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鹿坊國小
- 外文名:Established lane primary school
- 位於:西安東郊半引路南段
- 性質:六年制完全國小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西安市
辦學歷史,文化傳統,學校領導,李潤琛,張友民,
辦學歷史
由員繩先作詞、李百容作曲為學校譜寫了校歌,歌詞是:“生長在神鹿坊,身體的營養,文化的食糧,都遭著饑荒。如何獲得?如何攝取?邁步向前勿彷徨。抗戰建國雙重任務在肩上,更需要自己堅強!“李潤琛又和地下黨劉彬如聯繫,通過張德生調渭南縣委組織部部長金維民(解放後為第一任安康地委書記),並通過汪鋒、林伯渠介紹到建國國小接替李小蘭(八辦聯絡員,解放後任吉林省衛生廳長)任教務主任,其後地下黨王新茂、楊子孝先後為教務主任,地下黨惠得清(女)、李小向先後任校長,李雲仁(女)、員恩綬、梁士英(女)、呂光華、車萬駒、穆鑫茂、寇克萍(女)、王允文、還有本村的李子俊、李子才老先生和李潤琛的次子李百容、義女李曉霞等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任教師,學生髮展到了300多名,一邊組織教學,一邊宣傳抗日,教師無薪金,學生免費上學,這在中國教育史上都是罕見的。
1946年,建國國小交長安縣,改為韓森鄉第五國民國小。
1948年改為長安縣建國國小。
1950年改為韓森區第九完小。
1951年改為狄寨區第十完小。
1952年改為陝西省第一實驗國小。
1955年改為灞橋區神鹿坊國小。
1965年改為西安市郊區神鹿坊國小。
文革期間改為紅陽國小,曾設國中班,1979年撤銷國中班。
光輝業績
1956年神鹿坊國小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創辦神鹿坊國小紅領巾氣象站、紅領巾試驗田,成績顯著。1959年一月五日至七日,陝西省教育局、陝西省氣象局、西安市教育局在神鹿坊國小召開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現場會”,全省有221個單位、22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2月13日,中共陝西省委下發了關於《推廣西安市灞橋區神鹿坊國小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基本經驗》的檔案。2月23日,《陝西日報》發表了題為《在國小全面深入地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社論。灞橋區人委也於3月2是至4日召開了貫徹省委通知會議。一時間,全國各地乃至世界上,古巴、俄羅斯、日本、朝鮮和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代表來校參觀學習。紅領巾氣象站也被拍成紀錄片。《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陝西日報》、《西安日報》、《人民畫報》等新聞媒體均做了大量專題報導。新華社對外報導,還將《西安一個小學生辦的小農場》一文用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五種文字發表。在此期間還保送學生去西安中學、西安外院、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就讀。
1959年校長張友民被選為西安市人民代表,代表西北五省文教戰線參加國慶十周年觀禮,受到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隨後參加了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國慶晚會。從1959年至1965年,校長張友民連續七次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
七十年代,神鹿坊國小曾多次參加省、市科技代表大會,也參加了全國在青島、昆明、北京等地召開的農業氣象會議,還曾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八十年代,西安市委書記何承華曾來校贈送圖書,並向師生表示祝賀。1983年由於村里水位上升,學校校舍倒塌,在上級黨委的支持下,村民齊心協力捐資二十多萬元,重新蓋起了這所名校。為此,張鐵民市長向學校頒發了“抗災鬥爭先進集體”錦旗一面。
文化傳統
神鹿坊國小歷任校長、歷任教師都深受李潤琛先生精神鼓舞和激勵,紮根神鹿坊國小,奉獻青春年華,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一直名列前茅,廣大教職工也多次受到上級的表彰獎勵。
2009年,在建校70周年的喜慶日子,學校、學子、村民飲水思源,知恩感恩,為了永世不忘李潤琛先生的功德,弘揚她重視教育、重視對後人的培養,心繫故鄉、關愛後人、造福村民的精神,給先生立碑塑像,以便把她的事跡、精神銘記在心,薪火相傳,代代相傳。
