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牛,是佤族舉行傳統宗教儀式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是宗教圖騰的一種表現形式。每逢重大節慶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鏢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鏢牛
- 外文名:無
- 類型:傳統宗教儀式項目
- 含義:宗教圖騰的一種表現形式
- 宗教:佤族
概述,活動過程,相關傳說,
概述
每逢重大節慶和祭祀活動,佤族都要舉行鏢牛。
活動過程
牛是佤族的吉祥物,祭牛頭則表示對神靈的虔誠。鏢牛和供奉牛頭,是佤族人民祈求安居樂業、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傳統祭祀活動。在佤族聚居地區,每個佤寨都建有一個用於集會祭祀、載歌載舞的廣場,鏢牛活動就在佤族寨子的廣場舉行。
鏢牛儀式既莊嚴又神秘。所用的水牛經過挑選,都是強壯的黑色公牛,一是佤族崇拜黑色,二是祭祀用的必須是水牛頭。在他們看來,大角牛頭是神聖之物,是財富地位的象徵,是供奉神靈的祭品。拴牛儀式開始,低沉悲壯的牛角號奏響、大木鼓敲起。副鏢手帶領佤族男子將兩頭牛牽到牛樁前用繩子拴好,然後互相巧妙配合,拋繩哄牛,既要用繩子把牛蹄栓住,又要躲避它防止被牛踢傷。緊接著,主持人宣布“請頭人向鏢手授鏢槍”,鏢牛手在魔巴的帶領下走向前,接受鏢槍和敬酒,左手持鏢槍,右手拿杯喝乾敬酒,在魔巴帶領下返回鏢牛場,鑼鼓歌舞隊更加熱烈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緊接著,主持人宣布“請頭人向鏢手授鏢槍”,鏢牛手在魔巴的帶領下走向前,接受鏢槍和敬酒,左手持鏢槍,右手拿杯喝乾敬酒,在魔巴帶領下返回鏢牛場,鑼鼓歌舞隊更加熱烈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
當主持人宣布“鏢牛祭拜司崗里開始”時,佤族民眾便吹響牛角號、敲響大木鼓。副鏢手帶領佤族男子將牛牽到牛樁前用繩子拴好,魔巴、兩名持長刀壯漢、鏢牛手、抬酒壺和酒杯的佤族姑娘、鑼鼓歌舞隊從指定地點敲鑼打鼓列隊入場。
鏢牛的第一步由佤族大摩巴(祭師)進行祈禱,向圍觀的人群拋灑新米,祈求神靈保佑。同時,在牛左肋間心臟位置做好標記,以便讓鏢手一鏢致命。鏢牛手接過佤族姑娘的酒杯,繞牛一圈喝乾杯中酒,舉著鏢槍來到牛的左邊。喧鬧的廣場頓時安靜,時間彷佛凝固。
鏢牛手手持長鏢上前,對準牛的左肋間,猛力刺中牛的心臟,一舉把牛鏢死,眾人齊聲歡呼“猛!猛!猛!”魔巴上前確認牛鏢得好不好,然後指揮男子把牛頭取下,副鏢手抬著牛頭,主鏢手跟隨其後,到主席台前,向頭人匯報鏢牛情況。頭人走下主席台檢閱牛頭,並以水酒向主鏢手表示祝賀,大摩巴分別將鮮紅的牛血塗抹在鏢手身上,讓帶有神秘特性的牛血給其家人帶來吉祥,全場鑼鼓齊鳴、歌舞狂歡。同時,安排人員剖開牛腹,取出內臟,分割牛肉,參加活動的見者有份。隨後,請觀眾撫摸牛頭,可保平安健康、吉祥如意。
鏢牛結束後,用牛頭祭木鼓和司崗里。
相關傳說
佤族傳說中,人類的聖母“媽儂”去世後(在今西盟縣岳宋鄉曼亨丫口),其子安木拐為了紀念她對人類的貢獻,為她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其中有一項內容是安木拐與水牛之間的比賽。安木拐與水牛相互請對方提出比賽條件。最後,由水牛先提出比賽條件。水牛愚蠢地認為在平路上容易拉屎,爬山不容易拉。水牛對安木拐提出:爬山比賽,看誰先累得拉出屎來,誰就為失敗者。當剛爬到半山腰時,水牛的屎就嘩啦啦地掉下來,水牛失敗了。在集會的總結上,水牛與人類(安木拐)結為好友,水牛把自己作為豐厚的禮物全部獻給了人類(安木拐),從此人類(安木拐)可以任意宰殺水牛並作為食物,但是水牛還有一個條件,就是水牛的頭必須作為供品珍藏起來。人類(安木拐)的子孫後代為了紀念和發揚她的豐功偉績,就把水牛作為最珍貴的物品贈給了她。
後來,由於水牛與人類(佤族)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水牛在生產生活中給予人類(佤族)較大貢獻。於是佤族就把水牛當作了自己的吉祥物,去崇拜它。由於水牛的價格比較昂貴,絕大多數人家都沒有能力購買,更談不上舉行鏢牛活動了。所以,牛頭就成了財富的象徵。當舉行重大活動時或者當部落與部落之間解決矛盾和糾紛時,就把水牛作為慶祝活動最好的吉祥物,都要舉行盛大的鏢牛活動,並請村寨里比較有威望的頭人,選好供奉水牛頭的地方,把水牛的頭好好地保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