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形態學圖譜

神經形態學圖譜

《神經形態學圖譜》是2023年3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譜類工具書,由李雲慶著。

該圖譜共8章,奇數的第1、3、5、7章為理論說明,主要介紹各種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分析各種技術的優缺點;偶數的第2、4、6、8章為奇數章所涉及各類技術的染色和觀察結果,用實際圖片對每種技術的染色結果予以補充說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神經形態學圖譜
  • 外文名:Neuromorphological Atlas
  • 作者:李雲慶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391 頁
  • 字數:864000
  • ISBN:9787030746351
  • 類別:圖譜類工具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CIP核字號:2023013216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編寫特點,社會評價,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是動物體內起主導性控制作用、結構和功能複雜,以及未解謎團最多的系統。因此,長期以來,對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探索始終處於生命科學的前沿地位。神經形態學(neuromorphology)包括神經解剖學(neuroanatomy)和神經組織學(neurohistology)兩個分支,它的核心任務是研究和闡明神經系統的結構,為揭示該系統的功能、預防和治療相關疾病、開發人工智慧等提供理論基礎。該書作者李雲慶認為神經形態學的發展經歷過三次革命:一是19世紀中期發明的傳統神經形態學染色技術(如高爾基染色法、卡哈染色法、尼氏染色法和維格特染色法等)為闡明神經系統的細胞構築和神經纖維聯繫等基本結構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二是20世紀中期誕生的現代神經形態學研究技術(如化學發光技術、電子顯微鏡技術、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技術等)為揭示神經纖維更精確的聯繫和神經活性物質及其受體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21世紀20年代初期開創的精準神經活動調控技術(如基因重組活病毒示蹤技術、光遺傳學技術和化學遺傳學技術等)為在體調控和研究各種類型神經元及其神經纖維聯繫提供了有力工具,初步實現了揭開神經系統工作原理奧秘的理想。從整個發展歷程來看,作者對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了解既與前輩們勇於探索、辛勤工作和細心總結密不可分,又與當代人慧眼識金、學科交叉和融會貫通有密切關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神經形態學研究技術的發明和進步對作者研究和揭示神經系統的結構及功能提供了工具和可能。
神經形態學研究發展歷程長、方法眾多,雖然每種技術都有其固定的操作步驟,但每個研究者所使用的技術有限,且每次的實驗結果都可能存在差異,這些差異主要反映在染色或呈色反應後得到的圖片上。在作者李雲慶近40年的從教生涯中,經常遇到學生不認識或看不懂圖片上的結構,不了解每種方法的原理及其優缺點,不會綜合套用各種方法,不知道什麼是高質量圖片和如何處理圖片,甚至有些學生分不清陽性和陰性結果,把假陽性或非特異性染色結果當成陽性結果的現象,著實令作者李雲慶驚詫,也感到作者李雲慶作為形態學專業教師的失職。從幫助學生和研究者(尤其是青年研究人員)學習神經形態學知識、深入了解技術以便套用和熟悉常見技術的目的出發,作者李雲慶編撰了該圖譜。
顧名思義,神經形態學的特點就是用文字和圖片敘述神經系統的結構。圖片展示能克服單純文字敘述時的晦澀、抽象、難記等缺陷,使相關內容更為直觀、更易理解、更能記牢。因此,圖譜在學習和研究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大學時代開始,作者李雲慶就喜歡學習形態學的內容,特別是對圖片情有獨鐘,與形態學有關的課程都取得了良好成績。也因此,大學畢業的當年就報考並通過了人體解剖學專業研究生的考試,主攻神經解剖學。從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作者李雲慶經歷了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研究突飛猛進的暴發時期,手頭收集到的圖片也日漸增多。

出版工作

2023年3月,《神經形態學圖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封面設計
羅靜、劉新新
鄭金紅
肖興
無極書裝

