥含義
“三娘教子”的故事含義是什麼
“連中三元”是指什麼
“麒麟送子”也是為了祈祿嗎
“玉燕投懷”有什麼傳說故事
“一品當朝”有什麼傳說
“蟾宮折桂”有什麼典故
“冠帶流傳”有什麼寓意
“春風得意”的寓意是什麼
“磨穿鐵硯”講述了什麼故事
“尚書紅杏”的寓意是什麼
“平升三級”的來歷是什麼
“掛印封侯”有什麼故事
“鸞鳥綬帶”的寓意是什麼
“白頭富貴”有什麼寓意
“加官進祿”吉祥畫為什麼受歡迎
民間的祈祿建築
福建魁星岩有什麼傳說故事
雲南達天閣真有龍門嗎
黑龍江雙城魁星樓有什麼典故
興城魁星樓有什麼故事
梓潼文昌宮有什麼傳說故事
七曲山大廟為什麼供奉張獻忠
雙羊店村的文昌閣是怎么建起來的
第四章 民間的寓祿吉物
寓祿的祥鳥瑞獸有哪些
“一品鳥”與祿有什麼關係
獅子與高官厚祿有什麼關係
鹿有什麼寓意
“白鷺”是“祿”的象徵嗎
六合鯽魚有什麼傳說
“鰲”與狀元有什麼關係
老虎有什麼吉祥的寓意
母雞啼鳴預示登科嗎
寓祿的吉物有哪些
笏是達官貴人身份的體現嗎
槐樹代表祿嗎
青雲與祿有什麼關係
“葫蘆”能護祿嗎
杏花是吉祥之花嗎
“魁星圖”為什麼受讀書人青睞
泥塑“小魁星”有什麼故事
“歙硯為什麼被文人視為寶物
“平升三級”擺設有什麼吉祥寓意
棺材是吉祥之物嗎
用“爵”敬酒有什麼寓意
第五章 敬奉祿神的禮儀與禁忌
敬奉祿神有哪些講究
請祿神的準備與步驟有何講究
七月七祭拜魁星有什麼講究
“取功名”遊戲助興有什麼說法
去廟裡拜文昌帝君的步驟是什麼
“神石”的祭拜方式是怎樣的
在家裡擺放寶物需要注意什麼
什麼是“文昌”位
文昌塔要怎么擺放