神鹿坊國小為國家、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批人才,也為宣傳、教育村民,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學校有著深厚的人脈淵源,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厚愛。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名譽主席陳忠實為學校題寫了校牌,陝西省著名文學評論家、教授王仲生先生為李潤琛提了詞,內容是:“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捐資辦學,業績輝煌,倡導教育,澤被故鄉,立碑塑像,永誌不忘。”
紅領巾氣象站
神鹿坊國小紅領巾氣象站成立於1956年初,當時學校根據自然、農業生產常識課的學習需要,建立了氣象小組,有13名學生參加。成立初期僅有一支舊溫度表,其他什麼也沒有。為了解決儀器不足問題,學校一方面與有關單位聯繫,聘請指導,一方面發動師生自己動手製作儀器,先後製成了一架風向標,還用破皮球製成了風速儀,添置了一副乾濕溫度計,隨著儀器不斷補充,觀測活動也逐步展開。
為了更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氣象科學知識,學校曾組織小組成員參觀了西安氣象台,訪問了氣象工作者,氣象小組成員還開展了蒐集氣象農諺的活動,先後蒐集了適合西安地區的氣象農諺500餘條,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提高了觀測興趣與信心。
由於學生觀測興趣不斷高漲,觀測小組的儀器和設備就出現了不足。於是,發動大家廢物利用製作了維爾達風壓儀、百葉箱、水銀氣壓表、雨量計、日照計、輻射表等儀器。1958年4月1日學校建立了觀測場,一個設備完整的紅領巾氣象站正式成立了。
為了辦好紅領巾氣象站,解決學生們在觀測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及技術知識問題,學校先後與陝西省氣象局、西安氣象台、北京少年科技館等單位建立了聯繫,陝西省氣象局、西安氣象台等單位派專人來校指導。
紅領巾氣象站成立之後,學生們逐漸掌握了天氣觀測知識與技能,結合有關諺語,能比較正確地發出天氣預報,如1958年10月份準確率達90%;11月準確率達95%,1958年3月4日晚預測第二天有霜凍,學校及時向附近生產隊通知,當晚區人委也向各村發出了防霜凍緊急通知。由於學校附近生產隊早有準備,使農作物未受損失,此事受到民眾的稱讚。
1959年1月5日至7日,陝西省教育局、陝西省氣象局、西安市教育局在神鹿坊國小召開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現場會”,全省有221個單位、22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紅領巾氣象站從1956年成立到1965年,9年間,一直堅持每天觀測預報,積累了8年氣象資料,蒐集了500餘條農諺,先後有200多名學生掌握了初步氣象觀測知識與技能,起到了為農業服務,曾受到中央、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表彰獎勵。1965年,在總結9年氣象觀測活動的基礎上神鹿坊國小編寫了《紅領巾氣象站》一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被收錄於《小學生文庫·自然叢書》,配合中國小各科課本使用。
七十年代,神鹿坊國小曾多次參加省、市科技代表大會,也參加了全國在青島、昆明、北京等地召開的農業氣象會議,還曾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學校領導
李潤琛
(1898~1985)
女,陝西省紅旗鄉神鹿坊村人。
1920年,畢業於陝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
1919年,參加“五四”示威遊行,聲援北京愛國學生運動。
1921~1927年,先後在商縣、米脂、安邊堡等地的學校任教,教學中積極宣傳男女平等,反對封建禮教。
1932年,在於右任的幫助下,到南京中央黨部任助理員。
1935年,長子李百岑在上海因參加抗日救亡活動被捕入獄。1937年,經張鋒伯和馮玉祥周旋出獄。同年, 長子赴延安參加革命。
(長子李百岑,又名丁基,1944年在晉西北抗日前線英勇犧牲。)
1938年1月~1939年10月,李潤琛擔任陝西省婦女慰勞會常委,曾與中共黨員及婦女進步人士曹冠群、韓鐘秀、李馥清、陳建晨、李定蔭、惠德清等一起組織婦女識字班、歌詠隊,宣傳抗日救國,並為前方戰士募捐,參加護理傷病員等。
此後,李潤琛接受中共地下黨員韓鐘秀、李馥清等同志的建議,決定回鄉建校,一面從事教育工作,一面繼續進行抗日救亡活動。
1940年春,回到家鄉神鹿坊村,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的支持下,李潤琛賣掉西安城內的宅院(房屋14間)及家私,變賣所得法幣合黃金102兩。創辦了“長安縣私立建國國小”,立意“一面抗戰,一面建設”。
學校建成後,李潤琛任董事長,李子才(曾是劉志丹、劉景范的老師)、孟承道、張漢三為董事。
學校校歌是員繩先作詞,李百容作曲。歌詞是:
“生長在神鹿坊,身體的營養,文化的食糧,都遭著饑荒。如何獲得?如何攝取?邁步向前勿彷徨。抗戰建國雙重重任在肩上,更需要自己堅強!”
