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年俗文化叢書:喜》從喜神的傳說故事講起,詳細講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喜神崇拜風俗、敬神納吉求喜的禮儀和禁忌等等,力求為您完整展示一個中國獨具特色的喜文化。閱讀此書,願您天天吉星高照,喜運連連。
基本介紹
- 書名:中華年俗文化叢書:喜
- 出版社: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 頁數:119頁
- 開本:16
- 作者:《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編著的《喜(喜事近)》本著弘揚民俗文化的精神,從喜神的傳說講起,詳細講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關於喜神的風俗、敬神求喜的禮儀和禁忌等,試圖為讀者較為完整地展示中國獨具特色的喜文化,以供對喜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
作者簡介
《中華年俗文化》編輯部是專業研究中國年俗文化的傳媒機構,團隊成員來自於國內各大中專院校,專業發掘譯介中國年俗文化的重要學術成果、思想文化評論,探討總結年俗文化的藝術實踐以及相關藝術門類的創作與研究。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民間敬喜神的起源和傳說
喜神與喜物的傳說
求喜敬神是怎么開始的
最早的喜神偶像是誰
祖先畫像與喜神之間的關係
暴君紂王怎么成了喜的象徵
女媧與喜事的傳說
月下老人的由來
和合二仙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觀音送喜的傳說是怎樣開始的
三多九如指的都是什麼
喜鵲送喜的傳說從何而來
黃金為何成為喜的象徵
宗教和地方喜神喜物傳說
道家的喜神有哪些
八仙報喜的由來
佛家的喜神有哪些
為什麼說布袋和尚就是歡喜佛
彌勒佛與喜事有什麼關係
苗族人的喜神傳說
滿族人的喜神傳說
第二章 求喜的民間習俗
節日求喜民俗
除夕掛喜神的民俗從何而來
元宵節求喜物指的是什麼
民間為何有“二月二龍抬頭”一說
重陽節登高的民間習俗
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尾牙大宴的習俗
年末祭灶的習俗和講究
民間求喜習俗
迎喜神的由來和方法
敬拜喜神樹的由來和方法
送喜神的由來和方法
第三章 老百姓中流傳的喜慶文化
喜字喜詩喜圖
說一說喜字的內涵
喜與雙數的“因緣”
喜詩的種種
吉祥喜圖
喜曲喜調喜歌
喜歌一共有多少種
攔門喜歌是什麼
什麼是轎夫喜歌
撒草喜歌是從何而來的
什麼是撒帳喜歌
鋪床喜歌是什麼
鬧洞房唱喜歌
求子喜歌是怎樣的
三朝喜歌是什麼
滿族的婚禮喜歌有什麼
侗族的婚禮喜歌有什麼
維吾爾族婚禮喜歌有什麼
第四章 敬神納吉求喜的禮儀和禁忌
紅喜婚事的禮儀
婚事為什麼被稱為紅喜事
婚事六禮指的是什麼
龍鳳貼與龍鳳宮帖指的是什麼
女方過嫁妝有什麼習俗
男方的彩禮都應該有什麼
結婚為什麼被稱為小登科
新娘子為何要蒙紅蓋頭
踢轎門是怎么一回事
拋繡球的始與終
為什麼要“三拜堂”
紅包的寓意是什麼
新房為什麼被稱為洞房
洞房的布置有什麼講究
“合髻”與“結髮”是怎么一回事兒
鬧洞房是從何而來的
回門的習俗究竟是怎樣的
“蜜月”從何而來
紅喜婚事的禁忌
女方為何不能提婚期
無春之年為何不婚
同一門內為何禁一年兩婚
本命年為何不宜婚配
迎親途中的避忌
婚事為何忌用鴨和蔥
婚服為何一切從新
哪些人是禁止送親的
婚娶為何要在黃昏之時
婚姻中屬相搭配和禁忌
白喜事的風俗
第五章 喜與不喜的講究和兆頭
喜的講究
喜字兒要怎么貼
“喜不見喜”是什麼講究
要怎么發喜蛋才喜慶吉祥呢
包紅包求喜慶有什麼講究
吉兆與凶兆
犬吠之兆的吉與凶
“左眼跳財”與“右眼跳災”
喜鵲預吉凶的說法
竹子開花不是好兆頭的由來
新年碎器為什麼不好
蝙蝠入室為什麼是好兆頭
