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臂弩

神臂弩

神臂弩,又稱神臂弓,北宋神宗時期由李宏發明(史書也有說為他人李定),弓身長三尺三,弦長二尺五,最大射程遠達三百四十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神宗時傳入北宋,成為宋軍弩手的制式標準兵器之一。完顏宗弼曰:“吾昔南征,目見宋用軍器,大妙者不過神臂弓,次者重斧,外無所畏,今付樣造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臂弩
  • 別稱:神臂弓
  • 發明時間:北宋神宗
  • 弓身長:三尺三
  • 性質:遠射武器
物品介紹,威力,西夏強弩軍,歷史記載,特點,單人弩歷史,弩的時代,早期的弩,弩的歷史,單人弩的類別,單人弩的特點,射擊,發展,注意事項,

物品介紹

神臂弩,裝有機關,但可由一人發射,最大射程可達400多米,且可貫穿重甲,令金軍膽寒。.恩格斯說,14.15世紀英國步兵使用的長弓可射200碼遠,是當時“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 然而它的射程貫穿力和床子弩和神臂弩比起來還差的遠。
神臂弓用堅韌的山桑木為弩弓,又用堅實的檀木作弩身,麻為弦,輕巧堅勁,史書記載——神臂弓“實弩也。以山桑為身,檀為弰,鐵為槍膛,鋼為機,麻索系札,絲為弦。最大射程超過二百四十步(另一記載三百四十多步),約合372米以上。

威力

神臂弓射二百四十餘步,入榆木半箭,可見神臂弓在370餘米的射程上仍具有驚人的穿透力。而歷代學者正是對此深表懷疑,其實神臂弓上是裝有機關的,只是久已失傳,據說〈永樂大典〉上就記載著神臂弓的機關圖樣,後〈永樂大典〉毀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神臂弓圖樣自此徹底失傳。清代學者紀曉瀾曾親自見到了這些圖樣,曾想依此重新製造神臂弓,但可惜《永樂大典》上的圖樣只是神臂弓的單個零件圖樣,沒有組合圖。
神臂床子連城弩神臂床子連城弩
晚明《天工開物》里的原文是這樣描述明代的弩: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③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宋代到明代弩的技術退化已經是極其讓人傷心的了,但這時候發展火器是時代潮流。

西夏強弩軍

西夏崇宗乾順時(南北宋交接時期),庶弟察哥建議置強弩軍對付宋軍,他說:“國家用鐵鷂子以馳騁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險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鐵騎難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潰。蓋可以守常,不可以御變也。夫兵在審機,法貴善變,羌部弓弱矢短,技射不精,今宜選蕃漢壯勇,教以強弩,兼以標牌,平居則帶弓而鋤,臨戎則分番而進,以我國之短,易中國之長,如此,無敵於天下矣。”崇宗採納察哥的建議,建立強弩軍。