文摘

文天祥從小就受到了嚴格的親職教育。他的父親文儀是個讀書人,一生沒有步入仕途,只是與書相伴。文儀學富五車,精通儒家的經史子集。並且還涉獵了天文、地理、中醫、占卜之書。文天祥之所以文辭出眾,與他父親文儀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宋理宗寶佑四年,文天祥前往京師臨安參加科舉考試,順利通過了會試。在殿試之前,文天祥染上了病,但仍然忍著病痛進了考場。進門的時候,由於非常擁擠,文天祥出了一身汗,頓時覺得舒服了許多,就連頭腦也不再昏昏沉沉了。文天祥見到試卷上的考題,稍微思考一下,就直接下筆成章。考試結束後,考官把他的卷子列為第七名。不過卷子還要經過理宗複審,才能定出最終的名次。
理宗親臨集英殿複審考生的卷子,當時參與複審考卷的還有一個著名學者,名叫王應麟。他見到文天祥的卷子,不禁發出了感嘆。理宗拆開試卷一看,考生姓名是文天祥,覺得很吉利,高興地說:“天祥,天祥,這是天降的吉祥,這是大宋朝有瑞氣的預兆啊。”於是就把文天祥的卷子列為第一。就這樣二十一歲的文天祥考取一甲進士第一名,是為狀元。
范仲淹是文曲星轉世嗎
民間相傳宋代的范仲淹也是天上文曲星轉世。范仲淹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謝氏孤苦伶仃,就帶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到了朱文翰家裡。此後,范仲淹改名朱說,並在朱家成長。
范仲淹自幼讀書就非常刻苦,為了磨鍊自己,他常常去附近長白山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每天天一亮,他就開始誦讀詩書,直到很晚才睡覺。廟裡的和尚都對他印象深刻。那時,范仲淹過著極為貧苦的生活。每天只煮一鍋粥,等粥涼了,就把粥劃分為四份兒,早晚各吃兩份,就著幾根醃菜下肚。吃完涼粥與醃菜,范仲淹就繼續讀書,一刻時光也不輕易浪費。雖然每天劃粥斷齏,但范仲淹絲毫不在意這種貧苦的生活,反而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讀書上面。
三年時光很快就過去了,范仲淹幾乎把當地的所有書籍讀了一遍。後來,為了滿足求知慾望,范仲淹決定離開朱家,去遠方求學,等到有了成就的那一天,再回來對母親盡孝道。
真宗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已年滿二十三歲。他來到了睢陽應天府書院。應天府書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校舍不僅規模大,而且藏書也多。後來宋仁宗下旨將應天府書院改為南京國子監,與東京開封國子監、西京洛陽國子監並列成為北宋時全國最高學府。
此外,這裡聚集了許多優秀的老師與學生。在這座書院讀書,既可以得到名師的指點,又可以與同學們相互交流。對范仲淹來說,這裡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可以免費就學。范仲淹來到這所知識殿堂,每天不分晝夜發憤苦讀。他的一個同學,是南京留守的兒子,見他天天吃粥,便打算送一些美食給范仲淹。然而范仲淹一口也沒有吃,任由美味佳肴發了霉。
同學責備他的時候,范仲淹才解釋說:“我已經習慣了吃冷粥、吃醃菜的生活。如果我只想著享受美味佳肴,那么我以後就吃不下冷粥與醃菜了。”范仲淹的生活跟孔子的得意弟子顏回很相似,雖然只有一碗飯、一瓢水,住在陋巷,但依舊能從中找到讀書的樂趣。
有一次,宋真宗率領百官到亳州去朝拜太清宮,途中路過南京。一時間,南京城變得非常熱鬧,人們都爭相一睹龍顏。然而范仲淹卻沒有去湊熱鬧,而是一個人閉門苦讀。有個同學對他說:“趕緊出去看看皇帝吧,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不要錯過啊。”但范仲淹只說了一句:“將來見皇帝也不遲。”接著就繼續讀書去了。第二年,范仲淹通過科舉考試,中榜成為了一名進士。在崇政殿參加御試時,他第一次見到了宋真宗。後來還榮赴了御賜的宴席,並把母親接來贍養。從此開始了將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
P32-34

序言

中國祿文化歷史悠久,那么古人眼中的“祿”到底是什麼呢?《說文解字》解釋說:“祿,福也。”《論語》解釋說:“人有命有祿,命者富貴貧賤也,祿者盛衰興廢也。”單從字義上說,“祿”就是功利與社會地位。
祿文化具有豐富的內容,有祿神崇拜、祿神傳說、祈祿風俗、寓祿吉物,以及祈祿建築等。在中國民間年畫中,有關“祿”的題材也非常豐富。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祿崇拜寄託了古人的生活理想。
談祿,就不能不講到官與祿的緊密關係。在封建社會,功名利祿是衡量個人價值的最大標準。人們把當官看成是成功,只有當了官才能有名、有祿。其次,科舉制創造了“祿”的需求,也為祿星的走紅提供了基礎。
伴隨著科舉考試的發展,祿文化對讀書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於是民間盛行拜祿神。祿文化也給科舉制帶來了一些弊端,即人們單純追逐高官厚祿、物質利益,變得功利主義了。古代的讀書人還是認為只有當官才能出人頭地。到了現在,“祿”依舊對人有著很大的誘惑。
為了得到具有誘惑力的“祿”,民間興起了多種方式,如贓一張“加官進祿”的吉祥畫,或是掛一副“鯉魚跳龍門”的吉祥圖,或是吃一頓“狀元及第粥”。這些都是為了祈求迎接祿的光臨。
在重大的日子裡,到文昌塔或是魁星樓燒香祭拜,也反映出了人們的崇祿心態。就連酒令“三元中”“五魁酋”的吆喝聲也透著進祿的祝福。“平升三級”擺設、“魁星圖”裝飾品中更寄託了人們渴望得祿的心態。
父母望于成龍,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學子們十年苦讀,盼的是登科及第,加官得祿。祿成為人們心中的吉祥之光,照耀著每個追求它的人。
本書對有關祿文化的起源、傳說、演變歷史、習俗與禁忌,以及民間年畫和建築都進行了解讀,在內容上力求全面豐富,具有知識性和趣味性,以期讀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更深地了解中國祿文化,也願更多讀者由此喜歡上祿文化,並與我們一起,本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傳承、弘揚中國祿文化。由於中華民俗文化綿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