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32年1月(民國21年1月),該刊於上海創刊,刊期初定為每月十五日發行,因戰事延宕,或有間月發行者,或有季度一發者。
1933年(民國22年),該刊第6期特一門欄目,名為“集益錄”,專為研究“中央國醫館”整理或醫藥草案者而設。
1934年(民國23年),該刊第8期新辟一門欄目,名為“醫事新聞”。
1937年7月(民國26年7月),該刊停刊,總計發行五卷58期。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該刊在“徵稿規則”中把文章類分為“言論、學術、衛生、雜俎、會務、訊息、答問”等七項,同時每期固定有“醫案”專欄,而後分為討論、專著、衛生、醫案、藥物、會務、醫林外史、醫書評論、雜俎等欄目。
欄目名稱 | 發表內容 |
---|
| |
| |
| |
| |
| |
| 刊登該會會章、改組會員大會記錄,會議議案的摘要,重要的訓令,以及重大會務活動的賬目表格。 |
| |
| |
| |
| |
| |
《神州國醫學報》刊登了古今醫案,以備中醫學界的參考研究。該刊刊中有時還會刊登重要證書、執照、徽章的圖片。
人員編制
據全國報刊索引網站2022年1月15日顯示,齊丹《神州醫藥總會研究》記載,閆立彬、張家瑋《周小農民國期刊文章擷英》記載,任宏麗、段逸山、劉慶宇《近代中西醫論爭亂局下的〈傷寒〉經典詮釋——以〈神州國醫學報〉為例》記載,該刊有專員總計1人、委員總計4人、編輯至少1人、特約撰述員總計54人、主要撰稿人至少4人。
*從總第3期開始,實際編輯事務主要由吳去疾擔任。
資源保障
1932年,原神州醫藥總會改組為神州國醫學會,學會自改組以來因“經濟方面支出既多,而來源有限”,遂向全體會員及醫藥界人士徵求補助金。原神州醫藥總會的經費來源主要有三個渠道:一、會員入會費及常年費;二、發行醫藥學報及刊登廣告費;三、中醫界人士及會員特捐。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神州國醫學報》的封面載有徐相任的題詞,刊名由中國近代醫生、神州國醫學會常務委員
顧渭川題寫。
辦刊宗旨
《神州國醫學報》秉承“研究真理,集思廣益”的宗旨。其辦刊宗旨之一,還在於繼續爭取中醫地位,改良國醫學術,獲得社會民眾認同。
社會影響
影響價值
《神州國醫學報》是一份發行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份意在整理國醫國藥的醫藥類刊物。該刊登載的驗方、醫案及醫理研究著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該刊也是了解近代中醫發展的一個視窗,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神州國醫學報》不僅保存了近代中醫文獻,折射出20世紀30年代中醫人的革新思想,同時促進了中醫藥跨地域的學術交流,在業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入探究《神州國醫學報》辦刊特色及社會影響,對了解近代中醫學術發展及中西醫論爭史實等方面,有參考價值。
社會評價
《神州國醫學報學報》的各期內容文章信息量大,實效性強,很多文章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作為社會學術團體主辦的刊物,該刊具有鮮明的辦刊特色,以時代性、學術性、權威性、文章容量大、信息面廣而聞名於世。
(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任宏麗、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段逸山、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邴守蘭評)《神州國醫學報》秉承《
神州醫藥學報》“研究真理,集思廣益”的宗旨,積極刊載醫藥知識,介紹中西醫學說,時刻關注醫學動態,為中醫學說的傳播與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河北大學歷史學碩士齊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