歷史記載

《閱微草堂筆記》記載
閱微草堂筆記》有載“宋代有神臂弓,實巨弩也,立於地而踏其機,可三百步外貫鐵甲.亦曰克敵弓,洪容齋試詞科,有《克敵弓銘》是也.宋軍拒金,多倚此為器.軍法不得遺失一具,或敗不能攜,則寧碎之,防敵得其機輪仿製也.元世祖滅宋,得其式,曾用以制勝.至明乃不得其傳,惟《永樂大典》尚全載其圖說.然其機輪一事一圖,但有短長寬窄之度與其牝牡凸凹之形,無一全圖.余與鄒念喬侍郎窮數日之力,審諦逗合,訖無端緒.余欲鉤摹其樣,使西洋人料理之.先師劉文正公曰:‘西洋人用意至深,如算術借根法,本中法流入西域,故彼國謂之東來法.今從學算,反秘密不肯盡言.此弩既相傳利器,安知不陰圖以去,而以不解謝我乎《永樂大典》貯在翰苑,未必後來無解者,何必求之於異國‘余與念喬乃止.‘維此老成,瞻言百里‘.信乎所見者大也.”通過此文,我們可以明白神臂弓可能運用了類似機輪齒輪之類的零件。如果以為神臂弓就是一種踏張弩,試問同時期的宋代強弩那一種又有如此威力?宋代軍法對神臂弓的保密工作要求如此之嚴只能說明神臂弓有著極巧妙的機關,這些機關才是神臂弓威力的根本原因,而且中國古代有著巧妙的機關技術,如巧妙的地動儀渾天儀等,以此技術為基礎,神臂弓的機關技術是可能的。
神臂弓張弦示意圖神臂弓張弦示意圖
《夢溪筆談》記載
被宋人譽為“最為利器”的神臂弓,在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器用》中有記載,約於神宗熙寧年間傳入宋朝。向宋獻神臂弓者說法不一。沈括認為是李定所獻,而朱弁則認為獻者為李宏。該弓的具體製作情形,據朱弁《曲洧舊聞》卷九的記載,是“以厭為身,檀為弰,鐵為槍鏜,銅為機,麻索系扎絲為弦。”因為其射程既遠且深,可以射二百四十步至三百步,在《宋史·夏國傳上》記載,拓跋思忠曾一箭射中鐵鶴,“射之沒羽”,可見神臂弓的鋒利;在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六《器用》中記載其“能洞重扎”,神宗下令依樣製造。據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六《神臂弓》記載,南宋高宗年間,抗金名將韓世忠所製造的“克敵弓”,就是仿照神臂弓製造的。西夏在北宋末也開始設定強弩軍,裝備神臂弩
神臂弩古圖神臂弩古圖
馬可·波羅考察說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達中國旅行考察後則說,在1227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攻西夏的城池(今寧夏海原縣西夏南牟會行都城池)時,被西夏將領用帶毒的箭頭射中而亡。後來這支西夏的鐵箭頭被蒙古大汗忽必烈確定為“蘇勒錠”(即成吉思汗靈魂吸附物之一)並保存了下來。至清代(公元1634年),元代(“北元”)最後一個皇帝林丹汗,也是最後一個保存“成吉思汗蘇勒錠”的皇帝。在滿清的重兵壓力之下,率眾從察哈爾土篾本土西遷至青海,途經“海喇都”(今寧夏海原縣城),將“蘇勒錠”藏匿到“海喇都”附近的蒙古堡廟內。不料林丹汗於公元1634年在青海西拉他拉因病去世,“蘇勒錠”的藏匿處,又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謎”。
神臂弩尺寸神臂弩尺寸

特點

一是射程遠。“神臂弩”張開弦時需要的力比弓大,所以它比弓射程更遠。
二是可以瞄準目標,命中率高。“神臂弩”其實就是強化的弓箭,可以瞄準目標等到需要時再發射,有利於捕捉射擊時機,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可以同時發射幾枝甚至幾十支箭,戰鬥威力強。所以,神臂弩比弓更實用。
“神臂弩”的缺點是弩機很笨重,所以適合由步兵攜帶或製成弩車。
古代的車兵都裝備有“弓”和“ 弩”,是步兵主力,有利於攻堅、設伏、厄守、突圍、相持等戰法。

單人弩歷史

弩的時代

弩亦弓屬,相傳為黃帝所造,亦名窩弓、其發矢不仗人力,而用機括,力強而及遠,較弓為烈,獵人恆設定叢莽閶,使虎豹等誤踐其機而中矢,於此可見其力之強也。惟弩之形式,與弓略異,弓背之中,橫置一臂,發矢之機,即置於是,發時先架弦於機,此處名弩牙,然後捩其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木,不過方向相異,此上則彼下,此下則彼上,有如捕鼠器之機括然,故一捩弩鼻,牙與此處本一本,牙即脫弦,而弦激矢出矣。弩之大小不同,名亦各異,小者以手攀捩,其大者須用足踏,蓋非手之力足以勝任也。其名則有神臂弩,花裝弩,穿鐙弩等,大概皆以其用法不同而異名。至弩之搆造,依然如是也,大概此等名目,皆出於唐宋之間,固非古代所定之名稱也。弩之功用較弓箭為巨,及火器興,弓弩之位置遂一落千丈,以至今日,非但習此者少,並其名稱及形式而忘之矣。惟北方多山林,毒蛇猛獸時出為民害,山居者猶多設窩弓以自衛。獵戶以獵獸為生,火燒之外,亦借窩弓以設伏,一旦火燒失效,亦有以弩殺獸者。故弩箭雖不見用於戰爭,而山陝口外之人,尤多習此者,自衛謀生,兩利之道也;至若南方之人,孱弱素蓍,今雖稍注意武事,而此道則無復能之者矣。

