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秘香泥泥灸”以下簡稱“泥灸”,就是用純天然玉石微粉和艾絨及多種藏藥巧妙結合,對肌體產生的遠紅外和天然岩礦熱輻射及溫熱效應來達到灸療目的,屬溫灸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秘香泥泥灸
- 簡稱:泥灸
- 屬:溫灸範疇
- 類型:醫療方法
《說文》曰:灸,灼也,即燒灼或烘烤的意思;灸療是我國古代人民在同疾病進行鬥爭中總結出來的一種治療方法。我國人民在遠古時期,掌握了用火的方法,人們在烘烤食物和取暖中,可能偶爾不慎被火燒灼,而減輕了某些病痛,或取暖時烘烤腹部,緩解了腹部的寒痛及脹痛等症狀,於是大家主動用火燒灼或烘烤治療更多疾病,這樣就產生了灸療。《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及,灸之所宜”,就說明了灸的療效作用。最初的用灸材料當然是很簡單的,比如用樹枝等。
在古代,由於在治療疾病中的顯著作用,以及用灸材料的方便易尋,灸療在當時是非常盛行的,在灸的材料以及治療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用灸的材料發展到一是用某些刺激性中草藥物,二是專用燃燒的艾葉或使用其他一些藥物作為燃燒的材料。從治療技術的發展來看,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灸法,早期灸療的專著《曹氏灸方》(已佚),宋代莊卓《膏肓腧穴灸法》、聞人《備急灸方》、西方子《明堂灸經》,明代葉廣祚《采艾編》,清代吳亦鼎《神灸經論》等,均是歷史上有影響的灸療專著。此外,其他的中醫文獻中有關灸療的記載是多不勝數。在宋代還出現了專門施灸的醫師。從灸的種類來看,可分為火熱灸與非火熱灸,在此只談火熱灸。火熱灸中又有懸灸與實按灸兩種,在明代出現的“雷火神針”就是實按灸,它多用於治療風濕寒痹、閃挫腫痛疾病,它的治療方法是點燃後用七層綿紙墊著進行燙灸。這種治療方法叫實按灸(當然,太乙神針也是其中之一),還有專門的醫師和門診。清代吳謙的《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決》介紹了19種病證的灸療處方及操作方法。吳亦鼎的《神灸經綸》是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灸療專著。清代末年,由於統治階級拘於封建禮教,於1822年竟以“針刺火灸,究非奉君所宜”的荒謬理由,下令停止太醫院使用針灸,廢止針灸科,使中醫事業也包括灸療學更趨衰落,幾至一蹶不振。但是由於灸療經濟有效,便於掌握,深受廣大勞動人民的歡迎,因而灸療方法仍在民間廣為流傳。新中國成立以來,祖國醫學獲得了新生,使灸療學得以復興與繁榮。
目前國內灸療發展極不平衡,有一些醫療單位的針灸科在臨床上很少使用或根本不用灸法,灸療學這一祖國的寶貴財富,面臨失傳的可能,應引起針灸界的重視。可見,藏正堂泥灸系列的隆重上市,它將引發灸療史上的又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