內容說明

《神經形態學圖譜》共8章,奇數的第1、3、5、7章為理論說明,主要介紹各種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分析各種技術的優缺點;偶數的第2、4、6、8章為奇數章所涉及各類技術的染色和觀察結果,用實際圖片對每種技術的染色結果予以補充說明。這種排列方式將為讀者學習和了解各種神經形態學技術提供方便。該書通過簡明的文字和330幅實驗結果的圖片介紹神經形態學方法並說明神經系統的結構,以闡明其功能。該書包括顯示神經組織內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基本形態特點的傳統染色技術,揭示神經纖維聯繫通(環)路的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定位神經活動相關神經活性物質和受體分布等化學神經解剖學內容的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技術和展現神經組織超微結構的電鏡技術及其觀察結果,形象直觀,便於理解、查找和記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傳統神經形態學染色技術1
第一節 形態學染色技術的基本原理2
第二節 傳統形態學染色技術的常用方法2
第二章 傳統神經形態學染色技術的結果9
第一節 周圍神經系統的染色10
第二節 中樞神經系統的染色42
第三章 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107
第一節 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的基本原理109
第二節 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的常用方法110
第四章 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的結果117
第一節 逆行示蹤劑標記118
第二節 順行示蹤劑標記147
第三節 螢光素示蹤劑標記155
第四節 活病毒示蹤劑標記167
第五節 神經束路示蹤技術的綜合套用181
第五章 化學神經解剖學技術195
第一節 神經活性物質及其受體196
第二節 化學神經解剖學技術的基本原理199
第三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200
第四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技術203
第五節 受體定位技術205
第六節 神經科學研究技術的綜合套用205
第六章 化學神經解剖學技術的結果207
第一節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208
第二節 免疫螢光組織化學染色219
第三節 免疫螢光組織化學多重染色236
第四節 轉基因小滑鼠記結果的免疫螢光組織化學染色258
第五節 原位雜交組織化學染色265
第六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綜合套用273
第七章 電子顯微鏡技術283
第一節 透射電鏡技術285
第二節 免疫電鏡技術286
第三節 冰凍蝕刻技術290
第四節 冷凍電鏡技術291
第五節 掃描電鏡技術292
第八章 電子顯微鏡技術的結果293
第一節 神經系統正常超微結構294
第二節 神經纖維聯繫示蹤結果的超微結構316
第三節 免疫組織化學反應陽性染色結果的超微結構325
第四節 綜合方法顯示神經纖維聯繫及其化學性質結果的超微結構347
第五節 其他電鏡觀察技術顯示的神經組織超微結構358
主要參考文獻377
縮寫詞及中英文對照表381

編寫特點

該圖譜的編寫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理論說明與實踐結果相結合。該圖譜共8章,奇數的第1、3、5、7章為理論說明,主要介紹各種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步驟,分析各種技術的優缺點;偶數的第2、4、6、8章為奇數章所涉及各類技術的染色和觀察結果,用實際圖片對每種技術的染色結果予以補充說明。這種排列方式將為讀者學習和了解各種神經形態學技術提供方便。
  2. 體現了神經形態學技術的系統性和全面性。該圖譜的內容分為傳統神經形態學染色技術、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化學神經解剖學技術和電子顯微鏡技術等四個部分,比較系統和全面,其中涉及的既有古老的技術,又有新的技術,還為每種技術的染色結果提供了代表性圖片。
  3. 按照學習規律安排圖譜的展示內容。根據學習神經系統基礎知識的要求,在圖片展示的安排上,按照先簡單、後複雜,先發育、後成年,先外周、後中樞,先單一、后綜合的順序排列圖片。在圖片選擇上,儘量展示更多的技術,以及用一種技術儘量展現神經系統內更多的代表性部位。
  4. 圖片來源廣泛,供圖者眾多。不計理論說明部分,該圖譜在偶數章中展示各種染色技術的圖片數量為330幅。來自日本和美國的學者及中國國內26個單位的62人(總計348人次)為該圖譜提供了圖片。這些供圖者都是使用這些神經形態學技術的知名單位和大家,所以該圖譜的圖片充分體現了代表性、權威性和可信性。
  5. 極力提倡各類神經形態學技術方法的綜合套用。在儘可能系統地介紹單一方法的同時,注重同一種類不同技術及不同種類技術的綜合套用,其中包括各種技術在同一個部位(如脊髓)的套用,以及不同技術(如神經纖維束路示蹤與免疫組織化學反應結合、免疫螢光組織化學多重標記染色、免疫組織化學與原位雜交組織化學反應結合、基因重組活病毒示蹤和光遺傳學技術)從多個方面闡明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時的綜合套用。
  6. 圖片標註細緻,說明和解釋充分,便於讀者學習理論並辨識圖片。雖然該圖譜不是系統地學習神經解剖學和神經組織學相關理論知識的專著,但極力爭取在“看圖學知識”的同時,幫助讀者學習神經系統的結構知識。另外,在圖片的標註、裁剪、排列、組合等方面,也有值得讀者借鑑之處。
  7. 在每張圖片的圖題或圖注中都提供了圖中縮寫詞的中文全稱並在書末提供圖中縮寫詞的中、英文全稱對照和主要的參考文獻。

社會評價

“精美的圖片令人賞心悅目,而在這些圖片背後所蘊含的執著的精神更令人欽佩。該圖譜的內容包括傳統神經形態學染色技術、神經纖維束路示蹤技術、化學神經解剖學技術和電子顯微鏡技術四個部分,在每一部分先用文字系統介紹從傳統到現代神經形態學技術的基本原理、基本步驟及使用優缺點,之後藉助330幅圖片,展示了各種技術的染色和觀測結果,兩者相互映襯,相互輔佐。該圖譜既是作者近40年從事神經形態學研究工作的結晶,又是中國國內外神經形態學領域知名單位和工作者的精華之集大成。該圖譜的出版將為學生們學習和了解神經系統的形態結構、學習神經科學的相關知識提供幫助,而對於臨床醫務工作者或神經科學研究人員來說更是一本案頭必備的工具書。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教授楊雄里評)

作者簡介

李雲慶,男,1961年8月出生,大學本科畢業,博士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第四軍醫大學國家重點學科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導師,1994年12月被聘為第四軍醫大學教授。從事人體解剖學的教學工作,並主要從事痛信息傳遞與調控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