早期的弩

早在新時期時代考古遺址有就原始的弩臂遺蹟出現,原始的弩多為木弩,沒有弩機。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春秋時期弩成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裝上弩機的弩威力大增。《孫子兵法.作戰》中即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六韜中,提到甲士所帶之配盾率達到四成才合格,或與裝備了青銅弩機的弩威力大增有關。到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也從戰國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孫臏兵法》中稱這種弩“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弩:如韓魏的魏武卒十二石弩(射六百步)等,這些弩因為必須使用更強的力量才能張開,就要求“弩機”更堅固,開始在“弩機”外加裝“銅郭”強化機糟。這一時期弩在戰爭中運用的更普遍,如韓國的精兵就被稱為“披堅甲,持勁督”(弩的一種叫法);魏選武卒,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夠挽十二弩(戰國時期,一石約等於120斤)。

弩的歷史

至今已發現的最早的較完整的弩,是河南省洛陽市中州路出土的戰國中期的弩,該弩裝備了青銅弩機。這件弩製作得相當考究,弩機為銅質,木質弩臂末端裝有錯銀的銅弩踵,前端裝錯銀的蛇頭狀銅承弓器。根據考古發掘出土的以骨、蚌製作的原始懸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鄂倫春、納西、苗族等少數民族使用的木弩的形制推測,原始的弩應遠較此弩質樸,所以在戰國以前弩還應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過程。這在古文獻中也有一些旁證,如《禮記·緇衣篇》引《太甲》說:“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厥度則釋。”《韓非子·說林篇》說:“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兩處所提到的“機”,都宜解釋為弩機。所記之事的年代都在商周以前,說明中國發明原始木弩的時間應不晚於商周時期。
春秋晚期,實戰中開始重視用弩,《孫子兵法》中已提到“矢弩”的作用。到戰國時,《孫臏兵法》所記述的陣法中,有一種叫“勁弩趨發”,說明弩在實戰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公元前 341年,在著名的馬陵之戰中,孫臏就是以“萬弩俱發”的突擊攻勢,戰勝了輕敵而怠憊的龐涓的大部隊。當時所用的弩一以臂力張弦的擘張弩為主,蹶張弩碎也有裝備。《孫臏兵法》中稱這種臂張弩“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射程並不很遠,有效射程百步約合150米。至戰國中後期,出現了性能更好的以足踏張弦的蹶張弩。如《戰國策·韓策》稱韓國的武卒就是“披堅甲,□勁弩”。此類勁弩裝有粗壯的弓,要用相當大的力量才能張開弦,因而要求弩機更加堅固。戰國中期的弩機,雖然懸刀、鉤、牙等已用銅製,但無銅郭,弩機直接裝在木質弩臂上,承受不了太大的張力。戰國晚期的弩機外增銅郭,強化了機槽,這一部件就是適應蹶張的需要而產生的。戰國弩機的望山尚無刻度,西漢時出現了帶刻度的望山 (見彩圖西漢青銅弩機(河北滿城劉勝墓出土)),它的作用近似近代步槍上的表尺,射者依目標的遠近,通過望山控制端的高低,找出適當的發射角,以便準確地命中目標。
春秋後期,在我國南方出了一個擅長用弩的大師陳音,他曾向越王勾踐講述了一個關於弩產生的美妙傳說。他說:“弩是由弓產生的,弓是由彈弓產生的。而彈弓是遠古的一個孝子創造出來的。當時人們的生活很簡樸,餓了就獵食鳥獸,渴了就飲霧露泉水,人死之後,用白茅草纏裹,拋在荒野之外了事。有一個孝子,不忍心看到死去的父母的遺體被鳥獸殘食,就做了一把彈弓,守護著父母的遺體,杜絕了鳥獸的侵害。後來有人把這件事編成歌唱道:“斷竹續竹,飛土逐害。”以後神農黃帝把木棍彎曲製成弓,把樹枝削尖作成箭。憑弓矢之利,以威天下。繼黃帝之後,楚國有個孤兒弧父,年幼無依,用弓箭狩獵餬口,慢慢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技。弧父把射藝傳給了羿,羿又傳藝給逢蒙,逢蒙傳給了楚國琴氏。琴氏改進了弓,在弓幹上加木臂,設機樞,製成威力更大的遠射武器——弩。

