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從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在歷史考察與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對社會轉型背景下我國德育改革和公民教育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可能性等重大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首先對公民、公民教育、德育等概念予以澄清,然後論述了社會變遷與公民教育的互動關係,並對我國德育與公民教育的演化過程進行了全面闡發,最後借鑑國外公民教育思潮與實踐經驗,對我國公民教育的目標與內容體系進行了建構嘗試。 《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有關我國公民教育理論研究和套用研究的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推動我國德育思想和實踐的發展、促進培養合格公民提供了有益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中國公民教育目標與內容體系的建構
- 類型: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
- 出版日期:2007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7200208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 作者:趙暉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198頁
- 開本:16
- 定價:21.90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先行研究
一、我國學者開展的公民教育研究
二、外國學者有關公民教育的研究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基本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基本思路
第一章 概念澄清:公民、公民教育,德育
第一節 公民和公民資格
一、公民資格概念的幾個分析框架
二、關於公民和公民資格內涵的幾點認識
三、公民與臣民、國民、人民、民眾
第二節 公民教育
一、公民教育概念的分析框架
二、關於公民教育的性質與內涵的幾點認識
第三節 德育概念
一、德育的外延
二、德育的內涵
第二章 背景分析: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公民教育
第一節 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的總體特徵
一、由自給半自給的產品經濟社會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轉型
二、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由鄉村社會向城鎮社會轉型
三、由封閉半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
四、由同質單一性社會向異質多樣性社會轉型
五、由倫理社會向法治社會轉型
第二節 從當代中國社會轉型看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可能性考證
一、社會轉型為公民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政治空間
二、社會轉型為公民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社會背景
三、社會轉型為公民教育提供了文化和心理氛圍
第三節 從公民教育看當代中國社會轉型:公民教育的必要性考察
……
第三章 歷史考察:中國德育與公民教育
第四章 借鑑參照:國外公民教育思潮與實踐
第五章 體系建構:中國公民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主要參考文獻
博士論文評語
後記
文摘
本書的宗旨在於建構一個中國公民教育目標和內容體系,推動德育向公民教育轉型,因此,首先要明確公民教育和德育這兩個概念。要深刻了解公民教育的內涵,必須先弄清公民的概念;而要明確公民概念,則必須了解公民資格的內涵,因為公民資格是公民概念的核心要素。
第一節公民和公民資格
公民(citizen)有它自己的發展歷史。關於公民的記載,最早見於古希臘、羅馬法典。不過那時的公民,僅指一小部分享有特權的自由民,而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被當做“會說話的工具”,根本不具有人的法律地位。公民也被劃分為若干等級,這與現代意義上的公民的含義及其範圍大不相同。但古代的公民,包括後來中世紀歐洲一度出現的城邦共和國的公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公民權利的獲得與保障,是與共和政體或類共和政體相聯結的。因而,在封建專制制度下,就只有臣民的概念,而沒有公民的概念。
雖然公民資格作為一種制度和理論與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傳統政治體系有關,但從歷史和社會的角度分析公民和公民資格,首先應將其作為l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結果,其次作為與工業革命相關的現代化的結果。公民資格從本質上說是一種現代制度。換句話說,公民及公民資格是隨著自治城市的建立而出現的,是隨著18世紀及19世紀民族國家的出現而發展的,在20世紀福利國家中繁榮發達。
後記
博士論文是我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四年中學習與研究成果的一個總結,是我對公民教育思考的一次系統闡發。我對於公民教育的思考,始於我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教育學部留學期間(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留學期間,為了撰寫研修報告,我有機會接觸了公民教育,立刻就被這個充滿誘惑力的研究課題所吸引。在撰寫關於戰後日本公民教育的研修報告的過程中,我產生了一些想法。其間,經過與指導教師的數次溝通,我最終決定將中國公民教育體系的建構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
確定選題,只不過是擬定了一個努力的方向,劃定了一個範圍,如何具體走向這個目標、完成這項研究課題則更為重要,也是最為艱苦的一環。寫作博士論文的確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歷練,用海德格爾所說的“痛苦得要死’’來形容,絲毫也不過分。其中的思想、表達與論證一直處於極度的矛盾之中,寫作論文確實把我的心智水平提升到了極限。真實的學問從來都不是那么超脫,都是一種心靈的升騰與凝聚。
運思之艱,寫作之難,修改之苦,是每一位學子都深有體會的,在此無須贅述。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整篇論文的撰寫從總體設計到章節的協作,大到觀點的確立,小到標點的修正,都浸滿了導師的心血和汗水。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導師的肯定和支持,就不會有這個選題;如果沒有導師的心血和汗水,就不會有這篇論文。在此,我首先要感謝我的恩師謝慶奎教授的關心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