夢兆吉凶的由來
喜神與喜物的傳說
求喜敬神是怎么開始的
最早的喜神偶像是誰
祖先畫像與喜神之間的關係
暴君紂王怎么成了喜的象徵
女媧與喜事的傳說
月下老人的由來
和合二仙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
觀音送喜的傳說是怎樣開始的
三多九如指的都是什麼
喜鵲送喜的傳說從何而來
黃金為何成為喜的象徵
宗教和地方喜神喜物傳說
道家的喜神有哪些
八仙報喜的由來
佛家的喜神有哪些
為什麼說布袋和尚就是歡喜佛
彌勒佛與喜事有什麼關係
苗族人的喜神傳說
滿族人的喜神傳說
第二章 求喜的民間習俗
節日求喜民俗
除夕掛喜神的民俗從何而來
元宵節求喜物指的是什麼
民間為何有“二月二龍抬頭”一說
重陽節登高的民間習俗
團團圓圓的中秋節
尾牙大宴的習俗
年末祭灶的習俗和講究
民間求喜習俗
迎喜神的由來和方法
敬拜喜神樹的由來和方法
送喜神的由來和方法
第三章 老百姓中流傳的喜慶文化
喜字喜詩喜圖
說一說喜字的內涵
喜與雙數的“因緣”
喜詩的種種
吉祥喜圖
喜曲喜調喜歌
喜歌一共有多少種
攔門喜歌是什麼
什麼是轎夫喜歌
撒草喜歌是從何而來的
什麼是撒帳喜歌
鋪床喜歌是什麼
鬧洞房唱喜歌
求子喜歌是怎樣的
三朝喜歌是什麼
滿族的婚禮喜歌有什麼
侗族的婚禮喜歌有什麼
維吾爾族婚禮喜歌有什麼
第四章 敬神納吉求喜的禮儀和禁忌
紅喜婚事的禮儀
婚事為什麼被稱為紅喜事
婚事六禮指的是什麼
龍鳳貼與龍鳳宮帖指的是什麼
女方過嫁妝有什麼習俗
男方的彩禮都應該有什麼
結婚為什麼被稱為小登科
新娘子為何要蒙紅蓋頭
踢轎門是怎么一回事
拋繡球的始與終
為什麼要“三拜堂”
紅包的寓意是什麼
新房為什麼被稱為洞房
洞房的布置有什麼講究
“合髻”與“結髮”是怎么一回事兒
鬧洞房是從何而來的
回門的習俗究竟是怎樣的
“蜜月”從何而來
紅喜婚事的禁忌
女方為何不能提婚期
無春之年為何不婚
同一門內為何禁一年兩婚
本命年為何不宜婚配
迎親途中的避忌
婚事為何忌用鴨和蔥
婚服為何一切從新
哪些人是禁止送親的
婚娶為何要在黃昏之時
婚姻中屬相搭配和禁忌
白喜事的風俗
第五章 喜與不喜的講究和兆頭
喜的講究
喜字兒要怎么貼
“喜不見喜”是什麼講究
要怎么發喜蛋才喜慶吉祥呢
包紅包求喜慶有什麼講究
吉兆與凶兆
犬吠之兆的吉與凶
“左眼跳財”與“右眼跳災”
喜鵲預吉凶的說法
竹子開花不是好兆頭的由來
新年碎器為什麼不好
蝙蝠入室為什麼是好兆頭
夢兆吉凶的由來
序言
喜是人的一種情緒,擁有喜悅的生活是許多人的夢想。因此,人們供奉和祭拜喜神來追求快樂和愉悅。豐富的求喜敬神風俗和多樣的儀式活動,最終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喜文化。
古人相信喜悅是由神祗來主宰的,但是,因為喜悅只是一種心理表現,人們無法具化它,所以很長時間裡喜神沒有星宿來代表,也無神形可辨。後來,人們把山海經中的吉神泰逢看作喜神最早的形象,再後來,人們把北斗星神、被賜予長鬍子的成仙女子奉為喜神。隨著歷史變遷,如今人們將祖先畫像、商紂王、女媧娘娘、月下老人、和合二仙、觀音菩薩、彌勒佛、喜鵲等視為喜神奉祀。
例如,每逢除夕,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祖先的畫像,以香燭果品茶點供奉,然後全家老小依次向祖先畫像行禮。清代的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載:“比戶懸掛祖先畫象,具香蠟茶果粉丸糍糕,肅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
逢年過節或婚禮生子,或有其他喜慶活動時,人們往往要祭祀喜神,舉行求喜的儀式。除夕夜掛喜神、元宵節求喜物、二月二祭龍神、寒食節求吉祥、重陽節登高、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年末祭灶、敬拜喜神樹等習俗,部包含著人們祈求喜樂,獲得吉祥和祝福的渴望。
而在人生最大喜事——男婚女嫁時,人們更是注重求吉祥、祈喜福。龍風、新娘蒙紅蓋頭、新郎踢轎門、新娘子跨火盆、撤草、新房鋪床、撒帳、鬧洞房等等風俗或婚禮的儀式都是為了求喜。