單人弩的類別

弩和弓相比,有哪些優越性呢?第一是加大了張力。弓必須用雙臂拉張,射手一手控弓,一手拉弦,這樣它的張力不可能超過人的臂力。而弩則不同,不但可以雙臂拉,還可以腳蹬弓背,用腰乃至全身的力量拉張,當時稱這種拉弩弓的辦法為“蹶張”。到後來,甚至出現了把幾張強弩裝在床架上,用幾個人,十幾個人同時拉弦的車張弩,可以想見,這樣的弩,不論射程,還是殺傷力,都比弓強了許多。第二,用弓射箭時,弓箭手雙手拉弓,眼睛必須同時瞄準。但雙手拉弓不可能持久,眼睛瞄準也就倉促。用弩時,則可事先把弩弓拉開,敷上箭,什麼時候對準了目標,什麼時候扳機發射,加上弩機上設有專門的瞄準器——望山,可以射得更準。第三,利用集中作戰,先把弩張好,選擇有利時機,一聲令下,全體弩手同時發射,使敵人猝不及防。這種戰法,是駟馬戰車的剋星。
弩具有這許多優越性,就在於在弓上裝了一個木臂,木臂上裝置了機括。通過機括控制弓弦發射。我國最早的弩,大概在原始社會晚期就產生了。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常常出土一種六厘米長短的條形骨、角、蚌片,幾乎相同的是在其一端都開一個或兩個小圓孔,有人認為這就是最原始的弩的機括扳片。
到了春秋時期,已出現了裝有青銅機括的弩了。弩機包括懸刀、牙、牛等構件,比原始社會的骨、角扳片複雜多了。
保存較好的一件弩,是湖南長沙掃把塘一三八號戰國楚墓中出土的,特別是弩臂等木質構件保存至今十分難得,這件弩全長約五十二厘米。弩臂是用兩段硬木接拼成的,前面承弓處內凹,下端向上伸出,剛好含托著弩弓。弩臂前部稍寬,兩側還加襯了薄木片。距側板後側二厘米處兩側各有一個小耳,通過承弓處和小耳,可以把弩弓牢固地捆縛在弩臂上。弩臂的上平面刻矢槽。弩臂中段兩側有供手握的凹窩。弩機槽開在弩臂的後段,內裝青銅弩機,弩機的牙、牛懸刀等構件,由樞裝牢。機槽下還設一個半環護板,與後尾的小木柱相連,它的作用有點近似現代步槍扳機的護環,便於手扣扳機,又可在張弩後保護懸刀不被碰觸。弩臂通體刷褐漆。弩弓出土時已斷成幾截,是用竹材製作的,中部由兩層複合,用綢絹、絲繩層層包纏,再髹黑漆,全長約一百三十厘米。與這件弩一起還出土了一束竹桿弩箭,箭長六十三厘米。
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車廂前闌左側的那具銅弩和整輛銅車馬一樣,雖是給秦始皇陪葬的模型明器,但製作精巧,完全仿照當時的實用弩。這具弩的弩臂像腰身修長的瑞獸,前端是獸頭,張口銜住弩弓的弓弣,上面平滑,鑄出矢糟,弩臂後部設機槽,內裝弩機,下面保護懸刀的護板像瑞獸盤迴的短尾。弩臂通體彩繪捲雲紋,通長三十九點二厘米,弩弓也全是銅製的。弣部又寬又粗,淵簫部分漸細,長七十點二厘米。弓弦是由多股銅絲絞成的,兩端盤成環扣,套在兩端簫上。另有一條較細的銅繩穿過弩臂,拴系在弩弓弓淵與簫的相接處。經測算,銅車馬是按一比二的比例製作的,若將銅弩復原成實用弩,弩臂長七十八點四厘米,弩弓長一百四十點四厘米。
銅弩斜置在車廂前闌左側,弩弓向下,弓弣部由兩件焊死在車廂上的銀質“承弓器”緊緊卡住。這樣,站在車廂左側的射手,只要俯下身,就可以握住弓弦,盡全身之力張弩了。同出的六十六支弩箭,絕大部分的箭鏃呈三稜錐形,只有四支箭鏃呈前粗後細的圓柱形。這些箭總長三十五點二至三十五點四厘米,復原後長七十厘米左右。從秦始皇陵一號銅車馬上的銅弩,我們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期銅弩在戰車上的裝配情況。特別是那兩件“承弓器”,是戰車上裝配遠射武器弩的關鍵。據文獻記載,戰國末年,就產生蹶張強弩了。韓國的溪子、少庥時力、距來三種強弩,射程達六百步,洞腑穿心,可惜沒有見到實物出土。

