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80歲的余永奇爹爹,在黃陂老家開闢了一塊“桃花源”式的場地,義務為年輕人講授做人的道理。他沒有教室,瓦棚、山坡、甚至院子裡的枇杷樹下都可以作為上課地點。他沒有教材,勞作、親近自然、尊重歷史是他必講的內容。20年來,慕名來這裡上課、聽講的中小學生及大學生多達10萬人次。
基本內容,義務講課,課外知識,義務老師,
基本內容
余爹爹講課 余永奇的家位於黃陂區大余灣村,這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村子。從一個小廣場拾級而上,繞過一片小樹林,就可看到一扇小鐵門,一個“桃花源”似的院落。院子不大,但很乾淨,院中間長著幾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我從19歲就開始教書,後來在黃陂區圖書館、黃陂一中、黃陂縣政府工作過,1993年退休。”
義務講課
操著一口地道的“黃陂腔”,余爹爹對記者打開了話匣子。退休後,余永奇和老伴回到老家大余灣居住。余永奇在自己祖屋的地基上,修建了一棟兩層的小樓,取名“隨園”。院子裡種上枇杷樹、桃樹、李樹等,後余爹爹講課 院還有一大片菜園。“我這一輩子都是搞教育的,我有一個理想,就是把這個院子變成學生們的校外學校,把做人的知識,通過寓教於樂的形式,教給村裡的學生。”余爹爹說。 從退休到現在,余爹爹就在“隨園”里,義務為孩子們講解做人的道理。幾乎每天都有人慕名來這裡“聽課”。採訪的當天晚上來聽課的,是江漢大學機電建築學院工業設計系大一的學生們。
課外知識
帶隊老師叫王小寶。作為一名大學美術教授,他已經和余永奇打了10年的交道。“200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余爹爹,覺得他對人生的感悟,對大學生有很好的教育意義。於是,從那一年開始,每年都帶著學生們到這裡來社會實踐。”晚上7點整,講課開始。一個小時下來,80歲的余爹爹口若懸河,連一口水都沒有喝。學生李浩說:“余老師的講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這堂課非常值得。”
20年裡,來這裡聽課的大學生遠遠不止江漢大學這一撥。在余爹爹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留言記錄著他的聽課者來自哪裡。有武大的、有華科大的,有武漢理工大的……其實最初,余永奇的學生都來自大余灣。“幾十年來,村裡的孩子都在我這裡上過課。”余永奇說,孩子們下都會趕到他這裡,學習書法、背誦經典、學習種菜、比賽爬山。“一到暑假,所有的孩子們都來了,我就讓他們在我屋後的山坡上席地而坐,我給他們講故事、談民俗。”
義務老師
如今,他的學生越來越多的是城裡的孩子。“對付”這些孩子,余永奇有自己的一套。有一次,有個武漢的家長慕名將孩子送到這裡來,這孩子平時不吃飯、還很調皮。余永奇給孩子的父母出了一招:“不吃飯,就讓他挨餓,一頓不吃再餓一頓,下頓自然就吃了。”父母一試,果然奏效。這么多年來,義務為孩子們當課外老師,有人說余永奇是個“苕”。對於這些話,余爹爹付之一笑,作聯自侃:“做牛,做蠶,做燭,出力,吐絲、化灰,苕自願;乃松,乃竹,乃梅,靜謐、挺直,含香,傻自願。”
余永奇的退休工資每月3000多塊錢。“我不喝酒,不抽菸,不打牌。最大的愛好,就是給孩子們講講課。”余永奇說。如今,他每天過著“活神仙”般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話描述就是:“早晨6點起床,爬山,看日出、打太極拳。白天種家菜、采野菜、喝清茶、吃淡飯,座談天下事。傍晚看小雞繞樹嬉戲。晚上臥聽小樓風鈴響,看星星彌合,看月圓月缺,如夢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