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進入洞房後,人們會把花生、棗子、桂圓、栗子等有“多子”意思的植物撒入帳內。同時,撒帳人要誦念喜歌或喜詞。這一習俗意在祝福新人婚姻美滿,多子多福。還有“鬧洞房”來送吉祥,增添熱鬧氣氛,顯示家族的興旺發達,可謂“鬧喜鬧喜,越鬧越喜”。可見,喜自古就是中國人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標之一。求喜氣祈吉祥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本書本著弘揚民俗文化的精神,從喜神的傳說講起,詳細講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關於喜神的風俗、敬神求喜的禮儀和禁忌等,試圖為讀者較為完整地展示中國獨具特色的喜文華,以供對喜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由於中華民俗文化綿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古人相信喜悅是由神祗來主宰的,但是,因為喜悅只是一種心理表現,人們無法具化它,所以很長時間裡喜神沒有星宿來代表,也無神形可辨。後來,人們把山海經中的吉神泰逢看作喜神最早的形象,再後來,人們把北斗星神、被賜予長鬍子的成仙女子奉為喜神。隨著歷史變遷,如今人們將祖先畫像、商紂王、女媧娘娘、月下老人、和合二仙、觀音菩薩、彌勒佛、喜鵲等視為喜神奉祀。
例如,每逢除夕,家家戶戶都會懸掛祖先的畫像,以香燭果品茶點供奉,然後全家老小依次向祖先畫像行禮。清代的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載:“比戶懸掛祖先畫象,具香蠟茶果粉丸糍糕,肅衣冠,率妻孥以次拜。或三日、五日、十日,上元夜始祭而收者。”
逢年過節或婚禮生子,或有其他喜慶活動時,人們往往要祭祀喜神,舉行求喜的儀式。除夕夜掛喜神、元宵節求喜物、二月二祭龍神、寒食節求吉祥、重陽節登高、中秋節賞月吃月餅、年末祭灶、敬拜喜神樹等習俗,部包含著人們祈求喜樂,獲得吉祥和祝福的渴望。
而在人生最大喜事——男婚女嫁時,人們更是注重求吉祥、祈喜福。龍風、新娘蒙紅蓋頭、新郎踢轎門、新娘子跨火盆、撤草、新房鋪床、撒帳、鬧洞房等等風俗或婚禮的儀式都是為了求喜。
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進入洞房後,人們會把花生、棗子、桂圓、栗子等有“多子”意思的植物撒入帳內。同時,撒帳人要誦念喜歌或喜詞。這一習俗意在祝福新人婚姻美滿,多子多福。還有“鬧洞房”來送吉祥,增添熱鬧氣氛,顯示家族的興旺發達,可謂“鬧喜鬧喜,越鬧越喜”。可見,喜自古就是中國人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標之一。求喜氣祈吉祥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本書本著弘揚民俗文化的精神,從喜神的傳說講起,詳細講述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關於喜神的風俗、敬神求喜的禮儀和禁忌等,試圖為讀者較為完整地展示中國獨具特色的喜文華,以供對喜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本書稟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原則,力求達到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由於中華民俗文化綿延千年,博大精深,而編者水平有限,難免有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