單人弩的特點

先秦,還有一種連發弩,一九八六年湖北江陵秦家咀四十七號戰國楚墓出土了一件,長僅二十七點八厘米,但結構複雜,性能也比普通弩優越許多,這種弩一次可裝二十支箭,連續發射十次,每次射出兩支箭,射程達二十至二十五米,我們不妨稱它作雙矢並射連發弩。這件雙矢並射連發弩包括弩臂、活動木臂、儲矢匣、弩弓四大部分。
到了西漢時因為跟北方匈奴長時間交戰,作為漢軍步兵對抗匈奴騎兵的利器,弩進一步得到了發展。在“望山”上開始出現用於測距瞄準的刻度,提高了弩的命中率。並且開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到了東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張”(《武備志》)並且在三國時期諸葛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載這種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魏氏春秋》)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有很強的殺傷力。後來大發明家馬鈞又對其進行了改進使之成為一種單人即可使用的一弩五矢的更實用的兵器。
腰引弩的圖形見於山東省濟寧武氏祠畫像石中。《晉書·馬隆傳》稱當時簡試勇士所用腰引弩的強度為三十六鈞(約合九石)。明朝的《武備志》稱之為腰開弩,“力弱者用蹶張,力雄者仍用腰開”。
裝有連射機構的連弩始見於東漢班固撰《漢書·李陵傳》:“發連弩射單于。”三國時期,諸葛亮改制的連弩,大量裝備蜀國部隊,“一弩十矢俱發”(西晉陳壽撰《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威力很強。
弩是一種冷兵器時代重要的遠程武器,它從弓發展而來,但比弓威力更強,射程更遠, 在我國數千年的古代戰爭中被大量運用,直到火器的出現。漢朝弩的強度以“石”來計算。張弓引滿一石的弩相當提起一石(約30千克)重物所用的力。據漢簡和古文獻記載,漢弩分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諸種。漢弩的強度都要經過嚴格校驗,在居延漢簡中曾發現過檢驗已受損傷的弩的強度的記錄,其中十石弩又稱為大黃弩、黃肩弩或大黃力弩,強度最大,裝備最多。漢朝最強單人十石強弩的射程可達400米左右;六石弩這是漢朝軍隊裝備最多的單人強弩。漢朝郡國還組成了以弩手為主的步兵兵團“材官”,其指揮員的官號有的就稱“強弩將軍”。
由於弩的發射比較費時,而且持弩的士兵又不便兼用其他武器,所以弩手常在其他士兵掩護下編成“上弩”、“進弩”、“發弩”等組,輪番連續發射。在“守隘塞口”中,更能發揮其威力。至南北朝以後騎兵大規模縱橫馳騁之時,由於強弩不便在馬背上使用,遂逐漸衰落。明朝以後,由於火器迅速發展,弩不再受重視。《天工開物》中甚至認為弩是“守營兵器,不利行陣”。
到了十六國南北朝時期騎兵在戰場上稱雄,弩不便於騎兵在馬上使用,而且當時講究使用重甲騎兵,所以進一步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到宋朝時為了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宋軍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戰,弩成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宋軍除了單兵使用的神臂弩,宋軍著重製造床弩如:二弓床弩,三弓八牛床弩,豆+寸子弩等。
明代又有人將以改良為諸葛弩,但實際上這種弩的射程極短且威力低落,未曾實際用於戰場上。隨著火器的套用,弩漸漸衰落。在中國到清朝年間,軍隊已經不再使用弩作為戰鬥武器了。
傳統的武器裝備在現代反恐中也可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反恐隊員手持強力弩弓已經站在人體靶位的前方,一聲令下,將每個靶位上分別代表頭部和心臟的氣球立即擊碎。據了解,反恐突擊隊員使用的強力弩弓可穿透15厘米厚的樹木,主要用於隱蔽突擊作戰、解救人質,是特戰隊員有效的攻擊性武器。

