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龍摩爺

祭龍摩爺是雲南佤族人的傳統宗教祭祀活動,每逢重大節慶日舉行祭祀龍摩爺的活動,目的是祈求山寨平安、五穀豐登、日子和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祭龍摩爺
  • 外文名:祭龍摩爺
  • 性別:男
  • 名族:雲南佤族人
情況簡介,祭祀活動,相關傳說,其它傳說,習俗變革,發展變化,

情況簡介

龍摩爺(佤語意為眾神靈居所),是每一個佤族部落都有的存放供奉人頭、祭拜神靈的神山鬼樹林。1958年國家禁止獵人頭後,佤族才用另一供奉物——牛頭代替人頭。位於雲南省西盟縣新縣城龍潭湖上方的龍摩爺聖地,歷經風雨滄桑,如今已存放了三千多個牛頭。每逢重大節慶日,阿佤人都要到龍摩爺聖地舉行祭祀活動,以祈求山寨平安、五穀豐登、日子和順。
掛滿牛頭的“龍摩爺”掛滿牛頭的“龍摩爺”

祭祀活動

祭祀時,由一名魔巴帶領象腳鼓手、鑼鼓手各四名在前面領路,參與祭拜的數名人員手抬芭蕉、甘蔗、茶葉、穀子、小紅米、公雞、豬頭、苞谷等祭品跟隨其後,到龍摩爺聖地擺放好祭品,懷著無比虔誠的心肅立在祭祀台前。魔巴根據需要祭祀的內容念祭祀咒語,殺雞祭祀,祈求神靈庇護,並為參加祭祀的人員發放用於祁福的麻線,讓參祭人員許上自己的心愿後,將麻線掛在牛頭樁上。之後,魔巴抓起祭祀過神靈的米、茶等撒向牛頭、賓客,以示吉祥。誰身上落的米、茶越多,誰得到的福氣就越多。祭拜結束後,魔巴為參祭的賓客拴線並敬水酒,以示幸福、吉祥、平安。
祭祀活動祭祀活動
祭師和剽牛手準備“犧牲”的貢品祭師和剽牛手準備“犧牲”的貢品
在牛頭樁上系麻繩在牛頭樁上系麻繩

