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山紅滾廟始建於明代,祀保生大帝,俗稱大道公,因用“紅滾木”問卜,故名紅滾廟。位於龍海市海澄鎮山後村騎龍山脈祖山頭,稱祖山紅滾廟。距市區石碼里許,交通方便。座山觀海,坐西向東,景色絢麗,香火旺盛,乃似廟中有一對楹聯所敘:“紅如旭日均天升,滾若流水遍地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祖山紅滾廟
- 外文名:Zhushan Honggun Temple
- 地點:龍海市海澄鎮山後村
沿革,建築,文物保護,
沿革
祖山紅滾廟於明萬曆九年(1581年)始建於洪厝山,祀奉保生大帝和鎮閩將軍洪台爺。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火燒鄭軍營盤,廟亦被燒毀。後遷建於下埭埔。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鄭克爽軍隊占據廈門,再度攻破海澄入漳州,清廷下令遷界,強迫沿海百姓棄家內遷,使海澄城南港口一帶淪為荒地,而後祖山紅滾廟亦被洪水沖毀。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鄭克爽歸清,戰事安定,海禁解除,秩序恢復,遷者復返,散者復聚。社裡耆老及民眾於豐年不忘神恩,康熙三十年代中,擬擇地再建祖山紅滾廟,為防廟被洪水沖毀,即擇於騎龍山脈一帶。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在騎龍山脈祖山頭重建祖山紅滾廟,建成三門二進宮殿式廟宇。後曾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光緒辛憶已年(1881年)民國丙寅年(1927年)、民國三十二年(1934年)等多次重建擴大。而今之祖山紅滾廟又陸續增建禪室,亭閣、戲台、花園等。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31.16平方米。
建築
今廟有兩殿,依次為前廊,前殿,天井、廡廊,主殿和左右廂房。主殿主祀保生大帝,左右兩邊附祀鎮閩將軍洪台爺和蔡媽夫人。左廂房有“佛祖殿”、“永泰亭”、“紅滾木碑”、“玉液泉”、“歷代重建碑”。佛祖殿祀三寶佛,兩側附祀十八羅漢。右側廂房有“廣慧殿”、“益智亭”、“三遷史碑”、“古雕龍珠香爐”、“近代重建碑”。廣慧殿祀地藏王菩薩,左右祀萬歲爺、伽藍爺。在左側廂房之旁有一列房屋,為辦公室、會客室、客房等。辦公室左側上有新建接待樓(面積240平方米)。廟前有廣闊的活動場地,有巨大照牆、文物保護碑、有“保生大帝”巨匾,甚為莊嚴、巍峨。廟後滿山相思樹疊翠,山花似錦。廟旁數株百年英雄樹(木棉樹)參天,又有花園和辟亭供憩息,風光甚為絢麗。
文物保護
祖山紅滾廟,1996年4月經龍海市人民政府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1997年10月龍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