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灸經綸

《神灸經綸》,灸療專書,4卷。清代吳亦鼎(硯丞)撰於鹹豐元年(1851年)。卷1詳論蓄艾、用艾、禁忌、灸後調養、經絡循行,並釋周身部位名稱;卷2述十二經、奇經八脈經穴位置,附有經穴歌和插圖;卷3至4論臨床各科證候艾灸治法或隔藥物餅灸治法,並介紹黃蠟灸法、豆豉餅灸法、神燈照法、桑柴火烘等法,末附《醫願》一文。作者對灸法理論有一定發揮,認為“針之手法未可以言傳,灸之穴法尚可以度識”。

基本介紹

  • 書名(異名):《神灸經綸》
  • 作者:吳亦鼎(硯丞)
  • 成書年代:清
  • 歸屬類別:中醫典籍
成書背景,流傳版本,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影響評價,

成書背景

本書的成書深受新安地域文化和清代中葉儒學、考據學和清代醫政醫風的影響。

流傳版本

現存清鹹豐三年古歙吳氏刻本,1983年中醫古籍出版社據以影印出版。

作者簡介

吳硯丞,清代醫家。字亦鼎,古歙(今安徽歙縣)人。精於麻疹證治。以俗醫“治痘難,治麻易”之說草菅人命,乃采古人良法,撰成《麻疹備要方論》一卷(1853年)。此書論病因、診脈、辨證、初熱、診治合時、見形論治、收沒論治等篇;又述雜證、禁忌、麻疹備用諸方等。刪繁就簡,切合實用,可為治麻症之要訣。嘗匯集古人灸法,編成《神灸經綸》四卷(1851年),分別論述灸療方法、禁忌、灸後調養、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經穴位置、諸病病候及灸法等,於灸法理論多有發揮,然過於強調“法必尊古”及“人神禁忌”,未免拘執。

內容簡介

卷一論灸法基礎知識、經絡總綱和周身骨度,細分為說原、蓄艾、灸忌、補瀉、周身經絡部位等26節。吳氏很重視灸法的基礎和理論,開篇即指出灸之功效在“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書中論灸法宜忌,內容甚詳,其他如暈灸、灸瘡處理等皆有細述。
卷二論經脈起止和腧穴定位、灸法等。經絡腧穴之學,是灸法的基礎。著者認為“若夫針灸之治,苟不明經絡俞穴,無從下手”“灸法亦與針並重,而其要在審穴,審得其穴,立可起死回生”。本卷總述十二正經及奇經八脈起止,詳列諸經孔穴部位、取法及灸法禁忌,後附經穴圖20幅,以便於學者記誦掌握。
卷三、四論證治。兩卷以證治本義、十二經和奇經八脈主病為綱,首論傷寒、中風、厥逆,次以部位論病(含首部、中身、手足、二陰),再論婦、兒、外諸科,都是先證略再證治,即先分析病因脈證等發病特點,再分條詳述病名、取穴和灸法。據統計,全書載病證392種,灸方425首,用穴(含奇穴及部位)298個1452次。其中除常規取穴和灸法外,還記述了一些特殊穴位和灸法,如治“暴厥冷逆”,除常規灸氣海等穴外,“一法以繩圍男左女右臂腕,將繩從大椎向下度至脊中,繩頭盡處是穴,灸二十一壯”。其他還有“秦承祖灸鬼法”“崔氏四花六穴”“騎竹馬灸法”等,類似這些經驗灸法,古醫籍中常見,本書也多有保留。

影響評價

全書搜羅甚廣,較系統地總結了清代中期以前中醫灸法的理論和臨床知識,是一部重理法且切合臨床的灸法集大成著作,在針灸發展史上享有一定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