相關傳說

佤族是一個勇敢智慧、純樸善良、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它的社會發展歷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和傳說,其中“龍摩爺聖地”的來源與傳說是佤族民間流傳中最為廣泛的傳說之一。
主持儀式的佤族祭師摩巴主持儀式的佤族祭師摩巴
1、山洪暴發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山洪突然爆發,所有的村寨都被洪水沖走了,絕大多數動植物都在山洪中被淹沒而死去了,唯有安木拐(佤族的女始祖)、水牛、大象、小米雀、小紅米、穀子、芭蕉、韭菜、野茶、竹子、茅草等在這次洪水中倖存。它們在洪水中四處漂流著,最後漂到了公明山上,並在公明山定居下來。一天,安木拐不小心掉進了洪水中,水牛奮不顧身跳進洪水裡把安木拐從洪水裡救上出來。從此,安木拐與水牛結成了好朋友,不論遇到困難和問題都能相互幫助。
2、老虎、水牛和安木拐的故事
佤族祭祀——祭龍摩爺佤族祭祀——祭龍摩爺
有一天安木拐與水牛路過一片原始森林,前面突然跳出一隻老虎,沖向安木拐和水牛,聰明靈巧的安木拐立刻爬到了水牛的背上。老虎看到水牛長而尖尖的角,不敢冒然進攻,便問水牛:“朋友,你這長角是帶著乾什麼的?”水牛回答:“這是我專門用來刺穿肚皮的(水牛用比較含蓄的語言回答了老虎)。”老虎沉思了片刻,明白了水牛的言外之意,覺察到形勢不妙,就跑掉了。老虎在逃竄中又遇到了黃牛,老虎問黃牛:“朋友,你這長角帶著乾什麼?”黃牛不象水牛那樣含蓄。黃牛直言道:“用來刺老虎肚子的。”老虎聽後,十分憤怒並與黃牛進行了搏鬥,最後把黃牛咬死並吃掉了。水牛一番靈巧的話語保護了安木拐和自己的生命,從此,水牛與安木拐相互幫助的關係更加密切了。
3、安木拐協調組織動植物第一次大集會的故事
傳說中,由於金子、銀子與小紅米、穀子發生了矛盾,並把小紅米、穀子趕跑了。安木拐的心地十分善良,為了把在洪水中倖存的東西集中起來,加強相互之間的團結與合作。決定舉行動植物大集會,並選舉頭領讓它來主宰這個世界。安木拐帶著水牛、大象四處奔波,從公明山來到“雅永”(佤語:意為龍王)那裡,龍王正在認認真真地書寫著洪水爆發的記錄;後又到植物之王那裡,詢問有何困難和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地方都說沒有任何困難和問題。安木拐他們又來到了“安駕”(佤語:意為駱駝山)問了同樣的問題。駱駝山對安木拐回答:“我一無所有,請你借給我穿一下你的衣服?”當安木拐準備把衣服脫給了駱駝山時,水牛對安木拐說:“走那么多路程,我也非常熱,把我的衣服給駱駝山吧!”水牛把自己的衣服獻給了駱駝山。
安木拐帶著水牛、大象走到了莫美大寨(西盟縣莫窩鄉)。這裡,在洪水中所有的倖存的動植物,如:小米雀、芭蕉、韭菜、野茶、竹子、茅草等都等待著這次盛大集會的開始。由大象主持集會。在這次集會中,安木拐對生物界的生存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對協調各方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此,大家一致推選安木拐作為主宰世界的首領。老虎參加集會遲到了,又看見水牛在場只好守在路口偷聽集會內容。參加集會的各種動植物都紛紛顯示各自本領,爭先恐後為人類作貢獻。其中:小紅米、穀子、芭蕉、韭菜、野茶等都要求安木拐(人類)把它們作為食物。水牛說:“我有的是力,我把力量貢獻給人類,其次我的肉可以作為食物供人類享用。”在這次集會中,由於水牛對安木拐(人類)的貢獻較大,被大家推選為安木拐(人類)的助手。
4、安木拐協調組織動植物第二次大集會的故事
傳說中,人類的聖母“媽儂”去世後(在今西盟縣岳宋鄉曼亨丫口),其子安木拐為了紀念她對人類的貢獻,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其中有一項內容是安木拐與水牛之間的比賽。安木拐與水牛相互請對方提出比賽條件。最後,由水牛先提出比賽條件。水牛愚蠢地認為在平路上容易拉屎,爬山不容易拉。水牛對安木拐提出:爬山比賽,看誰先累得拉出屎來,誰就為失敗者。當剛爬到半山腰時,水牛的屎就嘩啦啦地掉下來,水牛失敗了。在集會的總結上,水牛與人類(安木拐)結為好友,水牛把自己作為豐厚的禮物全部獻給了人類(安木拐),從此人類(安木拐)可以任意宰殺水牛並作為食物,但是水牛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水牛的頭必須作為供品珍藏起來。人類(安木拐)的子孫後代為了紀念和發揚她的豐功偉績,就把水牛作為最珍貴的物品贈給了她。
後來,由於水牛與人類(佤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水牛在生產生活中給予人類(佤族)較大貢獻。於是佤族就把水牛當作了自己的吉祥物,去崇拜它。由於水牛的價格比較昂貴,絕大多數人家都沒有能力購買,更談不上舉行鏢牛活動了。所以,牛頭就成了財富的象徵。當舉行重大活動時或者當部落與部落之間解決矛盾和糾紛時,就把水牛作為慶祝活動最好的吉祥物,都要舉行盛大的鏢牛活動,並請村寨里比較有威望的頭人,選好供奉水牛頭的地方,把水牛的頭好好地保存起來,這就是所謂的“龍摩爺”(佤語:意為供奉牛頭的聖地)