李潤琛和地下黨員劉彬如聯繫,通過張德生調渭南縣委組織部長金維民(解放後為第一任安康地委書記),經汪鋒、林伯渠介紹到建國國小作教務主任,接替李小蘭(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聯絡員,解放後為吉林省衛生廳長)的職位。地下黨員王新茂、楊志孝先後為教務主任。李潤琛還任用地下黨員惠德清、李小向為校長。李雲仁、員恩綬、梁士英、呂光華、車萬駒、穆鑫茂、寇克萍、王允文;以及本村的李子俊、李子才老先生和李潤琛的次子李百容、義女李小霞等共產黨員和思想進步人士為教師。
李潤琛一邊組織教學,一邊宣傳抗日,深得孩子們的愛戴和鄉親們的稱道。學校的老師無薪金,學生免費上學,這種辦學方式在中國教育史上也是罕見的。
全國解放後,學校改為“陝西省第一實驗國小”。
1955年,學校改為“西安市灞橋區神鹿坊國小”。
建國後,曾被選為西安市歷屆人民代表、政協委員。
1949年6月至1957年10月,任西安市婦女聯合會副主任。
1960年,調任市政協駐會常委,後任市政協副主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她年逾八旬,還不辭勞苦,致力於幼教工作。
1980年,被授予西安市“三八紅旗手”。
1985年7月病逝,享年87歲。
張友民
1931年,出生於陝西省長安區內苑鄉鴨池口村。
1951年,於黃良鄉高中畢業後參加工作,在長安區石佛寺國小任教。
1952年,加入共青團。
1954年,到西安市灞橋區神鹿坊國小任教,擔任學校校長。
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為了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創辦神鹿坊國小“紅領巾氣象站”。
1959年,神鹿坊國小創辦的“紅領巾氣象站”和“紅領巾試驗田”成績顯著,陝西省教育局、陝西省氣象局、西安市教育局在神鹿坊國小召開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現場會”。全省有221個單位、228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2月13日,中共陝西省委下發了關於《推廣西安市灞橋區神鹿坊國小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基本經驗》的檔案。
2月23日,《陝西日報》發表了題為《在國小全面深入地貫徹黨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社論。
灞橋區人民委員會也召開了貫徹省委通知的會議。
同年,由於成績突出,校長張友民被選為西安市人民代表,代表西北五省文教戰線參加國慶十周年大典觀禮,受到毛主席、劉少奇、朱德、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隨後參加了由周恩來總理主持的國慶晚會。
從1959年至1965年,校長張友民連續七次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觀禮。
七十年代,學校氣象站曾多次參加省、市科技代表大會,也參加了全國在北京、青島、昆明等地召開的農業氣象會議,還曾受到鄧小平的接見。
在這個時期,校長張友民接待了前蘇聯、朝鮮、古巴、日本和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來學校參觀學習的國際友人。
校長張友民還保送品學兼優的學生去西安中學、西安外國語學院、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就讀。
2003年9月26日逝世,享年7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