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機器

社會機器

《社會機器》是2017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愛麗絲M. 穆維西爾(Alice M. Mulvehill)。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機器
  • 作者: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愛麗絲M. 穆維西爾(Alice M. Mulvehill)
  • 類別:經濟讀物
  • 原作品:Social Machines: The Coming Collision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Social Networking, and Humanity
  • 譯者:王曉、王帥、王佼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0月
  • 頁數:227 頁
  • 定價:6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11-58247-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作品目錄,作品影響,作品推薦,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早在70年前,維納發表了其曠世之作——《Cybernetics》。該書在中國被翻譯為《控制論》,中文與“control”一詞同義。但實際上,Cybernetics具有控制、反饋、通信、人機互動等多重含義。特別是,維納敏銳意識到人與機器協作所組成的人機系統將具備強大威力。進入21世紀後,隨著認知計算等AI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各類虛擬助手如SiriCortanaEcho等的出現,人與機器的互動正日益變得頻繁和緊密,某種程度上正在顛覆或者重塑人類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方式。對此,歡欣鼓舞者有之,沮喪悲觀者亦有之。《社會機器》一書的目的,就在於幫助讀者充分了解這一社會變革背後的AI技術以及AI社交網路和人類三者碰撞所產生的社會機器的內涵與外延。
社會機器
社會機器
該書的內容主要包含以下三個層面。首先,作者從與人類生活最為息息相關的兩個領域——醫療與遊戲著手,為讀者揭示出人類與計算機各有千秋,說明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人類與計算機在“思考”方面的差異性並試圖探索兩者應如何結合以造就社會機器,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現實問題。之後,作者詳述了人類與計算機各自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對此,作者認為,一方面AI技術可以在諸如增強人類決策能力、拓展人體機能以及影響我們與他人互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機器的某些局限性(例如獲取世界知識以及準確使用上下文語境來幫助解決問題)亦可以通過人機接口技術實現的與人類互動來得以改善。最後,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未來人與機器的共存模式必然是相互取長補短,協作共生(此即社會機器的內涵),並探討了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部署以及新興社會機器的出現使得社會可能會面對的潛在問題和挑戰。
誠如本書作者所言,本書將使“那些對AI技術持樂觀態度的人學習到足夠的知識以理解技術真正承若了什麼;哪些傾向於悲觀主義的人看到真正的挑戰是什麼”。相信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必將深刻認識到我們正在大踏步邁入一個人與社會機器共存的新時代,我們要以激動之心、敬畏之心與平常之心共同擁抱這一新時代的降臨。
你的下一位醫生將會是一名人類還是一台機器?你能夠自主選擇嗎?如果可以,那么在做出選擇前,你應該了解哪些知識?
本書向讀者介紹了現階段人工智慧可能出現的隱患、可能實現的承諾,以及人工智慧系統所表現出的“衝出網路”、走向真實世界這一日益明顯的趨勢。人工智慧社交網路、現代計算機處理技術這三者的融合,正在為“人機關係”創造出一個歷史性拐點,並會對未來的計算技術乃至我們的世界與整個種系產生各種潛在的深遠影響。
在本書中,人工智慧專家和研究者詹姆斯·亨德勒經仔細研究各種會使人工智慧成為可能的相關技術後,探索了各種人工智慧系統將會造成的諸多社會影響。此外,針對許多未來預言者對人工智慧社交網路融合後將會產生的各種社會影響所做出的樂觀或悲觀預測,作者也逐一做出了點評。在新型“人機關係”已經在改變我們生活的大背景下,本書正如一本插圖豐富的“未來生存指南”,不僅為我們指引了個人與機器的相處之道,而且指導了我們應如何在機器的參與下,與其他人類乃至各種人型結構打交道的方式。
《社會機器》是2017年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原著作者為(美)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美)愛麗絲 M.穆維西爾(Alice M. Mulvehill),譯者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王曉、王帥、王佼。

作者簡介

(美)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
詹姆斯·亨德勒(James Hendler)是倫斯勒理工學院數據探索與套用研究所的所長,以及“無線世界研究星群”(Tetherless World Research Constellation)計算機、網路和認知科學領域的教授。他同時身兼英國公益機構——國際網路科學協會(Web Science Trust)的主管。亨德勒在語義網、人工智慧、基於代理的計算和高性能處理等領域撰有書籍、技術論文和文章350餘部/篇。他是“語義網”的創始人之一,也是1995年富布萊特基金會獎金的獲得者,是美國空軍科學諮詢委員會(US Air Force Science Advisory Board)的前成員,美國人工智慧學會AAAI(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國計算機學會BCS(British Computer Society)、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和美國科學發展學會AAAS(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的院士(Fellow)。他還是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DARPA(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信息系統辦公室的前首席科學家,並在2002年被授予美國空軍特殊民事服務勳章。他是《科學》雜誌審稿編委會第一位計算機領域的科學家。2010年,亨德勒被《花花公子》雜誌評為美國20位最富創造性的教授之一,並被美國政府選為“網際網路專家(Internet Web Expert)”。2012年,因其在大規模開放政府數據方面的傑出工作,亨德勒成為首屆Strata會議“大數據”獎的獲得者之一,他也是《大數據》(Big Data)雜誌的專欄作家和副主編。2013年,他被任命為紐約州的開放數據顧問,2015年,被任命為美國國土安全科學與技術諮詢委員會(the US Homeland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成員,2016年,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數據與信息委員會(US National Academy Board on Research Data and Information)成員。
(美)愛麗絲M. 穆維西爾(Alice M. Mulvehill)
愛麗絲 M. 穆維希爾(Alice M. Mulvehill)是一位研究員,並且通過她的公司— Memory Based Research,LLC—提供諮詢服務。她是雷神/BBN科技公司的前首席科學家,在公司時主持了美國空軍和DARPA多個高級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發工作。在加入BBN之前,她在MITRE公司擔任研究人員,擅長知識獲取、知識表示、基於實例的推理和規劃。在MITRE任職期間,她是探索將人工智慧技術套用於規劃和調度系統開發的早期團隊成員之一。穆維希爾是DARPA /羅馬實驗室規劃倡議的參與者之一,並參與了為DARPA、美國空軍以及NASA定製的面向實際操作的AI系統的研發。在知識獲取和表示、模型開發與調整、實例推理、語義網技術,以及使用這些技術支持物流、規劃以及預測等方面,她自己撰寫或與人合作撰寫了大量的技術文章。她是AAAI的高級會員,也是IEEE和ACM的會員。她目前為先進信息系統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提供諮詢服務,並在匹茲堡大學護理學院有一個兼職職位,在該學院舉辦技術方面的客座講座。穆維希爾在匹茲堡大學的獲得信息科學博士學位。

