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般指本詞條

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7年10月,由科技部批准組建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目前,實驗室主要定位於神經科學問題的前瞻性基礎研究,圍繞腦的可塑性這一主題,設“神經發育”、“突觸可塑性與學習記憶”、“感覺信息處理”和“相關疾病發病機制”四個研究方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建立時間:2007年10月
  • 機構管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行政隸屬:中科院
學科前沿,研究領域,組織管理,學術團隊,儀器設備,項目成果,

學科前沿

神經科學是利用生物、物理、信息科學等綜合手段,研究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和異常病變的一門新興交叉科學。科技已開發國家均將神經科學作為重點發展領域,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也將其列為八個基礎研究科學前沿問題之一。神經科學研究對於預防和治療成癮、老年痴呆等神經疾患,保證心理健康,開發腦功能,研究人工智慧等許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研究領域

神經系統發育、學習與記憶、高級認知功能、腦的衰老等重大問題均與人類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神經科學的研究已被認為是最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之一。它不但是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前沿,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對提高全民的教育質量、創新能力、心理和精神健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重點實驗室圍繞神經發育、突觸可塑性與學習記憶、感覺信息處理、神經系統疾病四大研究方向對神經生物學基本理論和疾病機理進行前瞻性研究。 在神經發育研究方向上,重點實驗室主要研究神經細胞分化、遷移、導向的分子機理,以及軸突、樹突發育與神經環路形成機理。在突觸可塑性與學習記憶機理研究中,著重研究神經突觸形成的分子機理,膠質細胞與突觸可塑性關係,抑制性突觸可塑性,以及學習記憶的神經機制。感覺信息處理機制研究的重點是視覺認知的機理,嗅覺對動物社會行為的影響,味覺識別機制,以及軀體感覺機制。重點實驗室針對智力發育障礙、癲癇、缺血誘導神經元死亡、病理性痛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神經系統疾病機理。 神經系統疾病影響人類的健康,防治神經精神性疾病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戰略性需求。重點實驗室不但將對神經生物學基本理論進行系統的前瞻性研究,而且將充分利用基本理論的進展和先進技術對神經系統疾病機理進行前沿性探索,為藥物開發和智慧型技術的發展提供理論基礎。重點實驗室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較為全面的神經生物學研究技術平台和基礎設施,成為國際最主要神經生物學研究基地之一,為人類認識大腦、開發大腦和防治神經系統疾病做出重要貢獻。

組織管理

實驗室主任: 王以政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實驗室副主任: 周嘉偉 研究員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學術委員會主任: 蒲慕明 教 授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

學術團隊

實驗室現有研究組15個,高級研究員3人,研究員12人(高級研究員、研究員均為博士生導師),副研究員3人,高級工程師1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人,百人計畫獲得者9人。實驗室注重高水平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工作,進一步加強研究力量。 實驗室在讀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共169人,在站博士後共4人。自1999年以來已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51人,出站博士後4人。共有4人獲得教育部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5人獲得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3人獲優秀獎,2人獲得中國科學院50篇博士論文獎,5人獲得中國科學院地奧一等獎、14人獲二等獎。 2001年今本實驗室已經成功舉辦了專題學術報告262次和11次學術會議,完全對外開放。實驗室向國內科學家實施合作與開放課題,尤其重視本實驗室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套用相結合。

儀器設備

雷射共聚焦顯微鏡:4台 (*其中一台)
*LSM510雙光子顯微鏡:1台
*NIKON TE2000E活細胞工作站:1台
*S-2460掃描電鏡:1台
*JEOL.1230透射電子顯微鏡:1台
Leica圖像採集分析儀:1台
*磷屏成像儀Typhoon9410:1台
各種電生理記錄儀設備:30餘套
超速離心機:1台
高速離心機:2台
超薄切片機:2台
恆冷箱切片機:2台
PCR儀:8台
超純水系統:2套
設備完善的細胞培養室:10個
實驗動物中心:1個(600平方米)

項目成果

本實驗室承擔各類研究任務34項。主持國家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和中國科學院重要方向性項目等國家重大科研任務。重點實驗室在突觸可塑性及神經元整合特性的可塑性、伴隨突觸可塑性的突觸前神經元興奮性的雙向調控、神經活動依賴性突觸成熟的信號轉導機理、神經元-膠質細胞間信息傳遞的可塑性、阿片受體轉運與鎮痛功能調製機理、果蠅面對兩難視覺線索的抉擇行為、果蠅跨模態學習的相互作用、神經細胞極性建立機制、神經營養因子對軸突生長的調節、酸敏感離子通道與神經保護、背根節神經元和脊髓基因表達可塑性等研究中取得較顯著的進展。2001年至今,實驗室在《Cell》、《Science》、《Nature》、《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Journal of Cell Biology》、《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PNAS》、《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和《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74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