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文化

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化本性必然要求企業成為出色的團體公民,要求企業活動道德化,要求企業除了承擔傳統的經濟角色之外,還要承擔社會代理人的社會角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責任文化
  • 屬性: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化本性
  • 要求:承擔社會代理人的社會角色
  • 特點: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強制的社會責任
簡介,前言,文化特徵,相關文章,

簡介

前言

現代市場經濟的社會化本性必然要求企業成為出色的團體公民,要求企業活動道德化,要求企業除了承擔傳統的經濟角色之外,還要承擔社會代理人的社會角色。企業作為社會資源的代理人,就應該不僅為其所有者服務,而且也要為員工、消費者、所在社區群體等利益相關者服務。

文化特徵

企業社會責任文化應該包括兩個層次的特徵:
1.法律和制度要求的強制的社會責任。如勞動標準、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這一類的企業社會責任往往是由相關的政府機構通過相應法律法規、行業標準等制度的建設來強制推行的。
2.道德和價值觀念要求的社會責任。如更高的勞動標準、更高的環境保護標準、慈善事業等。這一類企業社會責任的推行建立在企業對人、自然、社會之間和諧發展關係認可的企業文化基礎之上,體現了企業家自身的人文素質與價值觀念。
前者是企業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其監管者是政府和法務部門;後者是企業長期贏利的重要因素,其監管者主要是廣大的勞動者、消費者和公眾。我國的許多企業對社會責任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低水平階段,不少企業的行為是不擇手段地賺錢,對環境保護、資源保護、職工勞動權益保護、安全保護等方面的投入降到了最低,國家強制的社會責任成了一紙空文,更不用說自發的社會責任了。近幾年來接連發生的各種劣質產品事件、礦難事件,說明加強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文化建設,提高企業社會責任文化意識刻不容緩。

相關文章

文化企業作為文化產業的微觀基礎和文化建設的重要主體,是否講導向、是否履行社會責任,不僅直接關係到文化企業自身的發展,還關係到文化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關係到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發展目標任務的順利實現。文化企業自覺擔當社會責任,要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這不僅是黨和國家對文化企業的一貫要求,更符合企業發展、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
第一,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由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決定的。文化企業首先是企業,是企業就要符合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企業不是從來就有的,對其性質、責任的看法和觀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公民理論的興起為標誌,在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社會力量的推動下,社會責任問題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國家通過頒布法律法規等強制性手段對企業社會責任行為進行規範,從而引發了一場持續至今的企業“道德革命”。企業不僅是追求私人利益的“經濟人”,更是創造社會價值的“社會人”;不僅是政府管理的客體和對象,更是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一句話,企業已經成為不同社會人群共同生產生活、共同發展進步的社會共生系統,現代企業不僅要向社會提供好的服務和產品,還要向社會盡到作為公民的責任和義務。
第二,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由精神文化產品生產的基本規律決定的。文化企業生產的是精神文化產品,而精神文化產品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商品屬性。這就決定了精神文化產品生產與其他物質產品生產相比,具有自身特殊的規律。一是供給主導性。與其他工商產業是需求決定供給相反,文化產品往往是供給決定需求,即供給創造需求、供給培育需求。人們對物質產品的需求是基本需求,而文化需求則往往是衍生需求,需要經驗體驗來開導和培養。只有當文化積澱、文化創意成為可聽、可視、可讀、可體驗的產品後,人們才會追隨產品、回響潮流,形成現實的消費需求。文化供給不是被動地適應需求、滿足需求,而是主動引導需求。文化企業有責任培養人的健康情趣,在文化產品生產中自覺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惡醜。二是價值溢出性。文化產品是一種特殊的社會商品,是包含文化意義、社會意義和政治意義在內的“意義綜合體”,具有典型的“價值溢出效應”,也就是說,生產的看似產品,傳遞的實為價值;流通的看似產品,流動的實為思想;消費的看似產品,接受的實為觀念。一個文化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它的擴散是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三是成本外部性。文化企業也叫內容性企業、創意性企業,其核心生產要素就是文化資源,但文化資源卻並不算成企業成本。因為文化資源往往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即使是當代文化資源,過了智慧財產權保護期也不再為某人所專有,任何人都可以無償使用,而不必再由使用者額外支付經濟成本。但是,無償使用不等於無責使用。文化資源大都是稀缺資源,有的還屬於瀕危資源,一經過度使用或破壞就難以修復甚至永不再生。因此,文化企業有責任樹立禮敬的態度、可持續的理念,決不能過度開發和消耗文化資源。文化產品生產的這些規律要求文化企業必須樹立社會責任感,生產的產品能夠既悅目又養心、既叫座又叫好,能夠將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傳遞給公眾,決不能片面追求發行量、賣座率、收視率,決不能為追求商業利益而放棄文化立場。
第三,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是由文化企業的特殊性質和核心競爭力決定的。文化企業不是一般企業,不僅要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更要成為新的文化增長點。文化是文化企業的靈魂,文化企業是以文化資源為資本投資、以市場需求為直接目標、以文化產品服務社會,並贏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新型企業,是市場化、產業化的文化行為主體。歸結起來,企業是外殼、是載體、是手段,文化是核心、是根本、是目的。這就決定了,承擔社會責任對於文化企業來說,不是所謂的成本或負擔,而是永續發展的潛在機會;不是簡單的道德約束或慈善倫理,而是提升競爭優勢的重要源泉;不是裝點門面、公關宣傳的招數,而是其生存發展之必需、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綜上所述,自覺擔負社會責任,是文化企業的題中應有之義。文化企業除要合法經營納稅、遵守市場規則、維護職工權益、參與社會公益外,更要履行好社會責任。
一要引導文化企業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從一定意義上說,文化自覺的程度決定著一個文化企業的生命長度。要引導文化企業樹立文化立企、文化興企的理念,對文化繁榮發展有高度責任感和主動擔當,把文化自覺貫穿到從企業使命、目標、戰略的制定到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的全過程,從而使企業經營適應國家文化政策法規要求。文化企業家不僅要當好生意人,更要當好文化人,一定要把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看得比泰山還重,什麼時候都不要忘了社會效益第一,什麼時候都不能為蠅頭小利而逃避社會責任。
二要制定實施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戰略。針對我國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特點,要把制訂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社會責任發展戰略提上日程,儘快明確我國文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和外延,確定不同時期推動社會責任的優先重點,儘快出台符合我國國情的文化企業社會責任標準,建立科學的文化企業社會效益評估體系,對文化產品的社會影響力、價值導向等因素給予更有效的評價。同時,制定文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激勵約束政策,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給予資金、技術、市場準入等方面優惠政策,對不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要限制其使用社會公共資源。
三要把履行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治理。在文化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中,除了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之外,還要探索設立類似社委會、編委會的專門機構,負責文化產品生產的內容把關和指導,從而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企業的使命、價值觀和願景,落實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使講導向、講社會責任成為企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動力。要制定和完善法人、崗位、職業、產品等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健全登記備案、年檢制度、加強崗位培訓等多種行業監管手段,強化行業自律,推動文化企業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管理的良性發展機制。
四要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政府有關部門要採取有效舉措,鼓勵有條件的文化企業定期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公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現狀、規劃和措施,完善社會責任溝通方式和對話機制,及時聽取社會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回應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從而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