譯者簡介

王 曉
博士,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動態網民群體組織分析建模知識自動化社會計算與社會智慧型。
王 帥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在讀博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社會計算平行管理區塊鏈知識自動化
王 佼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於項目管理、工業管理、複雜企業建模與控制。 

作品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關於作者
關於技術評論員
致謝
第一章 引言:為什麼要寫這樣一本書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我們將見證巨大的社會變革,這是由於社會存在之間日益互聯的性質和快速推動這一變革的 AI技術所造成的。在本書中,我們希望能夠幫助你充分了解這一社會動盪背後的AI技術並引領你度過這一變革時期。
第二章 誰將會是你的下一位醫生
本章以醫療保健為例,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當今社會及不久的將來所能用到的各種智慧型技術。 重點講述了硬體、軟體以及先進的計算技術 (如AI) 的發展對醫療保健領域帶來的諸多新變化。
第三章 我們玩的遊戲
本章重點關注AI如何被用於玩遊戲。我們將掀開蓋在AI算法上的神秘面紗,展露它們是如何被機器用於玩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的,包括跳棋西洋棋井字遊戲西洋雙陸棋撲克以及更為複雜的圍棋
第四章 人類的局限
本章講述了一些人類的局限性,包括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在情緒化或有壓力的情景下) ,以及那些在步入老年後常常出現的記憶喪失社會隔離問題。
第五章 計算機目前還不能做的事情
本章考慮了機器的局限性。主要討論為什麼機器很難準確地明白人類的語言或者理解它們看到的情景。第四章和第五章說明了人類與計算機相互比較之下,兩者各自具有的優勢與局限性。
第六章 利用AI擴展人類能力
本章探討了鑒於人類和機器各自擅長領域的不同,AI如何在許多方面幫助人類 (反之亦然)。此外,本章還介紹了接口如何被設計從而為人機互動提供支持以及個性化AI助理。
第七章 擁抱模糊
本章對深度學習Watson做了詳盡的解釋,並描述了這些技術如何繼續依賴於人類從而獲得更為強大的力量。 此外,本章還探討了人類和機器共同組成的網路所蘊含的巨大潛能。
第八章 社會機器面臨的社會挑戰
本章闡述了公眾對人工智慧普遍存在的擔憂,提出應理性審視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部署以及新興社會機器的出現而使得社會可能會面臨的一些潛在問題和挑戰。
第九章 社會機器與嶄新的未來
對全書的內容進行了總結,描述了一些正在湧現的趨勢。

作品影響

《社會機器(Social Machines)》英文原版一經發售便取得了重大反響。在引進中文版後,該書得到了鄭南寧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飛躍(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智慧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輝(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Conviva CEO)、黃華(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等專家的聯袂推薦。

作品推薦

這是一本面向大眾和科技工作者的全面介紹人工智慧的優秀讀物,作者是該領域卓有成就的知名學者和專家。本書對人工智慧及其套用的討論既有廣度又有深度,而且內容豐富、引人人勝。本書圍繞著人工智慧技術與人類本性需求和社會功能之間的緊密關係與互動方式,深人論述了機器的潛能以及對人類創造能力提升的關鍵作用。雖然本書定義的社會機器日前仍處於大象無形的初始階段,但對探索人機混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鄭南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所長、教授)
社會機器或許是蒂姆·伯納斯·李發明全球資訊網之後所提出的最有價值的概念,其本質就是人工智慧技術以人機混合方式的深度套用與最廣泛的普及。亨德勒和穆維西爾的《社會機器》深人而清晰地為我們簡述了人機混合的社會機器理念,展現了人工智慧之長可怎樣完美地補上人類智慧型之短,人類智慧型又如何幫助人工智慧健康地發展成熟,最終形成人機結合知行合一、虛實一體的廣義自然智慧型體系。本書是了解人工智慧應當如何進一步發展的優秀讀物。
——王飛躍 (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智慧型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社會網路的出現第一次使得大規模數據化線上記錄各種人類行為軌跡成為可能,人工智慧技術更是賦予了機器從數據中有效地學習人類行為的能力。本書以簡潔明了的文字講述了人工智慧與社會網路這兩類技術為機器的智慧型化和社會化所提供的無限可能,展示了未來社會機器充滿挑戰但又令人驚異的強健發展前景。
——張輝 (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Conviva CEO)
《社會機器》是一本非常值得閱讀的書籍,本書的特色在於其敏銳的獨特視角,那就是人類、人工智慧社交網路的碰撞。三者的逐漸融合,將實現“人在環內”向“人類在環內”的轉移,從而使得人和機器的能力都出現質的飛躍。本書給出了三者有機融合為一體的發展趨勢下作者對社會機器的認識,值得有思想的人士深人閱讀和思考。

參考資料

《社會機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