射擊

許多書上都敘述了如何射擊的專業姿勢,那些太專業了,本人認為不必千篇一律,舒服即可。在射擊時,最忌諱的是大口呼吸,那樣會導致槍口晃來晃去,極大的影響精度。在無依託射擊時,儘量將托護木的手肘部頂住腰,可以減小抖動。有依託射擊時,光學瞄具的十字或T型分劃中心點應稍往目標的上方瞄一點,即使已經作過歸零,在距離遠一點的目標上,弩箭還是會出現走拋物線的情況。
  

發展

據考古驗證我國弩的出現應不晚於商周時期,春秋時期弩即以成為一種常見的兵器在使用。 《孫子兵法》中即已將弩和甲盾等一起列為重要的作戰物資。(孫子兵法-作戰)到戰國時期弩更是廣泛的運用於軍事之中也從戰國早期的擘張弩,(即用臂力開的弩,《孫臏兵法》中稱這種弩“發於肩膺之間,殺人百步之外”)發展到戰國晚期出現的蹶張 弩,就 要求“弩機”更堅固,持勁督”(弩的一種叫法)魏選武卒 ,考核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能夠挽十二石弩.,並且開 始有了連弩的記載:“因發連弩射單于,單于下走”。(《資治通鑑》卷21)到了東 漢時期開始有腰引弩(後又作腰開弩)這是單人能拉開的最強弩“力弱者用蹶張,力雄 者仍用腰張”(《武備志》)並且在三國時期諸葛製作了著名的“元戎弩”史載這種連 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魏氏春秋》)同足踏的蹶張弩配合使用 有很強的殺傷力。後來大發明家馬鈞又對其進行了改進使之成為一種單人即可使用的一 弩五矢的更實用的兵器。而且當時講究使 用重甲騎兵,所以進一步向威力強,射程遠,使用機械力量的床弩發展。到宋朝時為了 對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騎兵,宋軍大量的使用弓弩手作戰,弩成為北宋步兵的主要武器, 宋軍除了單兵使用的神臂弓(雖然叫弓但是是一種弩)宋軍著重製造床弩如:二弓床弩 ,三弓八牛床弩,豆+寸子弩等。 至明以後由於火器的迅速發展,佛朗機,鳥銃、紅夷大炮等火器大量的裝備部隊,弩的 作用進一步下降,不再受到重視,直至被淘汰。

注意事項

1 除非你確定你跟目標之間沒有任何其他人或動物阻擋,否則不要開弓瞄準,因為一旦箭離弦是不可能拉回來的。
2 在射箭前應檢查每一支箭的箭桿和箭尾,受損的箭桿和箭尾都有可能導致意外發生。
3不要讓臂長超過你的人拉你的弓,過度拉弓弦可能會拉壞副弓弦。判斷一個人的臂長的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他的身高,通常身高一樣的話臂展也差不多,所以如果一個人比你高他的臂展自然也比你長。
4 不可以射太輕的箭,標準是至少5grain 每磅, 如果箭太輕的話就跟空射一樣會損傷弓,也可能產生危險。
5 禁止空射,空射就是在沒有搭箭的情況下放手弓弦,空射會直接損傷弓片,有可能導致弓片裂紋,還會打彎輪軸,嚴重的話可能會傷到射手。
6 每一次用過你的弓後都要仔細檢測一下,注意有沒有螺絲鬆動,弓弦有沒有起毛等等
7 直到直指目標的時候才開弓, 如果不小心放手的話是很危險的,即使斜飛出去的箭射到任何人或動物仍是致命的,所以絕對不能把拉開的弓對準任何人!!
8 不要用撒放器拉開沒放箭的弓,如果撒放器故障的話就會導致空放。
9 一定要專業維修人員修理你的弓,
10 不要自己拆卸的主要部件,因為大部分部件都承受很大的壓力,亂拆卸可能讓自己受傷或損壞有些部件,弓的裝配非常嚴格,需要測量工具調試組裝。注意不要讓刀子,剪刀之類的利器和菸頭碰到弓弦,因為緊繃的弓弦稍微用力就會被割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