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山(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祝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祝山在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北,位於泰山東麓25公里余,祝陽之北4公里。祝山山勢環拱,狀若圓錐形,海拔312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祝山
  • 位置:泰安市岱嶽區祝陽鎮
位置境域,文物古蹟,

位置境域

祝陽鎮的祝山,不但與奉高城的位置在南北直線上,而且該山低矮,獨立突兀,山頂平坦,其上曾建有甘露廟、石大夫廟等,山的正南方面對開闊的低嶺、平原,奉高城處於視野之內。據老人稱,此山曾有茂密植被,今山下的村莊叫“上莊”。尤為重要的是,該山被一條半圓形的河流所環繞,其小河蜿蜒曲折,沿山的東北、東、南、西南線路作環形流淌,然後轉折東南流,最後注入於奉高城東北側的瀛汶河,因而此河可謂標準的“環水”,此山則最符合“澤之圜丘”的要求。漢武帝首次登封后從岱陰下山,然後東出今小牛山口、大津口、黃前,直接東行即可到達祝山,在這裡禪地完畢,直接向正南行很快就可到達奉高城。

文物古蹟

《泰山道里記》記此山:“小盧山東八里為祝山,單椒圓麓”,屬泰山東麓支山。山上舊有石大夫廟,毀於近代,今惟碑石留存。
《石大夫廟敘》為道光七年(1827年)泰安縣恩科舉人、候選知縣趙孟班所撰,碑高1.18米,寬0.83米。根據《廟敘》所載:泰安的“石大夫”系由萊蕪羊丘山傳入,每年重陽,祝山都有規模盛大的大夫廟會,趕會庶眾遍及整個泰安東鄉,祝山成為“石大夫”信仰的一大傳播中心。作為“石敢當”信仰的一線支流“石大夫”崇祀,最初興起於泰山臨近州縣,最後盛於泰山附近支山,興起與繁盛都在泰山周邊展開。
清末學者俞樾《茶香室叢鈔》卷十在引述王士禛“石大夫”之說後稱:“按:此(泰山石敢當)五字南中有之,而無醫病之說,亦無大夫之稱。”說明與遍及全國、遠播海外的石敢當風俗相比,“石大夫”的傳布地區則相對有限,可謂是土生土長的泰山靈石信仰。
祝山的“石敢當”清代碑石,是迄今泰安地區首次發現也是惟一揭示“泰山石敢當”信仰緣由的歷史文物,價值極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