其它傳說

據說,當年諸葛亮來到西盟,看到佤族人英勇善戰又人多勢眾,已有孟獲先例,這樣的情形使他認為這是一個不太妙的局面。“多智近乎妖”的他誠懇地對佤族人說,你看,我們有白白的米,有結實的衣服,是因為我們每年都要砍人頭祭祀天神呀。佤族人起初不信,諸葛亮就用連環計攻心。諸葛亮把煮熟的稻穀送給佤族人來種,結果不會發芽。第二年一問他,他說你們必須砍人頭祭祀才能豐收。佤族人嘗試著獵頭祭谷,他給的又是沒有煮熟的谷種,當年穀子就長得好了。從此,佤族人開始了相互砍人頭祭祀,祈求五穀豐登的歷史,從而削弱了佤族的實力。龍摩爺聖地那些高高在上,像高音喇叭一樣矗立在半空中的竹筐,就是擺放人頭的地方。

習俗變革

據說,祭龍摩爺活動是有獵人頭祭谷的習慣,一直到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翻身做主後還在延續。1950年10月,在新中國國慶一周年慶典的時候,中央政府要求佤族更改這一習俗。佤族頭人拉勐毫不猶豫的拒絕了,不僅拒絕廢止習慣,連用別的祭品替代都不答應。沒辦法,中央政府只能表達了“希望”——好好商量商量,用什麼辦法把它替代掉。最終也沒有發揮立竿見影的作用。3年後,西盟發生大面積蟲災,糧食銳減,第二年砍頭祭谷的事件就迅速蔓延,村與村之間相互獵殺的情形普遍出現。6年後西盟蟲害再次爆發,第二年又遇到乾旱,獵人頭祭木鼓的陰雲再起:
龍潭龍潭
2月18日,永廣村獵取困馬村一個人頭;3月,岳宋部落阿莫寨砍玉溪寨人頭一個。玉溪部落頭人準備率所轄40餘寨,每寨砍阿莫寨一個人頭;4月27日,困馬村百餘武裝進攻永廣寨;5月18日,永廣寨出動200餘人強攻困馬村;中共西盟工委、政府在武裝工作隊協助下四處協調、化解,由地方、部隊和當地民眾簽約,不允許再發生類似情況。但不僅測繪人員被砍去腦袋,連進駐滄源佤山的解放軍戰士竟然也遭不幸。最終的解決方案也出人意料,部隊花錢將人頭從“砍頭英雄”手中買回來。而根除,仍然是遙不可及。
事情到1958年全國大躍進的時候,通過“梁山好漢”式的方法,才得到圓滿解決。當年8月開始,不斷要求佤族所在西盟、滄源縣禁止砍頭祭谷。有一個頭人,手上有50多支槍,激烈地反對說,砍頭是我們佤族的禮節,哪怕是毛澤東來說,砍頭我們還是要砍的!
當時的西盟縣委書記魏應昌也火了,大叫著說,你要砍頭可以砍你自己的,怎么能砍別人的?好,我也是佤族,今天我們先倒好酒,你拿著刀,我拿著槍,酒喝了以後,你先砍你那邊的人頭,然後我來砍我這邊的人!
“我們那個酒都倒好了,要喝酒了,他說不要不要,後來他說算了。從那個時候,就沒有看過砍頭了”,獵頭習俗終於在1958年終止。

發展變化

解放後,隨著物質文化生活的不斷提高,佤族把牛頭存放在家裡,作為珍藏品。把牛頭存放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家族或家庭財富多少的標準,牛頭存放多的人家就是最富有的。除此之外,牛頭還是佤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招財進寶的良好祝願,是民族團結、和平共處的象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